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信息化闭环管理在儿科住院患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6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期间实施常规用药管理的6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期间实施信息化闭环管理的6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两组均配置11名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静脉输液风险性评分、静脉输液PDA扫描率均高于对照组,双人签名不规范、输液速率不规范、未按时巡视占比及静脉输液剂量差错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输液临床能力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息化闭环管理有助于提高儿科住院患儿的静脉输液安全性以及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信息化给药闭环管理模式对护理给药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对实施信息化给药闭环管理模式后的46例护理给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了解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订对策,以减少护理给药错误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信息化给药闭环管理后(2018年1—12月)系统上报的46起护理给药不良事件,对46起事件从差错的类别、原因、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各类事件与信息化给药闭环系统实施前的2017年全年发生的护理给药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给药闭环管理后,各类给药不良事件与2017年比较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身份识别错误17起(17/46,36.96%),给药遗漏8起(8/46,17.39%),剂量和途径错误分别7起(7/46,15.22%)和5起(5/46,10.87%)。发生给药差错的环节主要为给药环节(26起)和摆药环节(14起)。结论给药不良事件最常发生在给药环节,而身份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类型,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护理给药错误的种类及特点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持续监控并提高给药闭环扫码率,加强护士培训,做好给药及摆药时的查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静脉化疗给药错误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优化静脉化疗给药流程,对关键点进行细节改进。结果静脉化疗给药错误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静脉化疗给药进行流程优化和细节管理,有效降低了静脉化疗给药错误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护士给药对住院患者而言,是整个用药过程中的最后一环,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由于诸多原因可造成在给药对象、药物品种、药物配伍、给药途径、给药技术等方面发生失误而使患者受损,尤其是静脉用药过程中,有效的观察可及时发现问题,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琼莲  何兰萍  陈春蓉  宋晓萍 《现代护理》2007,13(14):1282-1282
护士给药对住院患者而言,是整个用药过程中的最后一环,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由于诸多原因可造成在给药对象、药物品种、药物配伍、给药途径、给药技术等方面发生失误而使患者受损,尤其是静脉用药过程中,有效的观察可及时发现问题,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1护士在静脉给药中的  相似文献   

6.
吴会琼 《护理研究》2004,18(2):297-298
为加强抗生素静脉给药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的浪费,避免对病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笔者对某医院内科甲、乙两病区护士抽吸氨苄青霉素药液遗留药量进行调查,发现一些护士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急诊输液信息化的角度,对在急诊输液的各个环节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确保做到静脉输液的准确无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作了综述。认为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为急诊输液治疗保驾护航,也可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推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唱收唱付”在静脉给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6-16
  相似文献   

9.
从静脉输注药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研究表明[1],相比口服、肌内注射等给药途径,静脉注射给药更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用药安全涉及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多个环节,其中与护理人员工作有关的占57.1%。从执行医嘱到实施治疗的任何环节,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引起不良事件发生。因此,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静脉给药路径的风险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梅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45-46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给药途径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65例化疗患者分为A组103例、B组89例、C组73例,A组采用经皮外周静脉插管(PICC)或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B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C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分别采用含长春瑞滨、多柔比星、紫杉醇等药物的方案化疗4~6个周期.观察并比较三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发生静脉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3、4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 <0.05,P<0.01).结论:行PICC或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能明显降低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静脉给药中微粒来源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费迎珍 《护理研究》2002,16(3):144-145
