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与支气管镜检查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部病变患者140例,均行CT增强扫描、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将CT增强扫描、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2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2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的吻合度采用Kappa检验。结果:140例中病理学确诊肺癌76例,良性病变64例。CT增强扫描、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K值分别为(81.43%、81.58%、81.25%、0.672),(80.0%、63.16%、100.00%、0.601)。CT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与支气管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敏感度、特异度与支气管镜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诊断的特异度高于CT增强扫描检查,但敏感度和准确度低于CT增强扫描,肺癌的初步诊断应首选CT增强扫描,临床确诊需要结合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对肺部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肺部肿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良性肿块22例,恶性37例。患者均行能谱CT扫描,得到动脉期和静脉期能谱曲线40~140keV区间能量水平的CT值及碘基图、水基图,并行数据分析。结果:动脉期和静脉期40~140keV能量水平CT值中,40~80keV区间的CT值良性肿块组均低于恶性肿块组,单能量越低时CT值差别越大;动脉期和静脉期碘基图上良性肿块组的碘浓度均低于恶性肿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和静脉期良性肿块组和恶性肿块组的水基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质肺部肿块在能谱成像上碘含量不同,可用以初步区分肺部良性和恶性肿块病变。  相似文献   

3.
肺部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覃文  朱芳  王承缘  田芳 《放射学实践》2000,15(4):275-277
目的:讨论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病变均作螺旋CT扫描检查,层厚3 ̄5mm,pitch1 ̄2,重建间隔1 ̄2mm。所有图像均在GE Advantage Windows2.0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重建方式为表面显示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法。结果:37例1 ̄5cm大小的病灶在CT图像上全部得以显示。11你腺癌的供血血管,10例细小毛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呼气相薄层MSCT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气体潴留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31例allo-HSCT后患者行低剂量呼气相仰卧位、俯卧位肺部MSCT扫描,检查患者肺部有无气体潴留病灶,利用GE 工作站测定气体潴留区域(呼气相肺部CT值≤-700 HU)占全肺体积百分比,并进行评分,得出体积分数.对不同体位病灶检出率用McNemar检验,对测得的体积分数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仰卧位扫描发现8例气体潴留阳性(25.8%);俯卧位扫描阳性15例(48.4%),其中双体位均示阳性7例,仰、俯2种体位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0,P=0.039);2种体位测得体积分数仰卧位得分13分,俯卧位得分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7,P=0.001),俯卧位对气体潴留敏感度较高.结论 allo-HSCT后临床上出现慢性排异反应患者进行呼气相薄层MSCT肺部检查,应加扫俯卧位,不仅可以更敏感地发现双肺下叶前段气体潴留病灶,并且可以初步评估气体潴留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螺旋CT薄层扫描在肺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8例肺真菌感染患者的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并结合病理学总结不同真菌的影像特征.结果 38例中肺曲霉菌16例,螺旋CT薄层扫描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14/16),其中7例病灶周围形成浅淡的、"磨玻璃"样晕环;典型肺曲菌球表现为"空气半月征"(5/16).肺隐球菌10例,CT表现为结节、团块及实变影,内部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3/10).肺白色念珠菌9例,表现为两肺野散在或布满大小不一、密度不均的絮片状影,边缘模糊,伴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肺毛霉菌3例,表现为"磨玻璃"样及结节影.结论 螺旋CT薄层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肺内病灶的形态特点,提示"晕征"、"空气半月征"、"洞内球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及"树芽征"较特异的征象.不同真菌种类其螺旋CT薄层扫描征象亦有所差别,但最终需结合病理学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其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先天性肺囊肿9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2例;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3例,其中1例合并漏斗胸;先天性肺隔离症3例,均合并有肺囊肿;)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数量、内部结构等。结果:肺囊肿多位于两下肺,单发多见,单发者形态规则,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多发囊肿形态不规则。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CLE)多位于两上肺叶,内含气体和肺纹理,边缘清晰。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形态不规则,内含气体、索条状结构。肺隔离症多位于纵隔旁,可含有气体、液体和软组织多种成分。