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介绍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讨论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术后椎间盘炎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常见诊治失误原因。依靠临床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X线、CT或MRI建立早期诊断。非手术治疗治愈10例,手术治疗治愈3例。结果:术后11例随访6~36个月。9例恢复原工作,4例遗有慢性腰痛或腰椎活动受限,2例不能胜任体力劳动。结论:早期诊断应重视术后再发剧烈腰痛的特殊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是提示感染或观察疗效的指标。X线、CT、MRI有诊断价值。多数患者经严格卧床,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满意。保守无效,炎症扩散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应行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2.
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 健侧入路采用椎间盘镜技术行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术。术中用C型臂X线机定位,在影像监视系统辅助下,行残余椎间盘及炎性组织清除术。结果 手术共6例,随访6-17个月,按照Nakai标准评定:优4例,良2例。结论 该术式经健侧椎板间隙入路,避开患侧疤痕组织,解剖层次清楚,不易损伤血管神经,彻底清除残余椎间盘组织及炎性肉芽,能迅速解除腰痛及腰肌痉挛症状。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不干扰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术后恢复快,适合应用于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在199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9例的腰椎盘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给予大剂量抗生素和皮质激素,4例使用抗生素及手术清除病灶。结果所有9例患者均痊愈。随访时间8个月至2年,疗效良好。结论根据术后持续痉挛性腰痛、CPR、ESR及早期MRI改变可对本病作出早期诊断,早期诊断与正确的处理可治愈本病。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手术后腰柞间隙感染5例的临床资料及特点,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1例。治疗匕严格卧床,早期静脉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并适量给予少量激素。症状较重.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尽甲行病灶清除术。结果5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1例。5例患者均住术后4~6周带腰围离床活动。随访6~18个月,4例恢复正常生活,1例遗有轻度腰痛和腰椎活动受限。结论依靠临床症状体征,结合ESR、CRP以及MRI检查可建立早期诊断,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保守治疗1~2周无效,炎症扩散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而且一旦出现感染,应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5.
Ye TW  Jia LS  Chen XS  Yuan W  Zhou XH  Song D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2):819-821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和纵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至2005年63例颈椎间盘与纵韧带损伤患者的X线片和MRI表现,根据是否合并脊髓损伤及椎间不稳,早期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早期手术治疗54例,早期颈托和(或)石膏颈围保守治疗9例。结果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16个月。8例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术后2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39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术后31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4例保守治疗4~6周后存在颈椎不稳而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2例长期颈部疼痛,1例伤后3年出现脊髓压迫症而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论MRI检查是颈椎间盘和纵韧带损伤的最佳诊断手段,早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与纵韧带损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手术后腰椎间隙感染10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疗措施。方法:对手 腰椎间隙感染10例的临床资料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例均有术后腰腿痛加剧,5例早期血沉增快,5例经MRI检查早期诊断,7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行病灶切开引流二期愈合,1例术后第9天死亡。结论:腰腿痛症状加剧血沉增快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的依据,MRI检查是早期诊断有效的方法,治疗上应抓住抗生素、制动及严重病例早期病灶清除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盘感染诊治,评估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收治的21例原发性椎间盘炎患者,其中腰椎17例,颈椎2例,胸椎2例,多节段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2例颈椎行前路手术,19例胸腰椎行后路手术,19例患者行自体骨植骨。[结果]患者术后腰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病理结果提示炎性改变,20例随访6~24个月,感染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腰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已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对原发性椎间盘炎的诊断,ESR及MRI检查是必要手段。早期病灶彻底清除、自体骨植骨并坚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疗效满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手术后腰椎间隙感染14例的临床资料及特点,非手术治疗10例,手术治疗4例。结果随访6~36个月,13例恢复正常生活,1例遗有腰痛和腰椎活动受限。结论依靠临床体征结合ESR,CRP以及MRI检查可建立早期诊断。多数患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保守治疗2~3周无效,炎症扩散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应行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技术进行经皮腰椎椎间盘减压术49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出现椎间隙感染,总感染率1.21%;均为男性,年龄20~61岁,平均33.7岁;接受单节段射频消融3例,双节段2例,3节段1例,共计10个椎间盘。1例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感染发生间隔时间21~65 d。结果: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24个月。其中2例出现腰背痛伴发热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隙感染伴脓肿;另外4例出现腰背痛但无发热症状,MRI可见感染椎间隙终板或椎体异常信号。1例血液培养出沃氏葡萄球菌,其余5例细菌培养阴性。6例确诊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4例经过保守治疗感染控制,1例行腰椎后路感染病灶清理手术,1例行腰椎后路感染病灶清理+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结论:腰椎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发生椎间隙感染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多节段反复穿刺,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取得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X线及CT、MRI改变,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变化。非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2例。结果:共18例获12个月-5年随访。手术2例,腰腿痛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1例生活自理困难。结论:椎间盘突出 症术后症状缓解后再发的剧裂根痛腰肌痉挛,血沉及C反应蛋白显著的急速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通过对4例MED术后椎间盘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总结了MED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结论MED手术后可以并发椎间隙感染,一旦出现典型的椎间隙感染须治疗3个月以上才能治愈。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付来 《颈腰痛杂志》2001,22(4):308-309
