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高产小麦育种是“十五”期间的主要育种目标。选育超高产品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本文就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指标进行探讨,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模式应建立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主攻穗粒重。  相似文献   

2.
根据长江下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目标 ,指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突破口应是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 ,着重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主攻穗重。对如何选育超高产优质品种的途径和方法作了针对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中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中地区当前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产量指标为10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高产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穗粒数、花后21-30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高产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高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高产大穗材料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4.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与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麦育种和栽培实践 ,对宿州市小麦超高产育种和栽培作了总结。笔者认为 :在多穗型的基础上选育大穗型、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是小麦超高产育种的可行方案 ;超高产栽培方面 ,应加强小麦中期生育规律及调控研究 ,建立完整的小麦生育指标诊断体系 ,才能使小麦超高产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中地区当前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产量指标为 10 0 0 0 kg/ hm2 。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 ,超高产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穗粒数、花后 2 1~ 30 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 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 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高产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高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 ,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高产大穗材料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6.
试论超高产小麦选育的思路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目前高产小麦育种现状的分析,结合黄淮麦区西部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提出产量再上新台阶,要以资源创新为基础,协调提高产量三因素的量值为思路,利用矮败小麦育种工具和常规超亲育种方法,通过改良小麦株型结构,增强后代选择压力,选育超高产小麦品种,达到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并举提高,突出穗粒数,实现产量突破。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和新近培育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增产途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大穗小麦品种的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相对较低,杂交小麦品种杂麦3号的穗粒数和穗数较多,因而产量较高。通过对上述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产量构成因素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和产量相关项均呈现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粒、千粒重、穗粒数。由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同,要想实现超高小麦增产,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品种选育,完善相应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穗粒重在冬小麦超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通过十几年的小麦高产育种实践和理论分析,认为大穗型育种是冬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在一定植株高度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单株有效穗数,提高单株每穗粒重是实现小麦超高产的突破口。以半矮秆、多抗性、穗大、粒重获得小麦的超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提高小麦单产的必要性,及以往小麦高产育种依靠多穗夺高产存在的弊端和依靠大粒夺高产的不稳定性,进而提出了以“稳定穗数,争取大穗多粒高粒重,提高单穗重”为主要选择目标的选育策略,为超高产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何贤芳  赵莉  朱昭进  汪建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04-10206
[目的]寻求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指标。[方法]以安徽省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单位面积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生物学产量、株高、收获指数等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在相关方向和程度上均有差异,且其他性状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均有不同;大多数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生物学产量及穗粒重显著相关,同时某些品种(系)的产量与其他性状之间显著相关。[结论]以产量作为小麦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的选择指标之一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超高产小麦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亮  卢少源  刘桂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91-9492
分析了我国小麦高产育种现状及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的不同品种类型和高产群体结构。从黄淮平原冬麦区来看,选育9 000kg/hm2以上的超高产小麦,多穗型和大穗多小穗型结合的中间型品种容易获得成功。可以通过改变株型、叶型来控制群体叶面积指数的过度发展,提高穗叶比、粒叶比来达到增穗增粒之目的。保持适宜的群体、提高穗部表现可能是超高产小麦育种的一种模式。对育种方法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冀东北麦区的小麦品种潜力和超高产品种产量指标的讨论,提出了本构选育超高产品种应以提高穗粒重为主攻目标,以选择合理株型为关键,以创造超高产的种质资源为前提的育种策略。明确了冀东北麦区超高产品种的10项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为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栽,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产量的构成特征是具有足够的穗数和大穗;超高产育种的方向是稳定穗数,培育大穗,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并增强后期物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小麦经济系数与其它若干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省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各个品种(系)的经济系数与生物学产量、株高、穗颈和和粗、剑叶长和宽、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穗长、小穗密度、穗粒数、穗粒重、茎粗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济系数与其他若干性状在相关方向和程度上均有差异。同时用逐步回归分析了经济系数与各性状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种(系)的经济系数与生物学产量及穗粒重显著相关,同时某些品种(系)的经济系数与其他变异参数也显著相关。可见,以经济系数作为小麦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的选择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总结四川生态气候特点及啤酒大麦高产品种现场的基础上,提出超高产育种应以“稳定穗数,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稳定生物产量,提高收获指数,改良抗倒性”为主攻目标,并就超高产育各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在超高产材料的选育中 ,大穗型材料应该重视多穗性的选择 ,而多穗型材料则应该注重大穗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冬小麦育种过程中产量形状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产量结构、株型结构和库源关系方面对此作了阐述。小麦要实现高产、超高产目标,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总结四川生态气候持点及啤酒大麦高产品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超高产育种应以“稳定穗数,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稳定生物产量,提高收获指数,改良抗倒性”为主攻目标,并就越高产育种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小麦超高产.品种最关键。众所周知.小麦的产量高低取决于其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穗粒数、粒重)。过去的老品种多为多穗小穗型的“五三三”或“五三四”模式,可以说是丰产容易,再高产却难(产量结构不理想、易倒伏、抗病性差是三大限制因素)。多年的实践证明,靠密度拿产量的多穗小穗型品种是无法稳定增产、超高产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小麦品种(系)茎秆组织结构与产量潜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 2 0个产量潜力在 75 0 0~ 90 0 0kg·hm-2 的小麦品种 (系 ) ,对其茎秆 (基部第一节间 )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 ,探讨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 (系 )机械组织与收获指数、外轮维管束数目与千粒重均呈显著相关关系 ;不同品种 (系 )大维管束 (中 内 )数目与穗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的相关关系十分显著 ;认为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的组合选配时 ,应考虑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发达的品种 (系 )作为亲本 ,以便提高育成品种的茎秆强度 ,达到抗倒、高产或超高产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