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观察了应用常规操作、高度氧合、通气过度、高度氧合+通气过度等4种吸痰法对25例心脏手术患者动脉血氧的影响。经统计学检验,常规吸痰法与通气过度法相比、高度氧合法与高度氧合+通气过度法相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吸痰法与高度氧合法以及与高度氧合+通气过度法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吸痰前给予100%氧气通气1min,可避免患乾由于吸痰所致的血氧降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日益广泛。由于后腹腔镜手术需行CO2气腹提供手术操作空间,CO2长时间在腹膜后间隙高压灌注,而腹膜后腔血管丰富,有广泛的疏松结缔组织,给CO2弥散提供了巨大的面积,且缺乏腹膜对CO2的屏障作用,因此,后腹腔镜与经腹腹腔镜相比CO2吸收更多,术中、术后常常出现不同程度CO2蓄积。本文探讨全麻下后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通气策略对CO2排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庆堂 《医学争鸣》2002,23(24):2304-2304
1 临床资料选择ASA-Ⅱ级妇科患者32例,年龄22~46(平均31.0±8.7)岁,体质量48~76(平均58.7±9.4)kg,其中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4例,卵巢囊肿胀12例,治疗不孕症状16例,术前心肺功能及生化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使用不同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FiO2)机械通气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L组FiO2=40%和H组FiO2=60%。全身麻醉插管后分别维持不同的吸入氧浓度至术后拔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腹建立60 min(T1)和拔管后30 min(T2)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P(A-a)O2]。结果 两组患者OI在二氧化碳气腹后均降低,H组变化更明显;气腹建立后60 min, L组患者氧合指数明显高于H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在T1时间点的P(A-a)O2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作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2 2例 ,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10例、输卵管囊肿 8例、浆膜下肌瘤 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 2例。分别在气腹前、气腹后 0、 15、 30、 6 0、 90min和气腹毕各个时间内抽取桡动脉血液作血气分析 ,同时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与气腹前比 ,气腹后 15min至气腹毕 ,PaCO2 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pH、PaO2 和SaO2 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结论 :CO2 气腹可明显提高PaCO2 ,造成高碳酸血症 ,从而加剧血液生理紊乱。提示气腹手术中应增加潮气量 ,以降低PaCO2 。  相似文献   

7.
徐朴  吴敬医  陈美银  陈永权 《安徽医学》2020,41(11):1309-1313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低潮气量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潮气量组(L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气管插管后L组给予低潮气量通气,术中间断行手控肺复张;C组给予常规潮气量通气。检测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0)、气腹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及停止气腹后10分钟(T4)时动脉血气;观察并比较T0~T4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L)和术后通气相关不良反应,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率(Qs/Qt)情况。结果 L组T2、T3时MA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3时HR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2、T3时Ppeak、Pplat低于C组,T2、T3、T4时CL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1、T2、T3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PETCO2高于C组, T2、T3时Qs/Qt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通气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L通气联合肺复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降低肺内分流,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呼吸力学及氧代谢情况的影响。方法25例ASAI~II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药物相同,气腹前呼吸机参数均为VT=8ml/kg,F=15次/min,I∶E=1∶2。气腹后,A组:VT=10ml/kg,F=12次/min,I∶E=1∶3;B组:VT=6ml/kg,F=20次/min,I∶E=1∶2;C组参数设定同气腹前。记录气腹前后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台压Plat,气道阻力Raw,分别计算胸肺静态顺应性Cst,动态顺应性Cdyn;测定气腹前后混合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计算各组气腹前后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A组气腹前后Cst无差异(P>0.05),而B、C组气腹后Cst减小,且明显小于A组(P<0.01);三组气腹后Cdyn均明显减小(P<0.01)。气腹后A、C组的P(A-a)O2较气腹前升高(P<0.05),ERO2较气腹前下降(P<0.05)。以上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腹后三种通气策略下胸肺动态顺应性均减小,P(A-a)O2及ERO2组间相比无差异。不能肯定何种通气策略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术中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的影响.方法 术中需行OLV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使用全麻的对照组以及使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实验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TLV)时(S1)、单肺通气30 min时(S2)、单肺通气60 min时(S3)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所有患者OLV时较T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均P<0.05).组间比较,S1、S2、S3时PaO2、PaCO2、Qs/Qt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不会明显影响OLV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术中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全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常规通气组(C组)和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每组30例.C组VT 8 mL/kg,不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和肺复张;P组VT 6 mL/kg,PEEP 5cmH2O以及每隔40 min进行1次肺复张.