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胃运动异常模型大鼠胃内压的调节作用及其效应的差异性。方法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水沟穴、膻中穴、天枢穴对胃运动异常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结果胃运动亢进和胃运动抑制模型大鼠针刺前后比较各组胃内压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三里穴组、天枢穴组与内关穴组、水沟穴组、膻中穴组比较胃内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三里穴组与天枢穴组比较胃内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胃内压均有双向调节作用,且该调节效应有差异性,足三里、天枢穴对胃运动异常大鼠胃内压的调节作用要优于内关、水沟、膻中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及胃内压的影响,阐明NTS可能是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胃功能的—个重要的延髓初级中枢。方法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生理技术。结果(1)造成大鼠胃扩张模型后,NTS内c—fos的表达增加,而电针足三里、内关穴组与胃扩张模型组比较,NTS内FOS阳性细胞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组NTS内FOS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电针偏历穴、合阳穴组(P〈0.01)。(2)电针足三里穴、内关穴组能显著升高胃扩张模型大鼠胃内压(P〈0.01),其胃内压升高程度高于电针偏历穴、合阳穴组(P〈0.01)。结论NTS是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胃功能的整合中枢之一;经穴对脏腑的调控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60次·min~(-1)针刺组和120次·min~(-1)针刺组。体积分数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球囊于胃窦部,分别用60次·min~(-1)、120次·min~(-1)两种频率的均匀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使用Biopac生理记录仪记录针前、行针时、留针时和出针后的胃运动,对胃运动频率、波幅进行提取分析。结果:60次·min~(-1)捻转手法抑制大鼠胃运动,120次·min~(-1)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呈现促进趋势,出针后抑制或促进胃运动作用逐渐减弱。结论: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对健康大鼠胃运动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腹泻(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diarrhea,FGIDs-D)的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组(针刺双侧足三里)、非经非穴组(针刺大鼠臀部两处非经非穴点),每组各10只。采用寒冷-束缚、饥饱失常综合法复制FGIDs-D动物模型。采用放免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及胃组织中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胃组织中GAS、MTL的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大鼠血清及胃组织中GAS、MTL的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经非穴组比较,足三里组大鼠血清及胃组织中GAS、MTL的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FGIDs-D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GAS、MTL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大鼠胃、肠、肝、脑微循环的影响,探讨足三里穴与胃之间穴位脏腑相关特异性.[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足三里1、2组、三阴交1、2组.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制作胃肠功能紊乱模型.正常和模型组及三阴交1组、足三里1组束缚7天,三阴交2组、足三里2组连续电针7天,第8天三阴交和足三里1、2组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分析仪监测各组大鼠胃、肠、肝、脑等器官表面微循环.[结果]模型组胃、肠微循环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电针即刻(1min)明显高于电针前(P<0.05);较模型组,足三里1、2组电针即刻(1min)胃微循环血流量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三阴交1、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即刻(1min)三阴交2组和足三里1、2组肠微循环血流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针刺对各组大鼠肝及脑微循环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有效调节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大鼠胃、肠,尤其是胃微循环血流量,具有穴位特异性,为足三里穴与胃之间穴位脏腑特异性相关理论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胃俞募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针刺各组胃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与中脘和胃俞组相比,中脘+胃俞组胃运动幅度显著增加(P〈0.01);针刺对胃运动频率无明显影响。与空白组比较,胃俞组和中脘+胃俞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俞组和中脘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刺胃俞募穴可明显增强大鼠胃运动,且俞募配穴法的影响更为显著,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参与了电针胃俞募穴对胃运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针刺天枢穴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肠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1例慢性结肠炎患者观察了针刺天枢穴前后肠电图的改变,结果表明,针刺后肠电图频率、波幅分别呈减少和上升改变,尤以降结肠段变化明显(P〈0.05,〈0.02),肠电图节律均得以改善。因此说明:针刺天枢穴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肠电图有明显改善作用,特别是对降结肠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胶质细胞代谢阻断剂丙戊茶碱(propentofylline,PPF)予以干预,研究胶质细胞是否参与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功能调节作用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胃运动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中枢核团迷走复合体(DVC)中神经元被激活的标志c-fos以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小胶质细胞OX42的表达变化。采用胶质细胞阻断剂丙戊茶碱予以干预,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同步测定大鼠胃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DVC的c-fos呈现低水平表达,GFAP和OX42活化程度很低,胃电亦较为规律。电针足三里组大鼠DVC的c-fos表达水平、GFAP和OX42活化程度明显增加,胃电的波幅和频率均有显著增加。丙戊茶碱干预后电针足三里组大鼠DVC的c-fos表达水平、GFAP和OX42活化程度明显降低,胃电的波幅和频率也有显著的降低,与无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也差异显著。结论电针足三里对胃运功的调节不但有神经元的作用,而且胶质细胞也参与这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针水沟穴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o WP  Wang S  Han L  Ma JQ  Shen Y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0):979-984
目的:观察电针水沟穴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非穴组和水沟组,每组10只。模型组、非穴组和水沟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苏醒后按Zausinger六分法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水沟组大鼠在评分后,针刺水沟穴,并施以频率2Hz,电流1mA的连续波刺激10min,每天2次,共3d;非穴组大鼠在水沟穴左侧0.5cm针刺。72h后再次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检测经颅电刺激MEP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患侧MEP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波幅降低(P〈0.01)。针刺3d后与模型组比较,水沟组大鼠患侧MEP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增高(P〈0.05);与非穴组比较,水沟组患侧MEP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虽然高于非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组MEP的潜伏期和波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沟组3d后神经功能评分高于模型组和非穴组(P〈0.05),模型组和非穴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水沟穴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MEP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对正常大鼠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NTS)神经元放电的影响,阐明NTS在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心、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细胞外记录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时NTS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NTS内神经元对针刺刺激主要以呈兴奋性反应为主;针刺内关、足三里穴组,NTS内兴奋性神经元出现率与针刺偏历、合阳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内关、足三里穴组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亦显著高于针刺偏历、合阳穴组(P<0.01)。结论NTS是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心胃功能的整合中枢之一;经穴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3.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我院病案利用情况观病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医院病案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病案资料使用情况和复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总结出病案在五大方面的作用,医院管理决策者和领导可利用病案信息对医院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制定发展目标。结论病案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病人诊疗情况,为医院保险机构、执法部门、医学科研、教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原始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缝匠肌前移治疗因髌韧带外侧紧张、内侧松弛、Q角大于正常所引起的髌软骨软化症、髌骨半脱位及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 游离缝匠肌下1/3段,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建立髌骨向内的可变拉应力,使Q角变小。结果 治疗髌软骨软化症8例10膝,随访7例8膝,髌股关节痛消失;髌骨半脱位7例9膝,随访6例7膝,髌骨无再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18膝,随访12例13膝,髌骨无再脱位。结论 本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应髌骨向外侧移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刘晋才  刘阳 《中国病案》2008,9(9):19-20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病历质量管理的方法。方法(1)首先网上快速检查每份病历书写的质量情况;(2)针对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病历的管理。结果有效提高了地震伤员病历的内涵质量。结论地震伤员的病历管理以军字一号工程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管理的方式最好,传统终末病历管理的方法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