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微胶囊化技术生产粉状芝麻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防止芝麻油的氧化及沉淀,扩大芝麻油的用途,用乳化包埋的方法对芝麻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确定了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干燥法,以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黄原胶为壁材,可制得高包埋率的芝麻油微胶囊产品;喷雾干燥法制备芝麻油微胶囊产品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5℃,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5℃.  相似文献   

2.
单凝聚法芝麻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芝麻油的稳定性和实用性,通过单凝聚法,以明胶为壁材,芝麻油为芯材,添加适量的乳化剂来制备微胶囊化芝麻油。以微胶囊成型效果和包埋率为指标,研究了壁材质量分数、芯壁比、乳化剂单甘脂浓度及操作温度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单凝聚法制备芝麻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明胶质量浓度4%,芯壁比1∶4,单甘脂浓度0.3%,操作温度60℃时,所得芝麻油微胶囊的包埋率最大为79.42%。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化黑芝麻油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黑芝麻油为芯材,添加适量乳化剂,通过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微胶囊化黑芝麻油.研究了不同乳化剂及不同壁芯质量比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流动性和储藏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清蛋白与麦芽糊精质量比为7∶4,吐温80添加量为1.5%,壁芯质量比为3∶2时微胶囊化产率和包埋效率较为理想,分别为94.62%和88.42%;流动性实验表明,壁芯质量比的变化对其粒度分布和休止角影响不大;储藏稳定性研究表明,经过微胶囊化的黑芝麻油其过氧化值在保藏的过程中低于未被包埋的黑芝麻油.  相似文献   

4.
微胶囊化玉米黄色素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壁材选取及最佳配比工艺,选用β-环状糊精作为玉米黄色素的微胶囊壁材,利用研磨法进行微胶囊化。结果表明,以β-环状糊精作为玉米黄色素的微胶囊壁材,微胶囊化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1∶6,β-环糊精的浓度为10(,研磨时间为5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包埋率可以达到62.1(,可以制备出较理想的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产品。  相似文献   

5.
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比较了不同壁材、壁材浓度、芯壁比、pH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形态及包埋率、产率和载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壁材浓度1%,芯壁比1:1,凝聚pH为4.0.上述条件下.微胶囊形态完好,平均粒径为69.53μm,微胶囊化效率为90.9%,产率为91.0%,载量为63.9%.采用SPME-GC-MS研究了微胶囊化前后鱼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表明微胶囊化可以包埋部分挥发性成分,掩盖一定的鱼腥味.  相似文献   

6.
以乙基纤维素作为壁材,对蓝莓花色苷进行微胶囊化.其工艺条件为:聚乙二醇含量15%,芯材与壁材比1:19,固形物含量4%.蓝莓花色苷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率比较高.蓝莓花色苷微胶囊化后,光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复相凝聚法制备还原艳绿染料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采用了阿拉伯胶、氧化淀粉和明胶为壁材,还原染料(绿)为芯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壁材溶液为2 %,pH值为4.2,芯壁比为1∶2,以此条件制备的微胶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大鲵油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鲵油微胶囊。对壁材进行选择后,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壁材配比、壁芯材质量比、壁材添加量和乳化剂添加量对大鲵油微胶囊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β-环状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3.44∶1、壁芯材质量比5.37∶1、壁材添加量6.46%、乳化剂添加量2%(以壁材质量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鲵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8.06%。  相似文献   

9.
肉桂醛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浓度,芯壁化,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经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包结络合法制备薏苡仁酯微胶囊化的工艺条件,得出包埋率高、感官质量好的薏苡仁酯微胶囊产品.方法先以丙酮为溶剂提取薏苡仁酯,再以β-环糊精为壁材,包结络法进行微胶囊化.结果用3.5倍的丙酮浸提三次,每次8h,几乎能萃取出薏苡仁中全部的薏苡仁酯;正交实验得出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β-环糊精(壁材)初始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0g /L,薏苡仁酯(芯材)与β-环糊精(壁材)的质量之比为0.2:1,搅拌速度为1200r/min.根据此工艺条件制备的微胶囊产品干燥后测定薏苡仁酯的包埋率为64.6% ,包埋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