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智宁煎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模型动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的主动注意力的影响.[方法]选用SHR大鼠36只,随机分为益智宁高、低剂量组 (剂量分别为14.54、7.27g·kg-1·d-1)和空白对照组,采用"五项选择的连续反应时间任务"方法检测给药前后大鼠持续性主动注意力的变化.[结果]益智宁高、低剂量组大鼠持续性主动注意力显著提高,与给药前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剂量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智宁煎剂可改善SHR大鼠的持续性主动注意力.  相似文献   

2.
益智宁神口服液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新  杜淑娟 《广东医学》2005,26(9):1284-1285
目的探讨益智宁神口服液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益智宁神口服液组)和对照组(利他林组)两组均辅以行为矫正法,进行3个月的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两组总有效率无差别(P>0.05);两组Conners多动指数量表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7.6%;对照组复发率为79.4%,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还能改善伴随症状,未发现副作用。结论益智宁神口服液治疗ADHD是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ADHD的远期疗效优于利他林。  相似文献   

3.
黎鹏  王菊红 《海南医学》2022,(17):2222-2225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白细胞介素-2 (IL-2)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来宝鸡市中医医院和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5例ADHD儿童为ADHD组,按照病情分为注意力缺陷(PIT)为主型组(n=28)、多动-冲动(HIT)为主型组(n=21)、混合型(CT)组(n=36),同时选取6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清中GDNF、IL-2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GDNF与IL-2表达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GDNF、IL-2水平对ADHD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儿童ADH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ADHD组患儿血清中GDNF水平为(615.56±134.45)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0.13±121.37) pg/mL,且HIT组患儿血清中GDNF水平为(753.69±210.56) pg/mL,明显高于CT组的(655.47±190.58) pg/m...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重组腺病毒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脑缺血大鼠脑内的表达。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d后用脑立体定位仪经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或GDNF重组腺病毒液,注射前及注射后4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NSS)。注射后4d麻醉处死大鼠,脑组织石蜡包埋。抗GF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重组腺病毒GDNF基因在脑内的表达。结果:注射后4d,GDNF组与NS组相比,NSS评分显著降低;GDNF组,注射后4d,缺血侧纹状体内和梗死灶周围有大量GFP阳性细胞。结论: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在脑缺血大鼠脑内能直接感染病灶周围神经细胞,表达GDNF蛋白,改善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5.
成少安  李志跃 《浙江医学》2006,28(5):353-355,357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制作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夹伤(用血管钳压榨坐骨神经,达二度损伤)、切断伤(于梨状肌下孔下方1cm切断坐骨神经)动物模型,于损伤后第1、2、4、6、8周取材,按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1)正常坐骨神经中有较弱GDNF表达;(2)坐骨神经损伤后GDNF的表达增强;(3)坐骨神经损伤方式不同,GDNF的表达变化方式不完全相同;切断组神经组织GDNF的表达先增强后减弱,远段神经GDNF的表达于第2周达高峰,近段于第4周达高峰.夹伤组损伤远、近段神经组织GDNF表达变化基本相同,呈缓慢递增趋势,于第8周时表达最强.结论在损伤刺激下周围神经组织出现GDNF的高表达,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参照此规律运用外源性GDNF治疗神经损伤可能会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前角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切断SD大鼠两侧坐骨神经,建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大鼠L3-L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DNFmRNA的表达。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前,GDNF mRNA在脊髓前角少量表达,坐骨神经切断后1天表达减少20%,4天减少40%,7天减少70%,14天后减少80%。结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DNF mRNA表达减少,是“细胞体-轴突-靶器官”轴质流中断所致,为应用外源性GDNF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SD大鼠脑室管膜下区(SVZ)和海马GDNFmRNA及其受体GFR- α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神经发生及脑老化中的作用。方法:用RT PCR方法检测胚胎18d、新生以及1、3、8、12月龄SD大鼠SVZ和海马GDNFmRNA及其受体GFR -α1mRNA的变化。结果:随着年龄增长,SD大鼠SVZ和海马GDNFmRNA及其受体GFR- α1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且各年龄组海马表达参数的幅度小于SVZ。结论:GDNF及其受体GFR- α1在神经发育及脑老化进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GDNF mRNA在其向心端及脊髓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在其向心端及脊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切断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后的不同时间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坐骨神经向心端及T12-L1段脊髓GDN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前,GDNF mRNA在坐骨神经及L12-L1段脊髓微量表达,切断后其向心端及T12-L1段脊表达逐渐减少,伤后1,7,14,28d分别减少10%,38%,45%,52%和20%,68%,80%,85%。