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医院体检中心1017名健康体检人群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重检出率31.37%,肥胖检出率4.92%;随BMI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检出率亦增高.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关系密切,需采取早期有效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为防控慢性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6—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10个社区≥18岁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基本人口学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腰围,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等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与4种慢性病的关联。结果共调查宝安区常住居民2 004人,有效问卷1 994份,有效率为99.50%。宝安区成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2.90%、9.03%和26.28%;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21.97%、5.97%、36.76%和1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均与高血压(OR:1.824~2.745,95%CI:1.350~4.338)、糖尿病(OR:1.725~3.267,95%CI:1.117~5.675)、血脂异常(OR:1.536~1.844,95%CI:1.201~2.796)和高尿酸血症(OR:2.089~2.773,95%CI:1.468~4.563)存在统计学关联;体重过轻与血脂异常(OR=0.418,95%CI:0.221~0.791)存在统计学关联;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OR=1.651,95%CI:1.212~2.249)、糖尿病(OR=2.754,95%CI:1.863~4.070)、血脂异常(OR=1.884,95%CI:1.427~2.487)和高尿酸血症(OR=1.868,95%CI:1.325~2.633)均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宝安区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情况不容乐观,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均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CKD社区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老年人CKD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早期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8-01-01-2018-12-31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健康体检≥60岁老年人6 213名,采用肾脏疾病饮食改良简化公式(modification of diet inrenal disease,MDRD)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将eGFR60mL/(min·1.73m~2)定义为eGFR下降;将尿蛋白+~++++定义为蛋白尿。分析eGFR下降和蛋白尿的患病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血清肌酐、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对eGFR下降和蛋白尿的影响。结果和平区新兴街老年人eGFR下降检出率为4.5%。蛋白尿检出率为3.7%。CKD患病率为8.2%。女性eGFR下降检出率高于男性(χ~2=33.83,P0.01),男性蛋白尿检出率高于女性(χ~2=9.80,P0.05),eGFR下降和蛋白尿检出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增加eGFR下降检出率(χ~2=264.01,P0.01)和蛋白尿检出率(χ~2=11.85,P0.01),eGFR下降和蛋白尿检出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eGFR下降检出率(χ~2=40.48,P0.01)和蛋白尿检出率(χ~2=64.47,P0.01)高于单纯患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肌酐(OR=1.221,95%CI为1.191~1.252,P0.001)、年龄(OR=1.053,95%CI为1.027~1.079,P0.001)、血红蛋白(OR=0.930,95%CI为0.917~0.942,P0.001)、总胆固醇(OR=1.535,95%CI为1.250~1.884,P0.001)和高血压(OR=1.998,95%CI为1.475~2.706,P0.001)是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血清肌酐(OR=1.016,95%CI为1.012~1.020,P0.001)、空腹血糖(OR=1.267,95%CI为1.204~1.334,P0.001)、高血压(OR=1.636,95%CI为1.146~2.334,P=0.007)和年龄(OR=1.020,95%CI为1.002~1.038,P=0.026)是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全科医生应加强对社区老年人血脂、血糖和血压的管理,关注eGFR值计算及蛋白尿检查,及时早发现,早干预CKD。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沈阳市铁西区老年人血脂异常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血脂异常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铁西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60岁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生活方式资料,测量血压、身高和体重,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和血尿酸等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932人,检出血脂异常288例,检出率为30.90%。其中TC升高92例,检出率为9.87%;TG升高138例,检出率为14.81%;LDL-C升高106例,检出率11.37%;HDL-C降低101例,检出率为10.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93,95%CI:1.336~2.683)、每周体育锻炼次数(OR=1.744,95%CI:1.246~2.442)、饮酒(OR=2.411,95%CI:1.671~3.477)、BMI分类(OR=1.646,95%CI:1.187~2.282)、高血糖(OR=1.384,95%CI:1.023~1.873)和高尿酸血症(OR=2.214,95%CI:1.526~3.213)均与老年人血脂异常有统计学关联。结论铁西区老年人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0.90%,应重点关注女性、生活方式不健康、超重或肥胖以及患有高血糖或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慢性疾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参加健康体检的5 780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63.1%,高于男性的46.6%(P0.01);不同BMI组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病率随着BMI的增高而增高(P0.01);老年人血压、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BMI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BMI与血压、血脂和血糖具有相关性,提示老年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体重可能会达到预防慢性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北省某医学院学生高血压前期检出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某医学院1040名学生,对其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量,同时进行了高血压前期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学生高血压前期检出率33.40%,其中男生为48.34%,高于女生的2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3.361,95%CI:2.497~4.523)、自我健康评价较好(OR=1.367,95%CI:1.048~1.785)、超重/肥胖(OR=1.907,95%CI:1.531~2.375)与高血压前期有显著正关联,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OR=0.487,95%CI:0.316~0.751)与高血压前期有显著负关联。