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化作为油田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对油田的高产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渤海油田受平台设备、管线等条件的限制,酸化返排液易对平台油气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海上油井酸化作业的实施一直受限。针对海上平台设备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适合海上油井酸化返排液处理的新思路,即"一井解堵,多井受益"酸化液返排新工艺,该工艺占地小、易操作,可有效地解决渤海油田酸化返排液处理难的问题,保证酸化作业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蓬莱19-3油田酸化返排液难处理问题展开研究,实验发现,该油田酸化返排液脱水困难,油相含水率偏高,乳化状态稳定。对可能导致返排液乳化稳定的物质进行了分离并鉴定,初步确定该物质主要成分为Fe S。经验证,对除去Fe S后的酸化返排液破乳,油水顺利分离。据此判定,导致蓬莱19-3油田酸化返排液乳化状态稳定且油水分离困难的物质主要为Fe S。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生产中,返排液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油田返排液处理技术的应用,从油田措施废液成分分析、油田返排液处理工艺、油田返排液处理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油田生产中采用裂化与酸化处理可以增加产量,但是带来的返排液污染问题也随即产生,因此需要采用有效且经济性高的技术对返排液进行净化,这样才能在增产的同时控制污染程度,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青海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油井酸化残酸返排困难的技术瓶颈是影响尕斯油田N1-N21油藏油井酸化增产效果不断提高的主要技术难题和阻碍。为了进一步提高酸化返排措施效果,青海油田采油一厂于2009年开展了新型氮气泡沫酸化及气举返排工艺现场应用的技术攻关和先导性实验,解决了其它几种酸化措施后残酸、残液返排方式返排压力低、效果差和成本高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油井泡沫酸化残酸、残液返排技术的新突破。现场先导性实验研究应用结果表明,两口井酸化返排施工成功率达到100%,残酸排出的彻底率达到80%,取得了较好的残酸、残液返排效果和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刘磊 《云南化工》2018,(3):184-185
在开采油田中会出现不少废液和废物,而废液和废物在修井和钻井中又会产生添加剂、无机物和固体悬浮物,一方面在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健康生态文明的目标下,必须要加强研究无害处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的技术,实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油田压裂返排液的主要成分和特征,介绍了压裂返排液的常用处理方法,并探究无害化处理压裂返排液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油田压裂返排液具有高黏度、高浊度、高COD、高稳定性的特点,采用单一工艺技术无法实现达标处理。针对此,文章综述了目前油田压裂返排液组合深度处理工艺,分析并指出了各组合工艺的技术特点、适用条件及存在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潜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屈海清 《云南化工》2019,(4):154-155
在页岩气的开发过程中,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分析了页岩气压裂排液中影响回用的主要成分,根据实验对比研究了影响压裂排液回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介绍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回用所用的处理技术和利用这种处理技术组成的装置应用。  相似文献   

