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近红外光谱的发展历程、原理和应用特点,综述其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中开展掺伪使假、原产地鉴别、成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在食用油分析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用植物油的问题越来越多,从地沟油到反式脂肪酸等一系列事件频繁曝光。而传统的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本文综述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在食用油分析上的应用。该技术可以对油脂进行分类和掺杂掺假检测,同时运用光谱数据和化学计量学方法还可以对食用油的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碘值、皂化值及过氧化值等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分子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柴油是一种优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研制、生产和实际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评述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包括近红外和中红外)在生物柴油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包括原料(油脂)分析、反应过程的监控、产品质量分析、以及燃料混兑比例的测定等诸多方面。深入探讨了这种分析技术的优越性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化工能源之一,而煤炭的性能和用途主要是由煤质决定的,因此,准确分析煤质的组成、性质和结构对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往,检测人员对煤质的检测分析多采用三节炉法、空气干燥法、通氮干燥法、高温燃烧中和法、库仑法、艾氏卡法等方法进行,不仅检测操作繁杂、分析速度慢,且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率。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其在煤质检测分析中发挥了良好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简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概念,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是一种新兴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近几年,在茶叶质量检测方面得到了有效应用。为给茶叶质量检测提供可靠参考,文章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茶叶品质保真中应用的现实需求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特征,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品质保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6.
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家彪  赵颖 《现代仪器》2006,12(2):20-22,30
本文对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简要介绍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并着重阐述其在食品种类和产地鉴别、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检测及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和食品掺假鉴定等方面的应用。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年来红外光谱在临床医药学应用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叙述(1)微量样品红外光谱测定的前处理;(2)红外光谱在药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例如中药材的检测、西药及其制剂的检测;(3)红外光谱在临床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例如冠心病、糖尿病、各种癌症的诊断;(4)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的应用。例如GC-FTIR、HPCL-FTIR、TCL-FTIR、HPTCL-FTIR等。为药物质量控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技术正在掀起一场分析效率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技术提高分析工作效率的原理和特点。以在石油和农业等行业中的具体应用说明近红外光谱技术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光谱测试中的灯流调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对可见-近红外-红外光谱范围都适用的灯流调节技术及其实验和测试过程,并给出了灯流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式及系统参数选择。实验表明,不管采用何种调节方式,结果都是直观的,故适用于可见-近红外-红外光谱区域中。调节精度在整个光谱范围内已优于±2%,可用在物理学、生物学等需要等光谱功率、等光谱光子、等光谱响应的场合中。  相似文献   

10.
目前博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已成为最有用的分析手段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理,仪器,以及近红外,远红外,发射,反射,光声,显微,基体隔离,联用技术,傅里叶变换喇曼等光谱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市场食用油掺假现象,对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食用油成分含量快速测定可行性进行研究。实验使用花生油和大豆油配制二元食用油调合油,使用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配制三元食用油调合油。研究结果表明,二元调合食用油成分测量偏差为0.36%,三元调合食用油成分测量偏差为0.69%~0.83%,说明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调合食用油成分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掺假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新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掺假检验中的应用状况,并简要展望了该技术在食品掺假检验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Quality control of vegetable oils is becoming more stringent, and strict laws are being enforced, especially for avoiding adulteration. The public bodie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adulteration of foodstuffs necessitate methods of analysis that could facilitate large-scale in situ controls. Similarly, oil producers constantly strive to speed up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As a direct consequenc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innovative methods of analysis that could guarantee real-time in situ monitoring and provide adequate accuracy. On such bases, the present work addresses the possibility of monitoring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ble oils through microwave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To this purpose, the Cole–Cole dielectric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vegetable oils are evaluated through an innovative automatable procedure that suitably combines traditional TDR measurements, SOL calibration, frequency domain processing, TL modelling and, finally, a minimization routine. The proposed procedure is carried out first on different “pure” oils and, secondly, on some oil mixtures. The obtained results confirm that different di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oils, thus confirming th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of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for quality and anti-adulteration control purposes, especially in view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固醇类物质的结构、种类、性质以及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洋地黄皂苷法、红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固醇类物质的检测方法,比较了固醇类物质的各种检测方法的具体特点及其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为食品科学以及医院临床检验领域中固醇类物质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上橄榄油掺假现象屡禁不止,传统鉴定方法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elemental analyzer-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EA-IRMS)对市场上常见的7种植物油进行氢、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检验,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同时分析橄榄油中氢、...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微波辅助衍生化GC-MS测定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使用校正变换矩阵法对食用植物油的成份进行测定的方法。对微波衍生化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建立的校正模型对40种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棉籽油、棕榈油的二元、三元、四元、五元人工合成样品进行了计算预测,所有样品的平均预测误差都小于5%。对8种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其中有3种掺伪样品,所测调和食用油的结果与标签标示结果相符性较好。本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测定食用油中各成份含量或定性、定量鉴别掺伪成份。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对转基因油/非转基因油的混合溶液进行研究。对采集到的原始光谱分别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FD)、移动窗口平滑(MWS)、Savitzky-Golay平滑一阶导数(SG1)预处理。研究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转基因油/非转基因油支持向量机(SVM)建模判别分析的影响,其中MSC预处理后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准确率为91.6%。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与稳定性,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对全波长进行特征波长筛选。利用筛选后的15个特征波长输入到SVM中,预测准确率提高到98.3%。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实现对转基因油/非转基因油快速检测,不仅适用于纯转基因油的鉴别,也适用于非转基因油中掺入转基因油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FY-2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可见—近红外窗口滤光片用来获取白天可见光和夜间近红外云图。介绍了窗口滤光片的设计和优化过程;材料的选择和匹配方案;膜层厚度的监控技术;真空室内不同位置基片均匀性的调整方法;滤光片光谱曲线和抗环境性能的测试和分析过程等。经光谱测试和环境可靠性实验表明,研制的该可见—近红外窗口滤光片满足空间工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食用植物油掺假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某些食用植物油中掺入矿物油的情况,采用柱层析法对被检食用植物油进行分离, 对分离的油分别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 质谱法进行鉴定,再以红外光谱法对分离的油进一步确认。该方法适用于分析食用植物油中是否掺加了工业矿物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