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深圳市急救网络院外急救质量考核的设计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市卫生局非常重视医疗质量控制和评估工作,并形成了一定特色^[1,2]。为了贯彻落实市政府和市卫生局关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部署,进一步提高我市急救医疗网络的急救质量和应急能力,参照深圳市《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1],设计和组织了2007年度全市81个急救网络单位院外急救综合质量考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深圳市院外急救中突发事件的类型及特点.方法 从深圳市急救中心调度系统数据库中获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突发事件全部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7年~2011年5年期间共发生突发事件3 155起,导致15 573人受伤和477人死亡.②在3 155起突发事件中,其中交通事故1 875起,占突发事件总数的59.43%;受伤8 759人,占56.24%;死亡273人,占57.23%.其三项指标在各类突发事件中均居首位.斗殴987起,占突发事件总数的31.28%;受伤3 899人,占25.04%;死亡44人,占9.22%,其突发事件数量和受伤人数均居第2位.其余依次为中毒、火灾、其他、塌方、爆炸.③交通事故作为最主要的事件原因.各类突发事件的数量、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变化趋势不明显.④大型事件是造成伤亡的主要事件类型,共有2 976起,占94.33%;受伤人数为11 529人,占74.03%;死亡363人,占76.10%.⑤在3 155起突发事件中,月变化分布以7月份最高共333起,其次是8、9、10、11月份.日时间段分布主要在二个时间段,第一段发生在18:00~ 02:00,共1 335起,占总数42.32%;第二段发生在10:00~ 18:00,共1 031起,占总数32.68%.结论 交通事故是突发事件中导致伤亡的主要原因.大型事件是造成伤亡的主要事件类型.  相似文献   

3.
病历是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全而、系统的科学记载,是医务人员正确分析患者病情,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科学依据,是医务人员将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等方式获得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后形成的医疗活动记录。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南宁市救护车车辆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方法采取查看台账及现场检查等方式于2013年7月份对南宁市内所有执行日常急救任务的救护车进行调查。结果南宁市急救车辆96辆,检查完全合格36辆,占37.5%;不合格60辆,达62.5%;不合格车辆中,未安装行车记录仪42辆(43.75%);车辆使用年限超过8年33辆(34.38%),车载急救设备不完整14辆(14.58%)。车辆地区分布不均衡,青秀区25辆(26.04%);西乡塘区28辆(29.17%);江南区11辆(11.46%);良庆区8辆(8.33%);邕宁区11辆(11.46%);兴宁区13辆(13.54%)。结论南宁市院外急救救护车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且急救车辆地区分布不均衡,有必要加强救护车管理与规范,科学合理布局急救站点,以保障民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院外急救反应时间的统计分析,总结规律,寻求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的方法。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每日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按照周一至周日进行分组,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周一至周五与周六周日的急救反应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北京市院外急救反应时间周一至周五与周六周日存在差异;周一至周五无差异;周六与周日无差异。结论 推动院外急救体系建设,多手段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升院外急救服务能力,满足百姓的院外急救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院外急救投诉原因,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防范对策,以降低投诉的发生.方法 以投诉记录为依据,总结分析2008~2010年3年的投诉原因.结果 医患沟通不到位,收费项目不理解,救治和转送不规范,出车速度慢是投诉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沟通,规范救治,文明服务,减少投诉.  相似文献   

7.
院外急救已成为急诊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范畴.院外急救系统是否完善及其医疗急救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快速有效的院外急救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武汉市急救中心为单纯院外独立模式的急救体系,作为湖北省院外急救龙头的带动城市,为加快院外急救的建设,了解武汉市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本文对2010年的有效出车52 069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院外、院内急救人员对院外院内衔接的认识和实际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善衔接的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深圳市急救网络医院310名院外急救人员和290名院内急救人员展开调查,运用SPSS13.0进行结果录入和数据分析。结果院外、院内医护人员都认为院外院内衔接很重要,两者之间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外急救人员对于目前衔接状况的整体满意度低于院内急救人员(P<0.05)。双方对衔接不足的具体认识也存在差异。结论深圳市院外、院内急救的衔接工作需要改善和加强,重点在于建立明确的衔接管理机构、统一的交接制度和高效的信息交互平台,并加强双方的统一培训和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的发生,使政府部门不得不重视院外急救体系的建设.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各个城市院外急救体系的发展建设也不平衡.院外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院外急救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结合济南市的实际情况,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恩施市院外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分析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接诊的1 640例院外急救患者相关因素.结果 恩施市院外急救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1,21~60岁患者为主.出诊高峰时段在8:00~12:00,;1月、7月、10月、11月、12月为季节性高峰期.疾病种类前四位依次为创伤(60.00%)、神经系统疾病(9.33%)、急性中毒(7.13%)和心血管系统疾病(5.18%).结论 恩施市院外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区域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航天职工及家属急症患者院外与院内的全程急救保障,探讨院外与院内急救全程无缝隙连接的作用.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50例,实验组657例.对照组为急诊科医生接诊"120"急救医生转运的患者;实验组为急诊科医生院外急救出诊到现场进行初步检查、治疗后接回急诊科并继续急救的患者,从急症患者的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t 检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航天部直机关、航天二院职工及家属多为科研技术人员,院外急救的急症患者从年龄构成来看多为老年人,从急症患者病种分布来看,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实验组急症患者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组转运急救与院内急救工作完全由一个团队完成,抢救与治疗有比较好的连续性,使急症患者的转归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郊区急救呼叫反应时间的现状,分析其差异,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和分析北京急救中心2005年下半年的调度数据。