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面临跨世纪的历史时期,对教师形象提出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育人职业的需要,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自我人格完善的需要。从历史的继承性、现实的针对性和未来的发展性来看,教师形象具有时代性、整体性、职业性和个体性的特点,应是为人师表的楷模者形象、博学多识的博学者形象、一专多能的全能者形象和改革创新的创造者形象。教师必须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增强自己形象的光辉,以崭新的形象跨入新的21世纪。  相似文献   

2.
所谓自我形象 ,是一个人所形成的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评价 ,即在心目中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如何 ,如何看待自己、评价自己 ,影响到一个人潜能的发挥。本文仅就如何帮助学生培养个人的自我形象谈点看法。心理学家曾向一些参与实践的人呈现若干描写个性品质的形容词 ,让他们从中有选择地用这些形容词为自己“画像” ,结果发现 :那些精神病患者 ,77%的人选出不利于自己的形容词 ,如“不安的”、“烦燥的”、“孤独”等来形容自己 ;而正常的人中 70 %选择了诸如“诚实”、…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自我形象是学生道德人格的基础。健康的自我形象能使学生自尊、自信、自爱,促进各方面素质健康和谐地发展。学校要帮助学生发展、塑造健康的自我形象,以夯实道德人格的基础。一、自我形象及其发展自我形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它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学习而产生的。教育、社  相似文献   

4.
了解自己     
【活动理念】 儿童发展中对人的社会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而自我认知是与自我感觉、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等自我意识水平紧密联系的。自我认知对自我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一个孩子正确评价自我,喜欢自我,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他就会以好孩子的方式行事;反之,不良的自我形象,会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表现产生自我认可,从而形成不良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三毛一生足迹踏遍了59个国家,其域外题材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她在作品里塑造了一系列异国形象和自我形象,具有极高的跨文化研究的价值。文章试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域出发,分析和探讨其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和自我形象,并对这些形象进行探源,同时对这些形象言说自我和他者的功能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对自己某些低自我形象的状态有一份觉察; 2.通过行为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挖掘和创造学生良好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7.
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促进自我修炼,提高精神境界,运用吸引效应,塑造仪表美与心灵美的完美形象。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诗现存九百多首,文六十余篇,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风格随处可见。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1]3,因此在诗中表现自我,表现主观,在诗歌中塑造自己鲜明的抒情个性形象,则更是李白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他寄情于物,利用主观调动客观,将自己的一腔热情注入天地万物之中,将自己的个人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诗人超脱豁达的情怀,开阔的心胸和他那直率坦白的真挚之情,也让我们在欣赏时能明显感受到诗人的自我形象:他恃才傲物,充满自信;他爱国,爱人民;他狂放不羁,追求自我解放与自由……  相似文献   

9.
为了塑造良好职业形象,高职护理专业女生应该着力培养自己的三个"四"——四美、四心、四自。形成对护理工作的正确认识,以医护人员高尚人格感染熏陶自己,从经典艺术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会心理自我调适,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来塑造自己良好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10.
徐翠敏 《班主任》2000,(6):14-15
学生的自我形象就是对自己的能力、价值的认识和体验。积极的自我形象表现为学生有较高的自我能力感和自我价值感。有积极自我形象的学生自信心强,独立性好,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消极的自我形象则意味着缺乏信心、自贬自抑,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胆怯和畏缩,遇事裹足不前,竞争中自甘落后。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自我形象,部分取决于自己对他人反应的理解,即通过"人我效应"的方式("我看人们怎样看我"的方式)而形成。自我形象一旦确立,便会化为制约和塑造自我行为规范的一种内在力量。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并用之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杜甫诗中的诗人自我形象常常出现在某种对立关系中,形成对比性,显得异常孤立、孤独。其根源正在于诗人心灵与现实的矛盾。在杜诗中,这种矛盾常常外化为自我形象自身的比较以及自我形象与外部世界的比较。其自我形象自身的比较分为早期即青少年期与中老年期的比较和自身处境与理想抱负的比较两个方面。其自我形象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包括与社会的对立和与自然的对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媒体的自我形象广告,是指媒体通过本媒介或者他媒介,向目标受众传播自身品牌、理念、产品和服务等内容,使他们得以形成、维持和强化对媒体形象的认知感和忠诚度.本文主要论述媒体自我形象广告特点及如何通过自我形象广告来提升媒体品牌知名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 对于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可能会夸大自己的实力与能力,也有可能会过分地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认识自我是学生们很感兴趣又需要引导的问题,所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自己,形成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华裔是被作为他者进行再现的,其形象具有定型化的特点。美国华裔文学出现后,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华裔文学中华裔形象的再现经历了从自我东方化到对主流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渗透、解构和重建的历程。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再现,揭示了再现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再现与权力的关系问题。华裔文学中自我再现的变化是美国社会各种权力竞争、变动的结果,重建自我是对主流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抵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形象评价就是大学对自身形象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检测大学的自我期望形象和社会实际形象及它们之间的差距,为创建更好的大学形象提供依据的过程。大学形象评价应通过大学自我期望形象评价、大学实际社会形象评价、比较和寻找形象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三个步骤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龙兰 《考试周刊》2013,(32):152-153
自我形象是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逐步成长和发展的,青少年阶段是每一个人自我形象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青年教师的队伍不仅日益庞大,而且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展的生力军。高校青年教师无论是从自我成长的角度看,还是从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大学生看,都处于这个重要时期。本文重点谈了高校青年教师塑造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形象形成的历程,并简介了高校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诗在记录社会时代风云的同时,还时时反观自我、抒发自己的情怀,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从杜诗中可以看到青年杜甫的豪情壮志和老年杜甫的多病凄苦,读到他的理想、他的忧患以及他无可奈何的隐痛。可以说,杜诗不仅是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诗史”,也是一部表现诗人自我心路历程的“心史”。  相似文献   

19.
干谒诗是文人向权贵引荐自己的的一种方式。李白在他的干谒诗中积极地向权贵推介自己。在他的干谒诗中所构建的自我形象可以分为"天纵英才"、"胸怀大志"和"怀才不遇者"三类。  相似文献   

20.
美籍华裔形象是那些由美籍华裔中国作家自己塑造出来的中国人形象,以异国读者为受众,或以处于异域中的中国人为描写对象,这些形象都具有超越国界、文化的意义,形象学上称之为自塑形象。作家在进行形象的创造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创造者的文化身份在形象塑造中起关键作用,而形象创造是确立创造者主体性作用和重建自我文化的一个过程,在他国文化吸收过滤中构成创造者本人文化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