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牙齿解剖的掌握是口腔临床操作的基础。下颌后牙复杂的解剖形态是现代根管治疗术长期面临的挑战。下颌恒磨牙包括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其解剖形态研究内容涉及到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尖形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锥形束CT分析研究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根与根管解剖形态,以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调取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因治疗需要而拍摄的下颌磨牙CBCT影像从中选择根尖孔发育完全、未行牙髓治疗、无桩或冠修复的下颌恒磨牙影像资料数据,详细记录下颌磨牙的牙根数目与形态,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其根管形态。结果本研究纳入845例患者共1370颗下颌第一磨牙和1412颗下颌第二磨牙。其中,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均为单根,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为23.50%;其近中根常见根管构型为VertucciⅣ型(64.31%)和Ⅱ型(25.33%);远中单根的下颌第一磨牙以Ⅰ型(54.48%)和Ⅳ型(27.96%)根管为主,而对于远中双根的下颌第一磨牙,94.10%的远颊根和所有的远舌根为Ⅰ型单根管。在下颌第二磨牙中,36.69%为不完全融合的C型牙根,仅0.42%的下颌第二磨牙拥有三个牙根。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的发生率为33.85%,两侧C型根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多样,变异性较大;锥形束CT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在研究牙根和根管形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测量两种不同牙根形态的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横断面最小根管壁厚度。方法:使用改良B ranm ante体外模型,将具有C形牙根(C组)或两个独立牙根(S组)中国人下颌第二恒磨牙各22颗,在距根尖3,5.5,8 mm处将样本锯为四段,观察C形根管横断面形态,测量断面最小根管壁厚度。结果:在牙体长轴水平,C组三个根管横断面形态不相同比例为63.6%(14/22),最薄根管位于C组的第2个断面,壁厚为(0.66±0.20)mm。结论:具有C形根管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壁较薄,根管治疗时要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显微CT观察人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解剖特征,通过与不同研究方法比较对显微CT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通过显微CT、X线法及透明牙标本制作法观察60颗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解剖形态特征,通过统计学方法评估显微CT观测的人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准确性。结果与X线法和透明牙标本制作法比较,显微CT在评估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投影各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CT和X线下Cl型和C2型较为多见,透明牙技术发现下颌第二磨牙多为l-2型(33.33%)、1-1型(25%),侧支根管、管间吻合、根管分叉、根尖分歧发生率平均为63.33%、43.33%、16.67%、18.33%。结论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变异较多,显微CT技术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周春飞  冯坤 《上海医学》2012,35(1):69-71,3
目的了解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类型,为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682例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进行牙体测量,透明牙标本制作,分别对牙根及根管系统进行研究。结果 682例离体牙中双根牙最多,占55.13%(376/682),其中97例为C形根管,占14.22%。除外97例C形根管,585例离体牙的7种不同类型根管中,1-1型、2-1型、2-2型最多,近中根为85.64%(501/585),远中根为96.75%(566/585);近中根中双根管或单双根管混合型占72.14%(422/585),远中根中占18.29%(107/585);近中根的双根管口率为60.00%(351/585),远中根为15.73%(92/585);近中根的双根尖孔率为35.21%(206/585),远中根为13.50%(79/585)。根管侧支、管间侧支、根尖分叉的出现率分别为24.19%(165/682)、22.14%(151/682)和8.21%(56/682)。55.76%(416/746)的近中根根尖孔位于根尖顶,57.85%(383/662)的远中根根尖孔位于根尖顶。结论下颌第二恒磨牙根管的类型复杂,充分了解其根管解剖对提高根管治疗效果、减少根管遗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CBCT评估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影像资料库中的下颌恒磨牙CBCT影像资料863例,记录牙位、牙根和根管数目,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结果:①在558例下颌第一恒磨牙中,独立远舌根和四根管发生率分别为25.8%、51.4%,其中有48.1%第4个根管来自独立远舌根管。在双根牙中,93.9%近中根管是Ⅳ型,62.9%的远中根管是Ⅰ型。在三根牙中,94.4%的近中根管是Ⅳ型,98.6%的远颊根管和100%远舌根管是Ⅰ型。②在305例下颌第二恒磨牙中,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41.6%。在双根牙中,66.0%近中根管是Ⅳ型,92.3%的远中根管是Ⅰ型。结论:CBCT可评价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下颌第一恒磨牙通常有4个根管,独立远舌根管的发生率较高,下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华东地区下颌第一恒磨牙不同根管形态及其发生率,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参照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健康?未经治疗?发育完全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形态?结果:共获取766例患者(137例患者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的1 395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图像数据?下颌第一恒磨牙双根的发生率大约为68.5%,3根的发生率为31.4%;3根管的发生率为57.9%,4根管的发生率为38.5%?近中根大多拥有2个根管?