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治疗方法及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维生素C、西咪替丁、维生素E和氯雷他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连续治疗7 d,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儿紫癜性肾炎情况、皮疹恢复时间、皮疹反复次数及腹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33.3%;观察组皮疹恢复时间为(12.57±3.46)d,短于对照组的(17.26±4.77)d;观察组3个月内皮疹反复次数为(1.8±0.7)次,少于对照组的(3.9±1.5)次;观察组3个月内腹痛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改善患儿皮疹症状,降低腹痛发生率,对患儿紫癜性肾炎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艳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71-17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98例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行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50例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相比,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3.3%,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运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过敏性紫癜肾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及预防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31日-2019年10月31日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接受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尿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332,P=0.037)。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P<0.01)。治疗后,2组患儿的ALB、β2-MG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患儿(P<0.01)。治疗组患儿的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较好,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预防肾损害,减少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100~150 U/(kg d),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静滴治疗,7d为1个疗程。2周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儿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皮疹反复发生率,肾受累情况。结果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减少;伴腹痛、消化道出血、关节症状者,对照组16例恢复12例(75.0%),观察组16例恢复15例(93.75%);对照组皮疹复发率35.7%,观察组皮疹复发率10.7%(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肾脏受累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紫癜性肾炎发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后;两组均无皮疹、结膜炎及脱发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明显且方法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肝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9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37%(19/27)和87.50%(28/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61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肾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肝素钠100 U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5~7 d,以后每2周查尿常规1次,至少观察3个月或以上.结果 治疗组发生肾炎3例,占7.3%,对照组发生肾炎8例,占19.5%,治疗组肾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素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对紫癜性肾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2组均检查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比较2组半年内发生肾损害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均低于治疗前,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损害发生率为35.5%低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可有效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收治的5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所有患儿均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肾功能情况及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情况。结果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后的ALB、尿红细胞计数、MA以及α_1-MG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患儿患儿肾功能未受到明显损害,随访期内患儿均未发生过敏性紫癜肾炎。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素钙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肝素钙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肝素钙组给予肝素钙10u/Kg,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14d,以后每周查尿常规1次,随诊观察6个月。结果:肝素钙治疗组发生肾炎3例(6.1%),对照组发生肾炎8例(18.6%),肝素钙治疗组‘肾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1〈P≤0.05)。结论:肝素钙对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素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及预防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3例HSP病儿,随机分为肝素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抗感染、维生素C、钙剂、西咪替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肝素钠静脉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皮疹消退时间和随诊过程(3个月)中肾炎的发生率.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P<0.05),随访中,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1例(3%),对照组发生肾炎6例(20%),肝素治疗组肾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素钠静脉注射治疗HSP、预防HSPN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预防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紫癜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小剂量肝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紫癜性肾炎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血液流变学及IL-6及TNF-α水平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61.9%(P0.05);试验组患者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33.3%(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显著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IL-6、TNF-α水平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预防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效果佳,可降低相关血液流变学及炎症介质,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过敏性紫癜中应用。方法选取2008-01-2012-05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过敏性紫癜儿童162例,分为低分子肝素组98例,常规治疗组64例,观察两组近期、远期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在近期疗效皮疹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关节症状消失时间上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疗效中肾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是是一种IgA介导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小血管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形成高粘滞血症,血液浓缩,同时小血管炎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流缓慢,高粘滞血症,红细胞聚集造成组织缺氧加重,免疫复合物沉着增加,促进红细胞聚集,导致炎症介导免疫反应加剧,进一步加重临床症状,并且大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是肾小球基底膜,造成肾脏损害。在过敏性紫癜中应用低分子肝素具有应用方便,良好的抗凝、保护血管内皮、防止阻断肾损害作用,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紫癜性肾炎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首次发作HSP病儿,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常规治疗组用大剂量维生素C、双嘧达莫、西咪替丁、葡萄糖酸钙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皮疹消退时间。结果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紫癜性肾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加用低分子肝素钠静脉滴注治疗HSP,预防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8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100U/(kg d)皮下注射,在住院期间使用两周,出院后再用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尿蛋白(Alb)和尿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两组紫癜患儿合并肾损害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消失,尿Alb及β2-MG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合并肾损害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小儿紫癜性肾炎预防效果明显,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曹宁丽  许亚红  向明 《江西医药》2011,46(12):1106-1107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选的HSP病人分为肝素组152例和对照组143例,两组均给予口服开瑞坦,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甲氰咪呱,有关节和/或消化道症状时静脉点滴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肝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20-25u/(kg.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5d以上直至症状消失。结果 HSP患儿在6月内肝素组只有12例发生紫癜性肾炎(HSPN),对照组有29例发生HSPN,两者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肝素组不良反应仅有5例,为肝素注射部位有轻度瘀斑。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能减少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55-57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紫癜性肾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进行研究,入院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及6个月后的尿β_2微球蛋白(β_2-M)、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比较,观察其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紫癜性肾炎患儿的β_2-M、尿ALb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6个月后的β_2-M、尿ALb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关节肿痛消退时间与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晁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128-129
目的观察肝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并肾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肝素静滴并辅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为60.60%。治疗组对紫癜性肾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单项中除皮疹减退情况外,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素对紫癜性肾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将32例重症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分别加用泼尼松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泼尼松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都比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肾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过敏性紫癜(HSP)患儿62例,病程在30d以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100IU/kg,1次/d静脉滴注,连用7d。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HSPN发生率6.3%(2/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P<0.05)。治疗组HSPN肾损害程度较对照组轻,且出现时间较晚(P<0.05)。治疗组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过敏、注射部位皮肤坏死、血小板减少、动脉或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对HSPN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