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红小豆的主要产区之一,为深入了解黑龙江省主栽红小豆蛋白质功能特性,本研究利用荧光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农安红、状元红、农垦红二号、品鉴红、宝清红等五种红小豆蛋白质功能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五种红小豆蛋白质含量为19.32%-24.36%;在pH 4.0左右时,蛋白质溶解性最低;宝清红红小豆蛋白质游离巯基及总巯基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3.4±5.6 μmol/g和61.6±3.2 μmol/g;农垦红二号蛋白质疏水性最强,为425.5±0.5;五种红小豆蛋白质起泡性随质量浓度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质量浓度为6 g/100 mL时达到最大值;五种红小豆蛋白质起泡稳定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吸水性均随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油能力随着蛋白质所占比例的减小而增强;宝清红和农垦红二号凝胶点较低,在蛋白质浓度为11 g/100 mL就可以形成凝胶,当蛋白质质量浓度为13 g/100 mL时,五种红小豆蛋白质均产生凝胶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红花苗的营养价值,分析了国内外30种红花苗的蛋白质、粗纤维、抗坏血酸、可溶性糖、氨基酸、矿质元素等主要营养成分,通过与油菜、白菜等6中常见蔬菜对比及氨基酸比值系数法,综合评价红花苗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红花苗的蛋白质、抗坏血酸含量均明显高于6中常见蔬菜,属于高钾高钙低钠食品。红花苗中含有18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平均含量范围分别为17.49 g/100 g~20.03 g/100 g、6.650%~7.613%和10.483%~12.413%,变异系数分别为5.23%、6.40%和6.05%。30个参试品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E/T)大多在36%~39%之间,略低于FAO/WHO理想蛋白标准;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大多在58%~62%之间,接近并略高于FAO/WHO理想蛋白标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60.25~76.40,蛋白质相对于鸡蛋标准蛋白的贴近度为0.90~0.93。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均接近1。属于优质蛋白源。His、Ala、Arg、Asp、Glu、Phe这6种氨基酸使得红花苗呈现出不同的风味。参试红花苗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可食用的优质蛋白源。  相似文献   

3.
采用质构仪和国家标准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了稻田养殖红罗非鱼的品质特性和营养成分,并综合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稻田养殖红罗非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9.01%±0.09%,粗灰分含量1.05%±0.02%,粗脂肪含量为1.58%±0.15%,粗蛋白含量为19.83%±0.64%。稻田养殖红罗非鱼的质构特性分析表明其肌肉结实有弹性。稻田养殖红罗非鱼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占氨基酸总量(AA)的40.17%,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67.14%,均符合FAO/WHO的评价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3.74,呈味氨基酸(DAA)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9.14%。稻田养殖红罗非鱼肌肉中共检测出15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4.13%、30.29%、35.58%;∑SFA:∑MUFA:∑PUFA比例为0.96:0.85:1,∑n-6 PUFA:∑n-3 PUFA为3.42。综上所述,相对于其他常见稻田养殖品种,稻田养殖的红罗非鱼营养成分均衡且肉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问思恩  刘涛  王丰  陆斌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7):288-293,299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了岷县高原鳅(Triplophysa minxianensis)肌肉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岷县高原鳅(鲜样)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胆固醇、牛磺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为75.43%±0.32%、17.87%±0.14%、1.72%±0.01%、1.57%±0.06%、(114.2±0.8) mg/100 g、(2738.4±50.6) mg/kg和(915.1±3.7) μg/100 g。岷县高原鳅肌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TAA)为15.04%,其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为5.98%,占氨基酸总量的39.76%,必需氨基酸(EAA)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的比值为81.47%,其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FAO/WTO的理想模式。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5.40,鲜味氨基酸(DAA)含量为5.21%,占氨基酸总量的34.64%,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F为2.97。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26.7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40.79%,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含量为28.77%,必需脂肪酸(EFA)含量为10.40%。