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清脉活血方治疗ASO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数据库TCMSP中筛选出清脉活血方的化学成分及对应的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名称标准化;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ASO相关靶点,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靶点制作韦恩图,交集靶点即为清脉活血方作用于ASO的预测靶点;使用Cytocs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选出关键活性成分;然后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关键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 PPI),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利用Rstudio对交集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清脉活血方有14个有效成分和273个靶点,作用于ASO的相关靶点有152个。GO分析显示,清脉活血方治疗ASO的机制可能与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类固醇受体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蛋白酶结合、RNA聚合酶II特异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显示清脉活血方治疗ASO影响的通路主要有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EB病毒感染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乙肝病毒、钙信号通路等通路途径。结论:清脉活血方可能是通过JUN、TNF、TP53、IL6、VEGFA、CXCL8等多靶点,通过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的形式治疗ASO。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补肾和脉方核心中药在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检索补肾和脉方核心中药的化学成分以及作用靶点,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与ISH治疗相关的靶点,利用R4.0.2软件中的Venn包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的CytoNCA插件进行集中性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利用R4.0.2软件以及拓展包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Vina软件进行核心药物成分与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在补肾和脉方核心药物中筛选出39种活性成分,并与疾病具有141个共同靶点。PPI拓扑分析筛选出转录因子JUN、丝裂原蛋白活化激酶1(MAPK1)、丝裂原蛋白活化激酶14(MAPK14)、肿瘤坏死因子(TNF)等13个核心靶点。GO生物过程分析显示,补肾和脉方治疗ISH可以影响脂多糖反应、循环系统中的血管进程和管径调节等多种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涉及流体剪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白芍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白芍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使用DisGeNET、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抑郁症潜在靶点,得到活性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R语言中CludterProfiler程序包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对核心配体小分子和受体大分子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白芍相关活性化合物8个,相关靶点77个,白芍与抑郁症的共同靶点67个,β-谷甾醇、山柰酚和蛋白激酶B1 (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和孕激素受体(PGR)可能是白芍治疗抑郁症的有效化合物和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得到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分别为2825、189、358条;KEGG富集筛选得到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其受体(RAGE)、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TN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PGR与成分丁子香萜、β-谷甾醇、谷甾醇、芍药二酮和山柰酚均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白芍治疗抑郁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补肾益心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获取补肾益心片活性成分,运用DRAR-CPI服务器、GeneCards和OMIM等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3.6.0软件构建补肾益心片活性成分-高血压靶点网络。结合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的NetworkAnalyzer分析蛋白相互作用关系。采用Systems Dock Web Site进行活性成分与靶点分子对接。并进行GO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补肾益心片活性成分30个,作用于62个靶点,主要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高血压的作用。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补肾益心片治疗高血压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法探讨补肾骨蚀方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补肾骨蚀方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KOA相关基因数据.使用R软件获取补肾骨蚀方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软件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运行Autodock Vina对活性成分及关键蛋白进行对接.结果:补肾骨蚀方有效成分84种,相关靶点240个,KOA相关靶点2270个,交集靶点124个.GO富集显示包括生物过程相关条目2334条,细胞成分相关条目70条,分子功能相关条目169条.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前列腺癌、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等132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初步验证了补肾骨蚀方主要活性成分能与关键靶点发生相互作用.结论:补肾骨蚀方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调节骨代谢及抗氧化治疗KOA,这对后续方药研究及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补肾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补肾方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阿尔茨海默病作用靶点,使用Venny 2.1将补肾方作用靶点与阿尔茨海默病作用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从补肾方4味中药材中筛选获得45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397个。将补肾方主要活性成分调控靶点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靶点取交集共获得48个关键靶点。共得到1 077生物过程(P<0.01),128条信号通路(P<0.01)。结论:补肾方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核心靶点有AKT1、IL-6、CASP3、TNF、TP53。这些靶点共同参与IL-17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硬化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血清素能突触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发挥下调神经炎症反应、改善血管神经功能障碍、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影响神经递质、调节细胞代谢及线粒体功能等作用,并可以在疾病早期、通路上游进行干预,可能是补肾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三七-马齿苋药对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并下载获得UC的差异表达基因。依托TCMSP检索三七-马齿苋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应用STRING平台、R语言、PERL语言等生物信息学工具筛选出交集靶点并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基因本体(GO)富集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获得GO功能及KEGG通路注释结果,构建"靶点-通路"网络。结果从GSE38713数据集获得568个UC的差异表达基因。共筛选出16个有效化合物,64个与UC有关的作用靶点。GO及KEGG分析显示,交集靶点参与白细胞迁移、氧化应激反应、转录因子活性、直接配体调节的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血红素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异二聚活性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调节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信号通路等。结论三七-马齿苋药对配伍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对UC的发生、发展、耐药等相关过程发挥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丹参饮中丹参、檀香、砂仁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蛋白,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心绞痛的疾病靶点,将其与药物靶点蛋白取其交集,并将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I网络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丹参饮的活性成分78个,靶点334个,心绞痛的靶点2 578个,其交集靶点93个,对应的活性成分59个。