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脉冲频率20Hz,强度分别为0.25、0.3、0.64T三种不同强度的脉冲磁场对小鼠进行40min全身辐射,对照组进行40min假辐射。磁处理后即刻取血对其血液的自由基指标(SOD比活性、MDA含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辐照强度0.25T组与对照组小鼠血液的自由基代谢未改变;0.34T组小鼠血液的SOD活性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组。结果表明低频脉冲磁场对小鼠的自由基影响较大并存在一定的窗口效  相似文献   

2.
磁场对红细胞变形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兔血置于0.2~1.0T范围内不同强度的恒定磁场中照射后,用激光衍射法测量红细胞的变形指数DI及积分变形指数IDI。实验结果表明,在0.2T磁场中照射30分钟可使红细胞的DI及IDI明显增加,即在这一条件下磁场可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而磁场强度增加或照射时间延长都不利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磁疗研究中。磁源空间磁感强度的量值可以通过相关的理论计算来完成,但由于各种原因磁源空间磁感强度的实际值会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差别。本文以磁疗用圆片永磁磁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磁源空间磁感强度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关系,为磁疗的准确磁场定量提供了依据。方法:取极面中心磁感强度名义值为100mT磁源30片(沿磁源轴线方向充磁),筛选出N、S两极面中心磁感强度差别较小的磁源,依据其极面中心磁感强度数值,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进行磁源空间磁场理论分析与计算,得出磁感强度的理论计算值;同时设计测量装置进行磁源空间磁场测量,得出与理论计算位置对应点的实测值,分析理论值与测量值的差别。结果:所选磁源空间磁感强度理论值与测量值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在磁源N、S极面中心连线(轴线)上数值吻合情况最好,其它大部分位置点误差率低于30%;磁源倒角所对方向误差较大.误差率可超过100%。结论:由于磁场空间磁感强度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别是系统误差,因此磁源空间磁感强度理论值可用于初步指导磁疗定量研究。但要准确掌握磁源各空间位置的磁感强度必须进行实际测量或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4.
恒定磁场对家兔血液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激光衍射法研究了家兔离体血经不同磁场强度(0.05~0.35T)不同照射时间(10~50min)后血液流变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低于0.25T时,不同磁场强度,不同照射时间处理后,血液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磁场强度高于0.30T并长时间照射后,照射组的血液粘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升高;当磁场强度为0.25T时,血液粘度降低最显著;实验还表明经磁场照射后,红细胞的变形性并未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球形永磁磁源空间磁场不同参数的量值和分布,为定量使用球形永磁磁源提供多参数计算依据。方法:采用有限元数值法计算得出的球形永磁磁源空间磁场的矢量磁位、磁感强度、磁场能量密度量值和空间分布图,并计算绘出磁力线和磁感强度等值线。结果:球形永磁磁源空间磁场的矢量磁位、磁感强度和磁场能量密度均随距磁源距离的增加而快速下降;磁感强度等值线和磁力线更直观地描述了磁场的变化。结论:建立磁源空间磁场计算方法对于更准确地进行磁疗定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对黄杨碱治疗的62例冠心病心绞痛甲襞微循环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96.8%(60/62)的病例甲襞微循环有异常改变,且病情愈重其改变愈明显。用该药4.5mg/日(1.5mg,tid)治疗60天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微循环异常指标都获改善(P<0.05~0.01),并认为该药有部分类似茛菪类药物的作用。对少数严重病例的异常微循环改善不明显。心绞痛缓解率及心电图(ST、T)改善率分别在70%以上及50%~70%之间。面药对降高明固醇及高甘油三酯作用不明显(P>0.05),而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较好疗效(P<0.05)。该药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比研究单纯性机械窒息和胸部挤压伤所致的脑微循环改变、脑血流、颅内压、血及脑脊液乳酸的变化。结果显示单纯机械性窒息2min后微循环明显变化,胸部挤压伤5min后出现更明显改变。微循环障碍早期表现为微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后期血管通透性增加、流速减缓,直至血流淤滞、红细胞溢出。单纯性窒息颅内压升高较缓慢、幅度小,胸部挤压伤颅内压急骤升高、幅度大,二者有明显差别。因此,包含有颅内压升高和缺血缺氧二因素的胸部挤压伤对微循环有较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对小鼠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观察静脉注射葛根素对小鼠脑微循环的影响,应用JI 200型激光微循环动态分析仪直接记录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0.2mg/kg)3min后,脑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且持续30min;提高葛根素剂量(2mg/kg),其效应加强且持续60min。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脑微循环障碍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后,脑微循环血流量有改善,但作用较弱。结果提示,葛根素可增加正常小鼠脑微循环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动物体内磁场与红细胞电泳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稀土元素铈(Ce)、钴(Co)等制成磁注射剂(浓度为300g/L)作为磁疗新方法,将0.1~0.2ml(30~60mg)该注射剂注入小鼠股动、静脉周围,并使其在475.2A/m电磁场下感应成永磁体,其体表磁场强度为0.08~0.16mT,体内强度为1.25~1.6mT。