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1989年由美国学者Choo等首次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分离。HCV呈全球性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HC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约为3%,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00~500万例。我国进行的全国HC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约有4 000万人感染HCV;70%以上的感染者将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常规的干扰素(IFN)单用或者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总体应答率比较低,治疗  相似文献   

2.
据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的数据,我国一般人群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为3.2%,约有3800万人感染了丙肝病毒.而且丙型肝炎新发病人数仍在逐年上升。医学专家指出:丙型肝炎是“沉默的杀手”,它比乙型肝炎更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并继续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相似文献   

3.
据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的数据.我国一般人群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为3.2%.约有3 800万人感染了丙肝病毒.而且丙型肝炎新发病人数仍在逐年上升.医学专家指出:丙型肝炎是"沉默的杀手".它比乙型肝炎更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并继续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全世界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3%,估计约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每年新发病例约3.5万例,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抗HCV的阳性率为3.2%,丙型肝炎患者约4 000万,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简称隐脑,是由隐球菌属中某些种或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为CNS最常见的真菌感染。隐脑为机会性感染,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CNS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过去30年里,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化学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流行,使得隐脑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由于HIV的严重流行,使得隐脑已经超越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成为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脑膜炎。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HIV相关性隐脑患者[2],目前国内多以散发、非AIDS人群为主。隐脑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在免疫缺陷患者中表现更为突出,即使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 retroviral therapy, HAART),HIV相关性隐脑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率仍然高达20%左右[3-4]。如何做到早期、迅速、准确诊断及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仍然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由于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药物的有效、合理使用及新的抗真菌药物的不断推出,使得隐脑的治疗现状有所改善。现就隐脑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是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我国人群感染率为3.1%。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抗体)检测是目前诊断丙型肝炎的常有指标。为了寻找一种能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高危人群、献血员、孕妇等体检的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抗HCV抗体检测方法,笔者对70例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进行了抗HCV抗体检测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湖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核(TB)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该省各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以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对各地区的现患HIV感染病例进行HCV抗体和TB抗体检测;用SPSS软件对不同因素下HIV合并HCV或TB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978例病例,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5%(332例)。其中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的患者合并HCV感染率为81.06%(321/396);30~44岁年龄组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42.60%(262/615);无业人员HIV合并HCV感染率为61.89%(302/488),上述3组HIV合并HC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其相关的其他各组(分别P<0.0125,P<0.0125,P<0.0045)。HIV合并TB的感染率为26.99%(264/978),其中静脉吸毒感染HIV者并发TB率35.86%明显高于性传播感染者的19.65%(P<0.0071);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HIV患者合并TB率为41.59%,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125)。结论首次报告湖南省HIV合并HCV、TB的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30~44岁年龄组和无业人群合并感染率较高。HIV合并TB的感染率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感染者中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因献血、输血、母婴等途径传播而造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日益突出,其危害程度已超过乙型肝炎感染[1].根据WHO报告,全球每年至少300万~500万人感染HCV,而一旦感染,多数患者将终生携带.因此,寻找一种能在人群中广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能在高危人群、献血员、孕妇等体检中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抗体)筛查,且成本较低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颖  丁洋  刘沛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636-637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据估计约80%的HCV感染会发展为慢性化,其中近20%的患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患发展成肝癌的机率为1.5%~4%.因此,对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近几年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对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治疗期间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评价、感染人群的普查以及污染源的检测均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本研究应用FQ-PCR方法定量检则1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血清中HCV-RNA的水平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及抗-HCV滴度进行比较,以探讨HCV-RNA定量检测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在美国,HCV感染者人数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4倍,到2010年,死于HCV感染的人数要多于死于艾滋病毒感染的人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也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因此,控制丙型肝炎只能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入手,早期准确诊断和发现HCV感染者就是防控丙型肝炎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最为有效的手段。所以,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的研究丙型肝炎的诊断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非发酵菌菌种分布及耐药谱,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990株非发酵菌资料。结果990株非发酵菌分为11个菌属,其中以不动杆菌属细菌最多,占43.43%(430/990);假单胞菌属和窄食单胞菌属次之,分别为34.75%(344/990)和10.71%(106/990)。分离最多的前4种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9.19%)、洛菲不动杆菌(20.61%)、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种(13.74%)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71%)。标本中以痰液分离菌数最多,占79.80%(790/990),其次为咽拭子7.88%(78/990)、体液6.87%(68/990)。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奈替米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培氟沙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05或P<0.05),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属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05或P<0.05),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替卡西林、亚胺培南和奈替米星。结论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定期监测细菌变迁和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60例临床分析    FRE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 60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同期住院重症肝病患者485例,其中60例(12.37%)发生医院真菌感染83例次(17.11%)。感染部位以肠道为主,占50.60%;其次为口腔(25.30%)、下呼吸道(9.64%)、腹腔(7.23%)、泌尿道(4.82%)和血液(2.41%)。 感染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1.67%;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16.67% 。60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者中死亡34例(56.67%),与真菌感染直接相关2例(3.33%);而未发生真菌感染的60例对照者中死亡19例(31.67%),两组病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60,P<0.01)。结论重症肝病患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极高。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更新了M100-S20文件,现将其中主要更新内容作简要介绍,供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在常规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万古霉素目标血药浓度达标及如何进行调整已讨论多年。根据有效血药浓度监测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和调整的初始浓度,两者均高于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避免可能的耳毒性或肾毒性等副作用的浓度。前期很多研究由于缺乏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评估或缺乏某血药浓度与患者预后间的确切关系的明确资料,由此导致了监测力度不够或不监测以及如何进行剂量调整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8版《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已出版,本指南最终目标是通过适当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节选关于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内容,每条建议均根据科学证据、基本原理、实用性和联邦法律制定。其建议分级系统如下。  相似文献   

16.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8版《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已出版,该指南最终目标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下节选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建议(表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方法 分2个阶段对在洁净手术室进行的骨科手术切口进行监测,第1阶段即2008年3月1日-12月31日(调查阶段),主要调查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第2阶段即2009年1月1日-5月31日(干预阶段),根据前阶段的调查结果对可干预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比较两阶段的感染率。结果 调查阶段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5.07%(23/454),干预阶段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41%(3/213),干预阶段切口感染率显著降低(χ2=4.25,P<0.05 )。结论 加强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保证手术器械及用物灭菌质量、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正确进行外科手消毒、严格执行换药操作规程、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与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伴随医院产生,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医院感染不仅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阻碍高新技术的开展,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医院和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加强医院感染研究,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开发医院感染监测软件(HIMS),有效监控医院感染。方法结合医院的实际需求,设计一种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相应的HIMS,将其嵌入医院信息系统中。结果 该系统在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中得到具体应用,发挥了实时监控、预警报告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该系统能较好地满足医院感染监测的各项基本功能需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不同监测方法下胃肠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为降低感染率,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某院2007年7月-2008年6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前,对照组)及2008年7月-2009年6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后,监测组)行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2.30%,监测组下降至7.00%,两组比较,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98,P<0.05)。结论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