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收集本院自1985年1月—2000年12月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53例,其中47例为传统胆囊切除术,6例为LC。近期冉手术17例(32.1%),远期再手术36例(67.9%)。结果:再手术原因:胆总管残留结石37例(69.8%),肝外胆管损伤5例(9.4%),术后腹腔内出血5例(9.4%),十二指肠损伤2例(3.8%),胆囊癌术中漏诊2例(3.8%),胆囊管残留过长伴结石2例(3.8%)。结论:胆囊切除术虽为普通,但并发症较多。重视胆囊切除术、严格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手术操作与加强术后观察以减少并发症、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2.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海  王喜艳 《新疆医学》2005,35(6):136-138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指腹部手术时意外造成,通常是指肝外胆道损伤。可发生于胆道手术、胃大部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肝切除术,主要是胆囊切除术(O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3%~0.6%,即使在经验丰富的治疗中心,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也为0.1%~0.3%。近年来,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推广和普及,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是OC的2倍。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进行修复的费用是无并发症手术费用的4.5~26.0倍,病死率高。医源性胆管损伤可导致胆管系统严重的病理和生理变化,病情复杂,处理棘手,如延误诊治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3.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解剖、病理及手术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胆管损伤主要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肝切除术及胰头手术。其中90%见于胆囊切除术,5%为胆总管探查引流术,3%继发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其余占2%。这与Bismuth报道的医源性胆管损伤93.6%发生于胆道手术,而在胆道手术中92%发生于胆囊切除术相接近。胆管损伤的部位:胆道损伤好发于胆囊管汇人胆总管水平.其中胆总管损伤占44%,肝总管损伤占36%,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胆管损伤诊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4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中除1例术中死亡外,其余40例均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胆道重建,其中术中发现处理的16例,再手术者3例,再手术率为18.8%;术后发现的24例,再手术者12例,再手术率58.3%,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3);在不同术式中,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再手术率(22.2%)最低;手术的40例中,失访5例,3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年(2个月-14年),效果优良率达到97%。结论术中经验不足或过于自信是造成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手术时机对于手术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为  陆业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21-232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损伤胆管后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6例胆囊切除术损伤胆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修复术后作为判断疗效标准。结果:再手术与损伤原因、修复手术时机和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结论:胆管损伤修复术后,疗效较差,再手术率较多。修复术力争术中、术后早期(48h内)或4周后处理,可减少术后胆管狭窄、胆漏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陈东兴 《中原医刊》2003,30(5):18-19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手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方法:对本院13例胆囊切除手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包括病人的高危因素。解剖异常,局部病理因素及术中操作技术等。结论:提高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认识,合适的手术时机和精细的操作是预防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而胆囊切除手术是引起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黄晓强等报道274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94%的胆管损伤来自与胆囊切除有关的手术。文献报道,国内胆囊切除术(0C)导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30%~0.75%,而一旦发生胆管损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处理,必将引起严重的后果,给患者带来多次手术的痛苦,甚至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特点与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的临床特点与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对比近15年来4l例老年人AAC与同期345例老年人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ACC)的并存病、胆囊病理变化与术后结果;并对不同手术时机的老年人ACC胆囊炎病变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老年人ACC相比,AAC患者并存病明显增多(P<0.001)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为主;胆囊化脓、坏疽与穿孔率明显增高(P<0.00l,<0.00l,<0.01);术后并发症与病死率明显增高(P<0.005,<0.05)。发病48h以上手术的AAC胆囊坏疽与穿孔率及术后并发症与病死率均较48h内手术者明显增高(P<0.05,<0.5,<0.0l,<0.5)。结论;老年人AAC并发病多,胆囊病变重,术后并发症高,宜在症状出现48h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付代敏  杨宗林 《西部医学》2008,20(4):772-773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上腹部手术致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46例(86.8%),主要原因为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操作粗暴及腹腔镜开展早期。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体征、腹腔穿刺和影像学检查,B超确诊率82.35%;CT可显示损伤胆管部位以上胆管扩张、胆管损伤平面及长度。47例随访平均4年1个月,效果优良率达76.6%。结论早期诊断,根据损伤情况正确决定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对治疗效果好坏至关重要。上腹部手术时应时刻注意肝外胆道走行,胆道手术应认真辨清胆总管、肝总管,胆囊切除后再辨清胆总管、肝总管是否完整,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医源性胆管损伤156例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1年1月至2001年5月西京医院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156例,有147例行不同方式修复术,保守治疗9例。修复后有126例因多种原因再行1~5次手术,再手术率85.71%。现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对胆管损伤后如何进行修复术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1996年以来我院2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诊治体会、经验教训。结果:本组20例均为单纯胆囊切除术。发生原因:胆囊床迷走小胆管2例,胆总管损伤5例,肝总管损伤2例,Mirizzi综合征3例,胆囊管结扎线脱落5例,胆总管缝针刺伤3例,经带血管蒂肝圆韧带大网膜修补等处理,术后恢复满意18例。2例术后胆总管狭窄,行胆肠Roux-Y吻合术,无1例死亡。结论:减少医源性胆瘘关键在于预防,术中规范正确操作,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正常解剖关系及变异,正确放置引流管等均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及再手术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宾  闫平钊  王建华 《吉林医学》2011,(31):6561-6563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及再手术时机。