分析结果表明,岷县高原鳅具有合理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是一种营养成分均衡、营养价值较高且极具市场开发前景的名特土著鱼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转双反义淀粉分支酶基因大米和亲本大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通用的非生物学评价方法,即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蛋白质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营养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评价大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 转基因大米和亲本大米的化学评分分别为62,59;氨基酸评分分别为75,62;蛋白质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分别为65,56;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9,80;营养指数分别为11,8;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76.7,67.0;氨基酸比值系数都是l.1.结论 转双反义淀粉分支氨基因大来中抗性淀粉含童显著提高,但并未影响到其自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该转基因大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亲本大米具有"实质等同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火麻仁蛋白的基本组成及营养价值,以大豆蛋白为参比,对脱脂火麻仁粕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元素、氨基酸构成以及蛋白质营养价值(如必需氨基酸比值、氨基酸比值系数、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营养指数、预测生物价)进行了评价比校,为火麻仁蛋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脱脂火麻仁粕的钾钠比为大豆的7.5倍,其Cu、Fe、P、Zn、Mg、Mn元素含量均高于大豆。而脱脂大豆粕和脱脂火麻仁粕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0.23%和62.61%、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065.67 mg/g蛋白和1174.58 mg/g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比分别为40.02%和41.68%。同时,火麻仁蛋白必需氨基酸指数为106.23、营养指数为66.50、预测生物价为104.72,营养价值更加接近理想蛋白模式。由此可见,脱脂火麻仁粕的营养价值堪比脱脂大豆粕,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蛋白资源来供产业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马苏金枪鱼鱼头不同部位(鱼肉、鱼皮和鱼骨)的基本营养成分,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3 种金枪鱼鱼头均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3 种金枪鱼鱼头的鱼肉中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接近40%,氨基酸评分较高,必需氨基酸指数大于86,属于优质蛋白;而鱼皮和鱼骨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相对较低;3 种金枪鱼鱼头的脂质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于1∶1∶1,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其含量分别为15.69%~23.29%和4.02%~5.15%,DHA与EPA的比值为3.23~5.27,n-6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0.13~0.29,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3 种金枪鱼鱼头中还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Ca、Fe、Zn等矿物质元素。  相似文献   

8.
李晓贝  周峰  杨焱  冯杰  刘艳芳  冯涛 《食品科学》2015,36(23):262-267
分析不同配方瓶栽杏鲍菇培养基栽培所产子实体的基本成分和氨基酸组成,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各配方栽培获得的杏鲍菇子实体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为46.4%~49.5%;单一木屑碳源的基质配方(配方7)栽培的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及营养指数最高,分别为20.62%和18.5;玉米芯与木屑复合碳源(碳源物质的质量分数为55%)配方(配方4、5)栽培子实体的蛋白质获得最高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95.0,62.5及41.94;氮源物质的质量分数为22%且未添加豆粕及玉米粉配方(配方1)栽培的子实体中蛋白质有较高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分别为92.5和89.1;玉米粉或豆粕作为氮源物质能一定程度改善产品蛋白质营养价值。本研究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瓶栽杏鲍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比市售2 款黑猪(吉神黑猪(BP1)和太湖黑猪(BP2))和2 款白猪(均为大三元杂交猪种(WP1,WP2))背最长肌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白猪WP2和黑猪BP2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白猪WP1和黑猪BP1,分别为2.88、2.98 g/100 g,WP1水分含量显著高于WP2,为74.3 g/100 g,所有样品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WP2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较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为52.72%,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相对含量最低,为5.28%;BP2 PUFA相对含量最高,为12.30%,Σn-6PUFA/Σn-3 PUFA比值最低,为8.5;WP2和BP1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占比显著高于BP2,分别为41.35%和41.38%,各样品氨基酸总量、EAA、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经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赖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最高,为1.44,缬氨酸(除蛋氨酸+胱氨酸外)是限制性氨基酸,其他氨基酸均接近于1,说明所有猪肉样品氨基酸构成比例较合理,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地区6种松针的氨基酸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探讨基于氨基酸组成差异导致的品种与地区差异的分类分析。