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EEG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儿童发病有增多趋势,神经系统受累又是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本观察发现小儿急性白血病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且脑电图(EEG)阳性率较高,本对1998年10月至2002年9月住院78例不同类型的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脑电图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熊茂来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29(2):180-181,186
白血病是一种发生于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某一类型白血病细胞在骨髓组织或其他造血组织中呈肿瘤性增生.白血病发病率占儿童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我国白血病的患者30%是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20%,过去20年,5年生存率已上升至60%[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蛋白质芯片从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筛选标记蛋白质。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 surfaced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scopy)和弱阳离子交换(WCX2)蛋白质芯片对8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44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6例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清和78例正常人(35例为儿童)血清的蛋白质图谱进行检测,使用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蛋白质谱相比有显著差异蛋白质7个,用标记分子建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的分类树模型,检测灵敏度为88.6%(39/44)、特异性为82.9%(29/35);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与正常成人血清蛋白质谱相比有显著差异蛋白质8个,用其中的7个标记分子建立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的分类树模型,检测灵敏度为86.1%(31/36)、特异性为95.3%(41/43)。结论蛋白质芯片技术对于发现和筛选急性白血病血清中的标记蛋白质是一种有效、快速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150例癫痈儿童的24h动态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脑电图(EEG)的表现不同于成年人EEG,且各个年龄组别的EEG表现亦各不相同。因此,对儿童的异常EEG的正确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150例儿童癫痫的24h动态EEG作一研究,以对儿童的异常EEG进行一个局限的、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儿童与成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不同类型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医院52例儿童及10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观察两组PICC置管后不同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探讨儿童与成人急性白血病PICC并发症的不同.结果:在儿童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5.8%,显著高于成人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39.0%(x2=3.89,P<0.05).其中感染发生率36.5% vs.21.0%(x2=4.26,P<0.05)、导管阻塞发生率23.1% vs.11.0%(x2=3.89,P<0.05);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9.2% vs.5.0%(x2=7.79,P<0.05).平均置管日儿童[(98.7±58.7)d]显著低于成人[(130.6±71.8)d](t=2.76,P<0.01).非计划拔管率儿童为17.3%,显著高于成人的5.0%(x2=4.81,P<0.05).结论:PICC置管后儿童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置管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配合程度及年龄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150例癫(癎)儿童的24h动态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脑电图(EEG)的表现不同于成年人EEG,且各个年龄组别的EEG表现亦各不相同。因此,对儿童的异常EEG的正确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150例儿童癫痫的24h动态EEG作一研究,以对儿童的异常EEG进行一个局限的、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urvivin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反义寡核苷酸与传统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用PCR的方法检查儿童白血病细胞Sur-vivin表达,将Survivi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入白血病细胞,用TUNEL及流式细胞仪检查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Sur-vivin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及足叶乙甙均能够单独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两者合用时细胞凋亡率更高。结论Survivin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可促进足叶乙甙诱导的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报告30例颅脑CT阴性的急性脑梗塞脑电图(EEG)与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结果,EEG异常率为86.7%,SEP异常率为90%,EEG与SEP结合诊断CT阴性的急性脑梗塞异常率为96.7%。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对癫痫(EP)患者的诊断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典型的EP临床发作;二是脑电图(EEG)有痫样放电。但儿童EEG的表现不同于成年人EEG且各个年龄组别的EEG表现亦各不相同,因此,对儿童的异常EEG的正确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对38例儿童EP的24小时动态EEG作一分析,以对儿童的异常EEG进行一个局限的、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通常可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两大类,前者又包括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G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等。关于AL的染色体研究仅有20年左右的历史。通过染色体研究,为探讨AL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综述了显带技术应用之后急性白血病染色体研究的最新进展。近年来包括荧光染色法在内的各种显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时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测定我科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时合并感染时降钙素原值共102例,同时选取化疗后未发生感染患儿50例作为对照,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2例感染患儿按照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与非细菌感染组(52例),按照易感程度分为低危感染组(27例)与高危感染组(75例)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抑制合并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而非细菌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危险程度对于降钙素原无影响。结论降钙素原可以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合并感染时判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性惊厥(FS)儿童的脑电图(EEG)异常与癫痫发生率。方法:102例FS患儿根据EEG检查结果分为EEG正常组和EEG异常组,比较EEG异常组不同部位EEG异常率及FS患儿后期癫痫发生率。结果:102例FS患儿中共有38例(37.25%)EEG异常,其中弥漫性异常22例(57.89%)、额颞叶区异常9例(23.68%)、顶枕叶区异常7例(18.42%),弥漫性EEG异常率明显高于额颞叶区及顶枕叶区EEG异常率(χ2=9.20和12.54,P0.01),经对102例FS患儿随访2年,共发现13例(12.75%)发生后期癫痫,均来自EEG异常组,其中3例为弥漫性异常(13.64%),8例为额颞叶区异常(88.89%),2例为顶枕叶区异常(28.57%),额颞叶区EEG异常FS患儿后期癫痫发生率高于弥漫性EEG异常患儿(χ2=16.11,P0.01)。结论:额颞叶区EEG异常FS患儿后期癫痫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164例急性脑梗死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EEG对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 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EG资料 ,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 (≤ 72h)CT异常率 6 1 6 % ,EEG异常率 88 1%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EEG异常以局限性及广泛伴局限性改变为主( 82 3% ) ;BEAM的α和δ频带功率值局限性改变有助于定侧定位。