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系以正常骨组织逐渐被增生的纤维所代替为特征的骨病。其病因不明,按其侵犯的范围分为多骨性及单骨性两大类。据青岛医学院200例统计,侵及颅面骨有115例,其中侵及面骨的占65%,上下颌骨、颧骨、腭骨尤多见,是一种弥漫性病变,没  相似文献   

2.
上颌骨与颅面骨相连,且固定而无活动,因此上颌骨缺损,特别是上颌骨肿瘤切除术后,常伴有邻近骨骼的缺损,诸如筛骨、鼻骨和颧骨等,这为上颌骨缺损功能重建造成困难。采用髂骨、前臂皮瓣游离移植及种植钉植入术,对1例上颌骨缺损进行修复,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面骨解剖特殊、结构复杂,骨质厚薄不一。窦腔多。当受外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在治疗上要求不仅要恢复原有的解剖形态,还要重建咬颌功能。我科2a来开展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技术,成功治疗颌骨骨折病人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中以颌面骨为支架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暴露,不论平时或战时都容易遭受损失。颌骨骨折是较为多见的一种损伤,颌骨骨折的治疗不仅要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也要注重面部形态的恢复。我科自2000年来,收治了颌面部不同部位的骨折患者220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儿童颌骨骨折发生率较成人低,我科自2003年4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颌面骨骨折患者102例,其中儿童12例,占11.76%,全部为下颌骨骨折。本文就12例儿童下颌骨骨折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颌骨膨胀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8例颌骨膨胀性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中肿瘤样病变48例,良性肿瘤17例,慢性骨髓炎3例。本组68例均有患骨的膨胀和局部变形,呈囊状膨胀性改变,部分有分隔。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能清晰显示颌面骨骨质改变、病变范围,对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儿童下颌骨骨折的致伤原因多由于摔倒、碰撞及车祸引起.儿童颌骨骨折发生率较成人低,我科自2003年4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颌面骨骨折患者102例,其中儿童12例,占11.76%,全部为下颌骨骨折.本文就12例儿童下颌骨骨折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颌面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颌面骨肿瘤,其中造釉细胞瘤14例,骨血管瘤8例,骨肉瘤3例,骨化性纤维瘤3例,纤维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粘液瘤1例.术前均行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扫描层厚2 mm,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法(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术后将二维和三维图像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 33例颌骨肿瘤,二维横断位图像能提供病灶详细的病理影像学特征,而在显示病变骨的形态学改变和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上三维图像优于二维图像.良性病变在CT上多表现为颌骨膨胀性改变,病灶密度不均,边缘光整,类圆形或分叶状;恶性者常有骨质破坏及邻近软组织肿物.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明确颌骨肿瘤范围、骨质改变,对疾病的定性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二维CT、MPR、VRT及CPR在显示颌骨肿瘤上各有特点,联合应用对临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骨或多骨性疾病,由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正常骨组织。根据病变范围可分为单骨性、多骨性和 Albright 综合症。单骨性病变常累及颌骨。我院1962年至1982年共诊治32例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所有病例均获得组织病理学证实。一、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车辆的剧增,交通事故逐年增多,颌骨骨折呈上升趋势。在口腔颌面外科中,颌面骨骨折是最常见的急诊之一。本院自2002年6月至今开展应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以来,治疗颌骨骨折107例,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郭小明 《新疆医学》2002,32(3):33-34
目的;研究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的CT表现。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有不同的颅底骨质破坏,其中溶骨性骨质破坏31例,硬化性骨质破坏9例,混合性骨质破坏3例。颅内侵犯23例,其中海绵窦受侵17例,颞叶受侵4例,桥小脑角区,桥脑受侵各1例。颅内侵犯23例中有22例颅底溶骨性骨破坏,蝶窦,蝶骨本部受侵最常见。结论:CT在观察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选择了某儿童医院在十年中治疗的16岁以下儿童面骨骨折109例(122处骨折)进行分析.发病率:109例(122处)面骨骨折中,鼻骨骨折55例(占45%),下颌骨骨折39例(占32%),颧、上颌骨、眶部联合骨折25例(占20.5%).