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我院为例,了解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合理用药水平及用药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的方法对2006~2007年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年抗肿瘤药物的用量及销售金额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结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向疗效更高、副作用更小、耐受性更好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肿瘤药理、分子药理学研究的飞速发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靶向抗肿瘤药物有独特的靶向抗肿瘤作用,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已发挥重要作用,但仍不能完全根治恶性肿瘤。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仍然是热点。近来,研究者们已发现Telomestatin(SOT-095)、elesclomol、PI-88及其类似物等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2007年度我院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2007年度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7年抗肿瘤药物使用的种类及所需费用,采用用药频度(DDDs)方法对抗肿瘤药用药频度和用药费用进行分析。结果:按照DDDs排序前3位分别为中药、抗肿瘤激素及其他类抗肿瘤药;按照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分别为抗肿瘤植物药、其他类抗肿瘤药及中药。抗肿瘤药物DDDs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来曲唑、平消胶囊、他莫昔芬,且其DDDs之和已达到抗肿瘤药物DDDs前10位的79.59%,来曲唑日均费用在10种药物中最低。结论: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药物,切忌以新药和植物药为主,以减轻患者和国家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2017~2019年医保新增抗肿瘤药物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保新增抗肿瘤药物的用药金额和各品种的用药金额、所占比例及用药频度(DDDs),并对销售金额与DDDs进行排序分析。结果:2017年~2019年新增抗肿瘤药物的用药金额及占比升高,由2017年的7.21%增加到2019年的44.06%。靶向药物的用药金额及其占比连续三年稳居第一,其占比由47.98%增加至93.72%。DDDs排序中2017年抗肿瘤中成药位列第一,2018年和2019年DDDs最高的均为靶向药物。2017年~2019年用药金额排名靠前的品种为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参一胶囊、利妥昔单抗。DDDs排名靠前的为注射用曲妥珠单抗、酒石酸长春瑞滨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结论:2017~2019年我院医保新增抗肿瘤药物利用占比升高,新的医保政策的落地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春旭  高颜茹 《吉林医学》2009,30(23):3080-3083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我国有约220万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任重而道远。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不同于传统细胞毒药物选择性差、不良反应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抗肿瘤药物已达到了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其研发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结合大量研究结果介绍了近年来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外漏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本组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9岁~72岁抗肿瘤药物外漏进行分析。结果:造成抗肿瘤药物外漏的原因很多,如药物因素,血管因素,乳腺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上腔静脉综合征时静脉压升高,医源性因素等。结论:确切掌握给药技巧、给药前熟练掌握各类化疗药物的用法、剂量、作用及毒副反应,并且熟悉外漏症状及紧急处理措施,才可以达到安全给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现状、合理用药水平及用药趋势.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的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抗肿瘤辅助药连续两年销售金额列第一位,他莫昔芬用药频度两年排名稳居榜首.结论 我院抗肿瘤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瑜  郑滢  林静容  朱志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10-111,113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10年8月上报的涉及抗肿瘤药物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药物类别、所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ADR中,男性80例,女性57例;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占84.67%;涉及抗肿瘤药物6大类、27种,中成药的ADR发生频率排首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6.93%。结论: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多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抗肿瘤药物偶合物可通过靶向分子及肿瘤细胞的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实现药物的靶向治疗,显著减少传统药物全身毒副作用,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多聚HPMA-抗肿瘤药物偶合物的组成及近几年来的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顾琳娜  顾昊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4):附1-附4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发现许多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和肿瘤药理学研究的发展,针对细胞和分子靶点的天然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研究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