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94-1095
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面部表情分级评分法(FRS)评定儿童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儿童接种的疼痛感,促进接种工作顺利进行,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提升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儿童接种过程中采取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在接种后对儿童家长施行健康教育,在下一次接种中对儿童施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童在下一次接种中的恐惧程度及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儿童接种过程中恐惧程度为Ⅲ级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对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可缓解儿童的负性情绪,减少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情绪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及恐惧的影响,为顺利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行皮下注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儿童240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预防接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情绪干预,用Wong-baker脸疼痛评估法和恐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以轻度疼痛居多(51.7%),其次为无疼痛(35.0%);对照组以中度疼痛居多(48.3%),其次为轻度疼痛(34.2%),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较低。观察组恐惧程度以Ⅰ级为主(65.0%),其次Ⅱ级(27.5%);对照组恐惧程度以Ⅱ级为主(50.8%),其次Ⅲ级(34.2%),观察组恐惧程度较低。结论预防接种过程中对儿童进行情绪干预,能减轻其疼痛感及恐惧感,有利于接种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实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中,根据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特征给予了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结果通过及时、正确的心理干预,减轻了儿童预防接种时的不良情绪,减少了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减轻了疼痛的感觉,从而使儿童保持最佳身心状态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了接种的质量。结论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时期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是顺利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黄薇 《药物与人》2014,(10):389-389
目的:探讨艾灸对缓解经期疼痛、维持患者心理和生理上良好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12月,对入住我科的100名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既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度进行记录、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成功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痛经患者有效地降低了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观察组多数患者腹部疼痛、紧张、失眠等症状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接种儿童疼痛感的强弱程度,探讨接种前心理干预与接种儿童疼痛感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接种儿童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接种常规操作进行,观察组在常规操作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接种儿童在接种0.5小时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接种儿童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接种儿童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检查前、中、后均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介绍检查流程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克服恐惧、紧张心理,顺利完成检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实施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在院接受预防接种的12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儿童的接种配合率、脉搏改变率、疼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两组家长预防知识知晓率、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对于预防接种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同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儿童接种疫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接种配合率、脉搏改变率、疼痛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能够明显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儿童配合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知识水平的变化。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共调查儿家长340名,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干预实施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相关问题的知晓情况,除对“乙肝会传染”回答正确率较高外,达到80%左右,其余问题知晓率均低。实施干预后,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及“乙肝会传染”的回答正确率较高,达到90%以上,对照组儿童家长知晓率较前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宣传动员及运用典型案例对群众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相关知识可比有效的培训,提高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意识。  相似文献   

10.
陶陵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509-2510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方法及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40例需预防接种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接种配合率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小儿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接种的安全性以及接种满意度,并可减少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中医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儿童预防接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市河东区鲁山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科接受预防接种的200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儿童接受预防接种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儿童接受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童的脉搏改变率、接种依从率、疼痛率,并观察两组儿童在接种后恶心呕吐、发热、硬结、腹泻以及晕厥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依从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接种后恶心呕吐、发热、硬结、腹泻以及晕厥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依从性,降低脉搏改变率、疼痛率以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来本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人。结果:与对照组(83.33%)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和治疗依从性(95.00%)均较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均较低,观察组对接种知识的认知程度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儿童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儿童的治疗依从性有效增高,改善其不良情绪,使其对接种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预防接种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疾病防控措施.预防接种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保证儿童健康地成长.预防接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是痛苦的体验,预防接种主要是婴幼儿,经常持久的疼痛刺激对婴幼儿神经系统是有害的.刺激和疼痛能导致应激反应,如何减轻幼儿预防接种疼痛行为作为一种必要的伤害刺激,如何减轻幼儿预防接种疼痛行为的反应,经实践认为,预防接种时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李艳  陈叔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388-338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临产后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理暗示减轻焦虑及对疼痛的耐受性;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产程不同时期监测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心理干预后,皮质醇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产期心理干预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的一个有效措施,分娩启动后,皮质醇激素水平升高引起的一系列内分泌变化一直维持到分娩,心理暗示及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强耐受宫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过程中心理护理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8年12月126例剖宫产病人按入院顺序单双数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手术前后及手术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的告知,比较两组病人术中的血压、呼吸、心率、紧张恐惧程度及手术时间。结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紧张恐惧程度明显减轻,手术时间缩短,血压、呼吸、心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能减轻紧张恐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病人术中的血压、呼吸、心率。  相似文献   

16.
李露露 《现代养生》2023,(20):1591-1593
目的 观察心理疏导干预对缓解门诊儿童静脉采血恐惧心理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门诊接收的100例儿童静脉采血患儿纳入研究,根据组间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普通干预,观察组在普通干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干预,比较两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哭闹率、采血配合率、采血时的疼痛评估分数及采血前后的焦虑评估分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哭闹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采血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采血时的疼痛评估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采血前,两组患儿焦虑评估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两组患儿焦虑评估分数均降低,并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疏导干预有助于缓解门诊儿童静脉采血恐惧心理,同时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与采血配合率,减轻疼痛,减少患儿哭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本文共选取304例于2017年2月份至2018年2月份在我院接受接种的儿童,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儿童各1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疼痛行为得分对比,观察组儿童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合作程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了预防儿童在接种时出现严重的恐惧心理,应融入整体护理干预方法,降低儿童的疼痛行为,提升接种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预防接种门诊2013年2月~2015年3月共2180例预防接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儿童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儿童家属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颈丛麻醉行甲状腺手术后早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颈丛麻醉行甲状腺手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口干、口渴、疼痛程度、焦虑程度的逐渐变化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口干、口渴、疼痛、焦虑缓解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是一种以追求患者身体、心理达到最大程度愉悦为目的的护理模式[4],我科通过对甲状腺术后患者早期实施舒适护理,取得较好的评价,大大减轻了患者因口渴口干引起烦躁,因吞咽不适而影响患者进食及营养不良,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后早期护理过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评价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希望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免疫接种质量有所帮助。方法: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观察组预防接种过程护理实施规范管理,对照组预防接种过程护理未实施规范管理,统计和比较两组儿童监护人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经不同预防接种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15%)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3.0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不良反应,对照组中6例不良反应,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85%)比对照组(23.08%)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级和2-3级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级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规范管理预防接种护理,可提升儿童监护人护理满意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疼痛感,建议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