全部骨折中60.7%发生在男孩,鼻骨骨折和眶下板骨折男孩多见,下颌骨骨折男女相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显示颌骨肿瘤侵润范围及指导临床手术切除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原发性颌骨恶性肿瘤病人37例,术前均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并将显像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7例恶性颌骨肿瘤病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显示肿瘤大小和病理学证实的肿瘤侵润范围分别为(5.62±1.58)cm和(4.48±1.57)cm,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98,P<0.05).其中的36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显示的颌骨肿瘤范围,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35例手术切缘无肿瘤细胞浸润,1例手术切缘有肿瘤细胞浸润.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能较准确地评价颌骨内恶性肿瘤侵润范围,可为手术治疗原发性颌骨恶性肿瘤提供相对安全手术切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颌骨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颌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94例。结果94例中,颌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87例,其中牙源性64例,占全部病例的68.09%;非牙源性23例,占全部病例的24.47%,其CT表现为边缘清晰,无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13例成釉细胞瘤则表现为边缘规则的多房或单房肿块,膨胀性骨质破坏。恶性颌骨肿瘤7例,占全部病例的7.44%,CT主要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内有瘤骨形成等征象。CT在显示病变边缘、病变与骨质和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上较X线优越。结论颌骨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种类繁多,良性牙源性肿瘤居多,影像学检查以CT为首选,诊断需结合临床和病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组织细胞增多症X病的认识。方法 综合分析129例组织细胞增生症X病,结合文献,对本病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129例HX中,嗜伊红肉芽肿(ECB)88例,韩-薛-柯病(HSC)33例,勒-雪病(LS)8例。临床缺乏特征性症状及体征。主要累及口腔粘膜、颌面骨及颌外骨。侵犯粘膜,可表现为溃疡、肿胀,严重者经久不愈,甚至出现瘘管;侵犯牙槽骨可表现为牙齿松动、脱落、疼痛等;颌骨、颌外骨呈溶骨性破坏。治疗尚无有效方法,主要局部刮治术或放疗,全身激素、细胞毒药物、抗炎治疗。结论 本病误诊率高,早期诊断主要依靠粘膜活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除C—S病外,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是面部唯一能活动的骨骼,位置最突出。骨折的发生率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均在面骨中占首位。本文统计了我科2000~2006年收治的颌骨损伤病例269例,其中下颌骨骨折203例(75.4%)。现就下颌骨骨折诊断、复位固定的几种方法及愈合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14例牙龈与颌骨的转移性肿瘤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超过50岁。本组转移性肿瘤骨组织较软组织多见(5/9),下颌多于上颌(4/10)。临床以牙龈红肿易出血、牙齿松动、局部肿块、疼痛及唇部麻木等为主要表现;X线显示:颌骨转移性肿瘤以溶骨性破坏为特点,而牙龈病变骨质则呈边缘不整齐的扇形吸收。原发肿瘤组织学类型以腺癌最多(10/11),其部位则以肺、肝、鼻咽常见。  相似文献   

18.
吴俊伟 《广东医学》2004,25(12):1432-1433
目的 探讨多排探测器CT(又称多层CT ,Multi-sliceCT)三维成像在颌面骨骨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最先进的GELightSpeed 16排CT对 2 3例颌面复杂骨折患者 ,术前行螺旋扫描 ,并进行三维骨表面重建 ,形成三维图像 ,显示颌骨的三维结构 ,准确测量骨折移位的距离 ,并与健侧对比 ;术后进行CT三维扫描 ,进行三维CT体积重建 ,定性评价骨折复位效果。结果 多排探测器CT三维成像可以任意旋转和切割 ,从不同的角度 ,直观精确地显示骨折部位、移位情况 ,为诊断和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了有益的影像资料。 2 3例颌骨骨折复位均达到三维对称和基本对称。三维CT对骨折全貌、骨折断端及其移位程度的显示明显优于二维CT。结论 多排探测器CT三维成像立体、直观 ,能完整地显示骨折全貌 ,对颌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颌面骨骨折临床诊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交通发达,建筑事业的开发,车辆拥挤,事故发生频繁是造成颌面外伤的一个原因;其次事故人为所致、意外伤等都是造成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我院口腔科自2006~2008年收治206例颌面外伤,其中84例合并颌面骨骨折,颌骨骨折发生率占颌面外伤的41%.钛夹板因其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机械性能,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1].2006年以来,我们采用隐蔽切口作为手术入路以微型或小型钛板颌骨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骨骨折8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我院1954~1981年间经治的25例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及2例巨细胞龈瘤。 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1例,男12例,女9例,就诊年龄5~50岁,平均19.3岁,86%病例小于25岁,病程平均2年。下颌13例,上颌7例,下颌者多同时侵及升支及下颌骨体;1例双侧上下颌骨同时受累。临床表现为颌骨膨隆,X片显示为皂泡或蜂房状透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