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控制包虫病的缓释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三种抗包虫犬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吡喹酮缓释包埋剂3号给犬皮下植入7个月时,进行原头蚴人工感染,对细粒棘球绦虫的预防保护率达98.46%;包埋剂内还剩余吡喹酮48.93%,至1年左右药物才被吸收完毕,预防期可能长达一年故优选了本缓释剂。本文报道应用吡喹缓释包埋剂3号在包虫病高发区甘肃省天祝藏族县进行了现场试验,经113只犬的植入试验,在植入8个月和14个月时用氢溴酸槟榔碱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三种抗包虫病大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吡喹酮缓释包埋剂3号给犬皮下植入7个月时,进行原头蚴人工感染,对细粒棘球绦虫的预防保护率达98.46%;包埋剂内还剩余吡喹酮48.93%,至1年左右药物才被吸收完毕,预防期可能长达一年,故优选了本缓释剂。本文报道应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3号在包虫病高发区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进行的现场试验,经113只犬的植入试验,在植入8个月和14个月时用氢溴酸槟榔碱泻下法抽检38只植入犬,皆未发现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预防保护率为100%,而对照犬的感染率为20%,预防保护效果极显著,从而肯定了抗包虫病犬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预防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控制包虫病的缓释剂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研制的4种抗包虫病犬用吡喹酮缓释剂进行了试验。通过人工感染表明,缓释包埋剂3号皮下植入7和8个月时,预防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保护率达98.46%和97.72%(P〈0.01),在包虫病高发区进行了现场试验,133只犬植入8个月和14个月时用槟榔碱泻下法抽检38只,皆未发现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而对照犬的感染率为20%(P〈0.05),此外,还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犬应用吡喹酮缓释剂后的血药浓  相似文献   

4.
取猪肉绦虫的成熟孕卵节片制成虫卵混悬液,经胃管灌入猪胃内,将用此方法获得的试验感染猪囊虫病猪分成复方吡喹酮、吡喹酮注射液、丙硫苯咪唑3个药物组,复方吡喹酮又分为不同的剂量组,用3种药物对  相似文献   

5.
据国外报导,吡喹酮能够用作一次冲击量驱除犬细粒棘球绦虫,国内这方面的有关材料尚未见到。为了确定国产吡喹酮对犬体绦虫的驱除效果,我们于1981年4月至82年3月进行了此项试验。一、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体驱虫试验材料和方法 (一) 药物:吡喹酮,南京制药厂生产,原粉,批号810413,250g塑料袋装。 (二) 试验动物:选购刚断奶小狗10只,养4—6个月后,经粪便检查,虫卵呈阴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吡喹酮不同剂型对青海牧区藏犬棘球绦虫的驱虫效果,经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检测,选择牧户家中饲养的阳性藏犬34只,分为吡喹酮片剂5mg/kg剂量组、浇泼剂10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采用氢溴酸槟榔碱泻下法和犬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法对藏犬棘球绦虫的驱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吡喹酮片剂5mg/kg、浇泼剂10mg/kg...  相似文献   

7.
在我省,头槽绦虫对体长4.0~8.0cm草鱼和3.3~4.5cm的建鲤感染率最高,分别为96.0%~100.0%和85.7%。感染强度为草鱼每尾寄生虫数25~18条,建鲤每尾寄生虫数1~14条。作者从吡喹酮、人用肠虫清、精制敌百虫、槟榔等驱虫药物中,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吡喹酮(用量为每千克鱼20~48mg)对治疗绦虫病有特效(P<0.01),并在我省和两广部分地区的生产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8.
1989年某军牧5志向匀以下羊棘球蚴的平均感染率为80%,牛为66.67%;彩用氢溴酸槟榔碱驱虫法监测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38.46%;1969年以来,人间包虫病累计手术病例数超过当地居民数的0.5‰。1990-1994年施行控制养犬数量,吡喹酮定期给犬驱虫、妥盖处理患病脏器等综合性防治,连续防治5年后监测结果:5岁以下羊棘球是细的平均感染率下降至9.58%,牛棘球蚴的感染率下降至6.06%,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下降为零。在人间再未发现新的包虫病病例。  相似文献   

