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处于青春期前的儿童脊柱侧凸,由于其发病年龄早,畸形进展迅速[1],外科治疗非常困难。支具治疗对于控制严重脊柱侧凸的进展无明显作用,而且患儿依从性差,长时间佩戴支具易引起皮肤压疮等问题。为控制畸形的进展,手术治疗往往难以避免。传统的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虽然能很好地矫正畸形,但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如术后患儿躯干短小、发生“曲轴效应”以及影响肺发育导致通气功能障碍等问题[2、3]。非融合矫形内固定技术在控制和矫正脊柱畸形的同时可以保持脊柱的继续生长能力,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4~9]。椎体U型钉利用压力对凸侧脊柱的生长进行阻滞,通过脊柱自身的生长自行改善脊柱侧凸,其原理基于Hueter-Volkmann定律,即椎体生长板的压力越大,其生长速度越慢。笔者就椎体U型钉技术在治疗儿童脊柱侧凸中的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顾苏熙  李明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4):1002-1003
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侧凸,其特点是无需进行植骨融合,在保留脊柱正常活动性的前提下,通过特殊的装置延缓或阻止脊柱畸形的进展。集中支具及融合手术优势的同时,避免两者的弊端。目前非融合技术主要包括:内镜下椎体钉置入技术、前路胸椎钉技术、畸形凸侧栓系技术、机械性脊柱生长调节技术、脊柱生长导向治疗等。本文针对最主要的三种方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青少午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按照术式分为侧前路矫正、前后路联合矫正。首先通过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的半椎体、椎间盘切除,然后采用侧前路短节段椎体螺钉固定,旋转棒的三维旋转矫正脊柱的畸形7例;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经后路行残余半椎体的关节突、椎板切除,凸侧加压、凹侧支撑固定11例。[结果]18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Cobb's角36.7°,矫正率77%,经18~28个月随访,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丢失率低,融合良好。[结论]小儿半椎体畸形应早期手术治疗。侧前路和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临床效果满意,其中前路矫正手术用于胸腰椎、腰椎单一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4.
对治疗脊柱侧凸的最新的手术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前后路脊柱融合技术、胸腔镜治疗脊柱侧凸技术,以及针对具有生长潜能的儿童性脊柱侧凸的非融合手术技术,包括:生长棒技术,VEPTR技术、椎体U形钉侧凸矫形技术,还有目前多用于僵硬性严重脊柱侧凸的多椎体楔形截骨术.通过回顾复习各种治疗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技术,继承发展适合不同类型脊柱侧凸类型的手术技术,提高脊柱侧凸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前路椎体拴系(AVBT)技术是基于Hueter-Volkmann定律的生长调节非融合技术,旨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通过拴系对椎体凸侧施加压力纠正部分侧凸,术后通过拴系维持张力作用持续抑制凸侧生长,利用患者生长潜力实现脊柱非对称生长,最终达到矫形的目的。AVBT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脊柱侧凸的临床治疗。本文对AVBT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融合来阻止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矫正畸形,维持脊柱和躯干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者12例, 男5例、女7例, 年龄(9.4±2.6)岁(范围4~15岁)。术中采用神经监测系统确保手术矫形的安全性, 采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 切除半椎体, 矫形侧凸畸形。术后采用CT评估置钉准确性, 术前、术后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时计算脊柱侧凸及后凸矫正率、内固定、双肩高度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2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08枚, 置钉准确率为96.3%(104/108)。随访时间(37.9±10.2)个月(范围24~61个月)。融合节段为(5.4±1.1)个(范围4~7个)。术后1周脊柱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78.5%±3.2%, 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70.1%±5.4%。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角度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SRS-22)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嵌顿型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1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5(39~76)个月。术后即刻主侧凸Cobb角、上代偿性侧凸Cobb角、下代偿性侧凸Cobb角、节段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但末次随访时主侧凸Cobb角、下代偿性侧凸Cobb角、节段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较术后即刻出现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胸椎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能直接去除致畸因素,获得牢靠的固定、良好的畸形矫正及脊柱平衡,而且手术时机越早,矫形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前后路凸侧融合及凹侧皮下撑开治疗下胸椎完全分节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远期疗效。方法6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男5例,女1例;年龄为4个月~2.6岁,平均11个月;手术时年龄1.6~5.9岁,平均3.4岁。均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采用Cobb法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脊柱后凸角及侧凸角,了解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矫正情况。结果6例患儿,经7.7~11.9年(平均10年10个月)随访,冠状面侧凸畸形由术前的49°改善至29°,改善率为41%;矢状面畸形改善程度不尽相同,3例后凸畸形有所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结论前后路凸侧融合及凹侧皮下撑开手术,是治疗T11或T12半椎体引起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邱勇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4):1559-1560
后路矫形一直是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矫形的标准术式。随着对脊柱侧凸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矫形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前路手术通过矫形力直接作用于侧方移位和旋转的椎体,可获得更好的矫正冠状面畸形、重建平衡以及减少椎体水平面旋转,另外通过压缩椎体螺钉矫正侧凸畸形,可以有效恢复胸椎正常后凸,并通过缩短而不是延长脊柱而矫正侧凸,因此减少了因牵拉脊髓而致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使得胸弯前路矫形在近年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国外又涌现出很多前路矫形手术的报道,特别是胸腔镜微创矫形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