大部分的远中根均为Vertucci I型,近中牙根的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下颌第一磨牙拥有6种不同的根管形态?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个体发生率为35.3%?男女性别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双侧对称性的发生率为60%,且右侧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及数目具有多样性,CBCT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来辨别分析下颌磨牙的根管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牙体硬组织切片机对牙根连续横断切片观测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出现率。方法收集离体下颌第二磨牙386颗,自髓室底处开始向根尖方向每隔0.5mm横切牙根,在放大镜下观察根管形态。结果386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163颗,占42.23%。结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存在率较高,且根管形态变化不定,临床医生在行根管治疗过程中应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类型,为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收集682例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进行牙体测量,透明牙标本制作,分别对牙根及根管系统进行研究.结果 682例离体牙中双根牙最多,占55.13%(376/682),其中97例为C形根管,占14.22%.除外97例C形根管,585例离体牙的7种不同类型根管中,1-1型、2-1型、2-2型最多,近中根为85.64%(501/585),远中根为96.75%(566/585);近中根中双根管或单双根管混合型占72.14%(422/585),远中根中占18.29%(107/585);近中根的双根管口率为60.00%(351/585),远中根为15.73%(92/585);近中根的双根尖孔率为35.21%(206/585),远中根为13.50%(79/585).根管侧支、管间侧支、根尖分叉的出现率分别为24.19%(165/682)、22.14%(151/682)和8.21%(56/682).55.76%(416/746)的近中根根尖孔位于根尖顶,57.85%(383/662)的远中根根尖孔位于根尖顶.结论 下颌第二恒磨牙根管的类型复杂,充分了解其根管解剖对提高根管治疗效果、减少根管遗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口(MB2)形态和解剖位置关系,为根管治疗时寻找根管口提供解剖学依据;评估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的临床技术特点;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发生率;测量各离体牙牙根距根尖5 mm处的牙根最小外径的平均值。方法:选取83颗离体经固定液固定好的无龋坏的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实验对象,术中采用小号K锉配合15%EDTA溶液探查根管,记录根管数目、形态和类型;采用常规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标准牙胶尖侧向加压充填。结果:83颗离体牙中,存在MB2的为35颗(42.17%)。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颊侧第二根管的发生率高,多数根管细小弯曲,小号K锉配合EDTA疏通根管,机动镍钛器械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四根管的发生率提供理论指导;测量各离体牙牙根距根尖5 mm处的牙根最小外径,进行根管治疗时,为临床在该处的根管预备的最终粗度提供解剖依据,为各牙位的根管最终预备椎度提供临床指导及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牙根发育阶段的牙齿与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选择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完成的患者112例,其中成人患者32例,青少年患者80例。青少年患者按正畸治疗前牙根是否发育完成又分为牙根发育完成组和牙根发育未完成组两组。分别在其矫治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对448颗双尖牙进行牙根形态观察以确定其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发育状况及牙根吸收等级。利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牙根发育未完成组的牙齿多数在正畸治疗中牙根继续发育完成,牙根形态正常,较少出现根吸收。青少年牙根发育完成组及成人组的牙齿在正畸治疗后出现不同比例的牙根吸收,三组间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青少年牙根发育完成组与成人组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出现的根吸收多为轻度根吸收。结论正畸治疗前牙根是否发育完成对正畸治疗中牙根是否出现吸收有明显的影响。牙根一旦发育完成无论青少年或成人正畸治疗的根吸收风险均增加,但根吸收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是否存在第三根管,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避免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管的遗漏提供指导。方法:选取需做根管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172例,采用探针和扩大针探查远中根管,并与X线技术相结合以确定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管的数目。结果:172例下颌第一磨牙中发现远中第三根管2例。结论:下颌第一磨牙远中第三根管的出现增加了临床治疗中遗漏根管的机率,因而根管治疗时对根管数目的仔细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赵洁  曹祥莉  钟晓波 《重庆医学》2015,(21):2907-2909
目的 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以探讨离体条件下根管预备对细菌渗漏的影响.方法 将粪肠球菌接种于离体牙所制作的带模拟根尖周组织的根管内,建立320个体外模型(对照组70个,实验组250),分别进行上1/3,上2/3,全长及超长等不同长度的根管预备,于1、7、21、35、49、63 d进行PCR、SEM检测及细菌培养.结果 超长组1d检测到细菌,全长组7d检测到细菌,其余组所有检测时间点均未检测到细菌.结论 本离体实验显示,对于粪肠球菌感染根管,在根管及根管下段未受干扰的情况下,细菌不会轻易穿出根尖孔,当根管下段受到干扰后,细菌会穿出根尖孔造成细菌渗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乳牙根管充填程度和牙体修复材料与根管治疗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处于乳牙牙根稳定期、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乳牙255颗,其中前牙178颗,后牙77颗.常规开髓拔髓根管预备;以Vitapex糊剂作根管充填材料,摄X线片观察根管充填程度;分别以银汞合金、复合体(登士柏)或氧化锌黏固粉作为牙体充填材料.跟踪观察,每次复诊结果以临床检查及X线片为准.