目的:介绍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讨论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常见诊断失误原因,认为:本病因以细菌性感染可能性大,C-RP和ESR可作为预示感染和观察疗效的指标,X线,CT,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结果:6例经非手术治愈并恢复工作,2例患有慢性腰痛。结论:多数患者经严格卧床,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3  
作者报告了近15年收治的腰椎间隙感染13例,其中3例曾误诊为腰椎结核和椎体肿瘤。11例经保守治愈,2例手术治愈。病变间隙:L342例,L458例,L5S13例。行同位素骨扫描6例,腰椎CT扫描8例,MRI检查5例,腰椎X线断层5例,均有腰椎系列X线平片。作者认为:本病因以细菌感染可能性大,反应蛋白和血沉可作为预示感染和观察疗效的指标,MRI、CT、ECT、X线检查具有诊断价值,MRI将本病与腰椎结核、椎体肿瘤及退变加以鉴别,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对有神经受损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椎体破坏超过50%者,应行病灶清除术或植骨融合,经皮髓核摘除术具有明确诊断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后腰椎间盘炎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3例近期内接受过腰椎间盘手术或介入性治疗的继发性椎间盘炎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21例,另2例因感染蔓延到椎管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及后路病灶清除加灌洗引流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缓解,术后1月内血沉基本恢复正常。术后随访9~24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结论结合术后腰椎间盘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可以作出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自1994年7月-2004年7月共收治9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患者,平均年龄48岁,近期内均接受过腰椎间盘手术,其中2例使用椎间盘手术。全组患者血沉均升高(40-110mm/h),均经MRI检查确诊,6例症状典型,疼痛较重的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症状不典型,疼痛较轻患者予非手术治疗。结果 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疗效较好,症状缓解明显,保守治疗病程较长,病精常有反复,但一般预后良好。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特性,经MRI检查可以作出诊断。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6年2月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其中胸椎间隙3例、T12L1间隙2例、腰椎间隙10例、L5S1间隙3例。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保守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6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8例中仅有3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标本病理结果均提示炎性改变,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但未见结核性改变。随访13~45个月,平均26个月,感染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提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已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坚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内植物的应用对感染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及前路手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例经外科手术确诊的原发性椎问盘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细菌学培养结果及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剧烈痉挛性腰痛、腰部活动严重受限、持续性低热、血沉增快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早期诊断,2例细菌学培养阳性。3例为阴性,本组病例均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同定,剧烈腰痛明显缓解,不再需用止痛剂,5例均治愈。结论如诊断明确。短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宜早期手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是治疗本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明原因性腰椎间隙感染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性腰椎间隙感染诊治经验?方法:本组6例就诊前无1例得到正确诊断:6例中1例行保守治疗,5例行经腹膜后入路切开、病灶清除术。经10个月~3年随诊,术前症状消失疗效满意,无1例复发,4例腰椎后凸畸形较术前进展。结论:不明原因性腰椎间隙化脓性感染与结核鉴别困难,病灶清除术可获满意疗效,Ⅰ期后路内固定植骨可避免术后后凸畸形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1i例腰椎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35~68岁,平均48.5岁。腰椎间盘摘除或腰椎内固定术后13~176周出现感染,平均47周。全部病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其中1例取出后路内固定物,骨质疏松严重,未行前路内固定。结果残余椎间盘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微球菌2例,短杆菌1例,大肠埃希氏菌4例,阴性4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II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9个月,平均35.6个月。术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1)分,与术前(9±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能迅速缓解腰痛症状,术野清晰,病灶清除彻底,术后恢复良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9例术后腰椎间盘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 ,比较单纯静脉抗感染治疗和早期PLD +静脉抗感染的疗效差异。结果 术后发病时间平均为 7.6± 5 .6天 ;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剧烈疼痛 ,血沉增快平均为 ( 5 8.6± 18.0 )mm/h ,C反应蛋白增高平均为 ( 68.2± 2 0 .3 ) μg/ml;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椎间盘水肿 ,椎间隙变窄和邻近椎体破坏。 9例均临床治愈。PLD可迅速缓解腰背痛和缩短住院时间平均达 3 2天。结论 术后再发剧烈腰背痛应考虑椎间盘炎可能 ;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和MRI表现是早期诊断椎间盘炎的重要指征 ;PLD可较快缓解临床症状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