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联合积极的护理措施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血糖控制情况不好的糖尿病足病患者10例,采取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同时采取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及积极的护理措施,对以上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经过2~3周的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基本达标:空腹血糖(5.7±1.6)mmol/L,餐后2h血糖(7.3±2.9)mmol/L。低血糖反应发生7人次,无严重低血糖发生。2例患者溃疡创面痊愈,4例患者溃疡基本愈合,2例患者顺利完成了截肢手术。结论胰岛素泵联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对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附153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53例糖尿病足患者,全身整体治疗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及中医分期辨证论治等,局部治疗采用中医外治法,综合运用敷贴、箍围、切开、引流、灌注、湿敷、拖线、垫棉缠缚、蚕食等诸法治疗。结果:153例临床痊愈78例,显效19例,有效3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8.2%,截肢率6.5%。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有显著效果,能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缩短病程,降低截肢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在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6月, 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手外科收治糖尿病足合并难治性创面患者23例, 男15例, 女8例, 年龄51~86岁, 平均65岁, 所有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史5~22年, 入院时平均血糖15.6 mmol/L。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19例, 血管旁路转流术2例, 截肢2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规律化门诊随访。结果随访时间8~30个月, 平均12个月。19例接受皮瓣修复患者末次随访时供区、受区愈合良好, 无感染及皮瓣坏死发生, 创面无复发。2例接受血管旁路转流术患者术后静息痛缓解明显, 术后经过换药对症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 末次随访创面无复发。接受保肢治疗患者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平均84分, 其中优2例, 良19例。2例截肢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末次随访时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足合并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因高龄、合并内科疾病较多、创面复杂等因素, 治疗较为复杂, 大部分患者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或者血管旁路转流手术均能达到较好的预后, 针对感染平面较高及干性坏疽患...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而引起足部改变,形成的创面可经久不愈,严重者可导致骨髓感染、骨质破坏,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目前对于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均是在内科控制血糖、抗感染、降血脂、改善微循坏、营养神经基础上,采取外科方法治疗,包括对于严重感染的慢性创面采取短时间内坏死组织清创,防止感染扩散致使下肢感染平面上移;蛆虫生物清创技术及臭氧化学清创技术将在控制感染的同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针对感染控制后的难愈合创面采取植皮、皮瓣移植、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软组织缺损,或者应用脂肪移植、富血小板血浆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等进行组织修复。针对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重建下肢血供有利于慢性缺血创面恢复,可行介入治疗改善患者下肢血供,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改善血供,腰交感神经节毁损术改善下肢周围血管微循环灌注,下肢血管体外循环加压灌注疗法进行血管网扩增,胫骨横向搬移技术行下肢微循环重建;对于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形成的溃疡创面,如夏克足,则应用外固定架技术、全接触石膏技术行患足减负治疗以促进愈合;矫形鞋具的制备对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后复发可以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提高糖尿病足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方法 30例糖尿病足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严格控制血糖,全身应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及抗生素,局部清创换药手术植皮的综合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总结治疗方法.结果 30例患者经系统治疗后,痊愈28例(93.3%),好转1例(3.3%),截肢1例(3.3%).结论 糖尿病足病情复杂,结合降糖、改善微循环、抗感染、局部创面清创换药处理(皮肤缺损大者手术植皮)为一体进行综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而引起足部改变,形成的创面可经久不愈,严重者可导致骨髓感染、骨质破坏,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目前对于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均是在内科控制血糖、抗感染、降血脂、改善微循坏、营养神经基础上,采取外科方法治疗,包括对于严重感染的慢性创面采取短时间内坏死组织清创,防止感染扩散致使下肢感染平面上移;蛆虫生物清创技术及臭氧化学清创技术将在控制感染的同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针对感染控制后的难愈合创面采取植皮、皮瓣移植、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软组织缺损,或者应用脂肪移植、富血小板血浆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等进行组织修复。针对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重建下肢血供有利于慢性缺血创面恢复,可行介入治疗改善患者下肢血供,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改善血供,腰交感神经节毁损术改善下肢周围血管微循环灌注,下肢血管体外循环加压灌注疗法进行血管网扩增,胫骨横向搬移技术行下肢微循环重建;对于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形成的溃疡创面,如夏克足,则应用外固定架技术、全接触石膏技术行患足减负治疗以促进愈合;矫形鞋具的制备对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后复发可以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发生率大约12%-25%[1],足溃疡合并感染是导致下肢截肢的重要因素,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致残及心理和生理创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溃疡的常规治疗包括严格控制血糖、抗感染、足部护理、局部清创换药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糖尿病足患者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有针对性实施合理、系统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痊愈18例(85.71%),好转2例(9.52%),无效1例(4.76%),总有效率95.24%。21例患者血糖均控制良好。结论在有效控制血糖、感染等基础上,系统全面实施基础、心理综合护理措施、日常生活指导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方法对43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诺和锐或普通胰岛素治疗,行围手术期监测、控制血糖,并进行总结。结果43例患者于术前或术后使用胰岛素。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糖控制满意,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普通胰岛素治疗组相对于诺和锐组低血糖发生率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髋部骨折在手术前后应合理使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诺和锐能够最大限度地模拟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更有利于控制高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老年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胰岛素的应用。