结论:从骨神经切断后其向心端及T12-L1脊髓GDNF mRNA表达减少,推测是由于失去靶组织转运GDNF mRNA所造成,为外源性GDNF应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素(neurofibromin 1,Nf1)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调节在多动症(AD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SHR大鼠作为多动症动物模型,WKY大鼠作为对照。应用RT-PCR、蛋白印记法检测Nf1和BDNF的mRNA、蛋白质水平;将Nf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至PC12H及7919细胞,检测Nf1过表达后BDNF水平以探索Nf1与BDNF作用关系;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与WKY大鼠相较,SHR动物模型脑前额叶皮质中Nf1、BDNF水平均偏低(P=0.000);过表达Nf1可使BDNF水平上调(PC12H细胞P=0.000,7919细胞P<0.05)。结论 SHR前额叶皮质中Nf1、BDNF水平偏低,Nf1对BDNF有正性调控作用。前额叶皮质中Nf1对BDNF的调控作用可能参与多动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应用携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GDNF)对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并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神经移植复合体,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同时对其促轴突再生及神经元保护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 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10) 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10)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10)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10)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 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安神定志灵对ADHD模型鼠(SHR)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及神经营养因子S100β蛋白(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利他林组及安神定志灵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将6只同龄雄性Wistar京都大鼠(WKY)设为对照组,各组灌胃给药2周后取血清,采用ELISA法及BCA蛋白定量法分别检测血清DA及S100β蛋白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DA、S100β蛋白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安神定志灵各剂量组及利他林组大鼠血清DA、S100β蛋白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DA和S100β蛋白可能是安神定志灵治疗ADHD的有效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神经分化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传代至第6代,进行神经诱导分化.先以bFGF (10 ng/ml)预诱导24 h,然后以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10 ng/ml在胎肠培养基(fetal gut condition midium,FGCM)条件下诱导10 d.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标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RT-PCR法检测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 mRNA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BMSC高表达CD90(99.7%), 而CD45表达阴性.诱导10 d后,部分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出神经元样改变,免疫荧光染色神经元标志NSE和NF阳性,而胶质细胞标志GFAP阴性.RT-PCR检测显示,BMSC诱导前低表达神经营养因子NGF和GDNF mRNA,而诱导后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GDNF不仅能在体外诱导BMSC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而且能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加药组、抑郁组及抑郁加药组4组.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抑郁动物模型,对照加药组、抑郁加药组予氟西汀5 mg*kg-1*d-1腹腔注射,对照组、抑郁组予蒸馏水腹腔注射.采用旷野试验和蔗糖水消耗实验观察大鼠行为改变,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的GDN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应激21 d后,抑郁组和抑郁加药组海马区的GDN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加药组(P<0.05和P<0.01).结论: 应激可能通过机体的反馈调节作用引起大鼠海马区GDNF mRNA的表达增高,氟西汀对大鼠海马区GDNF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双基因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为帕金森病提供新的治疗措施.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从pWAV2-TH质粒酶切获得人TH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IRES的上游,构建出pIRES-TH.PCR法扩增小鼠GDNF基因片段,克隆入pIRES-TH的下游,构建出携带TH和GDNF双基因的重组质粒pIRES-TH-GDNF.用酶切电泳验证重组结果的正确性,测序检测质粒重组后的序列.随后将重组质粒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至MES23.5细胞,经G418筛选后,以RT-PCR及免疫荧光法检测TH和GDNF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酶切后其片段大小与预期结果相同,测序发现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转染后MES23.5细胞中TH和GDNF基因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重组pIRES-TH-GDNF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在体外正确表达TH和GDNF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元、再生轴突和靶肌肉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化学萃取获得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外基质,复合上编码GDNF的质粒DNA,构建成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支架.90只成年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桥接组(A组,n=30), ECM桥接组(B组,n=30),自体神经桥接组(C组,n=30),12周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形态学方法及电生理学等方法来评价再生神经功能.