结果 根管充填程度与成功率的关系:适填的平均成功率最高(98.7%),超填次之(93.4%),欠填最低(86.4%),三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牙体修复材料与成功率的关系:银汞合金成功率最高(97.3%),复合体次之(85.4%),氧化锌黏固粉最低(26.7%),三者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根管充填程度及牙体修复材料与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有密切关系,根管充填以适填、牙体修复以溶解性小的材料的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根管冲洗液和粘结剂对粘固金属桩核后根管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由于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下颌单根管前磨牙120颗,根据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式,设根管冲洗液为A因素,分为3个类型,粘结剂为B因素,分为2个类型,AB两个因素进行随机重组,随机将120颗样本牙分为6组。计算每组根管冠方微渗漏量的差异。结果6组样本均有明显根管微渗漏,Ⅳ组渗漏量最少[(1025.77±458.32)μm],其次为Ⅰ组[(1191.64±408.25)μm]、Ⅱ组[(1317.35±526.88)μm]、Ⅲ组[(1428.76±478.93)μm]、Ⅴ组[(1447.59±557.65)μm],而Ⅵ组微渗漏量最多[(1923.04±669.47)μm]。Ⅲ组和Ⅳ组均采用3%H2O2+0.9%NaCl溶液冲洗,Ⅲ组渗漏量和Ⅳ组比较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Ⅵ组均采用15%EDTA+5.25%NaClO溶液冲洗,Ⅵ渗漏量明显多于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Ⅳ和Ⅵ组均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Ⅵ渗漏量明显高于Ⅱ、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不同根管清洁液和桩核粘结剂处理后6组样本均发生明显微渗漏。采用3%H2O2+0.9%NaCl溶液对根管进行冲洗并联合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渗漏的发生,采用15%EDTA+5.25%NaClO溶液对根管进行冲洗并联合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微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感染根管非手术性再治疗的可行性及可能存在问题和缺陷,寻找有效的针对性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根管再治疗成功率。方法选择就诊需再治疗189例患者,256颗患牙403根管为研究对象。结果遗漏根管及根管通路欠佳是根管再治疗的主原因,根管数分别占31.27%和15.14%,以磨牙为主,占74.44%;其次是根管充填欠完善16.12%,c型根管10.17%,根尖疾病8.68%,冠渗漏3.23%,根管内器械分离2.73%。结论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后,对于感染根管行非手术性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牙的治愈率、生存率,对提高诊治水平与医疗质量发挥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透明牙技术观察不同性别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口腔正畸患者100例的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100颗),根据患者的性别进行分组,其中男性组56例(56颗);女性组44例(44颗)。分析两组患者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分布;应用透明牙技术对牙根根管的形态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本组100颗离体牙标本中,单根牙55颗,占55.0%;双根牙42颗,占42.0%;三根牙3颗,占3.0%。②男性组单根牙、双根牙以及三根牙分别为18颗、36颗以及2颗,构成比分别为32.14%、64.29%以及3.57%;女性组单根牙、双根牙以及三根牙分别为37颗、6颗以及1颗,构成比分别为84.09%、13.64%以及2.27%,两组牙根形态构成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本组93颗透明牙标本中,Ⅰ型10例,占10.75%,Ⅱ型11例,占11.83%,Ⅲ型6例,占6.45%,Ⅳ型51例,占54.84%,Ⅴ型11例,占11.83%,Ⅵ型4例,占4.30%。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呈现多样性;应用透明牙技术以及解剖技术,可对牙根根管形态进行详细地了解。  相似文献   

18.
高晓蔚  郭涛  刘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89-1091,1095
目的比较Vitapex、AH-plus、Bio-oss骨粉3种根充糊剂的根尖封闭性能。方法选取离体单根管恒牙60颗,经过常规开髓、拔髓、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等标本预备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Vitapex糊剂、AH-plus糊剂、Bio-oss骨粉配合冷牙胶侧压充填根管后,经过染色剂渗透法对比染色剂渗入根管的长度,检测各组微渗漏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itapex组根尖封闭性最差,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H-plus组和Bio-oss骨粉组的根尖封闭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plus糊剂和Bio-oss骨粉的根尖封闭性优于Vitapex糊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限制性输液对产后出血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东莞三局医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91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8年3月,按随机分组方式将91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45例)实施常规输液,治疗组(46例)实施限制性输液,对比两组的疗效、疾病经济负担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对比的出血量、住院费、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限制性输液的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改良染色渗透法来比较三种根管封闭剂根的尖封闭性能。方法选取35颗下颌第二前磨牙,采用冠向下技术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颗,余留5颗备用),A组,Roekoseal根管封闭剂;B组,AH-Plus根管封闭剂;C组,瑞士PD根管封闭剂,分别采用不同根管封闭剂与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进行根管充填,利用改良染色渗透法对其封闭性能进行测定。结果 A组、B组和C组的吸光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ekoseal根管封闭剂可以有效减少根尖微渗漏,其根尖封闭性能优于瑞士PD、AH-plus这两种封闭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