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训芳 《茶叶》2000,26(Z1):316-317
名茶市场是名茶生产者推销自己生产的名茶给消费者的黄金通道,全国各地名茶市场的兴起,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茶业的进程,科学高质量地规范管理茶叶市场,开拓茶叶销售市场,是中国茶业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浙东名茶市场管理工作总结,揭示了建设茶叶龙头市场的重要性,为茶叶市场管理与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寒冷地区茶树引种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木 《中国茶叶》1993,15(1):4-5
随着茶叶科学研究的不断探入,越来越多的茶树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在茶叶生产上得于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种茶的经济效益也愈来愈显著,特别是近年来名茶热的掀起,良种与名茶结合,种茶的经济收入更是扶摇直上,  相似文献   

3.
今年茶叶开放,名茶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品质有了提高,产量有了增加。为鼓励名茶生产,浙江省茶叶学会特于5月21日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就全省生产的24种名茶中评选出外形特出、内质优良的名茶七种,参加中国茶叶学会和农牧渔业部举办的全国名茶评比。七种名茶是余杭径山、鸠坑毛尖一号、顾渚紫笋、双龙银针、泰顺香姑寮、遂昌银猴、开化龙顶。另有莫干黄芽等十种名茶,由学会给予表扬。  相似文献   

4.
名茶是茶叶中的珍品,是我国茶叶生产技术中的精华,也是祖国珍贵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我省一些历史名茶已陆续恢复与发展,一些新创的名茶也逐渐问世。由于名茶  相似文献   

5.
宁德地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多,自然条件优越,制茶经验丰富,发展名茶得天独厚。为开发优良传统的历史名茶和创制一些独具风格的新名茶,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促进茶叶生产发展,提高茶叶品质。宁德地区茶叶公司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促进了茶叶生产和消费的较大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名茶走俏,产销发展很快,比重大幅度上升,产量和品类不断增加,呈现出一派百花争艳的景象,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我国茶叶市场,满足了人们现代消费观念的需求。因此,今日之名茶,其茶名的取定也就显得特别重要。无论是历史名茶还是新创的名茶,凡取名成功的,有一优美而引人注目的好名字,对宣传茶叶产品以及弘扬茶叶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纵观目前的新名茶,虽有不少命名成功的,但从总体上看,命名水平还不高,与名茶生产的快速发展水平相比尚存在着较大差  相似文献   

7.
一、我市茶叶生产工作回顾 我市是广东省乌龙茶历史产地和主要产区,以盛产名茶著称,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技术领先、市场广阔的优势。潮州名茶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在对外交流中,在提高我市知名度等方面,都起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我市茶叶商品生产的发展,尽快地把我市建设成为茶叶商品生产基地,市农牧渔业局和市土畜产进出口支公司于1988年4月25~27日在市农牧渔业局招待所联合召开茶叶生产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农业、外贸、国营茶(农林)场,主产茶区和名茶产区的乡镇领导或茶叶技术干部共32人,广东省农业厅生产处也派出专家到会指导。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12月 2 8日 ,嵊州市叶峰茶业有限公司在市经济开发区举行新厂房落成典礼。至此 ,开发区入园并投产的企业已有 5 0余家 ,其中茶企就有 5家。嵊州是中国茶叶之乡 ,全国园艺产品 (茶叶 )出口示范区和全国珠茶出口基地县 (市 )之一 ,茶叶产业在全市农民收入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 ,随着叶峰公司等一大批名茶加工企业的崛起和不断发展壮大 ,全市的名茶生产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为确保农民增收 ,特别是广大山区茶农致富奔小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叶峰茶业公司创建于 1988年 ,目前已发展成为名茶机械制造、名茶加工、…  相似文献   

10.
再谈名茶     
1965年在《茶叶通讯》第五期以“漫谈名茶”为题,谈了名山名种名技综合塑造名茶的观点,今天趁全省“名茶展评暨学术讨论”盛会,以“再谈名茶”为题,谈点发展名茶生产的体会,藉以抛砖引玉。一、什么样的茶才称得上名茶什么样的茶才称得上名茶,众说纷云,有的说名茶就是好茶;有的说名茶就是有名气的茶;有的说是茶叶品质特优,居同类之  相似文献   