采用凯氏定氮法及异硫腈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松针中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含量,通过氨基酸比值(RAA)、化学评分(CS)、氨基酸比值系数(RC)分析松针中必需氨基酸(EAA)的含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SRC)、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营养指数(NI)和生物价(BV)等指标对不同品种松针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品种松针其蛋白质含量在57.68~172.31 mg/g之间,从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在45.88~129.67 mg/g之间,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百分比为37.60%~46.16%,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氨基酸的59%~66%,EAAI结果显示6种松针氨基酸综合评分均大于0.86,为良好蛋白质来源,主成分分析共得到两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976%,可将两个地区6种松针划分为3类。松针中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丰富,是优良的植物蛋白源,营养价值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重庆糯小米米糠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以此来评价该小米米糠的营养品质。方法以重庆糯小米米糠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分析、DNS比色法、索氏抽提、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等方法,对其粗纤维、水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灰分和还原糖成分进行测定,并且对膳食纤维、脂肪酸及氨基酸营养进行评价。结果上述指标含量分别为34.45%±0.3l%、10.39%±0.14%、12.36%±0.79%、12.93%±0.57%、24.67%±10.51%、8.71%±0.03%、7.24%±0.05%。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28.71%、71.29%,饱和脂肪酸11种,不饱和脂肪酸8种。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3:2: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比值系数(RC)分别为0.964、1.002。EAA/TAA=34%,EAA/NEAA=54%,接近FAO/WHO标准模式。结论重庆糯小米米糠是一种优质的膳食纤维源和粮食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以薏米、苦荞分别与红小豆、红芸豆制成杂粮复合豆沙,检测其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等宏量营养素以及黄酮、多酚、花青素等微量活性成分含量,并对营养品质及功能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红小豆沙和红芸豆沙相比,薏米或苦荞复合豆沙的蛋白质、总淀粉、慢消化淀粉、抗性淀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黄酮、多酚、花青素等营养功能成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基于主要营养、功能物质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7个豆沙样品营养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苦荞红小豆沙薏米红小豆沙苦荞红芸豆沙薏米红芸豆沙红小豆沙红小豆沙(市售)红芸豆沙,这表明杂粮复合豆沙具有更高的营养功能品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3种杂豆的蛋白质营养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杂豆品种多、产量大,在人们的日常膳食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现有对杂豆中蛋白质的营养评价大都是从生籽粒中提取蛋白质进行分析,膳食中的熟制处理对蛋白质的消化和氨基酸组成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文章将绿豆、红豆和豌豆整粒熟制后进行模拟口腔-胃-十二指肠消化,测定其蛋白质的胃肠消化率、可消化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及评分。结果表明,3种生杂豆中蛋白质含量为20.4%~22.2%,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Met+Cys)。将3种杂豆整粒熟制后,其模拟胃肠消化率为44%~59%;杂豆可消化物中各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AAS)与生杂豆不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Ile),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为59.6~64.3。杂豆整粒熟制并经过胃肠消化后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相对于生杂豆有一定的下降。研究结果为实际膳食中的杂豆营养搭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坛子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营养品质。方法运用多种方法对坛子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用必需氨基酸指数法(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 method,EAAI)、氨基酸评分法(amino acid score, AAS)、化学评分法(chemical score, CS)评价坛子肉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坛子肉中氨基酸总量为20.76%±0.21%, 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60%, 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90%,AAS和CS均表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坛子肉中粗脂肪含量为28.15%±0.31%,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0.79%±0.3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1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1.68%。