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解毒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调控影响。方法:采用高热量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用解毒中药复方按10mL·kg-1·d-1灌胃(C组),并与模型对照组(B组)、二甲双胍组(D组)及正常组(A组)作对照。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第12周后检测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动物外周血、脾组织中表达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1L-4、IL-10)抗原的淋巴细胞数百分比。结果:解毒中药复方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FBG、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改善ISI的同时,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TNF-α的表达(P<0.01),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IL-10、脾淋巴细胞IL-4的表达(P<0.01,0.05)。结论:解毒中药复方下调Th1型细胞因子、上调Th2型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发挥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是拮抗T2DM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10的影响。方法:CMP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10天后取外周血分离T细胞,体外将不同浓度的CMP与T细胞共培养,MTT法观察其对T细胞的毒性作用,ELISA法检测IFN-γ、IL-10的含量。结果:CMP在0~500μg/ml对小鼠T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CMP能显著提高IFN-γ水平,降低IL-10含量。结论:CMP具有较好的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3.
袁文芳  魏峰  吴宗耀  张巍 《河南中医》2014,(10):1934-1935
Th17细胞与Th1细胞、Th2细胞分属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Th17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有: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23、干扰素γ、IL-4、转录因子(ROR-γt)等。Th17细胞能分泌IL-17、IL-6、IL-22等细胞因子,IL-17多通路影响肝细胞损伤,IL-22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而中医药具有Th17细胞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气郁结证(肝郁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柴胡疏肝散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分别应用MTT法、ELISA法、RT-PCR法检测肝气郁结证模型大鼠以及运用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治疗后T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郁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其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IL-4细胞因子的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细胞因子的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Th细胞向Th1向偏移。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较,各项免疫指标基本恢复了正常水平(均P>0.05),Th1、Th2趋于平衡状态。结论:肝气郁结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在增殖能力下降,Th1/Th2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Th细胞向Th1偏移;柴胡疏肝散可以纠正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射贝止咳液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T细胞细胞免疫和T细胞体液免疫比值(Th1/Th2)的作用。方法将95例2007年12月~2009年6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以上指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高,Th1/Th2失衡。射贝止咳液可能通过抑制IL-4水平及提高IFN-γ水平,使Th1/Th2失衡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从而控制气道炎症,减缓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钩吻素子(Koumine,Kou)对小鼠CD4 T淋巴细胞Th1类及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脾脏CD4 T淋巴细胞,经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A,ConA)刺激诱生细胞因子,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Kou,继续培养24小时后离心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变化情况,观察药物对CD4 T淋巴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对于Th1型细胞因子,各浓度组Kou作用24 h后均可显著降低IL-2、IFN-γ的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对于Th2型细胞因子,Kou对IL-4表达影响不大,但中浓度组Kou(100μg/ml)可显著升高IL-10的水平.结论:对CD4 T细胞Th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可能是Kou治疗银屑病等T细胞活化异常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珠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离小鼠淋巴细胞,经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h后,收获细胞,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比例;另外经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72h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IL-2、IFN-γ、IL-4、IL-10的水平。结果:在模型组,小鼠外周血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h1细胞的百分率升高,Th2细胞的百分率降低,Th1/Th2的比值增大,与肝组织损害程度呈现正相关。海珠益肝胶囊能够抑制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恢复Th1/Th2的比例,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P〈0.05)。结论:Th1/Th2细胞失衡是造成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原因之一,Th1应答占主导地位,海珠益肝胶囊能够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可能是其免疫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增液汤对Th细胞亚型在干燥综合征(SS)小鼠颌下腺表达的影响,探讨增液汤对SS的治疗机理。方法:采用RT—PCR法对SS小鼠颌下腺中Th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增液汤对IL-6、IFN—γ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液汤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IL-6、IFN—γmRNA的基因转录抑制细胞因子蛋白合成及分泌,间接地抑制了Th细胞的分化增殖.从而缓解SS小鼠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对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抑制效应及作用机理。方法:建立H22肝癌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荷瘤模型组、黄芪皂苷II 0.3 mg/kg、1 mg/kg组和黄芪皂苷II 0.3 mg/kg+抗CD45 1000 mg/kg抗体组。药物干预后,检测肺内肿瘤转移数和肺病理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产生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Ki-67和胞内Th1细胞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脾淋巴细胞LCK (phospho-Tyr505)和STAT1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皂苷0.3 mg/kg、1 mg/kg药物干预组肺转移灶数目显著减少,肺转移病理损伤减轻,荷瘤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CD4~+Ki67+T细胞)明显增加,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产生明显增加,肝癌肺转移荷瘤小鼠淋巴细胞Th1细胞(CD4~+IFN-γ)比例明显上调,促进LCK (phospho-Tyr505)去磷酸化。抗CD45抗体干预显著阻断黄芪皂苷II抗肺转移效应和促增殖作用,明显减少黄芪皂苷II促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产生和Th1细胞表达水平。同时抗CD45抗体干预显著阻断黄芪皂苷II促LCK 505位去磷酸化。结论:黄芪皂苷具有显著抗肺转移效应,其作用机理与激活CD45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从而促进Th1细胞因子释放及T淋巴细胞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血热及血瘀证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屑病血热及血瘀证的发病与外周血I型T辅助细胞(T helper cell 1,Th1)/Ⅱ型T辅助细胞(Thelper cell2,Th2)细胞轴漂移的相关性,观察血热及血瘀证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的差异。方法银屑病患者血热证组及血瘀证组各15例,健康对照组1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ACS)检测单个核细胞(the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中CD4+T细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1-interferon,IFN-γ)、白介素-4(jnterleukin.4,IL-4)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不同证候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hl型主要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主要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并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the Psoriasis Areaand Severity Indexscore,PASI)评分。结果FACS结果示:血热证组外周血PBMCs中CD4+IFN-γ水平显著高于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ELISA结果示:血热证组外周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高于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血热证组血浆中IFN.叫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瘀证组血浆中IFN-γ水平与PAS1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热证组外周血清中IL-4水平显著低于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Th1细胞在血热型银屑病的发病中占主导地位,当血热型银屑病向血瘀型转化或正常转归时,外周血Th1细胞的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寒、热证候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差异。方法?纳入RA患者115例,其中寒证58例,热证57例。采集中医证候数据,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细胞因子在RA寒、热证候中的差异。结果?