11.
《茶叶》1989,(2)
为了促进名茶生产,改进茶叶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省茶叶学会于五月下旬在风光秀丽的千岛湖举行了全省第二届斗茶会。参斗的茶样共46只。出席这次茶斗会的有本省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科研、公安等系统的八十余位代表。会议聘请了九位县有高级职称的评茶专家担任评委,其中有全国著名评茶师张堂恒教授和钱樑高级工程师等。  相似文献   

12.
协会动态     
《茶世界》2015,(8)
<正>赴云南西双版纳开展茶叶生产专项技术培训6月30日-7月2日,中茶协派员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组织开展云南省茶叶生产与古茶树保护项目专业技术培训。应邀参加百年世博中国名茶国际评鉴揭晓发布会7月9日,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组委会在京举办百年世博中国名茶国际评鉴揭晓发布会,中茶协常务副会长王庆应邀参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频繁,市场上对名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出现的“名茶热”,方兴未艾,一年胜过一年,全国各产茶区试制的名茶犹如“雨后春笋”,市面上的名茶已接近100个。真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这些茶叶珍品是我国茶叶界的骄傲,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产茶目无法比拟的。就湖南来说,名茶生产发展很快。传统名茶得到继承与发扬,产量猛增,品质  相似文献   

14.
郑志光  徐金成 《福建茶叶》1998,(1):39-40,46
近几年,名茶生产的迅猛发展,重新确立了茶叶在淳安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的地位,多产名茶已成为茶农脱贫致富的捷径。但在名茶生产发展过程中,诸如炒制技术力量匾乏;质量不稳定;制作费工费时、工效低、成本高等手工名茶的局限性已严重制约名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名茶机制可全面提高名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对全县名茶生产上规模及茶农脱贫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一、名茶机制使淳安名茶上一新台阶淳安的名茶初始于八十年代初期,此后几年逐步普及,至1993年和1994年,名茶产量分别达340.48吨和408.18吨,产值比重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由市林业局和市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九届名茶评比暨春茶生产情况交流会议于1992年5月26日至28日在宁海县举行.各县(市、区)选送的24只名茶的28只参评样品,经过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农业大学等茶叶专家认真审评,四明玉翠、四明龙尖、象山银毫、汶溪玉绿、珠山茶、武岭神曲、化安双瀑、赤岩茶、钱湖翠竹等9只被评为一类名茶.其中四明龙尖、化安双瀑连续3年被评为市一类名茶而获得市名茶证书。至此,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名  相似文献   

16.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07,33(3):187-189
1茅临生副省长批示推广嵊州发展名茶加工集聚区的经验为实现从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的跨越,嵊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名茶加工集聚区建设。该市将名茶加工集聚区建设与初制茶厂优化改造相结合,与QS认证相结合,与青叶市场建设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茶叶产业的细分,有效地提升了茶叶产业。近日,茅临生副省长对此作出批示,认为这一经验“值得各市县在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中借鉴”。2台州市政府召开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工作现场会6月7日,台州市政府在天台县召开了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工作现场会。各产茶县(市)分管县(市)长、林特(农业、农林)局长、特产站长,市…  相似文献   

17.
振动理条对针形名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机制针形名茶以其外形紧直,滋味醇爽等品质优势深受广大饮茶爱好者欢迎。在加工过程中,振动理条技术直接关系到机制针形名茶的外形品质,同时,它也是提高茶叶产品内质的重要工序。但在生产上,由于一些生产者使用振动理条机时间不长,加工方法把握不当,导致生产出来的茶叶很难达到名茶的品质要求。本试验以鸡鸣卵叶茶为试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名茶发展很快。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统计,1991年全国名茶已达2.88万吨。比1990年增加73%,占全国茶叶产量53.2万吨的5.4%。产地遍及全国10余个产茶省,产值达7亿元,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18%。发展名茶不但收益高、能激励茶农生产积极性,而且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福建是全国收存茶树品种最多的一个省份.栽培、生产茶叶历史悠久,生产名茶多,品质也很好,享誉于国内外.1989年,农业部组织第二次全国名茶评比.福建省农业厅积极组织了全省基层茶叶生产单位送样参加省赛,在八十四只样品中,经省名茶鉴评委员会筛选、决定选八只有代表性的样品,参加全国竞赛.现将八只参赛名茶样品的鉴评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茶叶在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发展模式受到大众的关注。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名茶的发展应当逐渐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经济理念。其次,对名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指出了基于绿色经济理念的名茶发展中的问题。最后,从积极推进名茶绿色发展理念、提高集约化程度、规范生产和绿色品牌发展四方面,指出了名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