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移动IPv6和层次移动IPv6中,移动节点通过无线接入点(AP)接入网络并且自动配置地址,缺乏必要的安全认证和地址管理机制。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结合IPv6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和认证,授权,计费(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协议设计出一套安全可靠的接入认证机制,并给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接入认证方案能够有效实现对移动节点的合法性进行验证,认证成功的同时也为移动节点(MN)配置了合法IP地址,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的密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IPv6是IPv6的子协议,有着巨大的地址空间、对移动性和QoS的良好支持,内嵌的IPSec协议,以及邻居发现和自动配置等诸多优势。然而,移动通信网络链路的开放性、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性、移动资源的有限性等特点使其容易遭受更严重的安全威胁。针对在移动IPv6环境下,采用无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部署和实现移动IPv6网络的密钥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接入注册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解决具有高敏感性要求移动网络的安全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邹琳  周兰 《电信快报》2012,(9):45-48
WSN(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能量有限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因此,能量有效性策略就成为了协议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基于IPv6的编址有利于WSN与IPv6网间无缝连接。然而由于WSN、IPv6的地址太长,要采用基于IPv6的编址,必须先解决能耗问题。文章通过简化IPv6地址提出一种改进的自组织编址方案,实现动态编址及无状态自动地址配置。  相似文献   

4.
葛晋  毛玉明 《信息技术》2007,31(9):109-111,115
针对实现移动用户无线上网的需求,通过对移动AdHoc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路由技术的研究,以及对移动IPv6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与IPv4特性的比较分析,提出了AdHoc网络基于IPv6的Intemet接入方法,并对其地址自动配置、路由发现、网关发现、协议转换和分组转换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存在的广播和多跳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程铃 《通信技术》2009,42(5):241-242
移动自组网(MANET)是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具有多跳、拓扑结构动态变化、带宽、能量有限等特点。因此常规的地址配置方案,如动态主机配置(DHCP)并不适于MANET。MANET中的节点可以借助IPv6的自动配置机制,利用MAC地址或随机号来自动配置其地址。丈中对几种基于IPv6的MANET单播地址自动分配方案进行了讨论,从地址唯一性、简单性、适应性、健壮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对移动自组网的地址分配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IPv6的网络传感器路由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森  叶晓慧  王红霞   《电子器件》2005,28(4):867-870
在IPv6(Internet Protocol vision6)的地址结构中定义了一段新的IP地址,将这些IP地址作为每个传感器的标识IP地址。在mobile IPv6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感器的转交地址配置方法,即手动配置方法和mobile IPv6中的无状态自动地址配置方法,通过转交地址和标识地址的“完全绑定”来实现数据报的路由。最后给出了基于IPv6的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结构。解决了传感器在计算机网络中相互区别的问题,并通过转交地址在传感器与计算机之间建立无缝连接,使计算机和传感器之间的数据报实现最优的直接传递。  相似文献   

