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高锰钢辙叉的堆焊方法、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晓波  李恒祥 《安装》1998,(1):4-4,35
本文介绍了热交换器管板复层奥氏全不锈钢大面积、大厚度埋弧堆焊工艺、并对异种金属堆焊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镍基合金粉末光束堆焊层的微观组织及强化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X射线衍射,SEM,EDAX及显微硬度和洛氏硬度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含碳量为1.0%的NiCrBSi系自熔合金粉末光束堆焊层的微观组织及强化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光束镍基合金粉末堆焊可在铁碳合金表面获得与基体冶金结合良好,无裂纹,轻度稀释的强化层,堆焊热输入对堆焊层稀释率及合金元素烧损的影响程度决定了堆焊层微观组织及物相组成,小热输入堆焊时,堆焊金属经度稀释(η=3.5%),其显微组织由少量初生的γ-Ni和大量的γ-Ni Bi3B Ni3Si三相共晶组成的亚共晶基底,以及在基底上分布着大量的Cr23C6,(Cr,Fe)7C3高硬度相组成,采用大热输入堆焊,堆焊金属稀释率达12%,堆焊层由大量的γ-(Fe,Ni0枝晶和少量γ-(Fe,Ni) M7C3共晶组成,在堆焊层中未发现一次碳化物的析出,在光束粉末堆焊层中大量高硬度M23C6,M7C3共晶组成,在堆焊层中未发现一次碳化物的析出,在光束粉末堆焊层中大量高硬度M23C6,M7C3型碳化物和Ni3B,Ni3Si共晶相的析出以及合金元素在γ相中的过饱和固溶是其是以强化的主要原因,与TIG堆焊相比,采用相近热输入所获得的光束粉末堆焊层的耐磨性能提高了3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应用两种高铬铸铁焊条和一种高铬铸铁药芯焊丝对低碳钢进行堆焊,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洛氏硬度计等设备仪器对三种高铬铸铁耐磨堆焊层的组织结构和硬度进行观察、测试。分析后表明,三种堆焊层的组织结构都随堆焊层厚度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三种堆焊层在厚度方向上随位置不同其硬度也不同,越接近堆焊层表层则硬度越高。总体结果显示,药芯焊丝堆焊层的组织结构和硬度分布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Fe-B堆焊合金的耐磨性,利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Q235钢材料表面熔覆不同铬含量的Fe-B-Cr堆焊合金层,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Cr元素含量对Fe-B-Cr堆焊合金的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含量的添加,Cr固溶于Fe和Fe2B中,堆焊合金由(Fe, Cr)和(Fe, Cr)2B组成,Cr含量的增加未使Fe-B堆焊合金中生成新相,合金组织由Fe2B和Fe+Fe2B的共晶组织构成。Cr元素的添加显著提高了Fe-B堆焊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Cr-2的硬度较Cr-0显著升高。随着Cr含量的不断增加,堆焊合金的硬度值呈上升趋势,Cr-10堆焊层表面硬度高达67 HRC。Cr-10堆焊层的磨损量降到最低,为0.027 5 g,其相对耐磨性较Cr-0提高了375%。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通钢烧结厂4#烧结机单齿辊的堆焊焊条的、选用及修复工艺,经使用证明,该焊条的各项性能及修复工艺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系列电解充氢试验比较了不同焊后热处理条件对不锈钢堆焊层氢致剥离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焊后热处理参数,熔合线堆焊层侧增碳层宽度增加,氢致剥离的倾向也增大。利用金相显微镜和微区分析的手段,研究了不锈钢堆焊层过渡区显微组织及其对堆焊层氢致剥离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焊后热处理,堆焊过渡区中碳、铬元素均有迁移。在氯致剥离裂纹产生的区域,碳和合金元素分布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8.
ITER极向场线圈(PF)磁体支撑销轴承载极向场线圈和部分真空室的质量,因使用环境非常恶劣,所以对其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能有很高的需求。按照ITER极向场线圈销轴的设计要求,研发了两种表面硬化处理方式,包括无界面N离子注入361LN强化处理以及采用在不锈钢表面堆焊一层马氏体不锈钢ER414L的方式分别不同程度地增加基底材料的表面硬度以及耐磨性能,可以满足小尺寸及超大型部件的表面硬化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9.
