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俄罗斯的金刚石及其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俄罗斯毛坯金刚石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并以强劲的增长势头不断改变着世界金刚石市场的供应格局。对近10年发表的有关俄罗斯金刚石的英文文献进行了编译整理,对雅库特、阿尔汉格尔斯克和乌拉尔产出金刚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三个产区的金刚石在颜色、形貌、微量杂质元素、发光性、包裹体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可以作为俄罗斯不同金刚石产地来源的标型特征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结合俄罗斯近5年来在世界金刚石市场上的表现,简要分析了俄罗斯金刚石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及金刚石产业发展的情况。有关信息对了解世界金刚石供求关系及国际金伯利进程框架下金刚石产地来源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辽宁金刚石中矿物包裹体标型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辽宁金刚石中矿物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和组合特征属于典型的橄榄岩型,具有重要标型意义的矿物包裹体主要有镁橄榄石、铬镁铝榴石、铬铁矿等。由单晶金刚石与微晶金刚石相互交替生长而构成的结构环带以及由成分复杂的壳源物质构成的成分环带,分别具有重要的成因意义,以EPMA、LRM及宝石显微镜为研究手段,从金刚石中矿物包裹体标型特征这一角度,揭示了辽宁部分金刚石的不平衡结晶作用过程具不连续性和多阶段性;金伯利岩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其侵入速率曾发生过周期性变化,并发生再结晶而形成金刚石,进一步验证了辽宁大多数金刚石不属岩浆结晶产物而是地幔捕虏晶这一推论。  相似文献   

3.
金刚石及源区的温度和压力一般是用共存相矿物包裹体之间的化学平衡进行估计的. 另一新的金刚石压力计是根据橄榄石包裹体的内压力和周围应力来确定. 对钻石样品中的橄榄石包裹体进行拉曼光谱测定, 确定橄榄石包裹体的内压力pi. 根据钻石中包裹体的周围应力而确定的压力与包裹体的内应力值相似. 然后根据钻石中的氮含量和聚合状态确定金刚石在地幔的存留温度(t0). 根据这一温度以及钻石、橄榄石的膨胀系数可以计算出压力. 源区的压力(p0/GPa)与源区的温度(t0)及测定的包裹体的内压力的关系为: p0=(3.25×10-4pi+3.285×10-3)t0+0.924 6pi+0.319. 根据拉曼压力测定和金刚石在地幔中存留温度的红外测定, 可以估计源区的压力. 这是一种采用金刚石中的包裹体进行的无损测定方法.# 杨梅珍译  相似文献   

4.
宝玉石产地来源的研究是近几年地质学、宝石学和考古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一方面,不同产地来源的宝玉石可能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及经济价值,其研究有助于珠宝首饰价值的判断,为各国海关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古代宝玉石产地的确定对了解古代宝玉石的开采与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及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微区测试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微量元素、包裹体以及同位素分析等方面探讨总结了微区测试技术在确定宝玉石产地来源研究中的应用.当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技术方法对确定宝玉石的产地来源均有一定的意义,但宝玉石产地来源的最终确定往往需要依赖更大范围和更深入地对宝石矿床的地球化学进行多技术手段的交叉分析.显然,确定各种不同类型宝玉石产地来源的标型特征及建立相关重要宝石产地的地球化学数据库,是最终解决宝玉石产地来源鉴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天然宝石及人工合成宝石中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矿物材料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方向,宝石合成近10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如蓝宝石、祖母绿、红宝石、钻石、紫水晶等,合成宝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因此,给宝石鉴定带来了一定困难。矿物中包裹体的特征可以作为宝石鉴定的一种重要手段,深入研究天然宝石中包裹体的特征可以区分它的产地,因不同地区的某种宝石具不同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故矿物中包裹体相的组分及相比例等特征亦各异;并对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祖母绿中的矿物包裹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JEOL JXA-8600电子探针对11个宝石矿区的祖母绿和一块水热法合成祖母绿中的矿物包裹体进行了化学分析,产于澳大利亚、巴西、莫桑比克、俄罗斯、坦桑尼亚(Lake Manyata)和赞比亚的祖母绿属于“片岩型”矿床,这些包裹体中有云母、滑石、叶蜡石、绿泥石、硅灰石、铬铁矿、方解石、白云石、氧化铁、磷灰石、石英、黄铁矿、莹石和斜长石,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Sumbawanga)矿床的地质背景形成了这些祖母绿中固体包裹体的共生组合(如,富含绿泥石的铝海绿石、闪锌矿、富钛云母、硬石膏和铍矿物)。  相似文献   

7.
现代测试技术在金刚石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现代测试技术研究金刚石中的包裹体可为探索金刚石成因和地幔岩石圈性质及演化等重大问题提供重要的依据.采用激光拉曼探针(LRM)分析技术可以获得包裹体分子振动和分子配位体结构的信息, 适用于研究金刚石中的固体及流体包裹体.用电子探针分析(EMPA)技术可以分析金刚石内包裹体的主元素类型和含量, 可根据分析数据计算其化学结构式和确定包裹体的名称.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LA-ICPMS)技术可准确得到样品中的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等信息, 相对其它测试技术可获得更加完整的金刚石中包裹体的信息.对于不同的包裹体样品, 运用恰当的分析方法是成功获得重要信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湖南金刚石的褐斑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省是我国3个主要金刚石产地之一, 所产金刚石的表面有大量的褐色斑点. 其褐斑的颜色有黄色、黄褐色、褐色、黑色等, 主要分布在金刚石的溶蚀面上, 与金刚石的类型无关. 在阴极发光仪下, 褐斑区不发光, 边部呈均匀的黄绿色. 拉曼光谱显示: 褐斑中心区存在大量的空位, 本征峰峰位漂移, 由褐斑中心向外, 峰值逐渐增大, 半高宽逐渐减小. 褐色主要由自然界放射性粒子的辐照造成. 从褐斑的特点来看, 湖南金刚石在形成砂矿后可能经过热变质作用, 现代河流砂矿只是对原砂矿进行再次改造.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尖晶石内部八面体包裹体的成分,宝石学研究中尚存在争议。基于市场上尖晶石主要产地为缅甸且八面体包裹体为缅甸及斯里兰卡产地的特征包裹体的两方面考虑,对收集到的52粒主要产地为缅甸的尖晶石样品进行观察,据包裹体存在的共性及包裹体所处位置选择较有代表性的4颗宝石级尖晶石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和拉曼光谱测试。拉曼光谱显示包裹体有位于155、282、712、1 086cm-1的方解石拉曼峰和位于177、300、1 099cm-1的白云石拉曼峰。通过对八面体包裹体分布特征的观察,从突起、空间分布、偏光特点和成分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缅甸尖晶石内部的包裹体若呈白色或无色、边界清晰、定向排列、八面体形状,则可以判断他们是由残余成矿热液白云石或方解石所充填的同生、次生或假次生负晶包裹体。但由于研究样品数量和来源的局限性,对于其他尖晶石族矿物作为八面体包裹体的存在缺乏相关证据,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山东蒙阴金刚石的红外光谱存在本征峰、氮、氢及包裹体的吸收峰,并且三种形式的都影响金刚石的颜色。随着褐色调的加深,三种氮的吸收峰均有所增强,但增长幅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