9.
细粒棘球蚴病在天祝县黄牛、绵羊、山羊之间流行严重,局部地区高速100%,其中4岁以上羊感染比例大占43.5%,并以单纯感染肝包虫为主,占50.1%。1998年起使用犬用吡喹酮药饵驱治犬细粒棘球绦虫,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经六年的防治和跟踪调查,2003年羊包虫病感染率下降到2.1%,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新型犬棘球绦虫驱虫药物吡喹酮咀嚼片的适口性和药效,在青海省海晏、兴海、达日等地区,对190只家养犬和123只流浪犬开展适口性试验,观察采食效果;对12只感染棘球绦虫的犬,按剂量投药,开展驱虫效果试验。适口性试验显示:190只家养犬中,164只主动采食,采食率达86.32%;123只流浪犬中,46只主动采食,采食率为37.40%。驱虫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吡喹酮咀嚼片对犬细粒棘球绦虫、泡状带绦虫和多头绦虫的驱除效果达100%。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吡喹酮咀嚼片具有投药方便,驱虫效果好的优点,适用于当前犬棘球绦虫的驱虫工作;由于流浪犬警觉性高,采食率低,使犬犬投药非常困难,需要考虑其他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县畜牧业历史悠久,是以牛羊为主的牧业县.1998年,配合甘肃省兽研所使用吡犬喹酮片剂(0.5mg/kg体重)药饵投服法和吡喹酮缓释剂(1枚/犬)腹股沟皮下包埋方法,对全县的犬进行细粒棘球绦虫驱治,经过6年的驱治工作,犬细粒棘球绦虫病在重流行区由1998年的78%下降到6%,羊包虫病的感染由89%下降到2.1%;感染率逐年下降,项目结束后再没药物发放.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吡喹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吡喹酮-PLGA)缓释植入棒含量测定的HPLC法,并对其释放度进行了考察。以甲醇-水(100:40,V/V)为流动相,采用GraceC18反相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3nm,在此试验条件下,吡喹酮在1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为0.53%(n=9)。三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98.96%、98.67%和98.81%,该方法简单、快捷、辅料无干扰、准确度高,适于吡喹酮-PLGA植入棒的含量测定。吡喹酮-PLGA植入棒以骨架溶蚀释放机制缓慢释放,释药期可达三周,释放度高于300μg/d。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对山羊人工感染脑多头蚴的早期治疗效果,试验采用20只经口服感染多头带绦虫卵的山羊,感染后随机分成2组进行治疗。第1组在感染后第45天,用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按体重70 mg/kg,每天注射1次,连用2 d;第2组为对照组。人工感染后第80天剖杀所有试验羊,观察记录每只羊脑内脑多头蚴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第2组在感染后10~20 d死亡4只山羊,剖解可见其大脑内充血和出血;感染后第45天死亡1只,经解剖在其左脑采到1个脑多头蚴;其余5只在感染后第80天剖杀,均在脑部查到脑多头蚴包囊。第1组试验羊10只,在感染后第80天解剖,在脑部均未查到脑多头蚴包囊。说明10%吡喹酮缓释注射液对感染脑多头蚴的山羊具有理想的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口服米尔贝肟与吡喹酮复合片(Milbermax~?,Novartis Sante Animale)对猫自然感染胃肠道蠕虫的疗效,本研究将治疗前体况相近且粪便虫卵检查为阳性的猫分为Milbermax~?组、药物对照吡喹酮单方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35只。随后按规定剂量和途径给药,并在给药前1 d和给药后第7天与第14天取粪样用麦克马斯特氏法(McMaster method)计算克粪虫卵数(eggs per gram, EPG),治疗后第15天结束试验,对猫进行安乐死,剖检收集胃肠道蠕虫均按种类和阶段进行鉴定和计数。结果显示Milbermax~?组(米尔贝肟2 mg/kg+吡喹酮5 mg/kg)对华支睾吸虫、棘口吸虫、心形咽口吸虫、曼氏迭宫绦虫、犬复孔绦虫、猫弓首蛔虫和钩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7.3%、100.0%、99.7%、84.9%、100.0%、100.0%和100.0%,驱净率为53.3%、100.0%、92.3%、75.0%、100.0%、100.0%和100.0%,对毛细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和转阴率分别为100.0%和90.0%。吡喹酮单方组(5 mg/kg)对华支睾吸虫、棘口吸虫、心形咽口吸虫、曼氏迭宫绦虫和犬复孔绦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3.2%、100.0%、100.0%、83.0%和100.0%,驱净率为31.3%、100.0%、100.0%、50.0%和100.0%,对毛细线虫无效。受试药物对猫无不良作用。结果表明Milbermax~?以推荐剂量单次口服给药对猫自然感染胃肠道蠕虫更加安全有效,为防治猫只在野外条件下蠕虫感染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绵羊绦虫病是绵羊常见的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流行严重的地区,绵羊的感染率可达50%~60%。绵羊绦虫病感染强度较大时,常给绵羊造成严重的危害,重症者引起死亡,轻症者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是养羊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找到一种更有效的药物治疗绵羊绦虫病,对驱绦虫有良好效果的硫酸铜、吡喹酮、氯硝柳胺三种药物进行了驱除绵羊绦虫效果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犬猫寄生蠕虫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蠕虫学剖检法对贵州省犬、猎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共发现犬猫寄生蠕虫12科16属20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7种,线虫11种;与人畜共患蠕虫16种,易感且危害人或家畜严重的有8种。犬检出16种,感染率为100%;120只犬的平均感染强度为66.64条,平均感染2.8种;犬钩口线虫、犬恶丝虫、犬复孔绦虫和泡状带绦虫为优势种。猫检出10种,35只猫感染率为88.6%,平均感染强度为4.5条,带状泡尾绦虫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做好包虫病防控工作,开展了犬细粒棘球虫驱虫试验,以观察吡喹酮片对犬细粒棘球绦虫的驱除效果。选择当地土种犬作为试验犬,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5 mg/kg剂量分别直接投喂试验药品和对照药品,连续进行三次投药,试验投药前后对犬粪便分别采取犬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同时在犬投药前后,分别采取羊粪便进行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驱虫效果均为100%,但对照组犬的主动吞食率较低为0.38%,而试验组犬主动吞食率达到89.22%;在犬驱虫试验区域,羊只的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也大幅度下降,其中试验组感染率下降到了10%;对照组下降到23.33%。试验药品中加入天然成分掩盖吡喹酮的苦味,使犬的主动吞食率增高,且该药品相对松软有助于分割使用。因此该试验药品是比较理想的抗寄生虫药物,用于驱除犬细粒棘球绦虫效果较好,推荐剂量为5 mg/kg。  相似文献   

