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盾构穿越珠江的工法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成文 《广州建筑》2008,36(4):19-21
在广州地铁三号线珠江新城站至客村站盾构区间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两台盾构机先后四次穿越珠江,在穿越过程中,遇到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施工过程十分困难。本文结合盾构穿越珠江实际情况,阐述了盾构穿越珠江的工法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铁隧道穿越珠江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克服河道下方地质条件复杂、水头压力大、周边环境敏感等难题。通过提前筹划,优化风险防控措施,精细管控,信息化施工,安全顺利完成盾构长距离(1600m)、小半径(600m)、S弯(两次转弯)下穿珠江施工。总结的施工技术经验,为以后类似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地铁工程大坦沙站~如意坊站盾构区间穿越珠江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介绍了盾构隧道下穿珠江的施工技术,并对盾构穿越珠江施工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施工风险控制实践表明,盾构穿越珠江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为今后类似盾构隧道穿越江河工程的安全风险控制与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徐州地铁2号线1期工程04标段复杂环境影响下盾构施工经验,重点介绍盾构施工安全保障技术及措施,并提出区间隧道下穿桥梁施工技术。为解决盾构区间近距离穿越桥桩的难题,提出区间隧道下穿铁路施工技术及地表沉降控制技术方案,得到盾构机穿越黏土层与膨胀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岩土工程界》2004,7(12):6-6
中铁隧道集团施工的广州地铁四号线小谷围——新造盾构施工区间右线盾构机成功穿越珠江,标志着小新盾构工程施工重难点取得突破。穿越珠江的盾构施工,是对中铁隧道集团盾构技术水平的真正考验,它存在着通过新造海最深处隧道埋深浅(江水最深达17米、江底最深处埋深8.37米)、线路大坡度(50‰)、地质复杂等3大施工难点。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网格式盾构机在高灵敏度、软硬复合土层等复杂地质中施工时,往往面临盾构工作面难以平衡、盾构机姿态难以控制等诸多技术难题。结合浙能六横电厂取排水隧道工程,通过对网格式盾构机及盾构施工技术改良,开发研究近海区域高灵敏度复杂地质中的网格式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形成一套施工工艺,积累了相关工程经验,为今后解决不良性质土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王朝霞 《市政技术》2019,(3):165-168
微型盾构现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给水排水等市政工程项目中,尤其是长距离跨越城区甚至是河道的市政工程,而泥浓式盾构机融合了土压盾构机和泥水盾构机各自的优点,更适合于微型盾构隧道施工。笔者以某跨河微型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泥浓式盾构机在穿越水体施工过程存在的施工风险,进而对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并提出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复杂多样的地质条件决定了每个工程的盾构施工要面临独特的施工重难点,也对盾构机的合理选型提出挑战.文章针对富水粉土地层条件下施工所用盾构机选型问题进行研究,以天津某地铁盾构隧道项目为依托,在分析地质水文条件基础上,结合小半径转弯、刀盘结泥饼、富水地层掘进、液化地层掘进和下穿复杂管线和构筑物基础等施工重难点,选择2台土压平...  相似文献   

9.
陈健 《建筑施工》2015,(3):361-364
扬州瘦西湖盾构隧道工程全长1 275 m,采用φ14.93 m的泥水盾构机施工,是我国迄今为止在膨胀土地区进行的最大盾构施工工程。为了解决盾构刀盘易结泥饼、泥水舱及管道易堆积堵塞、刀盘扭矩大、盾构推进速度慢,泥水分离困难等一系列施工难题,对施工盾构机进行了改造。并研究了大曲率小半径曲线上精准接收技术、盾构管片高精度量测等施工关键技术,使盾构得以成功穿越膨胀土地层。  相似文献   

10.
麦丽 《广东建材》2013,(6):61-64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不断延伸扩张,隧道盾构施工面临着复杂的地表环境,大量穿越地表既有建筑物的盾构施工不可避免,解决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广佛地铁某标段穿越密集建筑群盾构施工为实例,从不同地质条件下盾构机土仓压力、掘进参数及掘进中注浆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如何有效地控制地表及建筑物沉降。  相似文献   

