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以硝酸银代替氯化钯为活化剂在空心微珠表面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X)、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以硝酸银代替氯化钯为活化剂,在空心微珠表面能得到Ni-P合金镀层.并分析了以硝酸银代替氯化钯为活化剂制备Ni-P镀层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化学镀法制备电磁屏蔽木材-Ni-P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化学镀镍方法在落叶松木材单板表面沉积Ni-P合金制备了木材-Ni-P复合材料.用能谱(EDS)分析了镀层成分,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镀层的微结构,用低电阻测定仪和频谱仪分别测定了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及电磁屏蔽效能,利用直拉法测定了镀层与木材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所得复合材料依然保持着木材的多孔性结构,表面镀层均匀;镀层为晶态结构的Ni-P合金,其中P的含量为1.53%;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在10-1~100Ω/cm2,电磁屏蔽效能在9 kHz~1.5 GHz的频段可达60 dB,且镀层与木材表面结合牢固.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可以在磁场中悬浮的ICF(惯性约束聚变)靶丸,采用化学镀法对空心PS靶丸包覆Ni-P合金磁性镀层.化学镀Ni-P合金工艺条件为:NiSO4·6H2O为30g/L,NaH2PO2为30g/L,焦磷酸钠为60g/L,pH值为10.5,温度为40℃.采用SEM、DSC、VSM分析镀层结构、形貌以及磁性,结果表明:Ni-P镀层在PS微球表面沉积均匀,表面光滑;微球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074×10-2 emu,所具有的磁性可使其在磁场中悬浮.  相似文献   

4.
张敬元 《材料保护》2018,(5):103-106
为了进一步弄清钛材表面不同预处理工艺对其后化学镀Ni-P合金层性能的影响,应用预浸镀镍、磷化、氟化物-磷酸盐化学转化及微弧氧化方法对TC4钛合金(Ti-6Al-4V)表面进行了预处理。采用综合测试及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TC4钛合金不同表面预处理对Ni-P合金化学镀层沉积速度、结合力、耐磨性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C4钛合金表面预浸镀镍和微弧氧化后,Ni-P合金化学镀层沉积速度较快,且与基体结合更好,至少能承受40 N载荷,但其表面的平整度比磷化和氟化物-磷酸盐化学转化后的差;预浸镀镍后的表面Ni-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最好,微弧氧化膜表面的Ni-P合金镀层耐磨性最好,摩擦系数减小至0.12;微弧氧化膜提高了基体表面的化学活性,同时增强了对Ni-P合金化学镀层具有类似"抛锚作用"的机械力,增强了其与基体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5.
正0前言Ni-P化学镀层均匀、致密、光亮、硬度高、耐蚀耐磨性好,但其减摩性及润滑性较差。如果将聚四氟乙烯(PTFE)粒子加入Ni-P化学镀液中,形成Ni-P-PTFE复合镀层,就可以提高化学镀Ni-P层的减摩性能。然而,PTFE表面能极低,不易被润湿,而且分散性较差,故镀液的稳定性难以控制。为此,本工作先在Q235B钢表面化学镀Ni-P合金层,再制备PTFE涂层,经过风干、固化后烧结成型,得  相似文献   

6.
