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开封市某医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诊治的60例P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盆底功能受损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水平、产后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 7(PFIQ-7)评分和性生活质量评分(PISQ-12)。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I、Ⅱ型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腰骶痛、阴道干涩、阴道松弛、尿频尿急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血清瘦素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产后2个月及产后6个月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PFD患者,能减轻患者盆底功能受损情况,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盆底磁刺激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期间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就诊的60例POP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肌锻炼)、观察组(盆底磁刺激+盆底肌锻炼)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盆底肌手测肌力分级、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POP-Q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影响问卷(POPIQ-7)对比。结果对照组的肌力改善有效率为16. 7%(5/30),观察组的肌力改善有效率为80. 0%(24/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均升高,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肌力及Ⅰ类肌纤维的耐力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POP-Q评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POPIQ-7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盆底磁刺激对于产后早期的轻中度POP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优于单一盆底肌锻炼。  相似文献   

3.
袁玉英 《医疗装备》2022,(24):159-161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Kegel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河西区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与疲劳指数,以及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缓解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疲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疲劳指数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Kegel训练可显著改善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Ⅰ、Ⅱ类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改善产后女性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效果,同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于山西省某院分娩并复查的女性3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35),观察组(n=117)。训练组患者分2个阶段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每个阶段治疗时间为2周,每周进行2次治疗,治疗次数共8次。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指导,不予特殊干预,自然恢复。于产后42d、产后6个月时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测、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调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调查,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早期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结果产后42d,2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2组患者Ⅱ类肌纤维的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2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训练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2组患者有性生活人数均较少,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红霞 《医疗装备》2023,(10):124-126
目的 探讨护患合作护理模式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医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9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护患合作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持续干预至产后3个月。比较两组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盆底功能、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Ⅱ类肌纤维肌电压、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的躯体功能评、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低于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患合作护理模式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能促进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提高产后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左兰芳 《医疗装备》2023,(13):130-132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仪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漏尿症状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仪干预,比较两组漏尿量、盆底肌力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漏尿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仪联合康复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和盆底肌力,利于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行产后第1次复查的96例产后42 d的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8次后进行盆底肌锻炼,对照组行盆底肌锻炼。分别于产后6周及产后6个月对两组妇女进行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测,根据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应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产后6周时,观察组妇女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较对照组差(P<0.05);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观察组妇女Ⅰ类肌纤维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及以上肌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9.6%和76.6%,Ⅱ类肌纤维肌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Ⅲ级及以上肌力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7%和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POP-Q分度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6周和产后6个月两组生命质量及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盆底电生理指标,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产妇阴道分娩时会阴保护侧切法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在该院行阴道分娩的12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将60例无侧切保护者作为对照组,另外60例会阴侧切后会阴保护者为观察组。监测和比较两组产妇产后阴道定量感觉状况,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调查量表(FSFI量表)评估两组产妇产后性功能状况。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采用尿失禁问卷量表(ICI-Q-SF)评估患者尿失禁症状;采用POP-Q分期系统评估两组产妇产后盆腔脏器脱垂(POP)情况;采用盆底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温感觉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冷感觉明显高于对照组,振动感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SFI量表中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11±0.24)分、(4.89±0.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52±0.19)分、(4.31±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3、11.10,P=0.00、0.00);而其余FSFI量表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4);观察组产后ICI-Q-SF评分为(11.52±2.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74±2.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0)。观察组Ⅰ期POP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Ⅱ期PO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后盆底功能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阴道分娩者采取会阴侧切保护措施可减少对产后阴道感觉和性功能的影响,降低尿失禁和盆腔脱垂发生率,且该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较小,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产后6~8周妇女盆底功能情况,为制定产后盆底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62例产后6~8周妇女盆底筛查结果,探讨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大小等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结果 阴道分娩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盆底动态压力不正常、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脏器脱垂(POP)、腹直肌分离、阴道口闭合不全发生率分别为86.7%、75.2%、97.7%、14.4%、74.1%、60.3%、43.9%;剖宫产组分别为79.8%、74.2%、93.9%、6.7%、43.3%、70.8%、5.0%.除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外,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中经产妇和初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91.5%和84.9%,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83.3%和72.1%;新生儿体重≥3 500 g和<3500 g产妇Ⅰ类肌纤维不正常率分别为91.9%和85.4%,Ⅱ类肌纤维肌力不正常率分别为83.3%和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经产妇和初产妇Ⅰ类肌纤维不正常率分别为86.4%和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1、2次及以上剖宫产产后腹直肌分离66.8%和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产后应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产后早期不同时间点对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实施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及对其盆底肌力功能所具有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福州市第一医院产科2020年1—12月收治的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予以分组,其中观察组针对所纳入的150例在产后1~2个月开展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对所纳入的150例在产后3个月开展个体化康复治疗,就两组Oxford肌力评分、盆底肌力及功能评估值、性功能水平、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率展开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Oxford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xford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对盆底肌力指标Ⅰ类肌纤维收缩所持续时间、最大肌电位、Ⅱ类肌纤维所呈现出的收缩次数进行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测定值均有升高,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 <0.05)。