钢轧辊局部冷焊实用工艺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介绍了钢轧辊局部缺陷修复的实用冷焊工艺。结合工程应用,分析了“分区孤立堆焊”、“周边熔合区最后形成”,“焊缝整体硬一软结合”等工艺要点对降低焊接区内应力,提高焊缝工作寿命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铌在堆焊金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彬  史耀武 《材料导报》2006,20(Z1):408-409
利用X射线衍射、TEM、EPMA、SEM等研究了含Nb堆焊金属中的碳化物分布形态及基体组织,分析了碳化物形成过程.结果表明,Nb的加入有利于形成大量碳化物硬质相,但Nb含量过多时,会形成铁素体基体及大量共晶碳化物,导致堆焊金属硬度过低;适量Ti、Nb、V共同作用时,能获得大量均匀分布的颗粒碳化物及马氏体或贝氏体基体,颗粒碳化物是以氧化物为核心的复合碳化物,内层Ti含量高于Nb,外层Nb含量高于Ti.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船用换热器法兰耐蚀层的焊接特性。通过对过渡层、耐蚀层进行的焊接试验 ,确定了合理的焊接工艺 ,获得了满意的堆焊焊道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各种热作模具的工程背景和应用现状,介绍了堆焊工艺在热作模具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堆焊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应用范围。详细阐明了热作模具的堆焊修复工艺过程,以汽车前轴辊锻模的堆焊修复为例,对整个堆焊修复过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热丝脉冲TIG(惰性气体钨极保护焊)堆焊不同层数Inconel 625后堆焊层的腐蚀性能差异,在20钢基体表面分别堆焊单层和双层Inconel 625,通过电化学试验、晶间腐蚀试验和EDS成分分析,对不同层数堆焊层的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bode谱中双层堆焊的相位角为80°,单层堆焊和基材的相位角分别下降5°和20°,双层堆焊的阻抗模量与频率的斜率最大,其次是单层堆焊的,基材的最小;基材的容抗弧最小且存在Warbug扩散,双层堆焊的容抗弧最大,单层和双层堆焊较基材的自腐蚀电位分别提高了374.0 mV和392.0 mV,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下降约99.3%和99.8%,双层堆焊的点蚀电位较单层的提高了430 mV。晶间腐蚀试验后,堆焊层均未出现明显晶间腐蚀而表现为点蚀,双层堆焊的腐蚀失重约为单层的1/5,腐蚀沿柱状晶间贯穿。堆焊层间融合区以及与基体交界处的合金元素变化显著,层内分布均匀,双层堆焊的Fe元素含量低于单层堆焊的,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双相奥氏体堆焊合金综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几种新研制的堆焊材料Fc-Cr-Mo-C,Fe-Cr-Mn-C,Fe-Cr-Mn-Ni-C系列双相奥氏体合金的堆焊金属抗裂性,加工硬化性和抗磨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采用光镜,SEM,TEM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观察了分析了合金的硬化机理及其磨损特性,研究认为,这类合金加工硬化机理主要是近表层组织的形变高位错密度和应变时效碳化物析出相结合的结果;调节合金中的碳等合金元素可适应不同工况条件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Ni基等离子堆焊合金的空蚀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超声振荡空蚀实验设备研究了Ni基等离子堆焊合金在蒸馏水中的空蚀行为。堆焊合金的显微组织由奥氏体基体,第二相似及共晶组织组成,奥氏体基体的固溶强化以及大尺寸硬质相有效抵卸御射流的冲击,是Ni基等离子堆焊合金具有高的抗空蚀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复合板复层侧缺陷的堆焊修复工艺评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锈钢/钢复合板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复层侧缺陷,采用堆焊法修复缺陷经济便利,但这种方法属于异种金属焊接,质量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与对接焊相比,堆焊的拘束度更大,更容易出现裂纹,焊接热过程对母材热影响区的性能也有影响。大多数不锈钢/钢复合板是用于制造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堆焊技术修复的发展以及应用,为以后堆焊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电火花堆焊设备及工艺在冲压模具维修中的使用情况,为大型冲压模具成形面拉伤修复探索出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氢对低合金钢上不锈钢堆焊层性能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研究了高温高压氢 (35 0℃ ,2 5 MPa H2 ) ,对国产氢反应器壁 30 9L 和 34 7L 不锈钢堆焊层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未经热渗氢的原始试样 ,无论是光滑试样还是缺口试样 (除缺口开在 30 9L 区域试样外 ) ,均断裂在 34 7L 区域内 .而经热渗氢后 ,无论起裂于 2 (1/4 ) Cr- 1Mo和 30 9L 熔合线 ,还是 30 9L 和34 7L的熔合线处 ,最后都断在 30 9L区域内 .这是因为热渗氢使 30 9L和 34 7L的断裂应力 ,分别从 885 MPa降至 478MPa和从 799.9MPa降至 5 6 4MPa,它们的氢脆系数分别为 86 .8%和 80 .9% .SEM断口分析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排丝等离子堆焊的工艺要求,对材料的选择,堆焊工艺参数进行了列表。对焊接的预热及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焊接后的检验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