GO生物过程20条,包括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酰胺结合等;KEGG相关信号通路,涉及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体现了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临床应用及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肾衰饮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对肾衰饮中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及靶点预测,检索GeneCards、TTD、DisGeNET数据库筛选DKD靶点,利用韦恩图在线平台筛选肾衰饮治疗DKD交集靶点,借助网络拓扑分析插件CytoNCA筛选五苓散治疗DKD核心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建立化合物-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基于BATMAN-TCM、TCMSP得到肾衰饮的178个有效成分和280个潜在靶点,筛选获得与DKD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靶点2 699个,借助网络拓扑分析插件CytoNCA筛选肾衰饮治疗DKD核心靶点31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346个,其中生物过程条目278个、分子功能条目44个、细胞组成条目24个,主要包括氧化应激、脂质反应、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血小板α颗粒等功能途径;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出条目101个,主要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通路途径。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并验证了肾衰饮治疗DK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整体调节作用特点,预测了肾衰饮治疗DK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研究与实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黄连-葛根药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DN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UniProt数据库检索黄连-葛根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 应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DR和DN靶点基因, 运用在线工具Venny获得交集靶点, 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 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 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黄连-葛根药对活性成分18个, 疾病-药物交集靶点7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 交集靶点主要富集于炎症反应及凋亡等生物过程, 涉及到细胞外间隙、质膜、细胞质等细胞组分, 且与蛋白质结合、ATP结合、酶结合等分子功能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 交集靶点可能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机制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 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黄连-葛根可能通过TNF、IL6、TP53等靶点, 调控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 发挥抑制细胞凋亡、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六味地黄丸的有效化合物,在PharmMapper数据库中预测化合物可能的靶点,与GeneCards数据库中高血压相关靶点相映射,获得六味地黄丸调节高血压的可能作用靶点;对这些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以揭示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可能的作用机制;运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六味地黄丸中的69个化合物及269个作用靶点,其中作用于高血压的相关靶点有14个;PPI网络显示,血清白蛋白(ALB)、一氧化氮合酶3 (NOS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肾素(REN)是4个联系最多的靶点,涉及对胆固醇的反应、血小板活化的负调节等生物过程,作用机制与调控黏附分子表达、破骨细胞分化、FoxO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生物学通路有关。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成分有茯苓酸、泽泻醇、芍药苷、谷甾醇、豆甾醇等,ALB、NOS3、EGFR、REN是其主要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2.
刘信校  张振  刘春华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2):135-141,17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国医大师刘祖贻验方晕清降压方治疗代谢性高血压病的作用成分,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中筛选出晕清降压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从OMIM及Gene Cards中筛选出代谢性高血压病的靶点。利用Bioinformatics&Evolutionary Genomics平台将晕清降压方成分靶点与代谢性高血压病的靶点进行映射,获得晕清降压方-代谢性高血压病的共同靶点,并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蛋白网络模型,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晕清降压方有114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143个靶点发挥抗代谢性高血压病的作用;GO富集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晕清降压方治疗代谢性高血压病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等发挥作用。结论:从晕清降压方的12味中药中筛选出114个具有抗代谢性高血压病的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抗代谢性高血压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脉散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生脉散中3味中药人参、麦冬、五味子含有的33个活性成分,通过Pharm Mapper服务器预测其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进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生物通路富集分析,研究生脉散作用机制。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249个节点,关键靶点涉及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等。PPI网络包含155个节点,关键靶点涉及酪氨酸蛋白激酶Src(SRC),蛋白激酶Bα(Akt1)等。GO条目95个,其中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67个,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22个,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6个。KEGG通路8条,涉及肿瘤信号通路(pathways in cancer),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胰岛素信号通路(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生脉散的基本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黄芪-莪术药对治疗大肠癌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进一步分析其抗大肠癌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herapetutic Target Database(TTD),Drugbank数据库收集大肠癌疾病作用靶点;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黄芪、莪术所含中药成分;运用Chem Mapper,Pharm Mapper数据库预测所选中药成分作用的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模型;利用Clue GO插件对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芪-莪术药对活性化合物-大肠癌疾病靶点网络包含56个化合物和54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AMP激活蛋白激酶α1(PRKAA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环氧化酶2(PTGS2),胸苷酸合成酶(TYMS),肝羧酯酶1(CES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谷胱甘肽S-转移酶P(GSTP1),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gly A)等;靶点的基因功能偏向于肽基酪氨酸的磷酸化,调节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 1和ERK2信号串联,内皮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节等;重要的KEGG通路涉及癌症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莪术药对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以及增强机体免疫的多表型干预的网络模式产生抗大肠癌活性,其作用信号通路与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最为相关。  相似文献   

15.
