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原药对桃蚜和瓜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98 mg/L和1.70 mg/L,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和瓜蚜的相对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4.2倍和2.0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平均防治效果为82.0%~96.0%。氟啶虫胺腈可有效防治桃蚜和瓜蚜,是农业生产上防治蚜虫的理想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莉娅  阮长春  侯志广  逯忠斌  王秀梅 《农药》2021,60(1):28-31,34
[目的]明确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桃蚜体内能量物质的影响,旨在为氟啶虫胺腈对靶标害虫的解毒代谢机理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方法]通过GC-MS分析法,测定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LC10和LC30)胁迫下,桃蚜体内脂肪酸、氨基酸及可溶性糖的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作用下,桃蚜体内的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正陶氏益农的氟啶虫胺腈获爱尔兰登记近日,陶氏益农宣布其杀虫剂Isoclast~(TM)活性成分(ISO名:氟啶虫胺腈)获爱尔兰登记批准,爱尔兰成为第一个批准氟啶虫胺腈登记的欧盟成员国。陶氏益农的氟啶虫胺腈以商品名Closer~(TM)和Transform~(TM)在全球销售,已经过多个种植季的试验和科学研究验证。氟啶虫胺腈已获得欧盟登记批准,当依据产品标签使用,不会对人、有益动物和环境造成伤害。目前,氟啶虫胺腈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登记和使用。氟啶虫胺腈的获登为爱尔兰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防控蚜虫的工具。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10%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制备工艺,通过粒径、分散度、黏度、冷贮和热贮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对其配方中的湿润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进行了筛选。[结果]三氟苯嘧啶3%,氟啶虫胺腈7%,有机硅1%,农乳700#6%,木质素磺酸钠0.2%,分散剂(SC) 4%,宁乳34#3%,黄原胶0.2%,丙三醇4%,水补足至100%,可制得合格的10%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结论]该制剂的共毒系数174.73,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田间防治飞虱效果明显。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氟啶虫胺腈对水稻褐飞虱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彭  黄新培  谢忠能  余晔  辛建忠  王春生 《农药》2012,(10):760-762,770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水稻褐飞虱的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稻茎浸渍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原药对水稻褐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3.52、1.60 mg/L,LC90值分别为31.27、21.50 mg/L,表明氟啶虫胺腈与吡虫啉对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用量50、75、100 g a.i./hm2于药后3 d的防效达61.6%~97.1%,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7~14 d的防效达84.2%~99.2%,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结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是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较好药剂,推荐用量50~75 g a.i./hm2,重点喷施水稻茎基部。  相似文献   

6.
郇志博  于世幸  王明月  韩丙军  吴琼  徐志 《农药》2023,(10):741-745
[目的]规范溴虫氟苯双酰胺、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胺腈3种新药剂在豇豆上的使用。[方法]开展了3种杀虫剂在豇豆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溴虫氟苯双酰胺、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胺腈在豇豆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1、2.2、3.6 d。在采收间隔期为1、3、7 d时,3种农药的NEDI仅为ADI的0.1%~4.1%,膳食风险可接受。[结论]推荐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分别按照50、50、100 g a.i./hm2在豇豆上喷施,3种农药的共同安全间隔期可设为1 d。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240 g/L氟啶虫胺腈SC防治番茄上烟粉虱的效果。[方法]采用温室和大田试验方法,测定240 g/L氟啶虫胺腈SC对番茄上烟粉虱的防效。[结果]温室中,240 g/L氟啶虫胺腈SC使用量72~108 g a.i./hm2时,3~14 d烟粉虱成虫、若虫防效均达90%以上。大田中,108 g a.i./hm2使用量对成虫和若虫3~14 d防效分别达86.8%和70.4%以上;72 g a.i./hm2效果较差。[结论]240 g/L氟啶虫胺腈SC可有效防治温室番茄上烟粉虱,大田使用时要采用较高使用量。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7,(3)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原药对桃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9977、5.8498 mg/L,氟啶虫胺腈对桃蚜的相对毒力是吡虫啉的5.86倍。辽宁和陕西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4~48 mg/L对桃蚜防治效果达99.0%以上;山东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8 mg/L对桃蚜防效达85.0%以上。[结论]氟啶虫胺腈可有效防治桃蚜,田间分别在露红期和落花后各施药1次,整体的防治效果可持续近1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氟啶虫胺腈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庆涛  武海斌  张坤鹏  李素红  张学萍  孙瑞红 《农药》2014,(10):759-761,772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50%氟啶虫胺腈WG对苹果黄蚜的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并与螺虫乙酯、吡虫啉和3种植物源杀虫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比较,为合理防治苹果黄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浸液法和浸叶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啶虫胺腈对苹果黄蚜的LC50和LC95值分别是20.68、390.56mg/L,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药后3d,50%氟啶虫胺腈WG50.0~62.5mga.i./L对苹果黄蚜的防效为81.05%~92.25%,药后7~15 d的防治效果为92.39%~99.65%,具有良好速效性和持效性。氟啶虫胺腈对苹果黄蚜的速效性好于螺虫乙酯,持效性和整体防治效果与螺虫乙酯相同;氟啶虫胺腈的速效性与吡虫啉相同,但同时期的防治效果高于吡虫啉。3种植物源杀虫剂蛇床子提取物、鱼藤提取物和除虫菊素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均较低。[结论]综合比较所有供试杀虫剂的防治效果,50%氟啶虫胺腈WG对苹果黄蚜防效最好,在苹果黄蚜发生期用该杀虫剂50.0~62.5 mg a.i./L进行常规喷雾处理,持效期在15 d以上。  相似文献   

