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意义问题既是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与传统语义理论如指称论、观念论、使用论等的探究进路不同,布兰顿推理语义学以推理为切入点,其研究彰显了对意义问题的不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意义问题研究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2.
句法机如何成为语义机是人工智能面临的难题,也是当代意向性理论研究的重点.程序语义学是试图解释这一问题的重要致思取向.它认为传统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是以模态理论语义分析为基础的,其研究尚停留在符号的层面,而未涉及到真值、指称,即没有涉及到语言与世界的关联.在揭示语言与世界关联如何实现的问题上,程序语义学强调语义不是由对指称的计算所给予的,也不是由谓词逻辑的标准语义学所给予的,而是由程序给予的.程序语义学不但能够融合如福吉勒特等意义理论的局限,而且所提出的过程性分析和知识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亦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是弗雷格语言哲学的核心,对含义和指称的区别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基础.弗雷格认为专名的含义是构成句子整体的思想的一部分,专名的指称是它所表达的对象;概念词的含义也是构成句子整体思想的一部分,它的指称是概念;句子的含义是思想,其指称是真值.弗雷格对含义与指称的区别,是对语言哲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认为语词指称的对象不等于指称的意义,指称的对象与名词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当名词的承担者不存在时,名词依旧有意义。他强调"意义在于使用",于是将语言和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了"语言游戏"理论。语词使用要遵守语言游戏规则,才会显示出它的意义。这为研究语词意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语言哲学中语义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宏观的分类,进而梳理了语义外在论的发展历程与困惑。无论是指称论、观念论、真值论还是内涵论,都逃脱不出一个魔咒—都没有脱离与外界的关系来论述意义,否认人的主观作用在语义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它也就无法解决人们对同一事件有不同认识的现象。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空间理论从可及性原则出发,尝试建立不同真值相互矛盾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构架,为解决语言哲学的难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史学中的"指称"理论所回答的是历史学家的语言与历史本身之间是否存在实指关系这一问题,安克斯密特则对此予以否认,其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表现所唯一地拈出的乃一个文本呈现者,它不可等同于某个独特的历史个体;其二,指称和表现是不对称的,即指称可以被唯一一个限定摹状词成功锁定,而表现则由其所包含的所有陈述所确定。其实,尽管历史表现的指称不像常人想象的那样清晰可辨,但也不像安克斯密特说的那么神秘,历史表现应当还是具有指称其相应的历史实在的功能的。  相似文献   

7.
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对自然科学、逻辑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弗雷格和罗素的语言层次理论及其问题、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塔斯基语义学理论的缺陷及其与符合论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该理论进行分析.在充分肯定塔斯基语言层次论的同时,指出其真之定义的一个缺陷,即用“满足”来定义“真”是多余之举.  相似文献   

8.
指称关系是指词语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单称词项是各种指称方式中的一种,它用于指称特定的个体事物。在叙事语篇中,单称词项不仅可以指称个体对象,而且可以是跟踪语篇信息流向的标志。随着语篇的推进,相同的指称语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即使指称同一对象,仍可被不断赋予新的信息,同时,不同的指称语词可以指称相同的对象,但带有不同的含义或意义,因此,语篇中的指称语词的内涵变化相当丰富复杂。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是一种特殊语体的语篇,其中指称语词的意义变化更为复杂。本文应用语言哲学中有关指称理论,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语言三大元功能框架,分析特雷弗的短篇小说《裁缝的孩子》中单称词项的意义变化,以发掘隐含在该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9.
虽说英语定冠词the是个小品词,且其本身并没有具体意义,但其应用却十分广泛。如何确定英语定冠词在语篇中的指称意义,是关系到人们能不能理解语篇的关键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文章从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包括上下文和实际情景,论述了英语定冠词the的语篇指称意义。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定冠词the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本体论意义下质疑文学“终结”论的客观性,并以语言学理论发展中“有限”与“无限”两极间张力的分析为参照,考察理论更迭中文学研究的困境.认为理论与理论使用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终结”现象背后促使理论合理发展的真正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探讨了英语文学和英语语言两门学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对作为以学生为指向的文学课堂的理论基础的读者反应论与强调读者能动性的交际法语言教学(CLT)之间进行了比较,"将文学引进语言课"和"将语言引进文学课"是读者反应论与CLT之间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具体体现.文体学作为文学与语言(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给我们的启示是消除人为的英语文学和英语语言两学科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文化与语言史的角度将词语的时代色彩分为2类:社会时代色彩与语言时代色彩.新词语的时代色彩义体现为:新指称新词、新义具有语言及社会的双重时代色彩;旧指称新词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语言的时代要求;旧词新义的新义位与原引申义位的关系,折射出当时人们的认知观念.厘清了词语色彩类型,以《元刊杂剧三十种》词语为例,说明了新词语的语言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3.
色彩指称词的翻译难点在于色彩指称词本身的模糊性,运用原型范畴化理论中的原型及基本层次范畴规律可以有效地控制色彩指称词的模糊性,探讨了色彩指称词在概念、形式和语用方面的双语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索绪尔对现代语言学的一大贡献.介绍了索绪尔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基本思想,阐述了区分语言与言语的意义,提出了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区分理论的局限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罗素从研究意义指称论出发,对语句结构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提出了著名的摹状词理论。这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哲学史上的语义学三大难题,而且对逻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仅就这一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三大语义学难题、理论内容及其对三大难题的解决进行概述,同时指出了该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兰·巴特是法国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先驱,他看到了语言与文化的相融性与相通性,并发现语言学、符号学及其结构主义之间的必然联系;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的四对基本范畴:"语言结构与言语"、"所指和能指"、"组合段与系统"、"直指与涵指".其中语言结构与言语的二分是其他三对范畴的基础.就其符号学中语言结构与言语关系进行研究,力求为符号学理论多样化的发展及意义的重新阐释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意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意义理论的形式问题,而意义理论的形式问题的解决主要表现为意义理论的构想.作为当代著名哲学家,达米特从语言实践的特征出发,提出了证实主义意义理论和实用主义意义理论两种新构想,并论述了二者的内在联系.达米特的新构想是解决意叉理论形式问题的重要探索,对于当代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先秦思想家,他对语言有深刻的认识,他的语言观主要体现在《正名》中.从其名实关系论、制名枢要论、语词功能论、结构系统论及语言时空观五个方面来看,并与索绪尔的语言观作比较,可以看出荀子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9.
名称的指称问题一直是逻辑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焦点,特别是现代,这一问题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弗雷格、罗素代表的是描述理论传统,他们认为专名既有涵义,也有指称,涵义决定指称,专名是缩略的描述语。克里普克、普特南是因果历史理论的代表,他们认为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在每个可能世界都指称同一个对象。在认真研究前人理论后,名称之所指应该主要看这个名称的使用语境。  相似文献   

20.
幽默言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通过介绍语用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合作原则、语用预设和言语行为,并以这些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幽默言语,探究语用规律与幽默的关系,使人们了解幽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语用问题,幽默的成功解读特别依赖语境,依赖于言语的蕴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