两组治疗后,经对盆底功能指标即尿频尿急、阴道松弛、阴道干涩进行观测,观察组居更低水平(P <0.05)。两组治疗前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评估值均...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37-738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并在产后检测患者盆底功能性障碍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采用GRRUG法评估患者的会阴肌力分级情况,比较两组的盆底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会阴肌力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肌纤维疲劳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者采用多种疗法联合的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促进产后盆腔肌肉功能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及分娩产科因素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根据分娩方式,将713例足月产初产妇分为阴道顺产组(237例)、试产后剖宫产组(238例)以及选择性剖宫产组(238例),检测盆底肌力、疲劳度以及阴道压力等,并评估其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 POP-Q)分期法来了解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 SUI)以及盆腔脏器脱垂( POP)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筛查出盆底肌力<4级或发生POP或SUI症状的患者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肌力和POP-Q分期及肌电压、尿失禁程度改变情况,并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713例产妇中,210例(29.5%)盆底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236例(33.1%) I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518例(72.7%)阴道压力表现正常;377例(52.9%)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度正常,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60例患者治疗后, SUI和POP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均P<0.01)。结论妊娠和分娩会引起患者盆底肌力和阴道肌力下降,增加患者肌肉疲劳度和产后POP及SUI。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分阶段健康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自然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产后健康干预,观察组产妇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给予分阶段健康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评价两组产妇情绪变化、盆底肌功能障碍临床症状、盆底肌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产妇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产妇SDS和SAS评分[(48.04±2.47)分、(45.57±3.73)分]均低于对照组[(51.63±2.36)分、(48.64±4.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5、1.955,均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膀胱症状、肠道症状、盆腔症状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产妇膀胱症状、肠道症状、盆腔症状及总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产妇膀胱症状、肠道症状、盆腔症状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盆底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盆底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盆底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产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产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给予初产妇分阶段健康干预可明显改善初产妇分娩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盆底肌康复锻炼效果,改善盆底肌功能障碍,提高初产妇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促进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12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产后第3天进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物电刺激;产后3个月进行盆底组织器官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力分级及阴道肌电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分级及阴道肌电压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满意率高达89%,对照组为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P〈0.01).结论 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利于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盆底功能锻炼对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 POP)分期和症状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将189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6~8周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维持4个月,对照组未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值(产后6周)的POP分期(χ2=2.372, P=0.640),POP-Q位点(P>0.05)和膀胱颈位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确诊POP-QⅡ度的初产妇在产后6周和6个月的相对风险度无显著性变化(χ2=2.204,P=0.533;χ2=2.407,P=0.326);对照组在产后6个月阴道内膨胀症状的初产妇数量明显高于实验组(χ2=25.69,P=0.001)。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没有影响;对于特定人群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性研究确定盆底功能锻炼对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减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至12月汉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45例,A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B组在A组基础上行肌电刺激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后其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 B组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及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3.95、2.86、2.86,均P<0.05);B组治疗后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法(POP-Q)0度比例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P<0.05),而Ⅰ度、Ⅱ度比例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5、5.89,均P<0.05),B组尿失禁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P<0.05);治疗3个月、9个月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评分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96,均P<0.05).结论 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进而有助于提高其生活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及相关因素对女性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PFD)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10周进行复查的产妇1706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621例,阴道分娩组1085例。通过问卷调查及盆底肌力检测了解产后盆底功能及产科因素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影响。结果 (1)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产后SUI、POP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阴道分娩组为62.67%,选择性剖宫产组为58.62%(P0.05);II类肌纤维肌力的异常率阴道分娩组为60.00%,选择性剖宫产为56.52%(P0.05);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SUI阴道分娩组14.01%,剖宫产组5.96%;盆腔脱垂阴道分娩组0度43.04%、I度49.03%、II度7.93%,选择性剖宫产组0度63.76%、I度34.30%、II度1.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因素的分析显示,年龄、第二产程时间、产次、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盆底肌力受损、产后SUI、POP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和分娩是PPFD的高危因素,年龄、第二产程时间、产次、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佟欣 《医疗装备》2022,(6):102-104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脏器脱垂(POP)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95例产后PO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盆底肌肉锻炼,对照组在常规盆底肌锻炼基础上实施生物反馈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干预30 d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及干预前、干预30 d后的盆底肌电值参数。结果 干预30 d后,试验组盆底脱垂分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试验组快肌收缩力、10 s的慢肌收缩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POP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生物反馈训练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盆底脱垂程度和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妇产科所接收的8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进行随机分配,包括行专业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及产后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以及仅仅进行普通的健康知识及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并在产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查看盆地功能康复护理的效果。结果产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的肌力测定级别达3级及以上例数为35人,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各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与改善作用,而且可以明显减少产妇的尿失禁现象,降低了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王红英 《医疗装备》2023,(20):151-153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盆底压力、盆底肌肌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盆底压力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收缩压力、静息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干预效果较好,可改善盆底功能,促进盆底肌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