碘酸钾对Q235钢Ni-P化学镀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有关无机物对化学镀沉积速度和镀层性能的影响鲜见报道.为此,在Ni-P化学镀液中加入碘酸钾(KIO_3),研究了其对Q235钢表面Ni-P化学镀层沉积速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并考察了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结果表明:KIO_3提高了Ni-P合金层在Q235钢表面的沉积速度,当KIO_3含量为20 mg/L时,沉积速度达到最大;KIO_3使组成Ni-P镀层的胞状物变得更加细小,表面更加平整、致密,同时使Ni-P镀层的表面硬度略有提高,进一步改善了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Ni-P多元合金及复合化学镀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化学镀Ni-W(Cu,Ce)-P等三元及四元合金镀层和Ni-P-SiC(Al2 O3)耐磨复合镀层及Ni-P-(MoS2,PTFE)自润滑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论述了W、Cu等合金元素及SiC、MoS2增强体引入对Ni-P镀层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指出特种合金化及多形态增强体复合将成为Ni-P化学镀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Ni-P合金中间层可提高Al材表面Cu镀覆性能。采用化学镀工艺,在Al表面沉积均匀连续的Ni-P合金层,再电镀Cu,形成Al/Ni-P/Cu复合材料。研究化学镀Ni-P合金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及其成膜机理,以及Al/Ni-P/Cu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性能。结果表明,Al材经碱蚀前处理后,在其表面形成腐蚀坑或凸起,NiP合金在此位置优先沉积,逐渐成膜。碱性镀5min,酸性镀25min后,在Al材表面形成厚约5μm均匀致密的Ni-P合金镀层,再在其表面电镀140μm厚Cu层制备的Al/Cu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为2.92×10~(-8)Ω·m,经过150℃,360h热处理后,未发生Al、Cu相互扩散,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为3.04×10~(-8)Ω·m,结构与性能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9.
林翠  吴群英  王伟伟  杜楠 《材料保护》2013,(11):40-43,7
过去,对碳纤维表面预处理、化学镀Ni-P工艺条件影响镀层性能影响的综合报道不多。为此,先对碳纤维表面预处理,再化学镀Ni-P。分析了粗化和活化对碳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探讨了镀液温度、pH值、次磷酸钠还原剂和柠檬酸钠配位剂浓度,添加糖精、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P沉积速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测了Ni-P镀层的表面、截面形貌,测试了不同工艺条件对Ni-P镀层与碳纤维的结合力。结果表明:粗化使碳纤维表面积增大,有助于提高其与镀层的结合力,AgNO3活化后碳纤维表面附着了较多的催化晶核;随着镀液温度、pH值和柠檬酸钠浓度的增加,化学镀Ni-P的沉积速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次磷酸钠浓度的增加,化学镀Ni-P的沉积速率先增大后相对稳定;加入糖精后的Ni-P镀层平整、光滑,完全覆盖碳纤维表面,与碳纤维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制备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前需对碳纤维进行化学镀Ni-P处理,目前已有的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P工艺镀速较慢。用苹果酸、丁二酸作配位剂,对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P。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镀层的形貌;采用能谱仪分析了镀层成分;通过镀覆相同时间内镀层的厚度表征镀速,分析了苹果酸、丁二酸单用及共用含量及工艺参数对化学镀Ni-P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酸配位剂的最优用量为8 g/L苹果酸、12 g/L丁二酸,最佳镀覆温度87℃,最佳镀液pH值为4.6~4.8;此工艺下,镀层厚度在5 min即可达到3.92μm,镀速是目前单酸配位剂最快镀速的3倍左右;最优镀层均匀致密、光滑平整,镀层为Ni-P合金,其中P含量为11.4%。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铍的特点,选用了化学镀镍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介绍了一种以稀土金属Ce和有机酸钠盐作为复合添加剂,沉积速度较快的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研究了复合添加剂浓度、配位剂浓度等因素对镀速和镀层的性能的影响,检测了镀层的耐磨性、耐蚀性、结合力等性能.结果表明,所确定的镀液性能稳定,沉积速度较快,在该工艺条件下能在铍表面获得细致、均匀、结合力和耐蚀性能良好的镍-磷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2.
