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电动汽车驱动与充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了一种两相并联交互式双向DC/DC变换器,降低了电感设计难度,减小了重量与体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了该变换器工作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比例积分(PI)控制器的恒频滑模变结构双闭环控制策略,实现了自动跟踪参考电压值、单元半桥电路电感电流间均流的目的,给出了该变换器的变结构模型,运用等效控制原理分析滑模变结构控制(SMC)的存在和稳定条件,采用基于给定三角波(RTW)环路的SMC方式使变换器在定开关频率下运行。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级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传统双闭环比例-积分(PI)控制方法存在调节器参数多、整定工作量大等不足,而且受限于PI控制的内在局限性,系统的动态性能不够理想。针对级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实际控制需求,综合考虑传统双闭环PI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的各自优势,将二者有机结合,构建了一套折中优化的控制方法,即在第一级双向DC-DC变换器中采用传统双闭环PI控制,而在第二级双向DC-DC变换器中设计并实现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将提出的优化控制方法与传统双闭环控制和经典模型预测控制分别进行了仿真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双闭环控制,采用提出的优化控制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级联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动态性能,而相对于经典的模型预测控制,该优化控制方法运算量减少了45.22%。  相似文献   

3.
针对DC/DC Buck变换器的动、静态性能要求,从Buck变换器状态方程出发,设计电感电流、输出电压及其积分的线性组合滑模面,并利用该滑模面证明比例积分滑模控制的存在条件及稳定性条件,构建基于FPGA控制的Buck变换器实验平台并加以验证。据此,实现所提出的算法对Buck变换器的控制。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比例积分滑模变结构控制比传统的双闭环PI控制在系统参数变化、供电电压变化以及外部干扰情况下,都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具有控制精度高和动态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DC/DC变换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DC/DC变换器滑模控制基本原理,并以Buck型DC/DC变换器为例,给出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过程,通过仿真证实了滑模控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DC/DC变换器的变结构控制应用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变结构控制以其良好的控制性能在非线性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DC/DC变换器中变结构控制方法的应用现状做了概括性的研究,主要包括:滑模面的类型及其相应的使用范围,存在的问题及常用的解决方案;以及变结构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直流微电网惯性低、母线电压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以双向并网变换器为控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多滑模变结构的虚拟惯性控制策略。内环采用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电流控制,快速跟踪并网电流给定值,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外环建立虚拟惯性控制方程与电压滑模面结构,增强直流微电网的惯性,平抑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通过小信号扰动法和Nyquist判据证明了双向并网变换器在所提控制策略下的稳定性。最后,搭建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和StarSim HIL硬件在环实验平台。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PI控制和无源控制的虚拟惯性控制策略相比,文章所提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动态、静态特性,提高了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AC/DC Buck-Boost PFC变换器滑模变结构及PI调节器综合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C/DC Buck-Boost PFC变换器为主拓扑,提出滑模变结构电流内环控制与PI调节器电压外环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控制系统,以实现变换器高性能的单位功率因数校正.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系统设计兼有滑模控制动态性能、鲁棒性好与PI调节器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H桥直流变换器具有非线性特征,此处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来扩大系统的稳定工作域。首先在分析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主电路的非线性模型,然后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接下来利用分岔图法研究了系统在不同电路参数下的非线性特性和稳定工作域,发现系统具有输出电压可调范围宽、鲁棒性强的优势。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此处为H桥变换器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案,并创新性地采用非线性理论对系统的稳定域进行研究,扩展了非线性理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变结构控制以其良好的控制性能在非线性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DC-DC变换器中变结构控制方法的应用现状做了概括性的研究,主要包括滑模面的类型及其相应的使用范围,存在的问题及常用的解决方案,以及变结构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DC-DC变换器的抗扰性能,研究了Boost变换器的滑模控制策略.本文首先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对Boost变换器进行数学建模,然后建立PID型滑模控制器,进而推导出系统等效控制表达式.为了得到更好的抗扰效果,用光滑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得到了去抖振控制表达式.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两种控制方式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1.
由于直流电网中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化对储能系统的运行有干扰,且储能系统采用双向直流变换器调控直流母线电压时会产生严重的非线性问题,导致母线电压不稳定。因此提出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反步滑模控制方法,构建非隔离双向四端口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该变换器采用单向和双向两种工作模式,且采用互补PWM控制方法控制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流程,并通过反步滑模变换器结构控制器,确保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在确定性差、非线性和外围影响状况下的稳定运行。实验验证该方法有效实现了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反步滑模控制,确保直流母线电压保持稳定,且方法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宋丽  赵兴勇 《电力情报》2014,(4):20-23,27
为了实现储能变流器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要求,将模拟电路作为主控制系统硬件电路。控制方式选用了跟踪速度快、易实现的滞环控制,并且针对传统滞环控制存在开关频率不稳定的缺点,采用了变环宽控制的方式。此外主电路采用了三相双向DC/DC变换器结构,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开关频率,减小了总输出电流的脉动幅值。  相似文献   

13.
杨柳  杨帆  吴红飞 《电源学报》2020,18(3):38-45
储能系统是保证新能源供电系统、微网及大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为了应对储能电池电压低对双向交直流变换器电压增益和效率等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增益比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的组合式双向交直流变换器。基于交流侧电压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利用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同时提供高压母线端口和低压母线端口,使得部分功率仅需经过低电压增益直流变换环节处理,为高增益高效率双向交直流变换提供了有利条件。详细分析了双向组合式交直流变换器的系统架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前后级变换器的调制和控制策略,并分析了组合式交直流变换器的功率传输特性。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直流伺服系统变趋近律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晓红  方一鸣  王洪瑞 《电气传动》2001,31(4):34-36,39
根据对直流伺服系统的要求及其被控对象的参数时变性,提出了一种变趋近律滑模变结构控制设计方法,设计了直流伺服变结构控制器。理论分析及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变结构控制器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快速性,同时在滑动模态上的抖动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滑模变结构摔制算法的基本理论,设计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模型,并将其转化为状态方程形式,滑模线的选取,采用了等速趋近于零的比例控制,给出了滑模存在的条件.将所设计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应用于某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进行了系统的仿真与实验.与传统的PI控制相比较,该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DC/DC开关变换器滑模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以往开关变换器滑模控制器抖振现象严重的缺点,通过引入趋近律的方法,以Buck变换器为例,给出了一种适合PWM控制方式的时不变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可以减少系统超调,动、静态特性较好,并能有效削弱滑模运动的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抑制矩阵变换器(matrix converter,MC)输出电压及输入电流波形的畸变,提出一种空间矢量调制滑模变结构闭环控制方法。建立并简化了MC的状态空间模型,以开关规律和受控输出电压为变量设计滑模面。选择空间矢量形式,计算修正后电压空间幅值偏差以及矢量扇区角的幅角偏差,根据MC的实际输出电压和期望输出电压的大小,计算其对应的旋转电压空间矢量间的偏差,将此偏差通过滑模控制器处理后,作为负反馈加到下一采样周期的开关调制矩阵中,实现系统的闭环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李泰  魏金科  王奔 《电气开关》2008,46(3):14-17
提出了一种Boost变换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这种方法基于Boost变换器的开关模型.在控制器中引入滞环环节,使系统可以获得固定的开关频率,并分析了开关频率与滞环宽度的关系.给出了控制器参数的调节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响应速度快,对负载变化和电压波动鲁棒性强,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