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志海  程云 《传染病信息》2006,19(3):118-120
1HCV新抗原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表达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C蛋白)、包膜蛋白1(E1)和2(E2)、p7和非结构蛋白(NS2、3、4A、4B、5A、5B)等。最近Bain等[1]认为HCVRNAC区除编码C蛋白外,还可通过核糖体移码机制编码另一种蛋白,称为F蛋白或选择性读码框蛋白(alternative reading fr  相似文献   

2.
邵圣文  戚中田 《肝脏》2006,11(5):348-350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长度约9.6kb,仅含有单个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一个由约3010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的多蛋白.在宿主细胞和病毒蛋白酶的作用下,多蛋白被加工成至少10个成熟的HCV蛋白质:C,E1,E2,p7,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HCV C蛋白由191个aa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0,称为p23蛋白.p23羧基端aa被蛋白酶降解,就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21000的成熟C蛋白,称为p21蛋白.p21是HCV的重要结构蛋白,它与HCV RNA结合后形成病毒核心.Xu等[1]证实HCV C基因还可以编码产生一个新的蛋白--F蛋白.近年来F蛋白成为HCV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HCV感染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很大程度上与病毒蛋白和肝细胞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因此,研究HCV各抗原成分与肝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HCV的致病机制,为寻找有效防治HCV的方法提供新线索。HCV基因组含有1个长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一个约30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蛋白,它被细胞和病毒蛋白酶切至少产生10个病毒产物:核心蛋白(core)、E1、E2、p7、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蛋白等。HCV包膜蛋白E2的生物学特性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和抗病毒免疫关系极为密切。张健等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在酵母细胞融合蛋白表达型人肝cDNA文库中进行筛选,得到76个与E2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包括人类肝细胞癌相关抗原、硒结合蛋白、核苷传送系统、果糖磷酸激酶等26种已知的功能蛋白基因和14个未知的功能基因,包括E2-BP3基因,为揭示E2潜在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探讨未知的功能新基因E2-BP3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我们对该基因或其剪接体进行分子克隆,期望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分析,为今后更广泛深入地研究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并为研究HCV E2的调节作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刚  石爽  庄辉 《肝脏》2008,13(1):77-78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黄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约9.6kb,编码4种结构蛋白(Core,E1,E2,p7)和6种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NS4B,NSSA,NSSB)。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HCV。HC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之一。约70%急性HCV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感染,其中约2.5%发展为HCC。  相似文献   

5.
0引言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编码一种多蛋白分子,在病毒和宿主细胞蛋白酶的共同裂解作用下,至少裂解为3种结构蛋白(C、E1和E2)和6种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1,2].NS5 A是非结构蛋白的一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NS5A蛋白以两种形式存在,分子量分别为56 kD和58 kD.HCV NS5A是HCV基因组编码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非结构蛋白质[3-5],是HCV基因组编码的一种具有反式激活作用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非结构蛋白质.其基因序列的变异,决定部分HCV病毒株对于IFN-α治疗的疗效应答.HCV NS5A蛋白还具有结合双链RNA激酶(PKR)的生物学活性,对于HCV感染的靶细胞的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调节机制密切相关[6].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NS5A)与白细胞来源蛋白的相互作用,探讨HCV NS5A对于病毒致病的机制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构建HCV NS5A的酵母细胞表达载体,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白细胞cDNA文库,利用核苷酸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于筛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53个与NS5A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包括jun B原癌基因、Mob-1、制瘤素M、肌球蛋白IF、小囊泡结合膜蛋白的结合蛋白等16种已知蛋白基因,和2个未知功能基因。结论:NS5A可与一些白细胞特异性蛋白和信号转导组分发生结合,为HCV所引起的肝内外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NS5A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0 引言目前全球各国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率为0.5%~4%,平均为3%左右,其中20%左右是急性肝炎,70%~80%转变成慢性肝炎,而慢性丙型肝炎一般经过20a~30a 发展为肝硬变或肝细胞癌(HCC),HCV 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已成为欧美一些国家进行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危害极大.HCV 是正单股 RNA 病毒,包括5′非编码区(5′non-coderegion,5′-NCR),一个长约9400bp 的单一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 frame,ORF)和3′非编码区(3′ non-encode region,3′-NCR),5′-NCR 其间有内源性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entry site,IRES).其中 OFR 包括结构区(structural region)和非结构区(nonstructural region),在结构区中有 C,E1,E2,P7区,在非结构区中有 NS2,NS3,NS4A,NS5A 和 NS5B 区等.近年来,有关 HCV NS5A 区的结构与功能倍受关注,现就 HCVNS5A 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4):106-109
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对Huh7细胞周期的影响;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A反式激活基因NS4ATP1的克隆化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导后细胞的研究;大肠杆菌高效表达的HCV E2蛋白在丙型肝炎检测中应用;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9.