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占94.6%(35/37),其中36例行手术治疗,占97.3%,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行损伤修复者3例,占8.1%,24 h以内行急诊剖腹探查者9例,占24.3%,胆道重建修复手术38例次。34例随访6个月~1年,疗效优良率达82.3%。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最常见于胆囊切除术,根据损伤的时间及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早期发现和及时且正确地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是目前最常用且疗效肯定的胆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燕辉  向华国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52-153,157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2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占69.0%(20/29)。在2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中,通过姑息性引流治疗4例;再次手术25例,其中行2次手术3例,行3次胆管重建术1例,共行胆管探查及重建修复手术30次。其中19例经随访6个月~3年,疗效优良率达80%以上。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常见于胆囊切除术。熟悉胆管解剖及变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肝外三管的辨认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根据损伤的时间及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利用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军安  江奎  朱海林  王钢  程伟华  王涛 《吉林医学》2009,30(15):1574-157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849例LC术术中胆管损伤的35例(0.28%)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例胆管损伤,术中发现29例(82.86%)。损伤类型为:高位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横断7例,右肝管横断4例、电灼伤2例,肝总管电灼伤4例,胆囊管拔断1例,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汇处撕裂4例,迷走肝管及副肝管损伤10例。结论:腹腔镜下胆管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注重胆囊Calot三角区的操作技巧及复杂胆囊的对策,可大大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对于胆管损伤应争取术中尽早发现,适时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和诊治方法。方法:对29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29例共施行手术31次,其中2次手术者4例。手术方式为胆管端端吻合10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胆管壁缺损修补5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0例,单纯缝线拆除2例。15例随访1~5a,优良率73.33%。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可以避免的,肝管空肠Roux-en  相似文献   

16.
医源性肝外胆道损伤2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预防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探讨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近15年因肝胆胰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等肝外胆道损伤共26例进行分析。结果:行胆囊切除术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手术致肝总管横断2例,胆总管横断7例,胆总管结扎4例,胆总管裂伤9例,右肝管裂伤2例,副肝管横断2例。结论:胆道周围的炎症水肿,萎缩性胆囊炎、Mirizzi综合症和高位胆囊手术时易发生胆管损伤;门静脉高压症和术中出血,胆管损伤的机会增大;术中经验不足或过于自信亦是造成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肝胆胰手术的经验积累,克服盲目自信,术中规范操作可以降低肝胆外道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我院普外科近30年来,对因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施行胆餐切除术而误伤胆道的29例的处理情况,占同期此类手术3571例的0.81%。其中手术时将胆总管误作胆囊管切断结扎的有26例,损伤后出现胆道狭窄的有24例(81.8%),均在不同时间施以重建胆肠通道手术。手术主要采用以近端肝管或胆总管与空肠吻合的Roux-en-Y吻合术,共19例(79.24%);1例行近端胆管与十二指肠吻合术。木组有19例经1~25年随访,患者完全恢复健康;8例(27.6%)手术后仍有一定的症状;1例因麻醉意外而成为植物人;3例死于肝衰。  相似文献   

18.
王春  谢武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52-15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etomy,LC)中胆道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2003年6月~2010年5月我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术中胆道损伤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胆囊管残端漏,经开腹结扎胆囊管残端治愈;5例胆总管损伤、2例肝总管损伤,再次手术修补后放置T型管引流,6周后拔管治愈;2例为胆总管横断,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T”管支撑,8周后拔管。术后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应及时术中发现、术后严密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袁江涛  李志清 《西部医学》2013,25(3):431-433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致胆漏的常见原因、预防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74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致胆漏病例的手术方式、损伤类型以及损伤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腹腔引流18例(24.3%),胆管修补并T管支撑引流22例(29.7%),胆总管端端吻合合并T管支撑引流14例(18.9%),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8例(24.3%),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2.7%)。结果全组术后无近期并发症,21例获3个月~3年随访,无远期并发症。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致胆漏以胆囊切除术多见,多发生于胆囊三角区,主要原因为缺乏胆管影像学诊断,局部组织水肿坏死或粘连,手术器械缺乏或设备不规范,照明等条件差,暴露欠佳,术后经验缺乏等。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治疗是术中常规手术视野敷白纱布,疑有胆道损伤时即行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术;常规手术区低住置引流管,术后1周严密观察腹腔引流液性状及量、胆汁性腹膜炎体征、巩膜、皮肤黄染情况,B超动态监测胆管直径及腹腔游离液体变化;术后2周常规T管胆管造影或ERCP等。适当进行结扎、引流胆管修补、胆肠吻合、胆管支撑等手术方式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对1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发生3例,外院转入14例。所有病例均为胆道手术所致,11例发生于传统开腹手术,2例发生于LC,2例发生于MC,胆总管探查1例,胆管损伤后行胆管十二指肠内引流1例。术中发现2例,即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后1周内发现14例,其中腹腔穿刺引流2例、胆管单纯修补1例、胆管修补+T管引流1例、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1例、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2例、去除胆管缝扎线和钛夹+T管引流2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T管引流术2例、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3例。1例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4个月,改行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17例经随访6月~3年均临床治愈。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多发生于肝外胆道手术中,胆囊切除术尤为多见。提高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警惕性,熟悉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其变异,重视各种胆道疾病所发生的病理变化,认真、仔细地手术操作是预防损伤的关键。及时发现、早期正确处理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