静脉输液是住院病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 ,输液反应已引起人们普遍重视 ,而对输液中的微粒污染早有报道 ,但对其所致的潜在性危害以及与护理操作的关系 ,却尚未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在此再次提出 ,旨在引起同行的注意。1 不溶性微粒的主要来源  不溶性微粒是指不溶于水 ,不能被代谢 ,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些微粒一旦进入人体 ,可终身存留[1] 。许多实验测定证明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途径与配液操作、空气污染、输液器具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关。据报道[2 ] ,即使是一次性物品 ,也会因其生产过程而带有未塑化的分子微粒异物存在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静脉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给药错误的环节,为制订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过去5年护理非惩罚性主动上报静脉药物治疗给药错误环节、给药错误类型及发生给药错误原因。结果静脉药物治疗发生给药错误的环节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给药操作、护士医嘱处理、护士配药、医生开具医嘱、药房配药发药、病人依从性差;发生给药错误涉及护士、医生、药师、病人;给药错误类型为:药物错误、遗漏给药、发错病人等,操作不规范和流程设计不合理是发生给药错误的主要原因。结论由护士失误引起的给药错误所占比例最高,特别是由护士个人完成的环节,给药错误发生率最高;整体理念是研究预防给药错误发生对策的关键,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要从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快速心律失常分为胺碘酮组(32例)和心律平组(30例)。胺碘酮组用药方法:首剂负荷量150—300mg缓慢静注,维持量0.5-10mg/min,维持静点3d,静脉用药同时口服0.2gq8h。心律平组用药方法:首剂负荷量70mg静脉注射,若无效15min后重复70mg,最大累计量24h不大于240mg,次日1:2服0.2gq8h,观察两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转复到窦性心律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总成功率81.25%(26/32)比心律平组转复总成功率60%(18/30)高,而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较心律平组低。结论胺碘酮静脉给药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方秀敏  王群 《全科护理》2014,(21):1998-1999
[目的]促进静脉给药查对制度的落实,保证临床护理用药安全。[方法]对全院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影响护理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结果]影响护理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最常见的忽略环节是转运交接时和更换补液时;常见的忽略核对的内容为有效期/批号和病人性别;影响护士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①操作者因素:操作者个人因素,包括精力不集中、查对不严谨;对查对流程不够熟悉;对查对制度重视度不够。②管理因素:护理岗位职责设置不合理;护士翻班频率太高;操作考核不到住;床位管理不规范、人员配备不足、操作时被打扰、查对制度与实际工作脱节。[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碳酸氢钠静脉给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酸氢钠静脉给药是抢救酸中毒病人的重要药物。临床上在应用该药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意外情况发生。护理人员若不了解碳酸氢钠静脉给药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访治,一旦遇到意外,则易慌乱而造成事故.轻者可增加患者痛苦,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给药中的应用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特色护理小组,通过制定静脉护理特色方案,制定了化疗巡诊制度,采用静脉护理追踪管理方法,静脉护理满意度调查等干预方法,有效减少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结果:QCC活动前后,穿刺渗漏、化疗渗漏、静脉炎、钢针使用、患者投诉等5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患者对静脉护理的满意度达87.5%~93.5%。结论:品管圈管理应用,在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给药护理中,使患者的静脉安全性及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信息化闭环管理在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的685包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的768包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信息化闭环管理,比较2组器械有效验收率、清洗合格率、器械灭菌后湿包率、器械数量缺失率;器械准时送包率、急诊放行率、规范回收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术后器械遗失率。 结果 观察组有效验收率、清洗合格率、器械准时送达率、去向明确率及植入物规范回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器械湿包率、数量缺失率、急诊放行率、遗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实施全程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可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管理质量,减少漏洞风险,使医院管理更趋信息化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18.
刘华松  金晓燕 《护理研究》2013,27(4):308-309
[目的]比较上、下肢静脉给药在静脉诱导麻醉中的时效差异,为临床护士静脉麻醉时选择穿刺静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采用静脉麻醉的住院手术病人60例,分为上肢静脉给药(上肢组)和下肢静脉给药(下肢组),按1.5 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疼痛的主诉、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上肢组诱导时间短于下肢组(P<0.001);两组病人疼痛、血压及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麻醉诱导中选择上肢静脉给药,意识消失时间短于下肢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9.
常用抗生素静脉给药溶液选择与配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为了配合临床对病人进行给药方案个体设计,对于不同半衰期药物及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分析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案,以调整最佳药物治疗浓度及给药剂量,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