结论 :EEG在评价急性脑缺血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特别是对发病早期CT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HLA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HLA基因多态性分型,寻找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法,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HLA-A、B、DRB1基因分型.结果: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HLA-A01、A02、HLA-DRB1*01、HLA-DRB1*15基因位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11、A33、HLA-DRB1*03基因位点频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中HLA-A01、HLA-DRB1*01、HLA-DRB1*15基因位点相对危险率RR>4,而A11、A33、HLA-DRB1*03基因位点相对危险率RR<1.结论:HLA-A01、A02、A33、HLA-DRB1*01、DRB1*03、DRB1*15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相关性.其中HLA-A01、HLA-DRB1*01、HLA-DRB1*15对儿童白血病有遗传易感性.A11、A33、HLA-DRB1*03则对青海地区汉族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关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的测定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含量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含量,研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含量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水平之间的关联。 方法:收集白血病患儿113例次。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及单细胞悬液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单个核细胞染色、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分析及根据初诊免疫表型获得白血病相关表型,并采用该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进行单抗组合和流式细胞术测定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初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和非肿瘤对照组(P均< 0.017),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含量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P < 0.017)。②对33例次缓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和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结果提示,①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也存在于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中,且当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获完全缓解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含量却没有下降,但非肿瘤对照组标本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的含量极微。②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骨髓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和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umanHer pesvirus 6 ,HHV 6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新病毒 ,新近发现在白血病、淋巴瘤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为了探讨HHV 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感染情况及与疾病的关系 ,对 3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进行了HHV 6病毒及其抗体的检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0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10例 ,均为初发病例。年龄 :2~ 14岁。男 17例 ,女13例。对照组为健康儿童 30例。方法 :①HHV 6病毒分离 :在化疗前抽取静脉抗凝血 2ml(常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和骨髓液 0 5ml接种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17.
阿糖胞苷(Ara—C)于1959年合成,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1968年应用于临床,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普通剂量的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较好。而在90年代提出的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化疗方案,提高了治疗的缓解率,但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将我科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blastic leukemia,ALL)可在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年龄是ALL独立预后因素。儿童ALL有明确的生物学特征及较高的长期生存率;成人ALL因其疾病生物学特点不同,对强烈化学治疗的耐受性差,长期生存率较低。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化学治疗策略的改进,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AYAs)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经典或借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模式的疗效,明显优于接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模式,相对于年长成人预后好。对AYAs急淋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进行综述,可为AYAs急淋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进一步改善该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8号染色体三体38例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在血液病尤其是髓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38例染色体核型为8三体的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 38例患者中32例为髓系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等),占84.2%,17例单纯的中8三体患者中14例为髓系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82.4%);髓系疾病8三体的发生率高于淋系疾病(5%比1.3%),而8三体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1%比2.4%),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发生率亦高于其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25%比13.2%);17例患者核型为单纯8三体,其它21例同时伴其它异常,主要有t(9;22)、 22、t(15;17)、 9、 11、i(17q)、 19、 21、 12、5q-、-15、1q-等;FISH检测10例单纯8三体患者,结果均为阳性;10例化疗的急性白血病,7例获得缓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细胞为主型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各1例),3例未获缓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各1例)。结论 8三体可能在恶性血液病尤其是髓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8三体可能与单核细胞的分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类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后者,且父母作为供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依从性好,能够保证移植干细胞数量及预防原发病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移植成功率及长期无白血病生存率。目的:回顾分析父母供者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入选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采用"改良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环磷酰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和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植入成功。135例患儿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82(3.23-8.45)×108/kg,其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4.52(2.37-11.51)×106/kg。2干细胞回输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4.3%。33-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4.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7.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42.9%。4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42.9%,2年总生存率为51.4%,2年原发病复发率为34.3%,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提示对于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及不能及时寻找到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供者的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