龚普阳  郭瑜婕  李晓朋  王楠  顾健 《中草药》2020,51(7):1685-1693
目的探究金花清感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金花清感颗粒中11味药材所含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运用DAVID对相关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评价"药材-成分-靶点"网络中核心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的结合作用。结果金花清感颗粒"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包含154个化合物和276个相关靶点,关键靶点涉及PTGS2、HSP90AB1、HSP90AA1、PTGS1、NCOA2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78个条目,主要涉及ATP结合、转录因子活化、细胞凋亡进程调控等。KEGG通路富集得到127条信号通路,涉及TNF、PI3K/Akt及HIF-1等与肺损伤保护相关通路。分子对接显示金花清感颗粒中芒柄花黄素、豆甾醇、β-谷甾醇、脱水淫羊藿素等核心成分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的亲和作用较好。结论金花清感颗粒可能通过多成分结合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作用于PTGS2、HSP90AB1、HSP90AA1、PTGS1、NCOA2等靶点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从而防治COVID-1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八珍汤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Drugbank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方式获得八珍汤8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口服吸收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等条件进行筛选。通过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GA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查找ITP的相关靶点。进而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中ClueGO插件和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八珍汤治疗ITP的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探讨八珍汤治疗ITP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得到159个八珍汤化学成分和146个靶点;获得306个ITP相关靶点;得到21个八珍汤治疗ITP的作用靶点;显著富集到114个生物过程条目和34条KEGG生物通路。结论 八珍汤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ITP的作用,其中TNF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芪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借助TCMSP分析平台、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分别筛选中药活性成分、中药靶标、肌少症疾病靶标和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将肌少症疾病靶标和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肌少-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将中药靶标与肌少-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中药-疾病靶标并构建中药-疾病-靶标调控网络。然后通过构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靶标基因。最后将中药-疾病共同靶标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 筛选得到黄芪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的20个活性成分和10个中药-疾病共同靶标,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催乳素信号通路、内分泌失调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乳腺癌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了黄芪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靶标及信号通路,为中药单体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脑出血方对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并收集水蛭、虻虫、大黄、蒲黄、三七、石菖蒲、瓜蒌和龟板的所有化学成分,并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出活性化学成分。通过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筛选脑出血相关基因的靶标。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脑出血方活性化学成分48个,预测靶点705个,脑出血基因靶点3605个,交集靶点341个。PPI网络涉及292个蛋白质节点,核心靶点主要有MAPK1、AKT1、JUN、TNF、RELA、CXCL8、IL6、MAPK8、BDKRB2、PRKC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342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条目700个,分子功能(CC)条目77个,细胞组成(MF)条目145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脑出血相关信号通路14条(P<0.05),主要涉及HIF-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通过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初步验证并预测了脑出血方从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为未来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乐琪  李冰冰  王倩  支运霞  肖雪  关永霞  张贵民  郭姣 《中草药》2020,51(19):4861-487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参芪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查询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和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的疾病靶点,整合为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疾病靶点。借助PubChemSearch和Swisstargetprediction在线工具得到参芪降糖颗粒药效成分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作用靶标,利用Cytoscape 3.3.0软件构建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作用靶标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lue GO插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参芪降糖颗粒中共筛选出85个化学成分,以及10个与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相关的作用靶点,分别为ACE、VEGFA、TNF、IL6、STAT3、ALB、PON1、PTPN22、PPARG、NOS3。经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参芪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可能参与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AGE-RAGE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肥厚性心肌病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参芪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拓展参芪降糖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夏枯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阐述其科学内涵。方法:检索中草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获取夏枯草有效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检索疾病-基因组合数据库(Dis Ge NET)获取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疾病靶点;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分析其作用机制;构建关键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类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TCMSP中获取有效活性成分11种,靶点178个;从Dis Ge NET数据库获取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2 019个;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获得夏枯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靶点114个;构建其PPI网络,包含节点114个,边1 952条。分析PPI网络,度值较高即夏枯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白细胞介素(IL)-6,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8,原癌基因蛋白(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对其进行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显示涉及152种生物学过程,其中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等多种与癌症相关; KEGG富集涉及147条信号通路,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通路,p53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等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着关键性作用是公认的。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夏枯草治疗NSCLC的基本药理学作用与机制,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