结论该校学生高血压前期检出率较高,男性、自我健康评价较好、超重/肥胖为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为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上海市职业人群不同类型肥胖流行特征,分析其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慢性病指标间的关系,为职业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在华东疗养院诊疗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18739名上海市职业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基础资料、健康体检资料,按照全身型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的判断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肥胖类型进行区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慢性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8739名职业人群中,根据体质量指数(BMI),超重(含肥胖)检出率为51.25%,其中肥胖检出率为13.27%;中心型肥胖检出率为42.70%。随着BMI的增加,中心型肥胖占比也升高。随着年龄的增大,超重肥胖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其中50~60岁年龄组风险最大(OR=2.031,P<0.01);女性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较男性低(OR=0.216,P<0.01);吸烟(OR=1.128,P<0.01)、饮酒(OR=1.300,P<0.01)者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高于不吸烟、饮酒者;分别相比公务员、脑力劳动者、每天静坐<2 h者,农民(OR=3.424,P<0.01)、轻体力劳动者(OR=1.149,P<0.01)、每天静坐时间4~6 h(OR=1.114,P<0.01)和>6 h者(OR=1.158,P<0.01)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而每天睡眠时长7~9 h者较睡眠时长<5 h者发生超重肥胖风险显著降低(OR=0.799,P<0.01)。各类慢性病指标异常的检出率随着BMI的增加而升高(P<0.01);中心型肥胖组的各指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P<0.01);相比正常人群,合并两种类型肥胖的人群发生高血压、高血糖、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的风险最高(OR=1.422~5.885,P<0.01)。结论上海市职业人群中超重、肥胖情况比较严峻,肥胖人群尤其是中心型肥胖人群面临较严重的健康风险,降低超重、肥胖率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男性肥胖流行特征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老年男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上海市男性健康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资料.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某区8个街道40~74岁的中老年男性,2002-2006年期间共调查61 500人.采用体重指数(BMI)和腰围臀围比(WHR)作为肥胖的测量指标.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和各种慢性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被访者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6.8%、7.7%和49.7%.在所有被访者中,66.7%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疾病.高血压标化患病率(26.5%)居首位.分别调整WHR和BMI,高血压、冠心病、胆结石、泌尿道结石、中风的患病率随BMI和WHR的增高而上升.与正常BMI组相比,肥胖组患5种疾病的OR值为1.16~3.13;WHR最大组与最小组相比,5种疾病的OR值为1.20~1.69.趋势检验P值均<0.05.糖尿病与WHR呈正相关,WHR最大组的患病率是最小组2.40倍(95%CI:2.14~2.70),而糖尿病与BMI无关.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随BMI增高而下降,肥胖组与正常BMI组相比,OR=0.87(95%CI:0.77~0.98);而WHR结果 则相反,WHR最大组的OR值为最小组的1.26倍(95%CI:1.14~1.40).结论 高血压、胆结石、泌尿道结石、心脑血管疾病在肥胖男性中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患病率与向心性肥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国中老年人BMI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关系.方法 汇集9省市(汀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横断面健康状况调查中老年人群数据共9539例.采用秩和检验比较BMI分类不同的中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差异;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排除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运动水平和慢性病史等混杂因素后,中老年人BMI分类与生命质最的相关性.结果 与体重正常的中老年人相比,体重过轻组SF-36的生理领域(P<0.001)、心理领域(P<0.01)及其8个维度(生理机能、精神健康,P<0.05;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P<0.01)生命质量均显著较差;超重组心理领域生命质量显著较好(P<0.05);肥胖组生理机能维度显著较差(P<0.01),心理领域(P<0.05)、精神健康维度(P<0.01)显著较好.排除已知的混杂因素后,体重过轻组在生理领域(OR=1.67,95%CI:1.35~2.06)、心理领域(OR=1.39,95%CI:1.13~1.70)以及所有8个维度生命质量减损的危险度显著增高;超重组心理领域(OR=0.86,95%CI:0.78~0.95)及其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生命质最受损的危险度显著降低;肥胖组生理机能维度(OR=1.51,95%CI:1.27~1.80)受损的危险度显著增高,心理领域(OR=0.71,95%CI:0.60~0.85)及其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生命质量受损的危险度显著降低.结论 BMI分类不同的中老年人其SF-36各领域生命质量不同,体重过轻组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生命质量均较差,超重和肥胖组心理领域生命质最较好,肥胖组生理领域生命质量较差.超重和肥胖的中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减损与慢性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公务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重庆市公务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的重庆市公务员进行体格、血生化和B超检查,并采用多级分层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 176例资料齐全者进入本次调查,检出NAFLD455例,患病率为20.9%;对照组为同期体检的非NAFLD者共1 721例。男、女性NAFLD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前者2χ=40.509,P=0.000;后者2χ=24.670,P=0.000),各年龄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NAFLD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腰围、空腹血糖、尿酸(UA)、三酰甘油(TG)、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糖尿病、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高UA血症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t=2.076,P=0.03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t=20.026,P=0.000)。NAFLD组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χ=1.409,P=0.23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OR=4.341,95%CI:3.179~5.929)、TG(OR=3.424,95%CI:2.620~4.473)、BMI(OR=2.648,95%CI:2.066~3.395)、HDL-C(OR=0.225,95%CI:0.130~0.390)、年龄(OR=1.404,95%CI:1.209~1.630)、性别(OR=0.538,95%CI:0.373~0.777)、UA(OR=1.718,95%CI:1.142~2.586)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重庆市公务员NAFLD的患病率较高,且存在着多重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