勘误     
<正>本刊2014年第30卷第2期彭米林等的"HCV非结构蛋白5A对HIV长末端重复序列影响的初步探讨"一文中出现两处错误:1.基金项目中"湖南省博士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2502-71380100004)"更正为"湖南省博士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CX2013B115)";2."2.1.2.2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CV NS5A蛋白表达及分布"更正为"2.1.2.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CV NS5A蛋白表达及分布"。特此更正并致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5A反式激活基因NS5A-TP9启动子DNA结合蛋白,探索NS5A-TP9的表达调节机制。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的NS5A-TP9启动子DNA片段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富集过程,噬斑裂解液PCR扩增后,回收产物构建克隆载体,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生物信息学搜索。结果:噬菌体经富集后,筛选出10个阳性克隆,成功构建了克隆载体。序列测定后经过同源性搜索,确定了与HCV非结构蛋白NS5A反式激活基因NS5A-TP9启动子DNA结合的蛋白有:补体C3、甲胎蛋白、人血清白蛋白、人核糖体蛋白20S和α1微球蛋白。结论:用噬菌体人肝cDNA文库筛选得到HCV NS5A蛋白反式激活基因NS5A-TP9启动子DNA结合蛋白,分析了这些蛋白的功能,为研究NS5A-TP9基因的转录调节机制,进一步阐明HCV非结构蛋白NS5A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4B反式激活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B(NS4B)转染细胞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克隆HCV NS4B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方法以HCV NS4B表达质粒pcDNA3.1(-)-NS4B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将富集的二次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取克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33个阳性克隆,经菌落PCR分析显示其中28个克隆含有大小不等的200~1000 bp插入片段.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显示,12种已知基因编码蛋白,包括一些与细胞周期、信号传导及肿瘤发生等细胞生长调节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可能是NS4B反式激活靶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HCV NS4B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阐明HCV NS4B反式调节的靶基因在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Lin LY  Li SC  Lû SL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6):392-395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HCV NS5A)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HCV—1b NS5A区基因片段的特异引物,以逆转录巢式PCR方法扩增NS5A基因片段,并将其进行TA克隆,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与序列鉴定;构建NS5A基因表达载体;通过Lipofectamine基因转染法,将NS5A区基因导入HepG2细胞,加入TNFα培养48h;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被切割、细胞色素C释放的情况以及通过AnnecxinV-FITC染色两种方法,观察NS5A蛋白对TNFα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抑制效应。结果 成功建立HCV NS5A蛋白真核表达转基因细胞模型,发现该蛋白对TNFα所诱导HepG2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结论 HCV NS5A蛋白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刘妍  白杜芹  成军  王琳  蔺淑梅  黄燕萍  戴久增 《肝脏》2005,10(4):297-298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在HCV丝氨酸蛋白酶和宿主细胞信号肽酶的联合作用下,裂解成为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蛋白。其中,HCV NS4A蛋白作为一种非结构蛋白形式,是NS3丝氨酸蛋白酶裂解活性的辅因子,并参与NSSA蛋白磷酸化修饰和免疫应答的调节。为了进一步研究NS4A蛋白在肝细胞内的功能,我们在酵母细胞中表达了NS4A蛋白。  相似文献   

14.