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气道压(Ppeak)和肺顺应性(CL);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1)、术后24 h(T2)、48 h(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 DO2]、血白细胞计数(WBC)以及C反应蛋白(CRP);记录T1、T3时刻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mCPIS);同时记录术中不良事件以及术后48 h内呼吸系统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P组气道压显著低于C组;P组肺顺应性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2、T3时刻P组的SpO2及PaO2明显高于C组;P(A-a)DO2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刻相比,两组患者T2、T3时刻CRP水平及WBC明显升高(P<0.05),T2、T3时刻P组CRP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WBC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组T3时刻mCPIS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术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应用保护性的肺通气策略有利于促进术后早期肺氧合功能的恢复,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肺保护及肺功能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通气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VCV常规组)占46.88%(45/96),采取传统通气策略进行容量控制(VCV)通气模式;观察组(PC-VG肺保护组)占53.13%(51/96),采取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G)通气模式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2h(T3)及术毕拔管后10min(T4)的血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气腹前(T2)及T3的呼吸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标。结果:与T1时对比,两组患者T3、T4时pH值均显著减小,PaCO_2值均显著增大(P<0.05);观察组T3、T4时的PaCO_2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pH、Pa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时的PETCO_2、Ppeak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时的A-aDO_2、RI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aO_2/FiO_2、Cdyn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的氧合指标及T3时的V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G)通气模式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较传统通气策略进行容量控制(VCV)通气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肺通气效率,减小气腹对肺功能的影响,在呼吸管理中起到保护及优化肺功能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单肺通气为胸外科提供了相对静止的术野 ,方便了手术操作而被人们广泛接受 ,但其最大并发症是缺氧 ,人们试图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动脉血氧合 ,其中有人用提高不同吸入氧浓度 (FIO2 )来升高血氧分压 (Pa O2 ) ,由于均系临床研究 ,结果多异 [1,2 ] 。有鉴于此 ,我们用动物实验的方法 ,固定通气模式 ,仅改变 FIO2 来观察动脉血气变化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动物模型 选择成年健康杂种犬 5只 (雄 3只 ,雌 2只 ) ,体重 1 1 .5~ 2 0 kg。实验前禁食 1 2 h。硫喷妥钠 2 5mg/kg腹腔注射作基础麻醉后固定于实验台 ,γ-羟基丁酸钠 1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对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前后的PETCO2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ASA Ⅰ~Ⅱ级,男11例,女19例.给咪唑安定、硫喷妥钠、芬太尼、司可林静脉注射,气管内插管;过度通气设置:潮气量(VT)10~12 ml/kg,频率14~16次/min,保持PETCO2在3.4~4.0 kPa(25~30 mmHg).监测EKG、SpO2、NBP、PETCO2;记录气管插管后1 min、气腹前、气腹后10、20、30、40 min、放气即刻、拔管前即刻的SpO2、PETCO2.术前、CO2气腹后20 min、拔管前即刻取左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PETCO2在气腹前最低,气腹后各点均高.气腹后20 min PaCO2较术前低,BE、SBC、ABC、TCO2均较术前低,拔管前PaCO2高于术前及气腹后20min.但是术中所有参数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过度通气可以控制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PETCO2及动脉血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道手术中运用双管型喉罩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和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48例,年龄25-62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每组24例。记录患者入室安静5 min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拔管时(T4)和拔管后3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于上述时间点采静脉血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间歇通气10 min时(T6)、气腹10 min时(T7)和气腹20 min时(T8)的气道峰压(Ppeak)、潮气量(V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两组的插管时、间歇通气10 min时和气腹10 min时Ppeak、VT、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 min、拔管时和拔管后3 min的MAP和HR较T组降低(P<0.05)。T组在插管后3 min、拔管时和拔管后3 min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L组,且T组在拔管后3 min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T0时的基础值(P<0.05)。而L组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拔管后3 min与T0时的基础值无差别(P>0.05)。结论:双腔型喉罩操作简便,对心血管系统刺激性小,通气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研究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时,使用容量控制(VCV)和压力控制(PCV)两种呼吸模式对气道压力与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肺通气期间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单肺通气开始后V组采用VCV模式,P组采用PCV模式。术中连续监测气道峰压值(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分钟通气量(MV)。在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30min后做血气分析,记录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分压(PaO2)。结果 PCV模式时,Ppeak、Pmean都明显低于VCV模式,MV明显高于VCV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肺通气(TLV)期间,两组PaCO2和PaO2无统计学差异;OLV期间,两组PaCO2无统计学差异,但PCV组的PaO2明显高于VCV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时,采用PCV模式能够降低气道压力,预防气压伤的发生;同时PCV模式使肺内分流减少,能够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比VCV模式更适合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对Trendelenburg体位腹腔镜结肠手术老年患者肺通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4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结肠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30例和PCV-VG组(P组)30例。