结论:结合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囊肿的数目、形态等CT表现,有助于提高病变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的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患者的CT征象、病理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感染性病变31例,其中9例肺脓肿,15例肺结核,7例肺真菌感染;非感染性病变11例,其中5例韦格纳肉芽肿,6例肺转移瘤。结论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CT表现各具特点,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薄层高分辨率肺部CT(HR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5日~ 2020年2月25日收治的经临床流行性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确诊的COVID-19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肺部HR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探讨HRCT在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薄层CT对肺部疾病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常规的CT扫描一般采用8~10mm层厚,1.5~5mm层厚的扫描称为薄层CT。由于它具有更高的分辨力,能更详尽地显示组织微细的结构和改变,近年来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已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就有关资料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肺部孤立性炎性病变CT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肺部孤立性炎性病变CT征象进一步认识,提高对该对病正确诊断率,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治疗。材料与方法:中孤立性炎性病变46例,其中28例手术治疗,18例抗炎治疗后CT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扫描由于扫描时间短,无间隔,可得到容积扫描信息,同时给病人注射造影剂后,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分别对肝脏进行螺旋扫描,一次就能得到定位、定性诊断。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搜集1997-10~1999-06月,经三期增强螺旋扫描检查的肝占位病人238人。由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直径3cm以下的肝占位74例,占31%。肝细胞癌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32~71岁,平均49岁。肝转移癌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4~75岁,平均57岁。肝血管瘤29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30~69岁,平均54岁。1.2 方法1.2.1 检查…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为确定薄层CT扫描所示支气管扩张征象的发生率及这些征象在鉴别柱状支气管扩张病人与正常人中的作用。作者对85例受测者进行研究,其中26例为健康成人;余59例为支气管扩张患者,其中10例经外科手术证实,另49例经CT诊断为柱状支气管扩张。59例病人中,男性25例,女性34例,年龄9~92岁,平均43岁。所有病人均用1.0~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薄层CT检查了12例做了ERCP并发现有胰腺分离指征的病人,ERCP采用标准方法完成,都成功的完成了瓦特氏壶腹插管,6例病人完成了副乳头插管,12例病人中有10例有慢性腹痛病史,8例化学方法证实过去有多次的胰腺炎,但没有1例有明显的症状。本组7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29~61岁。平扫对胰腺定位后,10例病人用GE9800扫描仪做了动态扫描,5mm层厚,5mm或10mm间隔。共获得通过胰体和胰头的8个层面。用另外非动态扫描层面检查胰尾,使用通用压力注射器以每秒2ml的速率注入60%的泛影葡胺80ml,2例病人只做了薄层面非动态CT扫描。作者指出,胰腺分离是熟知的胰腺导管系统发育异常。薄层CT扫描及动态扫描使该组病人胰管的显示机会大大增加,胰腺分离的诊断需要显示背侧和腹侧胰管,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CT常规扫描与薄层骨算法重建扫描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外伤性颅底骨折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所有检查均采用SOMATOMAR或GEHispeedNX/iProCT扫描机,均先行头颅CT常规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mm,再行薄层颅底扫描骨算法重建,层厚层距均为1mm~3mm。结果80例颅脑外伤均有颅底骨折的临床体征,但头颅CT常规扫描仅有23例显示骨折线,而薄层骨算法重建扫描颅底80例均见明确骨折线,其中19例见多发骨折。并且对中颅窝、前颅窝极不容易直接显示骨折的部分区域也可清楚显示。同时可更清楚地显示出筛窦、蝶窦、及乳突气房内积液情况。结论薄层颅底扫描骨算法重建明显优于头颅CT常规扫描,它可以明确显示颅底骨质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而客观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CT薄层扫描对于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周围型小肺癌于CT薄层扫描的表现,并确定提示其诊断的某些继发征象之发生率。方法 48例可疑周围型小肺癌患均经CT薄层(2-3mm)扫描,并预期地分析了其CT征象。结果 48例周围型小肺癌中,细支气管肺泡癌24例,腺癌11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5例,以及未发分化癌2例。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深分叶征见于43例(90%),边缘毛刺征36例(75%),空泡征27例(56%)。胸膜凹陷征38例(79%),以及血管集束征33例(69%)。结论 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CT征象起着重要作用。尤其薄层扫描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上述诸征象,因而能够提高小肺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CT扫描技术分析鼻窦炎性病变的程度、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术前CT对手术的指导作用。材料与方法:对85例鼻窦炎性病变患者,男52例,女33例。CT检查采用TCT-80A全身CT扫描机。结果:CT清晰显示85例患者鼻窦异常改变,急性炎症6例(7%),粘膜肥厚57例(67.1%),息肉15例(17.6%),粘膜下囊肿2例(2.4%),粘液囊肿5例(5.9%),结论:采用CT扫描鼻窦可有效显示  相似文献   

17.