18.
爱普锐克吞食片对犬细粒棘球绦虫驱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爱普锐克吞食片(每片合吡喹酮100mg)对犬细粒棘球绦虫驱除效果。将人工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实验犬分设5组,Ⅰ组试验药品2.5mg/kg,Ⅱ组试验药品5mg/kg,Ⅲ组试验药品7.5mg/kg,Ⅳ组对照药品5mg/kg,Ⅴ组空白对照。投药后72h剖解试验犬,检查各组荷虫情况。Ⅰ、Ⅱ、Ⅲ、Ⅳ组粗计驱虫率均为100%。5mg/kg推荐剂量可成为犬细粒棘球绦虫成熟期前驱除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9.
对来自黑龙江省17个市,县的156头猪进行了绦虫蚴感染情况调查,并对其中5个市,县的50头犬进行了绦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细颈囊尾蚴,辣球蚴,猪囊尾蚴的感染率 50.6%,4.5%和3.2%;犬泡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4.0%和4.0%。  相似文献   

20.
选择四川省某养麝场内16只感染莫尼茨绦虫的林麝,分别采用吡喹酮片剂(25 mg/kg体重,用药1次)和芬苯咪唑粉剂(10 mg/kg体重,1次/d,连喂3 d)进行药物驱虫试验。在投药前1天、投药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其粪便,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测绦虫卵并进行虫卵计数,通过计算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评估其驱虫效果。结果表明:在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吡喹酮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71%(6/7)、100%(7/7),而芬苯咪唑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44.44%(4/9)、77.77%(7/9)。驱虫试验结果说明吡喹酮对林麝莫尼茨绦虫绦虫的驱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