记录各时点(T1~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态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术中pH、PaO2及PaCO2, 计算氧合指数(OI),观察术后5 d内肺部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组间各时点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T1~T6的HR均比T0增加(均P<0.05)。与T1比较,2组患者T4和T5时pH降低。随体位变换时间增加,2组患者PaO2下降,PaCO2上升,OI下降(均P<0.05)。在T5时,组间比较,V组PaO2及OI低于P组。在T3~T6,V组Ppeak及Pplat升高,Cdyn下降;T4~T5,P组Cdyn下降。在T5时,V组Ppeak值[(25.4±2.1)cm H2O vs. (16.3±2.1)cm H2O,1 cm H2O=0.098 kPa]、Pplat值[(9.0±0.5) cm H2O vs. (7.0±0.6)cm H2O]高于P组,Cdyn值[(33.2±6.3) mL/cm H2O vs. (40.3±5.2)mL/cm H2O]低于P组。P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3.3%(1/30)]比V组[23.3%(7/30)]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06,P=0.057)。  结论  PCV-VG适用于腹腔镜下Trendelenburg体位结肠手术老年患者,可降低气道压,提高氧合指数,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rendelenburg体位下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上、下肢动脉PaO2、及血乳酸的变化,为合理实施围术期机体功能保护策略提供依据及参考。  方法  选择40例行择期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容量控制通气组(VCV组);压力控制通气组(PCV组),每组20例,观察比较Trendelenburg体位下2种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不同时间点同侧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血乳酸值的变化。  结果  2组患者上肢动脉血氧分压较下肢高,VCV组T1、T4时,上、下肢动脉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V组T0、T4时,上、下肢动脉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V组患者上下肢动脉血氧分压均较VCV组高,2组T2、T3时,上肢动脉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T1-4时,下肢动脉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时点比较,VCV组上肢T2-4时点,氧分压明显下降,下肢T1-4时点,动脉氧分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V组上、下肢在T5时点,动脉氧分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上肢动脉血乳酸较下肢低,VCV组T2、T4时,上、下肢动脉血乳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V组T3时,上、下肢动脉血乳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CV组患者上下肢动脉血乳酸均较VCV组低,PCV组T0、T2、T3时,下肢动脉血乳酸明显低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时点比较,2组上、下肢T1-4时点,动脉血乳酸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围术期采用PCV通气模式,在提高动脉血PaO2及降低血乳酸值,改善组织灌注方面更具优势,对下肢改善效果更为突出,能够减轻Trendelenburg体位对患者机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病人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潮气量(VT)、呼吸频率(F)、吸呼比(I:E)等通气参数对腹腔镜手术病人肺内分流及氧合情况的影响。方法:25例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麻醉诱导药物相同,呼吸机参数VT=8ml/kg,F=15次/min,I:E=1:2。气腹后通气参数设定分别为A组VT=10ml/kg。F=12次/min,I:E=1:3;B组VT=6ml/kg,F=20次/min,I:E=1:2;C组同气腹前。分别于气腹前、后测定混合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计算各组气腹前后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肺内分流(QS/QT)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气腹后C组RI增加(P〈0.05),A、C两组的P(A-a)O2升高(P〈0.05),ERO2下降(P〈0.05),而QS/QT增加(P〈0.05),尤以A组QS/QT,增加显著(P〈0.01)。但各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3种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病人的P(A-a)O2、QS/QT、ERO2和RI等方面的影响无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气管插管后行过度通气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4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2)和实验组(P组,n=22)。两组均采用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吸入氧浓度为100%,氧流量为2L/min,吸呼比为1∶1.5。C组:气管插管后至气腹前行正常通气:潮气量10ml/kg,频率12次/分,气腹开始后改为潮气量8ml/kg,频率18次/分直至术毕。P组:气管插管后至术毕全程均行过度通气:潮气量8ml/kg,频率18次/分。记录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10min(T2)、气腹30min(T3)、气腹1h(T4)、气腹结束(T5)时的气道峰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于上述各时间点分别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1~5时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T1~4时气道峰压均降低,T2~5时动态肺顺应性增高,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缩短(P<0.05)。与C组比较,各时间点两组的氧和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皮下气肿、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后即刻行过度通气有利于减轻后腹腔镜手术中的二氧化碳蓄积,同时对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吸入氧浓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肺内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吸入氧浓度分别为50%(A组)或100%(B组);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 min和气腹放气后1 min记录气道峰值压力、肺顺应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参数,并在麻醉前以及气腹放气后1 min采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在二氧化碳气腹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明显降低(P<0.01)。气腹放气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较气腹后明显增加,同B组相比,A组患者肺顺应性增加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氧合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Qs/Qt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 麻醉维持期间吸入50%氧较纯氧通气更有利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