9.
马骏  白健华  何亚其  孙超  赵宇  马文杰  王凯 《当代化工》2021,50(8):1814-1817
针对渤海油田生产返排液,以新型絮凝剂GT01为评价对象,开展了污染物去除和絮凝效果的室内评价实验,并对规模化处理条件下絮凝剂的最佳用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新型絮凝剂除油、去浊效果显著,COD和氨氮去除率(质量浓度)可以达到90%和95%;絮凝固体沉降速度较快,凝集物无黏性,不沾水性强;使用中不须调节pH值,可减少处理过程中酸、碱药剂的使用,节约处理成本的同时避免后续废盐的大量产生;絮凝剂最佳使用量(质量浓度)为200 mg·L-1,上清通过后续处理能够达到外排水水质要求.研究表明该絮凝剂可大范围用于渤海油田生产返排液的处理,同时为其他类似返排液处理选择絮凝剂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压裂酸化返排液等高矿化度水质,重复配液存在的不足及问题,研究开发出一种高矿化度压裂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表明,返排液矿化度140 000 mg/L左右时,压裂液耐温性能仍可达到110℃,该体系在对现场返排液经过简单除杂处理后可进行回收利用,能有效的解决返排液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海上平台面积限制、逐渐推广成熟的海上大规模压裂产生的大量返排液处理需求、海域排放标准严格等问题,对现有的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进行优化,高效缩短了处理工序并试制了适合海上平台摆放的小型化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整套设备占地面积100 m2,最大设备重量9.53 t,满足海上平台吊装能力。经过预处理、电絮凝、一级裂解、二级裂解、多介质过滤、超滤和RO膜过滤后,COD值由6 109 mg/L降到112 mg/L,满足海上生产水COD≤300 mg/L的排量标准。同时各设备具备独立的加药系统、电机系统,电磁流量计,取样口等,能根据返排的压裂液的COD值、处理平台面积进行组合使用。为后续海上大规模压裂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5):858-862
陕北某气井稠化酸返排液具有pH低、腐蚀性强、矿化度高、SS含量高、Ca(2+)含量高和低透光率的特征。分析了稠化酸返排液的水质组成性质,采用提高返排液p H以降低Ca(2+)含量高和低透光率的特征。分析了稠化酸返排液的水质组成性质,采用提高返排液p H以降低Ca(2+)含量,再通过絮凝沉降除去SS,并预测处理后酸化返排液与注入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结垢趋势。结果表明,在调节酸化废液pH为11.0,PAC投加量为500 mg/L,PAM投加量为30 mg/L时,处理水上清液的透光率可达到98.5%。在30(2+)含量,再通过絮凝沉降除去SS,并预测处理后酸化返排液与注入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结垢趋势。结果表明,在调节酸化废液pH为11.0,PAC投加量为500 mg/L,PAM投加量为30 mg/L时,处理水上清液的透光率可达到98.5%。在3080℃下,处理后稠化酸返排液与注入水按照不同体积比混合均无碳酸钙和硫酸钙结垢趋势。混合后可降低界面张力,有利于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三叠系压裂返排液的取样化验,分析返排液组分,优化调整处理剂的组分对返排液进行处理,利用处理液进行压裂液试调配,形成适合三叠系返排液特征的水处理添加剂配方并优选与之相配的压裂液体系,达到压裂返排液的重复再利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17,(5):858-861
陕北某气井稠化酸返排液具有pH低、腐蚀性强、矿化度高、SS含量高、Ca~(2+)含量高和低透光率的特征。分析了稠化酸返排液的水质组成性质,采用提高返排液p H以降低Ca~(2+)含量,再通过絮凝沉降除去SS,并预测处理后酸化返排液与注入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结垢趋势。结果表明,在调节酸化废液pH为11.0,PAC投加量为500 mg/L,PAM投加量为30 mg/L时,处理水上清液的透光率可达到98.5%。在30~80℃下,处理后稠化酸返排液与注入水按照不同体积比混合均无碳酸钙和硫酸钙结垢趋势。混合后可降低界面张力,有利于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5.
酸化返排液中伴有大量氯化氢及泡沫,现场处理难度较大。采用消泡、填料塔吸收、碱液喷淋中和等技术对其处理,开展了吸收塔设计选型,优化了喷淋时间、喷淋量等工艺参数,并针对返排液泡沫量大等问题进行了消泡剂优选、消泡反应时间优化等。研究表明:当GX-2消泡剂用量为125 mg/L,反应时间为1.4 min,碱液喷淋时间为1.2 min,喷淋量为7.5 m3/h时,处理效果较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酸化返排液中氯化氢含量为300~720 mg/m3时,可调节消泡剂用量为100~125 mg/L,喷淋量为6.5~9.5 m3/h,处理后酸化返排液中氯化氢含量降低至5.7 mg/m3以下,处理效果较好。该技术在现场完成了14 000 m3酸液处理,处理后液体回用率为95%,具有良好的环保效应。  相似文献   

16.
油、水井酸化作业返排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提出在井口就地处理、就地回用回注的思路。对11口油、水井酸化返排液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沉降预分离—多功能处理系统—多级过滤工艺,优选了中和剂、氧化剂、絮凝剂和污泥浓缩剂,研制了撬装处理设备,现场实施15井次,处理后返排液pH 6~8,油和悬浮物质量浓度均低于10mg/L,实现了就地回用回注。  相似文献   

17.
酸化解堵是油田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但酸化后的液体直接进入系统后影响三项分离器脱水。通过对p H值、土酸浓度、残酸浓度影响系统脱水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并对碱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筛选,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返排液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碱的方法可以使酸化残液直接进系统,对系统生产不产生影响,确保原油脱水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在对压裂返排液污染物的组成及来源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以生物处理为核心的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进行了归纳,综述了活性污泥法、好氧颗粒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处理压裂返排液的研究进展;指出高盐度和返排液中存在的部分难降解及有毒有机物是制约生物法处理压裂返排液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未来压裂返排液处理的研究方向,为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压裂作业作为当前油井增产的重要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对油井实施压裂时,应适当添加一些助剂,以实现石油增产的目的。此外,由于油田在开展压裂作业时,所产生的返排液对油田水体会造成污染,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切实做好对压裂返排液的相关处理工作。本文就结合油田在进行压裂作业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压裂返排液技术进行相应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大型体积压裂工艺是高效开収页岩气的重要技术措施,需要大量的地表水配制压裂液,同时压裂后返排会产生大量返排液,增大了地表水拉运用以及返排液处理的费用。因此,返排液处理回收再利用成为了目前页岩气压裂工艺的重要措施。分析了四川威进及长宁区块页岩气压裂液返排液组分,幵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评价页岩气返排液中组分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样品处理实验,确定了采用电絮凝+过滤+除阳离子试剂方法对返排液迚行处理,处理后的返排液达到了再次利用的标准,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保障了页岩气开収的可持续収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