11.
赵行立 《工业建筑》2012,(Z1):594-596,634
锚杆技术在深基坑、高边坡及大跨度的地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锚杆锚固长度的取值、锚杆注浆质量的控制、锚杆的预应力损失、锚杆的防腐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指出现行规范中锚杆锚固长度上限值的局限性,同时提出在重要的工程中对水泥浆液质量进行测试的必要性,并对测试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及规范修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威 《建筑创作》2010,(2):118-121
<正>如果用一个最简化的代数模型来解读建筑创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X轴为创作价值观(创作态度),Y轴为一个创作方案的实现度,只能大概模拟出某些设计倾向的实施可能性(图1)。而对于创作态度本身的价值,应该可以用另一个坐标系来表达:Y轴替换为一个建筑的综合社会效应。这个不算严谨的代数模型可以  相似文献   

13.
场所艺术与空间科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这个庞然巨物由于有了人的活动而变得生机盎然,城市实体和人的活动是如何联系的?俨然有序的城市是如何从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突现的?城市物质形态又是如何与居民的经济、社会以及认知活动相关联的?在宏观的层面上,城市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动作的,而每一个个体又是在另一个层面上体验它的,这样我们就陷入了看似矛盾的两种视角。本文从空间句法出发,希望建立一种城市生长理论,以此来调和上述两极分化的观点。它的立足点就是把城市看成空间网络,并把空间看成物质性城市,体验的城市、社会经济的城市和认知的城市的共同媒介。因此,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作为物体的城市和作为体验的城市就合二为一了? 我们应该如何从空间角度来讨价城市?我将首先解释我研究空间的焦点,那就是空间句法,解释它是如何作为一种空间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在科研和设计实践中的。其次,我将阐述我们如何用空间句法来发现人类理解、体验以及利用空间的理论,我们可以勾画出两个阶段中城市生长的理论,一是人类聚集建筑物的过程是如何形成城市特色空间形态的。二是聚集的建筑物是如何通过影响人类的活动而成为赋有生气的城市的。 总之,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的产品。它们特有的形态和功能反映了人类是什么以及我们能如何生存。这也许就是城市是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装修,在近年来随着多元化设计风格的冲击,也开始摈弃原有的一本正经,向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倾斜。作为一门艺术,设计师在创作上或许不会为某-个大师、某一种风格所左右。但是,设计师笔下的每一件作品,无不倾注他们创新的心血。于是,原本呆板的空间便有了生命的灵性而让人充分享受。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病害工程的发展历程,指出处理病害工程中急需解决和必须加以规范的相关问题,为病害工程处理提供了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房屋建筑物的白蚁防治与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论述房屋白蚁防治与环境管理的关系。提出生态防蚁的方法,化学防蚁与对环境影响,白蚁防治与建筑物设计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安藤今昔     
有表情的混凝土 安藤忠雄(1941-)也许是最有名的日本当代建筑师.他惯用的高品质清水混凝土材料,已经成为了个人的商标.现场浇注留下的模板缝和孔洞也经过精心的设计,材料的特性被忠实的反映到细部,进而成为一种构图的形式.安藤用混凝土与柯布不同,安藤的混凝土没有一丝粗野的意味,相反,却让人有一种精致、宁静的感觉.这是一种日本传统文化的表情.  相似文献   

18.
千禧年的钟声仿佛昨夜才响起.怎么十年就过去啦?光阴果真似箭,日月真的如梭啊!十年来,不管是惊天动地的国际大事.还是微乎其微的个人恩怨,多少美事如数家珍.多少糗事历历在目。然而,最重要的,是咱中国人的腰板挺直了,信心增强了,GDP飞涨了,腰包鼓鼓有钱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世纪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大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本介绍了大都市圈的有关理论,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大都市圈发展的现状及经验启示,探讨了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加快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结合体育馆改造工程,介绍了对已有墙体检测及验算,并提出加固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在检测墙体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