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围生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3 d内泌乳量以及产后母乳喂养行为,两组产后5 d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SES-SF)]评分。结果:观察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3 d内泌乳量及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5 d时,观察组BSES-S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对促进初产妇乳汁分泌有显著作用,可促进其纯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703-4704
分析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早产儿喂养方式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初产早产产妇9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前、产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出院5d、30d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及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出院5d、30d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院5d、30d早产儿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产后1周及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产后1周及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赋能模式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从而促进其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的120例足月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并对其进行品管圈干预,另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足月初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产后常规性护理,2组产妇均于干预前及产后42 d对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评价。记录2组产妇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42 d技能纬度、内心活动纬度及自我效能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2.5±0.8)d,母乳喂养率为85.0%(102/120),对照组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5.2±0.6)d,母乳喂养率为65.0%(78/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产后1周及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产后1周及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应用赋能模式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从而促进其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集束化泌乳干预对初产妇泌乳时间、喂养率及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200例分娩的足月初产妇,根据时间将2016年1月—2016年8月产妇分为对照组(n=100),2016年9月—2017年4月产妇分为观察组(n=100)。对照组产妇产后行产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产后集束化泌乳干预。比较两组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产后42d母乳喂养率及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产妇干预后喂养意愿、哺乳技能、乳房护理、婴儿护理、产后保健及自我护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2.5d±0.8dvs 5.2d±0.6d,P0.05),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93%vs 74.0%,P0.05)。[结论]产后集束泌乳干预可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缩短产妇泌乳时间,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探讨模型对乳头凹陷初产妇的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乳头凹陷的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仅接受产科提供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外并实施IMB干预,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产妇入院未分娩时、产后1个月及4个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1个月及4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观察组评分为产后1个月(52.81±3.97)分,产后4个月(57.00±7.52)分,对照组评分为产后1个月(46.51±3.91)分,产后4个月(49.42±5.5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个月及4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86.0%,76.7%,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60.5%,4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为产妇提供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的整体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乳头凹陷初产妇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责任亲情交互护理模式应用于初产妇健康教育中对母乳喂养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责任亲情交互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母乳喂养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技能、内心活动、母乳喂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亲情交互护理模式应用于初产妇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和阴道分娩率,改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9.
张帆 《全科护理》2020,18(16):1933-1936
[目的]探究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对乳头凹陷产妇乳头异常矫正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头凹陷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乳头异常矫正状况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乳头异常矫正有效率(96%)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在乳头异常产妇中的应用能改善产妇乳头异常矫正效果,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许健 《妇幼护理》2022,2(1):92-94
目的 探讨初产妇给予家庭化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自我护理能力及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 8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4 例)和对照组(44 例)。对照组给予 常规母婴同室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自我护理能力及泌乳情况。结果 观察组 母乳喂养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 ESCA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 ESCA 评 分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评分提升得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初乳分泌及产后乳房充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 (P<0.05,产后 4d 泌乳量及产后 24h 哺乳次数明显更多(P<0.05)。结论 初产妇给予家庭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母乳喂养成 功率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泌乳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依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观察产后4周。比较两组纯母乳喂养率、泌乳开始时间、泌乳量评分及干预前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母乳喂养知识量表评分。结果 研究组产后1周、2周、4周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8.24%、70.59%、64.71%,对照组分别为58.82%、49.02%、3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干预后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母乳喂养知识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泌乳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产后24 h、48 h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能提高自然分娩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增强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提高母乳喂养知识...  相似文献   

12.
翁彩琴  姜明珠 《妇幼护理》2022,2(6):1302-1304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初产妇 84 例为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予以系统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护。评估对比两组的自我 效能、泌乳量以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问卷中技能、内心活动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 24 h、产后 48 h 及产后 72 h 泌乳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 6 周和产后 6 个月纯母乳 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乳汁的分泌,提高纯 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初产妊娠结局及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分娩的100例高危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连续细致化护理。对比2组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产妇定期随访6个月,观察组坚持母乳喂养率90. 00%高于对照组的64. 00%(P 0. 05)。结论对高危初产妇行连续细致化护理,可改善产妇妊娠结局,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梅州地区剖宫产术后影响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因素及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第一阶段选取2013年4月~12月我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进行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第二阶段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结果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食欲、睡眠时间、自认为乳汁不足、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呈正相关,与产后情绪呈负相关(P0.05)。两组产后1周、6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逐渐下降,但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1周、6周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州地区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食欲、睡眠时间、自认为乳汁不足、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及产后情绪相关,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提高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及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同伴指导干预对初产妇对产前母乳喂养技术、自我效能和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接收的初产妇154例,按入院编号分为2组,单号77例纳入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双号77例纳入观察组,实施同伴指导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干预后产前母乳喂养技术知晓率、产后母乳喂养率及生产前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产前母乳喂养技术知晓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周、4个月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指导干预运用于初产妇可明显提升产妇产前母乳喂养技术的知晓度,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产后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强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护理措施,以及其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住院分娩的Ⅱ型乳头凹陷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主要给予增强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未分娩、产后1周及6周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及产后各阶段的母乳喂养方式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除在刚入院未分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各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产后1周、产后6周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2%、82%,对照组为6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乳头凹陷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从而对提升母乳喂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纯母乳喂养情况以及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后1,3,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技巧维度、内在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采用基于自我效能的集中群组保健模式进行干预,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改善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产后营养干预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5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75例为对照组,2020年6月-7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8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营养干预联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产后72 h泌乳量及母乳喂养自信心,产后42 d抑郁及焦虑评分和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后72h泌乳量评分及母乳喂养自信心得分和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产后42 d抑郁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产后营养干预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地提早初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同时,提高初产妇母乳分泌量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亦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建议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联合社会支持,研究助产士全程主导的高危妊娠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的增强对妊娠结局、焦虑水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高危妊娠初产妇,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高危妊娠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助产士一对一指导,针对合并症特殊化护理,孕期、分娩、产后全程负责,并与家属共同参与提升分娩自我效能的课程。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分别对产妇焦虑水平和母乳喂养效能进行测量。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焦虑程度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效能感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助产士全程主导的,联合社会支持的分娩自我效能感增强能够缓解产妇焦虑情绪,提高分娩质量,提高分娩满意度,提升产后母乳喂养的意识,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梅 《全科护理》2014,12(9):786-787
[目的]观察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86例健康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64例,对照组1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产前强化宣教、新生儿早接触、产后早期乳房按摩、早吮吸、哺乳信心培养等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4h、48h内泌乳量情况及产后42d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24h、48h泌乳量满意率分别为64.02%和82.93%,高于对照组的49.18%和59.02%,观察组48d母乳喂养率88.41%,高于对照组的71.31%。[结论]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后早期的乳汁分泌,提升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增加母乳喂养率,从而促进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