[方法]对37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监测、控制血糖,在手术前后使用胰岛素,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7例患者,25例术前或术后使用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患者术前、术后血糖控制满意,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髋部骨折在手术前后应采用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基本正常水平以利于手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合并糖尿病的腹部手术病人89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腹部手术病人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 1 991年~ 2 0 0 2年治疗的 89例合并糖尿病的腹部手术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中 ,择期手术 6 8例 ,限期手术 1 3例 ,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 6 .7~ 1 0 .0mmol/L ;急诊手术 8例 ,术前空腹血糖 8.3~ 1 3.9mmol/L。术中血糖控制在 8.3~ 1 3.9mmol/L ,术后血糖控制在 7.8mmol/L以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切口感染 3例 ,肺部感染 2例 ,泌尿系感染 1例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例。无酮症酸中毒 ,无死亡病例。结论 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腹部手术只要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作好必要的肠道准备、选择合理的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护理对策,以降低糖尿病足致残率。方法对40例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糖尿病足给予清创、局部伤口换药和应用抗生素处理,并制定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6例经保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足部溃疡愈合出院;18例溃疡难以愈合而行截肢/趾治疗;6例因拒绝手术而自动出院。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及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可降低糖尿病足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对56例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如何控制血糖,术前准备,选择麻醉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手术患者血糖控制满意且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6个月~3 a,无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骨科疾病均痊愈,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对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合适的围手术期治疗尤其是正规使用胰岛素有效调控血糖争取最佳手术时机,术中合理选择麻醉和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这些是患者成功治疗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是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等综合病症。目前国内大多仍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如改善循环、抗感染、清创换药及支持治疗等,但对于重症患者保守治疗不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最终截肢率极高。而对糖尿病足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截肢风险。该文就糖尿病足早期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81例术后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预防与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防治术后感染的措施及其效果。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在5~10mmol/L,雾化吸入,静脉输注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营养支持,低流量吸氧,手术刀切开皮下脂肪层、电凝止血、术毕宽边距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腹白线及皮下脂肪层,切口感染者及时充分敞开切口引流。结果术后总感染率为8.6%,其中切口感染4例,发生率为4.9%,肺部感染2例,发生率为2.5%,泌尿系感染1例,发生率为1.2%。3例感染切口经引流处理痊愈,1例合并肺部感染诱发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充分氧供、适度营养支持、静注抗生素素,切口妥善缝合,感染者及时引流可有效防治术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临床中凶险的急腹症之一,又称为急性重症胆管炎.若该病合并糖尿病,其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并进一步引发胆汁漏、肠瘘等,导致生命危险.而腹腔感染的处置得当与否对患者预后非常关键.2013年5-7月解放军第四二五医院收治1例AOSC合并糖尿病患者,因家属早期拒绝手术、手术前后血糖控制不严格致反复腹腔感染、脓肿形成,引发胆汁漏、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患者经3次手术、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及应用生长抑素、加强抗感染等治疗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采用LCBDE治疗的58例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及同期58例无糖尿病(非糖尿病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x 2=3.921,6.940,1.332,1.270,0.342,均P>0.05).两组术后电解质紊乱、胆管炎、胆瘘、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2=0.438,0.537,0.342,1.036,0.342,均P>0.05).两组均无术后结石残余、胆管狭窄及死亡病例.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术中仔细操作的前提下,行LCBDE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糖尿病患者胆道疾病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 对40例合并糖尿病的胆道疾病患者的血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行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17例,治愈38例,死于败血症2例;其中14例糖尿病患者在术前未被确诊,占35%。血糖控制在5.5-8.9mmol/L,尿糖为(-)~( )及尿酮体阴性,是手术的最佳时机。结论 控制血糖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胆道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道疾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胆道疾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方法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道疾病患者27例。结果出血量在20—3300ml之间,2例静脉曲张严重者分别出血500ml,3300ml。7例出现腹水,经保肝、利尿治疗后,腹水消退;肝功能不全2例,其中1例死亡;切口感染2例:肺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原因为应激性溃疡。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重视手术技巧,术后加强保肝、抗感染及支持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胆道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对32例糖尿病足创面溃疡及感染的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术前严格控制血糖,并予以抗感染及清创治疗,对较严重的感染创面联合应用VSD负压吸引技术控制感染;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本组共32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成活率为93.75%(30/32),2例皮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的脚踝功能及行走功能均恢复。结论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及感染创面,效果较明显,且创面可一期愈合;部分患者修复部位的皮肤感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