10.
李庆凤  黄健波  高菊芳  袁建忠 《农药》2014,(10):762-764
[目的]评价呋虫胺、噻虫啉、烯啶虫胺、啶虫咪、噻虫嗪和吡虫啉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药膜法和饲喂法分别测定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触杀和胃毒活性。[结果]除噻虫啉外,其余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成虫和3龄若虫的触杀活性均高于氟虫腈。呋虫胺活性最高,KT50分别为6.29、5.90 min。1%饵剂饲喂成虫和3龄若虫72 h的死亡率均可达到75%以上。其中呋虫胺为最高,分别为98.15%和94.27%,稍逊氟虫腈(100%、100%)。[结论]呋虫胺对德国小蠊具有极好的触杀和胃毒活性,是一个替代氟虫腈合适的候选卫生杀虫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50%氟啶虫胺腈WG对桑蓟马的田间防效和对家蚕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喷施法测定其对桑蓟马的田间防效;食下毒叶法评价药后不同时间的桑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50%氟啶虫胺腈WG以2333~500 mg/L药后3 d对桑蓟马的防效为59.10%~96.32%,其防效均优于对照药剂40%辛硫磷EC 400 mg/L,且对桑树生长无不良影响。50%氟啶虫胺腈WG药后13 d对家蚕3、4龄发育历期、眠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质量与清水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50%氟啶虫胺腈wG以333~500 mg/L可有效防治桑蓟马,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13 d以上。  相似文献   

12.
郇志博  于世幸  王明月 《农药》2023,(7):530-533
[目的]为了筛选出对海南豇豆蓟马和斑潜蝇防效较好的药剂。[方法]开展了4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SC)50 g a.i./hm2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G)100 g a.i./hm2对蓟马药后3 d的防效为76.2%和75.8%。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DC)50 g a.i./hm2和50%氟啶虫胺腈WG 100 g a.i./hm2对斑潜蝇药后7 d的防效为73.0%和76.5%。[结论]推荐5%溴虫氟苯双酰胺SC和50%氟啶虫胺腈WG防治海南豇豆蓟马,50 g/L双丙环虫酯DC和50%氟啶虫胺腈WG防治海南豇豆斑潜蝇。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6,(7)
[目的]建立黄瓜花粉中氟啶虫胺腈的残留分析方法,为氟啶虫胺腈的安全使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前处理方法利用乙腈为提取剂,正己烷作为脱脂剂,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氟啶虫胺腈在0.001~0.5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1~1.0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0.33%~99.55%;相对标准偏差为4.7%~7.5%;方法检出限(LOD)为0.0018 mg/kg;定量限(LOQ)在0.006 mg/kg。[结论]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黄瓜花粉中氟啶虫胺腈的快速检测和确证。  相似文献   

14.
《世界农药》2020,42(2)
正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桃蚜(GPA)对氟啶虫胺腈(商品名Transform)出现了抗性。桃蚜是广泛危害油菜和豆类作物的害虫,也是芜菁黄化病毒(TuV)(以前称为甜菜西方黄化病毒)的重要媒介昆虫。氟啶虫胺腈属于杀虫剂作用机制分类4C亚组,是防治油菜桃蚜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澳大利亚,已知桃蚜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酸酯类和新烟碱类化合物都出现了抗性。如今,在西澳州埃斯佩兰斯附近采集到的少量桃蚜种群中已检测到对氟啶虫胺腈出现了低水平抗药性。  相似文献   

15.
激健助剂对减少2种药剂防治棉花蚜虫用量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农药使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考察氟啶虫胺腈和氟啶虫酰胺在用量减半情况下,与激健助剂混用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SC 75 g/hm~2+激健300mL/hm~2、10%氟啶虫酰胺WG 150 g/hm~2+激健300 m L/hm~2处理的防治效果与22%氟啶虫胺腈SC150 g/hm~2、10%氟啶虫酰胺WG 300 g/hm~2处理防效相当,药后7 d的防效均在98%以上,持效期长达21 d。使用激健助剂,可以减少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9,(11)
[目的]绿盲蝽是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筛选成本低效果好的氟啶虫胺腈混剂。[方法]以北京市上庄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滴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4种杀虫剂对北京上庄地区种群的毒力依次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毒死蜱;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分别按1∶4、1∶8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其共毒系数为125.67与170.71。[结论]上述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氟啶虫胺腈混剂对绿盲蝽进行田间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梁诚 《化工文摘》2009,(4):50-51,55
氟虫腈是全球最重要的杀虫剂之一,国内专利已经到期,该农药被国家相关部门推荐为高毒有机磷农药的主要替代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重点介绍了氟虫腈及其主要中间体4-三氟甲基苯胺、2.6-二氟-4-三氟甲基苯胺的合成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8.
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是合成农药杀虫剂定虫隆、除草剂吡氟氯禾灵和杀菌剂氟啶胺的关键中间体。对以3-甲基吡啶为初始原料经过氯化、氟代等操作来合成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一条较优惠的合成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3-甲基吡啶氯代衍生物合成的16种农药的结构式,市场销售额,合成技术和在中国的登记情况.啶酰菌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市场销售额的增速较快,而吡虫啉、啶虫脒和烟嘧磺隆在中国的登记厂家比较多,啶虫丙醚、氟啶酰菌胺、吡氟甲禾灵在中国还没有登记公司.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对褐飞虱进行6种杀虫剂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后5 d和10 d,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7.9%~90.9%和77.0%~90.5%,20%异丙威EC、25%噻嗪酮WP的防效分别为40.1%~65.9%和20.6%~49.9%。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防效较好。建议在实践中,轮换使用噻虫嗪、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防治褐飞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