呼气相肺部高分辨力CT扫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在不增加放射剂量的情况下HRCT呼气相肺容积测定,对存在小气道异常的弥散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研究对象行吸气末和呼气末屏气HRCT全肺扫描(层厚1.25mm,间隔20mm,骨算法)并进行冠状面图像重组,测定肺容积。结果:45例患者呼气相HRCT表现为支气管扩张、气管及支气管软化、全小叶型肺气肿、空气潴留等。呼气相HRCT对与空气潴留区相通的气道显示率达100%,冠状面重组图像对空气潴留的范围和分布所提供的诊断信息达到90%,与吸气相HRCT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结论:在不增加患者有效的照射剂量或不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HRCT呼气相肺容积测定技术可以获得容积数据对显示气道病变及空气潴留区域的范围和分布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肺癌已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WHO曾在1999年报告肺癌在癌症死因中居首位。早期发现及治疗是目前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手段。常规胸部透视、摄片及痰细胞学检查 胸部摄片检查对肺部早期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较低。近年来肺癌的普查由过去的单一胸部摄片向CT-螺旋CT0多层螺旋CT检查过渡,明显提高了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靶扫描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肺部结节CT靶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筛选同时具有常规 10mm层厚和靶扫描的CT资料共 70例 ,诊断证实途径包括手术切除、经皮肺穿刺、痰脱落细胞学、抗炎治疗或随访 2年以上。结节大小为 0 .5~ 3 .0cm ,平均 2 .2cm。CT常规扫描采用 10mm层厚 ,靶扫描采用小FOV( 14~ 2 0cm) ,包括一侧肺和纵隔 ,层厚 2~ 5mm ,pitch =1~ 2 ,重建时重叠 40 %~ 67%。 3 6例作了三维重建 (表面遮盖显示法 ,SSD)。诊断依据可靠程度分为四等级 :明确诊断、可能性大、可能、无诊断倾向或未诊断 ,分别对常规扫描和靶扫描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比。统计检验采用参照单位分析法和卡方检验。结果  70例扫描中经靶扫描作出明确诊断者 3 6例 ( 5 1.4% ) ,可能性大者 2 7例 ( 3 8.6% ) ,可能者 4例 ( 5 .7% ) ;前三级诊断准确率为 95 .7% ( 67/ 70 ) ,显著高于常规扫描( 68.6% ,48/ 70 ;χ2 =8.64 ,P <0 .0 1) ;明确诊断比率为 5 1.4% ( 3 6/ 70 ) ,显著高于常规扫描 ( 8.6% ,6/ 70 ;χ2 =3 3 .77,P <0 .0 1)。靶扫描诊断可靠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 (前者R值为 95 % ,可信区间为 0 .2 79~ 0 .417,后者为 0 .10 8~ 0 .2 46,两者无重叠 ,P <0 .0 5 )。结论 螺旋CT靶扫描有助于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 ,是肺部结节检查的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PET/CT与PET及CT的诊断效度、不同大小肿瘤的SUV、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SUV.结果:①PET/CT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优于CT(P<0.01),PET/CT的特异度优于PET(P<0.05).②依据肿瘤大小分为<3cm、3~5cm、>5cm组,应用单向方差分析对比不同组间SUV,3组间SUV均有差异,P<0.01.各组间SUV两两比较,发现小于3cm组SUV<3~5cm组SUV<5cm以上组SUV.③鳞癌组与腺癌组SUV无显著差异(P=0.821,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中将PET代谢学特征密切结合CT的形态学表现,可大大提高各项诊断效率,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