涤纶织物表面化学镀Ni-Co-Fe-P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镀技术在涤纶织物表面涂覆一层Ni-Co-Fe-P四元合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镀层的形貌、组分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镀层表面较平整光滑,厚度均匀;镀层中铁钴含量约24%,但铁的含量明显较钴高,属非正常沉积,磷含量仅3.2%,属低磷镀层;对镀层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会有Ni2P、FeNi3等新相生成,且温度越高生成的新相越多;镀层有一定的导电能力,且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其导电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恒电位极化诱发钨铜合金化学镀镍磷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使用自行研制的镀液配方,研究了在钨铜合金基体上化学镀镍磷的可行性.试验通过恒电位极化诱发法在NiSO4-H2PO2-体系中实现了钨铜合金表面的化学镀镍磷.对极化过程中基材表面的化学镀诱发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筛选试验确定了外加恒电位的大小和极化时间,并对镀层形貌和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镀层具有较好的结合力和耐蚀性.因此在钨铜合金上进行化学镀镍磷时,恒电位极化法是一种较好的诱发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导电涤纶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镀铜和镍导电涤纶织物.分别用四探针法和双轴传输线法测量了导电涤纶织物的表面电阻和电磁屏蔽效能.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不同的粗化时间对织物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和化镀铜和镍过程中的表面形态变化.采用自主设计的"透明胶带法"测量金属与织物纤维的结合力.采用条样法测定织物镀金属前后的断裂强力和断裂延伸率.  相似文献   

15.
全光亮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峰 《材料保护》2007,40(5):40-42
研究出了一种新型不含铅的全光亮化学镀镍工艺,获得了全光亮的镍磷合金镀层.通过试验分析镀液中添加剂、无机盐、主盐、施镀时间、pH值和施镀温度对化学镀镍磷合金层光亮度的影响;检测了有关性能.结果表明:所得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的光亮度、耐蚀性等性能优于常规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CuSO4、TaSO4无机盐的添加使溶液稳定性(氯化钯稳定试验)从30 s提高到90 s,同时也提高了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耐蚀性,在5%NaCl溶液中的年腐蚀量从1.1 mg/cm2降为0.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塑料表面低温碱性化学镀Ni-P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塑料表面酸性高温化学镀Ni-P合金工艺的局限性,研究了中低温碱性镀液中聚丙烯(PP)塑料表面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用能谱(EDS)分析了镀层成分,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镀层的相结构。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及参数:基材在350g/L CrO3,200mL/L 98% H...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表面获得连续、光亮的化学镀镍层,并同时保持镀液的稳定和较快的镀速,研究了镀液中Ni2+浓度、配位剂浓度和工艺参数对低温碱性化学镀镍磷合金镀速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添加剂对镀层的影响,最后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Cu2+是较好的光亮剂,盐酸胍能够明显提高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钢芯铝绞线钢芯的耐蚀性,采用植酸对其活化再化学镀覆Ni-P合金,研究了植酸活化处理对钢芯钢表面Ni-P镀层耐蚀性的影响。采用SEM和EDS对Ni-P镀层腐蚀前后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在1mol/L H_2SO_4+3%NaCl混合溶液中测定了其极化曲线,比较了其腐蚀速率;利用超声波振荡法研究了植酸活化前后Ni-P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钢芯表面经植酸活化后Ni-P镀层的胞状凸起细小,结构更加均匀、致密,与基体有较好的结合力;植酸活化后,Ni-P镀层的腐蚀电位变大,腐蚀电流减小,腐蚀9 h时Ni-P镀层表面几乎无变化。  相似文献   

19.
铝及铝合金全光亮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鑫  许律  刘万民 《材料保护》2011,44(3):64-67,91
化学镀镶前的预处理对镀层性能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存在许多缺陷.为此,通过对各种预处理工艺的筛选,确定了适用于铭合金化学镀镍磷合金的条件预处理工艺并预镀中间层,然后在传统化学镀镶磷镀液中加入镀镍中间体和无机盐,组合出了一种新的全光亮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探讨了镍液主要成分和工艺条件对沉积速度、镀层耐蚀性和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research we presented a non-cyanide plating process of Ni-P alloy coating on Mg alloy AZ91D. By applying a new process flow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in which zinc coating is used as transition of Ni-P coating on Mg alloy AZ91D, the process of copper transition coating plated in the cyanides bath can be replaced. A new bath composed of NiSO4 was established by orthogona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zinc transition coating can increase the adhesion and pH 4.0 and 95℃, respectively. The present process flow is composed of ultrasonic cleaning→alkaline cleaning→acid pickling→activation→double immersing zinc→electroplating zinc→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passivation treatment.The present non-cyanide process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is harmless to our surroundings and Ni-P coating on Mg alloy AZ91D produced by present process possesses good adhes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