结论坛子肉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优质蛋白源以及具有均衡脂肪酸的高营养价值的肉制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闽产食用菌的氨基酸组成特征及其营养价值。方法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食用菌氨基酸含量, 利用鸡蛋蛋白模式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系统评价各食用菌的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 食用菌至少包含18种氨基酸, 包括8种成人必需氨基酸、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成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酸味类氨基酸、甜味类氨基酸、苦味类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增香与着色氨基酸、伯胺基氨基酸含量等特殊功效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19%~10.90%、4.51%~16.24%、1.73%~7.77%、2.09%~7.39%、3.03%~9.73%、0.55%~2.30%、4.84%~17.16%、1.30%~4.86%、2.90%~12.06%、3.94%~14.89%, 品种间含量差异明显。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营养指数依次为40.86%~48.72%、69.10%~95.00%、46.19~88.18、58.37~83.43、7.12~24.53, 品种间营养价值差异明显。蛋氨酸+胱氨酸均相对过剩, 缬草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表现严重不足, 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各品种表现不一。通过聚类分析, 样品可分为3大类: 高、中、低品质蛋白组。结论 18种食用菌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有不同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比较以大豆拉丝蛋白为主要原料、经棕榈油炸制的大豆拉丝蛋白素丸子,与自制猪肉丸子、市售鱼肉和牛肉丸子的营养成分与质构特性,探讨其应用价值。采用国标法检测丸子的营养成分,质构仪检测四种丸子的质地。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拉丝蛋白丸子39.06 mg N/g、猪肉丸子30.11 mg N/g、牛肉丸子19.91 mg N/g、鱼肉丸子12.79 mg N/g。胆固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牛肉丸子28.71 mg/100 g、猪肉丸子25.27 mg/100 g、鱼肉丸子14.83 mg/100 g、拉丝蛋白素丸子1.21 mg/100 g。猪肉丸子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丸子(p0.05)。大豆拉丝蛋白素丸子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5.44±0.59、5.33±0.20、8.89±0.34(g/100g)。四种丸子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很高,占各自总脂肪含量的59%到73%。大豆拉丝蛋白素丸子的弹性、回复性最好,分别为96.84%±1.43%、52.77%±0.56%。研究表明大豆拉丝蛋白素丸子的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低、氨基酸含量高、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口感佳,可以作为传统肉丸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7.
从实验室获得1 株高产植酸酶乳酸菌(L-19)并应用于黑豆酸面团面包,同时选用不产植酸酶的乳酸菌(K-12)作为对照。通过分析面包氨基酸组成和营养指标、蛋白质体外消化率、质构特性、超微结构和感官评定,研究其对黑豆酸面团面包蛋白质营养及烘焙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黑豆酸面团后,面包蛋白营养和烘焙品质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L-19酸面团面包(L-19SDB)效果最显著。与黑豆面包(BB)相比,L-19SDB植酸含量下降60.68%,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由64.70%升高至73.93%,总氨基酸含量提高73%。同时与其他3 组相比,L-19SDB有更好的氨基酸特征:其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之比、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均为最高。面包烘焙品质方面,相比黑豆面包BB,L-19SDB和K-12SDB比容分别提高了31.45%和23.59%,硬度降低了68.79%和56.59%。通过ImageJ分析发现,L-19SDB芯囊组织更加均匀,感官评价总体可接受度最高(7.72 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探明不同品种鲜食梨间的氨基酸组成特征及其营养价值差异情况。方法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梨的氨基酸品质评价模型,按照不同品种梨中氨基酸的含量进行聚类热图分析。结果 10种鲜食梨中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98±14.0~369±17.8 mg/100g,不同品种梨氨基酸种类无差异,但是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必须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1.7±4.81~110±5.54 mg/100g、135±9.16~273±5.66 mg/100g、129±6.70~255±4.41 mg/100g、54.9±3.21~29.9±1.74 mg/100g和18.7±1.69~6.73±0.70 mg/100g。必须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必须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氨基酸评分系数分别为19.4%~31.8%、24.1~46.6%、56.9~80.8。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高达89.717%,综合排名前三位的品种为‘茄梨’、‘南果梨’和‘蜂蜜脆梨’;聚类热图将10种鲜食梨划分为3类:高、中、低氨基酸含量组。结论 10种鲜食梨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差异,具有不同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