针对HCV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按此治疗方案部分HCV感染者是可治愈的。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不能治愈。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针对HCV生活周期中病毒蛋白靶向特异性治疗的许多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提高了抗病毒的疗效。这些药物统一命名为抗HCV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agents,DAAs),包括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B聚合酶抑制剂和NS5A蛋白抑制剂等。本文对慢性丙型肝炎DAAs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应用中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质5A(HCV NS5A)对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HCV NS5A基因的表达质粒pcNS5A瞬时转染QSG7701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HCV NS5A及TLR4蛋白质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HCV NS5A和TLR4的mRNA表达。结果转染pcNS5A质粒细胞内有HCV NS5A蛋白的表达。转染pcNS5A组TLR4 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较转染pRc/CMV和未转染质粒组明显增强,而后两组细胞TLR4 mRNA和蛋白质表达相似。结论 HCV NS5A可上调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庚型肝炎病毒(HG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结构及保守序列类似于黄病毒科的成员。HGV基因组全长约9400个核苷酸(nt),与HCV相似,在5’端和3’端各有一段非翻译区(UTR),一个大开放读码框架(ORF)编码约2900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其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分别为结构蛋白(C、E1、E2)和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b、NS5a/b)。NS3区编码丝蛋白酶、解旋酶,NS5区编码RNA聚合酶。HGV与HCV全序列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体系寻找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7(human gene 5 transactivated by nonstructural protein 5A of hepatitis C virus,NS5ATP7)相互作用的白细胞蛋白,以探讨SN5ATP7的生物功能。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NS5ATP7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与含人白细胞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于涂有X-α-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筛选生长。挑选蓝色克隆,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DNA后进行测序,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筛选出15个与NS5ATP7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克隆,其中包括人类RhoGDF分裂抑制剂α、人类细胞色素b558a亚单位、人类MLL(MLL)基因外显子、人类S100钙结合蛋白A9(钙粒蛋白B)、人类移动抑制因子相关蛋白14变体E(S100A9)、人类金属硫蛋白2A、人类染色体序列及人类cDNA序列等,1个是未知功能基因。结论 初步克隆了NSSATP7与白细胞结合蛋白基因,根据所克隆到的基因,对以后研究NS5ATP7的功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为以后研究这些能与NS5ATP7相互作用的基因在白细胞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及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肝炎,与肝癌及肝硬变关系密切。HCV核心区编码蛋白是研究重点之一。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应获得大量高效表达的HCV核心蛋白抗原。HCV基因组结构与黄病毒或瘟病毒相似,为长约9.4kb的单股正链RNA,含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FR),编码含3010~301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蛋白前体,经宿主和病毒蛋白酶作用加工成结构蛋白(C,E1和E2/NS1)和非结构蛋白(NS2,NS3,NS4和NS5)。核心蛋白约含191个氨基酸,大小约19000~22000,其氨基酸序列十分保守,比较已有的HCV各分离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超过95%。其N端三个亲水区的优势抗原表位主要是线性抗原决定簇,在此免疫优势区内出现的变异对免疫识别并没有很大影响。由于人感染HCV后,血清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A(NS4A)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的HCV NS4A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阳性酵母菌落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接种在氨苄青霉素-LB平板上,选择生长菌落,提取质粒酶切鉴定,测序并在GenBank中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HCV NS4A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与肝文库配合后选出既能在四缺培养基又能在铺有X—α-半乳糖的四缺培养基上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22个,序列分析显示,筛选到的肝细胞蛋白编码基因参与细胞能量代谢、蛋白翻译合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结论成功克隆出HCV NS4A蛋白在肝细胞内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NS4A蛋白的功能、阐明HCV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4B(HCV NS4B)在人白细胞eDNA文库中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白细胞文库中与HCV NS4B相互作用的蛋白,对筛选结果中目的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其酵母表达载体,在酵母细胞中进行回交验证。结果共筛选出人白细胞eDNA文库中与能够与HCV NS4B相互作用的蛋白5种(溶菌酶前体、推测的人翻译起始因子、人选择素P配体、人HC7371基因和TNF—alpha转换酶)以及一个未知功能基因。对新基因成功克隆,在酵母细胞中回交验证了HCVNS4B与该基因的相互作用。结论在人白细胞cDNA文库中存在一些能够与HCV NS4B相互作用的蛋白,它们均与细胞的生长和代谢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