7.
采用全IP互联方式,提出以数据为中心,按地理位置信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t,WSN)IPv6地址配置的方案.此方案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格化,在每一个网格内头节点采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方法为普通节点分配IPv6地址,各个网格的节点地址配置过程可同时进行.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此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详细介绍了IPv6的地址之后,介绍了IPv6的报头以及地址在转换、安全协议、IPv4向IPv6的过渡、地址自动配置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ad hoc网络实现下一代移动互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ad hoc网络的研究工作的发展,以Internet接入为代表的ad hoc网络的应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将ad hoc网络和移动IPv6相结合的方案,首先将基于动态源路由(dynamic source routing,DSR)的MANET升级到IPv6使其能够接入6Bone网,并通过搭建测试床进行了验证和测量;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移动IPv6的兼容方案,并通过仿真对其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对AdHoc络的地址自动配置问题进行了阐述,说明了现有网络地址配置机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从IPv4和IPv6两个层次分析了AdHoc网络的地址自动配置机制,尤其是IPv6的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对AdHoc网络中的节点ID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箫  马严  林召文  卢峰 《电信科学》2005,21(1):62-65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IPv6 DNS自动更新系统.首先分析了IPv6 DNS自动更新技术目前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多个IPv4/v6地址、支持安全动态更新、支持地址自动检测和地址过滤、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IPv6 DNS自动更新系统.此系统支持多种主流操作平台,并为用户的使用和网络的整体部署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最后对其以后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IPv6的地址结构特点与管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年生  GerardParr 《电讯技术》2001,41(4):122-127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IPv6互联网的网络地址结构及其管理机制。与现行的IPv4地址相比,IPv6在地址的长度、分类方法、表示方法和类型等方面均不同相同。它可有效地解决IP地址枯竭与路由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具有地址聚类性、多播性、任播性和接口多址性等特点;而在IPv6地址管理方面则采用层次化路由选择策略,支持QoS路由协议,将地址解析通过领导发现协议来实现,新增了无态地址的自动配置,使得网络地址的重新编号变得更加简单快速。最后通过模拟仿真的方法,进一步分析说明了IPv6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Recent trend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re oriented toward the design of the Future Internet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hile IPv6‐based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s) are emerging as an important building block of these new technologies, it is necessary to come up with adequate self‐configuration capabilities allowing for seamless and automated configuration of addresses in mobile environment. The mechanisms of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proposed for IPv6 networks are supposed to automate some configuration steps; however, they would need to be alig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imposed by MANET networks. Therefore,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Neighbor Discovery ++ – an extended IPv6 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 for enhanced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in MANETs, which provides increased coverage of network nodes, while minimizing protocol overhead. It exploits efficient flooding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the multipoint relay concept, which makes it an interesting approach also for large‐scale networks. Trials performed on the designated real‐world testbed platform indicate that ND++ is a promising solution to support efficient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in MANET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IPv6作为新版IP协议,不仅很好地解决了目前IP地址匮乏的问题,而且由于加密和认证机制的引入,使其在网络层的机密性、完整性方面有了更好的改进。因此,可以说IPv6实现了网络层安全。但这种安全不是绝对的,文中对IPv6的安全特性进行初步探讨,指出IPv6的广泛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A lightweight stateful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for 6LoWP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nsor network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various areas, and most current applications require connectivity between sensor networks and the Internet. By being seamlessly integrated into IP network infrastructure, sensor network applications would benefit from standardized and established technology, as well as from the plethora of readily available applications. Preparing sensor networks for IP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ng them into the IP network, however, present new challenges on the architecture and its functional blocks, e.g., the adaptation of the respective link technology for IP support, development of security mechanisms, and autoconfiguration to support ad hoc deployment.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IPv6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issue and propose a proxy-based autoconfiguration protocol. The proposed protocol guarantees the assignment of a unique address to each node in the network. The protocol is simulated and implemented on off-the-shelf sensor network platform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our mechanism outperforms similar network address configuring mechanisms in terms of latency and overhead.  相似文献   

16.
IPv4的NAT缺陷、缺乏固定地址限制了CDMA网络中移动IP业务的发展,CDMA移动网络向IPv6承载过渡是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移动IPv6在CDMA网络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CDMA网络中应用移动IPv6所面临的服务质量、安全、认证、DNS自动发现、演进等问题,并对现有CDMA网络实体的改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IPv6的安全地址自配置方案SMAAC(Security MANET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新节点以口令方式通过节点验证服务器的验证后,由该服务器发放节点授权票据,由邻居节点进行授权票据检验并根据相关硬件信息产生IPv6地址,并完成地址冲突检测,保证网络内节点身份合法性.最后对该方案进行了安全及性能分析与仿真.  相似文献   

18.
移动IPv6环境下,如何完成对用户的认证授权,并且安全可靠地向用户提供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首先对现有的接入认证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并基于这些技术设计了一个可满足移动环境下用户需求的安全的接入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19.
周江  李贺武 《电信科学》2019,35(12):8-14
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对网络进行精细化管控变得尤为重要。在下一代互联网中将用户可信身份嵌入 IPv6 地址后缀形成可信地址,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络行为的可追溯性。目前已有研究基于 Portal 认证配合DHCPv6将用户的身份信息嵌入用户终端的IPv6地址中,但是为了分配可信地址而改动的DHCPv6过程造成了机制对用户终端不透明,无法大规模部署。提出了一种面向Portal认证的IPv6可信地址分配机制,通过服务器信令交互配合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实现IPv6可信地址的间接分配,而且与地址分配方式无关。最后,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并在江苏南京电信现网机房评估了其可行性和性能,结果表明此机制在对终端透明的情况下仅带来很少的额外开销。  相似文献   

20.
基于6LoWPAN的物联网寻址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LoWPAN (IPv6 over Low-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的基础上,该文提出应用于物联网的寻址策略,实现基于IEEE 802.15.4协议的底层异构网络与互联网的实时通信。寻址策略包括IPv6地址自动配置和报头压缩。采用的分层地址自动配置策略,首先在底层网络内部允许节点使用16位短地址导出的链路本地地址进行数据分组传输,该链路本地地址需通过执行基于分簇的重复地址检测机制保证唯一性;其次,每个底层网络中的Sink节点通过上层IP路由器获取全球路由前缀,并与接口标识符相结合,形成Sink节点的全球地址,实现底层网络与互联网的数据交换。同时,通过在报头压缩编码中植入链路本地地址和全球地址控制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物联网应用的报头压缩方案IIPHC (IoTs IPv6 Header Compression)。如果地址类型为链路本地地址,则采用简单灵活的IIPHC1方案,如果地址类型为全球地址,则采用相对复杂但有效的IIPHC2方案。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基于6LoWPAN的物联网寻址策略在网络开销、时延、吞吐量、能耗等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