结果 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能作为局部的基因缓释系统来释放GDNF,高效表达12周以上;再生轴突数达(2 117±294),坐骨神经指数恢复到(30.92±2.98)%.结论 GDNF基因活化的细胞外基质可以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希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GDNF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大鼠BMS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外源性GDNF基因在BMSCs中的表达水平;将GDNF基因修饰的BMSCs与缺氧复氧神经元共培养,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GDNF基因感染组在感染后3~12 d能稳定表达GDNF蛋白,空质粒载体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基本上无GDNF蛋白的表达;与BMSCs共培养组相比,BMSCs/GDNF分泌的GDNF能显著降低缺氧复氧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复氧12 h至5 d,P<0.05).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感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GDNF基因转至BMSCs中,表达和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GDNF蛋白,这为进一步研究GDNF基因修饰的BMSCs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不同肠管中SOX-2、SOX-10、GDN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5例作为观察组,取切除的狭窄段、扩张段和移行段肠管组织,将同期行结肠造瘘术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肠管组织SOX-2、SOX-10、GDNF的表达。结果 各组肌间神经丛直径、神经节细胞直径、神经节细胞数、神经节细胞质/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肠肌间神经丛直径:HD组狭窄段< HD组移行段< 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神经节细胞直径、神经节细胞数、神经节细胞质/核:HD组移行段< 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各组SOX-2、SOX-10、G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D组狭窄段< 病例组移行段< 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对照组与HD组扩张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病变肠管组织中SOX-2、SOX-10、G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逐渐降低,这与病变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以及脊髓背角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P组)和GDNF治疗组(G组),每组30只。P组和G组采用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constric—tioninjury,CCI)模型。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S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但不结扎;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叫,隔日1次,连续14天;G组鞘内注射GDNF2I,z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μl,隔日1次,连续14天。各组大鼠分别于处理前及处理后3、7、14天测定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withdrawthermallatency,PWT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阂值(pawwithdrawalmechanicalthreshold,PWMT),然后每组取10只大鼠处死,取L4-6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磷酸化JNK(P—JNK)蛋白和磷酸化ERK(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P组和G组PWTL和PWMT均缩短,脊髓背角P—JNK蛋白和P—ERK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P组比较,G组PWTL和PWTL均延长,脊髓背角P—JNK蛋白和P—ERK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鞘内注射GDNF可以通过抑制脊髓背角P—JNK蛋白及P—ERK蛋白的表达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A)、对照加药组(B)、抑郁组(C)和抑郁加药组(D),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结合孤养建立抑郁动物模型,应激同时B、D组予艾司西酞普兰(10 mg/kg)干预,A、C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共28 d.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情况,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海马GDNF、Bax、Bcl-2、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①与A组[(12.0±1.83)个]比,C组[(19.3±1.77)个]海马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P<0.01),而B组[(11.9±1.91)个]细胞凋亡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C组比,D组[(12.7±1.77)个]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1).②与A组比,C组海马GDNF、Bcl-2 mRNA表达减少(P<0.01),Bax、Caspase3 mRNA表达增加(P<0.01);与C组比,D组GDNF、Bcl-2 mRNA表达增加(P<0.01),Bax、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可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行为及预防海马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海马GDNF mRNA的表达,上调Bcl-2及下调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