与寒证组比较,热证组CD4+T细胞、B2细胞、B1细胞、NK细胞数量降低,IL-1β、IL-8、IL-6、干扰素(IFN)-γ升高(P<0.05,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CD4+T/IL-6<30时,判断RA热证的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82.4%;CD4+T/IFN-α<205时,热证可能性大,其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91.2%。结论?寒、热证候间淋巴细胞数量及细胞因子有显著差异,CD4+T/IL-6<30和CD4+T/IFN-α<205是RA热证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对Th1/Th2的调控作用,以期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客观依据,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治疗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治疗前、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分,观察鼻黏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m-4)、干扰素-γ(IFN-γ)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的IL-4、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GM—CSF水平与IL-4呈正相关(P〈0.01),与IFN—γ呈负相关(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IL-4和GM—CS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IFN—γ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后IL-4、GM—CSF、IFN—γ水平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能够加强机体免疫力。调节患者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可能是产生疗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状况与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8例轻型斑秃、12例重型斑秃(肝肾不足型)患者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经PHA刺激后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Th2型细胞因子IL-10及转录因子T-be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经PHA刺激后轻型斑秃患者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基因表达水平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h2型细胞因子(IL-10)基因表达下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纽(P〈0.05)。重型斑秃患者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及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不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还高于轻型斑秃病人(P〈0.05);Th2型细胞因子(IL-10)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轻型斑秃病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PBMC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失衡,呈现以Th1型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T-bet基因过度表达为特征的Th1型反应,可能参与了斑秃的发病机制,也可能是斑秃肝肾不足证型的微观本质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析,了解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的免疫状况。方法:对175例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Th1/Th2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与健康人比较,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明显降低,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偏低,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和质的慢性HBV携带者,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仍表现为明显的低下与失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蓝萼甲素对小鼠脾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ytometric Bead Array (CBA)法检测蓝萼甲素对小鼠脾细胞Th1/Th2型5种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IL-4,IL-5)水平的影响。结果:蓝萼甲素对ConA诱导的Th1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 和Th2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4,IL-5)的产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蓝萼甲素对Th1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要强于Th2细胞来源的;对未经ConA活化的小鼠脾细胞,蓝萼甲素对IL-2,IFN-γ和TNF-α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对IL-4,IL-5则有促进作用。结论:蓝萼甲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help T cell,Th)亚群1和亚群2(Th1/Th2)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及滑膜液中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Th1,细胞因子的水平、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①BRA患者的外周血CD8+细胞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 CD3+、CD4+细胞的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RA患者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IL-2、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A患者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IL-4,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惫义(P《0.05),④RA组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的Th1/Th2比值与ESR和Stoke指数呈正相关(r=0.45,P《0.05;r=0.65,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存在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失衡的实验证据,这种失衡是RA发病的原因还是结果,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八子补肾胶囊延缓自然衰老小鼠老化过程的功效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13月龄自然衰老小鼠为实验研究对象,将其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即自然衰老组,八子补肾低、高剂量组(1、2 g·kg-1),雷帕霉素组(0.002 g·kg-1)。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的衰弱表征并测定其虚弱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T和B淋巴细胞、效应性T细胞(TE)、记忆性T细胞(TM)、幼稚性T细胞(TN)、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Tc)、Th1细胞、Th2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试剂盒检测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IHC)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p16)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16和p21的mRNA表达情况;Luminex检测小鼠外周血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10、IL-...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气郁结证(肝郁证)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柴胡疏肝散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别应用MTT法、ELISA法检测肝郁证患者以及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后T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郁证患者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其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IL-4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IFN-γ细胞因子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Th细胞向Th1向偏移。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较,各项免疫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均P>0.05),Th1、Th2趋于平衡状态。结论:肝气郁结证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在增殖能力下降,Th1/Th2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Th细胞Th1向偏移;柴胡疏肝散可以纠正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及生脉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新发Graves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生脉治疗组、他巴唑治疗组。另选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细胞因子干扰素Y(INF—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新发Graves患者治疗前INF-γ、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INF-γ/IL-10比值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比较,INF-γ、IL-10水平显著降低,INF-γ/IL-10比值增高(P〈0.05);治疗后IL-10水平、INF-γ/IL-10比值生脉治疗组、他巴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raves病患者同时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增高,但以Th2细胞因子增高占主导地位。生脉注射液可以调节Th1/Th2细胞平衡,从免疫水平治疗Graves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毒热平注射液体外对小鼠T细胞功能及杀伤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靶细胞的影响。方法用MTT法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毒热平注射液低、中、高(2.1、8.5、17.0μg/mL)剂量对正常小鼠、感染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的脾细胞数目、产生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及T细胞杀伤FM1感染巨噬细胞Ana-1功能的影响。结果毒热平注射液体外能抑制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正常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能保护FM1感染的小鼠脾细胞,并抑制其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10,而使Th1型细胞因子IFN-γ水平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还能直接增强T细胞对FM1感染的靶细胞(Ana-1)的杀伤能力(P0.05,P0.01)。结论毒热平注射液体外作用于小鼠T细胞,可增强有利于抗FM1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