结果北京市城区呼叫反应时间中位数为16.0min,郊区呼叫反应时间中位数为20.8min,城区和郊区呼叫反应时间及其各时间段组成均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北京市郊区120急救网络建设和资源配置等明显不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郊区急救卫生事业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以缩短郊区120急救网络呼叫反应时间,从而更好、更快地为首都市民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院外急救病例特点,提高应财与处置能力。方法对北京市2008年8月~2009年7月276612例院外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北京“120”急救网络全年出诊276612次中,男女比例2.05:1;20~49岁、60~89岁为两个高发年龄段;院外急救病种和急症前6位的依次为:创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昏迷、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北京市院外急救病例仍以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高发年龄段为青壮年及老年人。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120急救网络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了解北京市120急救网络人力资源的构成情况。方法2006年8月对北京市120急救网络所有院外急救机构,包括北京急救中心(包括直属分中心5个,直属分站16个),非直属分中心10个,非直属急救站46个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单位人员的构成情况。结果北京急救中心直属单位共有管理人员61人,调度员44人,后勤人员128人,医生92人,护士118人,司机55人;非直属急救分中心每单位平均有工作人员32.8人;非直属急救站中每单位平均有工作人员20.0人。北京急救中心医生(92人)的学历、职称,均显著高于北京市120急救网络非直属急救机构医生(426人)(P〉0.01,P〉0.05)。非直属机构同北京急救中心护士的学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急救中心护士中高级职称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直属机构(P〈0.01)。结论北京市120急救网络整体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偏低,尤其是非直属单位。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国家卫计委通知要求武警总医院中国卫生紧急医学救援队赴雅安执行医学救援任务,定点医院院内急救、灾区巡诊相结合,成功完成各项救援任务。本文回顾总结以此次救援行动的工作经验,对中国卫生紧急医学救援队救援模式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建立规范有效的救援模式和救援规范提供借鉴。作为国家级专业救援队伍应充分依托当地资源,与各级救援队相互配合;进一步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合理调度各级救援力量;进行教学培训、提高灾区基础医疗机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前沿手术力量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从军队参加灾难医学救援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灾难医学救援中前沿手术力量的救治范围、配置地域、指挥关系与使用方式、人员编组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具有我军特色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医学救援前沿手术队功能结构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血糖升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6年EICU连续收治的125例非糖尿病重症患者按次日清晨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分为重度血糖组(血糖值≥11.1mmol/L,n=31)、轻度血糖组(11.1mmol/L〉血糖值〉6.1mmol/L,n=62)和正常血糖组(血糖值≤6.1mmol/L,n=32)。分析血糖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①93例(74.4%)急诊重症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血糖升高。②死亡组(n=37)的血糖值明显高于存活组(n=88)[(11.5±3.8)mmol/Lvs(6.7±1.7)mmol]L,P〈0.05]。③重度高血糖和轻度高血糖组的带机时间、EICU住院日延长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均P〈0.05或P〈0.01);重度高血糖组的带机时间、EICU住院日与轻度高血糖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重度高血糖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高血糖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性高血糖在EICU发生率高,血糖值越高,预后越差,病死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监护病房(EICU)因各种疾病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和转归资料,了解不同疾病进行机械通气的转归概况,以便更好地判断不同疾病患者的预后。方法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1月-2008年12月的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计算患者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转归.结果3年间E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28例,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囊括各系统疾病,最多见的为呼吸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患;其中又分别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和脑血管病最为多见;转归也因原发病的不同而不同,神经系统疾患机械通气时间最长;28dEICU病死率为31.3%,总的病死率43.8%;有些疾患机械通气时间短而转归良好,如洒后误吸患者;有些患者预后很差,如白血病合并肺炎、颅内感染患者等。结论机械通气在危重病救治应用很广,其转归因基础疾病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军队非战争直升机应急牧援的运用案例,分析了外军非战争直升机应急救援的特点和职能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我军非战争直升机应急救援的几点启示:发展直升机装备,加强战备训练,健全救援体系和参与国际合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急诊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在急诊科或急诊危重病监护病房(EICU)内,对53例有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采用导丝扩张钳法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总结其临床应用的效果及体会。结果按照常规操作方法,在2~15min内完成了气管切开及气管套管的插入,其中2例插入困难患者经调整位置后插入,3例术后切口少量渗血,2例切口周围局部皮下气肿。术后17例因基础疾病不可逆转在拔除气管套管前死亡,22例病情好转尚未拔管回当地治疗后失访,余14例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为12~61d,拔管后创口愈合时间3—6d,10例随访拔管后半月~1年,均未发现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微创急救新技术,适合于急诊科及EICU医师操作,对危重患者的急救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在急诊科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