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起步过程的评价指标,重点分析了起步过程的控制策略,阐述了单离合和双离合两种起步方式,并搭建了试验台架,对两种起步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变速器润滑试验台存在的诸多弊端,结合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具有结构紧凑、操作观察方便、振动小、可有效锁止、支持拖曳扭矩测量、方便高低温环境试验仓集成等优点的润滑试验台方案。对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润滑试验的方法和结果评估进行了讨论,为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DSG变速器是如今最为先进的变速器设备,是从连续手动挡SMT演变而来,属于手动变速器。通过对干式和湿式两种GSG双离合变速器的结构以及检修方式进行研究,掌握双离合器技术,以更好地在车辆中应用,安全高效行驶。  相似文献   

4.
针对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特点,建立起步过程动力学模型,根据车辆起步过程评价指标,得出起步过程控制策略.并结合以大众DQ250为目标变速器的起步台架试验,分析小油门平稳起步工况,验证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策略适应拟定工况,符合车辆起步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两种双离合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为例,分析了湿式和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原理,着重阐述系统工作时电磁阀的控制原理,从而得出两种双离合变速器液压控制原理的异同,并强调液压系统清洁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对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带排转矩的产生及计算进行了分析.通过台架实验研究了温度、流量等因素对湿双离合器带排转矩的影响.起步过程带排转矩的特性实验表明,合理地利用带排转矩,可以改善DCT的起步品质.  相似文献   

7.
杨光春 《机械传动》2014,(5):94-97,147
针对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特性,在满足国家要求冲击度的条件下,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滑摩功,制订了两个离合器联合参与起步的控制策略,依托台架数据建立了汽车传动系统模型,标定了两个离合器同时起步的模糊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里对湿式双离合器联合起步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策略可以有效地平衡了两个离合器的滑摩功。  相似文献   

8.
双离合变速器锁环式同步器设计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锁环式惯性同步器工作原理及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双离合变速器的同步器计算模型,详细阐述了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的设计开发方法,并以CA7CH350D7速纵置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为例,完成了其同步器系统结构设计、性能计算及耐久性校核,并通过台架试验对该变速器的同步器性能及寿命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正双离合变速器(DCT)由两个湿式离合器、两个输入轴分别与两个湿式离合器连接、换挡同步器按奇偶数挡位分别布置在两个输入轴上及相应齿轮组、自动换挡控制系统以及电控系统TCU(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组成。其中变速器控制系统TCU主要负责采集车辆运行信息及驾驶员的操作指令,然后进行判断并控制DCT的运行。TCU作为实现自动变速器功能的关键部件,具有内部结构复杂,开发周期长,验证困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以其独特的双离合器、双输入轴结构特点,克服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中动力中断的缺点,这对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介绍DCT的工作原理,提出DCT起步时采用两个离合器同时起步并根据起步条件确定离合器的分离阈值的1挡或2挡起步控制策略,以实现轻、中载条件下的快速起步(2挡起步)和重载条件下的正常起步(1挡起步),并通过离合器的分离速度控制来保证起步过程的平顺性.通过对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起步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DCT起步的平顺性和快速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行驶时出现的频繁换挡问题,利用模糊推理方法对驾驶员驾驶意图进行了辨识,并对传统换挡控制策略下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统换挡控制策略以及驾驶意图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模糊换挡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模糊换挡控制策略仿真模型,通过与传统换挡控制策略下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换挡性能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基于驾驶意图识别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模糊换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换挡控制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车辆的换挡次数,消除了车辆行驶时发生的频繁换挡现象,提高了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以及汽车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以搭载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某轿车为例,介绍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Matlab/Simulink模块仿真平台建立了装有该自动变速器车辆起步模型,模型采用两个离合器同时起步。根据起步条件确定离合器的起步控制策略,通过控制两个离合器最终油压参数来保证起步过程的快速、平顺。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加速度、冲击度和离合器滑摩功均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应用平均雷诺方程和粗糙表面弹性接触模型,建立了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动态传递转矩模型。在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动态传递转矩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辆起步过程中湿式双离合器联合起步动力学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以20%油门开度起步为例,分别对引入动态传递转矩模型和经典静态转矩模型的湿式双离合器联合起步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引入湿式离合器动态传递转矩模型能够更加真实地表征湿式DCT起步过程中转速、冲击度及滑摩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工作特性及关键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使车辆不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换档舒适性,是目前变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未来变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中离合器扭矩传递模型的精准度将直接影响其控制效果。本文通过建立包含粘性扭矩和粗糙扭矩的湿式双离合器扭矩传递模型,分析温度及主从动盘转速差对离合器扭矩传递特性的影响,并将其嵌入到搭载湿式双离合器的整车模型中,研究了扭矩传递特性变化对车辆换挡品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粘性扭矩对整车的换挡品质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尤其温度变化时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ual-clutch transmission,DCT)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分别对两独立离合器单轴输出、双离合器单轴输出、双离合器两轴输出3种不同型式DCT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了在DCT中干、湿两种离合器的不同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同时分析了DCT的起步及换档策略。DCT综合了手动变速器效率高的特点和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动力换档的优势,使车辆不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换档舒适性,是目前变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未来变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离合器起步和电机蠕行起步的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了混合动力双离合变速器的结构,离合器起步及电机蠕行起步过程动力传递路线;之后提出了混合动力变速器起步性能评价指标,并设计了离合器起步控制和电机蠕行起步控制策略;最后通过搭载实车进行起步控制策略验证。结果表明,混合动力变速器起步控制在平顺性、动力性以及驾驶员意图解析等方面基本满足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款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设计,研究了变速器润滑,通过计算得出初步的润滑油路及润滑方式,结合透明壳体与开窗口壳体润滑试验的研究,确定变速器轴承位润滑,离合器润滑与散热,差速器润滑等重要结构的润滑情况。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典型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结构和离合器换挡过程的产热机理,制定了一种适用于湿式双离合器的冷却控制策略。通过整车测试,该冷却策略的有效性得到验证,为离合器安全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变速器在车辆一挡起步工况实验中出现敲击噪声的问题,利用LMS Virtual.Lab软件搭建了包含轴、齿轮、同步器、轴承、差速器、壳体等部件的双离合变速器刚柔耦合模型.考虑输入轴转速波动、轴承刚度非线性、齿轮啮合时变刚度和阻滞力矩,以再现敲击噪声发生时壳体的振动响应.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的良好一致性,验证了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