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病系全身性疾病,肝的疏泄功能太过与不及皆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因此,肝病从脾论治,不但是防止肝病病情发展及变化的积极措施,也是治疗肝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从脾论治视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疲劳是眼病的常见症状,因读书写字或其他工作使眼外肌及睫状肌疲劳,而症见眼胀头痛、视物不清,重者可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病中医眼科称“肝劳”,以往多从肝论治。我依据《内经》:“肌肉之精为约束”,而  相似文献   

5.
6.
立足脾的功能特点、病机演变归纳了朱明军教授治疗心律失常众多经验中的一个方面。朱明军教授认为心律失常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从脾论治既补心脾气阳之虚,又制水饮痰湿之患,可收标本兼治之功。治疗以益气温阳健脾治其本,化痰利水逐瘀治其标。临床上可分为心脾亏虚、心神失养,痰浊内阻、心神被扰,脾阳虚衰、血瘀水阻三型。  相似文献   

7.
缪希文 《河北医学》1996,2(3):290-291
慢性肝病求治于脾肾(068250)河北省滦平县医院中医科缪希文慢性肝病,是由于急性肝病治疗不见好转,迁延不愈,或愈后复发而致。从临床上所见,多因治疗不当,脾失健运,久病伤及脾肾而成。《金匮要略》指出:"脾胃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慢...  相似文献   

8.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1],指出眩晕可因肝风内动而发生,因此临床上对眩晕多从肝论治。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对眩晕的治疗,除从肝论治外,还采用从脾论治,收到了良好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1],指出眩晕可因肝风内动而发生,因此临床上对眩晕多从肝论治.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对眩晕的治疗,除从肝论治外,还采用从脾论治,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治疗小儿肺痨常常只看到肺之一脏,然而肺仅为标,追其根则在脾。由于小儿自身的特殊体质,加之正气不足,肺脏虚损,病邪易于传变,治疗应从脾入手,益气补脾,用甘温性味之药来缓和组方当中的寒性以及苦味药,也解决了口感之难题。从脾论治小儿肺痨,体现辨人论治、证症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对小儿肺痨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艳华  金辉 《长春医药》1998,11(2):33-33
  相似文献   

12.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杜建民主任医师认为其病位虽在肝,但不离于脾。饮食失节、劳逸失度为NAFLD的发生的始动因素,脾虚导致运化失职、转输失司,伴随气、湿、痰、瘀,致膏浊结聚于肝是NAFLD发生的主要机制。治疗上当以理脾为中心,藉健脾以和肝,随证结合理气、祛湿、化痰、活血等方法治之,达到化浊消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临床观察消渴症状,从脾入手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中若脾阳不足,或脾明不充,或水湿困脾.致脾气运化失职,脾胃升降失调,则气血生化乏源,永湿转输失职,必将诸疾蜂起,百病丛生。故调治脾土一法为历代医家长期研究的课题,有些学者甚至提出“治脾可安五脏”、“补肾不如补脾”等论点。尤其慢性杂病内外、上下皆病,症情复杂,难以论治时,当遵《内经》“上下交损.当取其中”之旨,从脾论治,往往可收到较好疗效,现将本人临床所得,杂病治葬验案简介如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脾的运化功能对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功能也体现在脂质代谢方面。脾失运化是高脂血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机,因脾虚和肝脾失调所产生的痰湿之邪是高脂血症发病的物质基础;从脾论治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本大法,同时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将对提高疗效改善高脂血症的异常脂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中若脾阳不足,或脾阴不充,或水湿困脾,致脾气运化失职,脾胃升降失调,则气血生化乏源,水湿转输失职,必将诸疾蜂起,百病丛生。故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医临床的发展,从脾论治的方法越来越被认同,其应用范围甚广,涉及多学科、多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颇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重视从脾论治,体会多多.本文试从脾论治的机制及功效方面,探讨脾对脏腑,经络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较普遍意义及重要性棗即脾的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风恢复期从脾论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风病位在脑,病因病机颇杂。根据祖医学的相关理论,认为脑与脾(胃)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中风病恢复期脾(胃)虚弱为本、瘀痰风火为标的病理变化。提出中风恢复期治疗当重于脾,健脾可以抵御外邪;可以行水化痰;可以益气养血;可以潜阳熄风,从而能够斩草除根,标本兼顾,以求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