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积权  杜峰  林从华  余志红 《建筑科学》2012,28(2):12-16,45
如同自然生物体的产生、生长、成熟和衰亡一样,一栋建筑通常要经历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最后的拆除和废弃物的处置这一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建筑活动涉及材料、技术、能源、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本文以建筑为生态元,视影响建筑的各种自然和社会要素为生态因子,引入生态位概念,探析建筑生态位原理。而后,应用生态位构建原理,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位策略,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从而打开研究建筑规划设计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看作是生态元。建筑领域也不例外,就是说,建筑领域中的每一件事物都应有它适宜的生态位。根据生态适宜性原理,我们提出人居环境积极化理念。就是在生态环境设计中,我们要注意挖掘和显化其积极因素,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发现和转化其消极因素,努力开拓潜在生态位,使原来不被生态元适应、利用或占据的部分,转变成生态元的生态位,达到生态平衡和人居环境良性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
企业竞争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采取科学的竞争策略。而品牌生态学给企业的竞争提出了新的参考,本文主要回顾了品牌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给出了中外学者在品牌生态位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观点,同时阐述了品牌生态位测算的发展并给出公式,并提出目前品牌生态位发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1)
现在生态学理论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经济和管理之中,把其应用到企业的发展中,在方法论上给企业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本文不是基于引进、吸收、创新的角度分析企业技术,而是结合生态位理论和演化理论,利用技术生态位的影响因素分析企业的技术演化过程,给出模型并提出提升技术生态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峡丰 《山西建筑》2008,34(5):29-30
指出生态位是生态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之一,将超体积生态位与系统论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城市建筑生态化为目标的生态位宽度主观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阐述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生态位理论,明确相关概念;通过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中生态位模型的应用过程,探讨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7.
杨海祥 《江西建材》2014,(10):198-198
如今我们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开始注意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的问题,而风景园林就很好的来改善了我们的生态环境。而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开始更多的关注到生态位理论的发展,生态位理论也对风景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就生态位理论的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做出了简单的探析,也就生态位理论在园林中的运用,生态位理论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做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筑生态化的生态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超体积生态位与系统论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城市建筑生态化为目标的生态位宽度主观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态位理论在小城镇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生态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生态佐理论在人类生态系统研究中同样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尝试将生态佐理论引入到小城镇发展研究中,从生态位的角度,通过对小城镇竞争关系的研究,对小城镇职能同构给予新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特色经济是未来小城镇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生态位理论在城镇职能体系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广斌  王勇 《规划师》2002,18(11):80-82,89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对自然和人类生态系统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作者在简要介绍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引入到城镇职能体系规划之中,运用生态理论对城镇职能体系优化进行了初步性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策略是设计步骤规范化、优选方案定量化的一种节能建筑系统设计手段与工作程序。根据生态位理论将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设计准则与标准厂房规划设计进行整合,从功能适用性、技术先进性、环境协调性上提出了设计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损伤理论的预应力锚索荷载-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损伤理论的基本原理,分别定义了岩休剪切损伤变量和受拉浆体材料的损伤变量,确定了各自相应的损伤演化方程;推导了基于浆体材料损伤的锚索锚固段荷载传递控制微分方程:并将岩体剪切损伤理论与常规剪切位移法相结合,研究了拉力型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的荷载.位移特性、侧阻力分布特性以及轴力分布特性等。将一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特别适合描述预应力锚索处于较高应力水平时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3.
边坡工程中同时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应进行边坡稳定的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采用可靠度分析的蒙特卡罗法对土体参数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样本值进行模糊随机处理,得到土体变异系数。考虑到变异系数的变化对边坡可靠度的影响,由程序计算得到不同变异系数对应的失效概率和可靠度指标。研究表明,进行边坡稳定分析时应综合考虑安全系数和可靠度指标,可靠度随土体变异系数的增大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建筑作为地域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对其发展脉络与主要研究热点的整体回顾具有必要性.本文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藏传佛教建筑相关文献为对象,分别从研究议题、前沿与趋势三方面展开分析与论述,以期为该领域的学术探讨及实践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边坡动力稳定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引入边坡动力稳定分析研究中,建立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加卸载响应模型,通过对边坡动力加卸载响应规律的研究,提出以代表边坡系统整体响应的加卸载响应度(LURD)代替边坡稳定分析传统方法中的安全系数,将边坡的变形分析和稳定性评价有机结合,探讨边坡动力稳定评价的新方法,并给出边坡在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评价问题的解答。以马家岩水库右岸边坡为例,采用所提出的新方法进行计算,并与拟静力法、有限单元法和Newmark滑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及正确性,证明新方法可同时进行变形和稳定分析,较传统的动力分析方法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有限元理论,采用岩土工程应力应变分析软件SIGMA/W,分别对深路堑边坡开挖前后的应力应变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开挖前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用极限平衡法所计算的稳定性安全系数进行验证,结果表现为一致性,边坡整体较稳定,开挖时坡顶可能发生浅表滑移。此结果为公路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图像中边缘像素的坡向与颗粒的长轴定向方向正交的原理,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扫描电镜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和定向分析,并分别利用定向玫瑰图、主定向方向和各向异性率等指标对颗粒的定向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噪声及算法误差的影响,低坡度区间内的定向玫瑰图及各向异性率不能反映土样的定向特征,玫瑰图在坐标轴及对角线方向上将出现异常突起,各向异性率也明显偏低;随着坡度的升高,噪声及算法误差的影响逐渐变小,并可以很好地反映土样的整体定向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变形加固理论的结构稳定和加固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结构稳定的概念和评判标准进行论述,指出以塑性余能作为结构稳定评判标准的内在含义。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约束平衡概念,提出变形加固理论,采用超出屈服面的不平衡力对失稳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利用塑性余能作为评价标准,同时与理论解、ABAQUS和TFINE的求解结果对比,对柱体和均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基于重力坝模型,研究网格尺寸对塑性余能计算的影响。采用和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加固力,对柱体和条形基础在加固前后的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和理论解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塑性余能是塑性应变在整体结构上的标量范数,是结构偏离稳定状态的距离。可以作为结构稳定性的评价指标,而基于不平衡力的加固计算可以同时确定给定结构安全度下的加固区域和加固力大小,由此确定的加固方式的加固效率是很高的,指导加固设计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将研究对象离散为块体单元,属于离散介质计算方法的一种.原有的DDA计算理论建立在小变形、小转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时步的累加来模拟大变形、大转动,计算时会因此而产生误差,尤其是当块体发生大转动时往往会产生较大误差.采用有限变形理论对现有的DDA程序进行改进,计算时根据有限变形几何场对每一时步的计算结果进行更新,并通过2个算例对改进后的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程序可以很好地处理大转动问题,消除转动所带来的误差,并且在处理小位移、小转动问题时仍然有效,拓宽了DDA的使用范围,可作为工程计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基于破损演化理论的混凝土CT图像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混凝土CT图像影像特征的分析可以研究混凝土内部细观结构及裂纹变化的特点,但当前国内对混凝土的CT试验研究很少。将破损演化理论应用于混凝土CT图像的定量分析,利用完整度和破损度的变化分析试样各点的强度变化,解决了CT数分布范围广、不利于定量分析的问题;利用λ–水平完整域和λ–水平破损域实现从细观到宏观分析的过渡;进一步利用λ1–λ2截理的概念从CT图像中分别提取出裂纹区域、骨料区域、砂浆区域以及空气区域。提出量测各区域大小的方法,实现对混凝土各物相的分区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破损演化理论在混凝土CT试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