用断尾取血法测定小鼠红细胞电泳速度,结果发现:电泳速度明显增快,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提示:弱磁场的生物效应能提高红细胞表面的电荷,使细胞间的排斥力加强,减少红细胞聚集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动、静脉血液循环流经磁场时,受磁力线的切割而导致血浆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血液粘度降低,血流速度加快。因此,体内磁场可作用于某些疾病,起到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缺氧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强度永磁磁场对胎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生长、凋亡以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极面中心实测磁感强度为44.8mT、90.6mT、182.1mT的3组圆片磁源(简称为A组、B组、C组),用有限元数值法计算出实际作用在细胞上的磁感强度范围,将以上3组不同强度磁场作用在胎鼠皮质神经元上,在缺氧条件下对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加磁组,72h后分别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凋亡和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用各磁感强度加磁组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磁感强度加磁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在磁场作用下会降低细胞形态和细胞溶解。结论:在缺氧培养条件下,实验用各磁感强度组磁场对胎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但会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static magnetic fields on microcirculatory haemodynamics in vivo. The rat skinfold transparent chamber technique was used, which provides an excellent means of observing and quantifying direct in vivo microvascular haemodynamic responses to static magnetic fields up to 8 T. An intravital videomicroscop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hanges in blood flow before and after exposure to a magnetic field for 20 min in a horizontal type superconducting magnet with a bore 100 mm in diameter and 700 mm long. After exposure,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showed an initial increase for about 5 min followed by a gradual decrease and a return to the control value.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these changes represent rebound hyperaemia following reduced blood flow during exposu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深入了解螺线管型交变电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本文研究了这种微循环实验中常用的医用磁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过程.方法:根据经典电磁场理论,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耦合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并赋予模型边界条件后进行网格划分,最后得到该模型的数值解.结果:成功拟合出螺线管型交变电磁场磁感应强度的轴向和径向衰减曲线.拟合结果与实际情况近似,并算出交变电磁场的时空分布.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的建立了螺线管型交变电磁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较精确的模拟该磁场磁感应强度分布,为进一步进行的磁场影响微循环系统的实验中磁场的定位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进行血流在不同磁场中的血液动力学研究建立了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13.
血液是典型的生物流体,具有磁性和导电性,其电磁特性是利用电磁场对血液流动进行干预和控制的关键因素.本文在详细阐述血液的等效电路模型、电导率、复阻抗、磁化率等典型电磁参数的计算公式以及电磁场对血液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有关血液电磁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血液电磁特性的量化及影响因素、电磁场中血液的受力分析等.本文将为建立精确的血液流动模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大鼠在静磁场和非磁场作用下其牙槽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 E2 随时间变化的对比研究 ,了解在静磁场作用下 ,大鼠牙槽骨中前列腺素 E2 含量的时间变化性。方法 :放射免疫法检测 2 0只加静磁场、2 0只加非磁场和 4只空白对照的大鼠牙槽骨中前列腺素 E2 的含量 ,探讨静磁场对大鼠牙槽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 E2 的变化的影响。结果 :未受力时 ,大鼠的牙槽骨内即存在一定数量的前列腺素 E2 。在静磁场作用下 ,牙槽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 E2 在 1h内即开始升高 ,在 6 h时达高峰 ,随即开始下降 ,但速度缓慢 ,2 4h时仍高于正常。加非磁场组前列腺素 E2 的变化趋势同加磁场组 ,但前列腺素 E2 开始反应慢 ,峰值却高于加磁场组。且12 ,2 4h时的前列腺素 E2 水平亦高于加静磁场组。结论 :牙槽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 E2 的变化与静磁场的生物学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CT影像重构三维血管模型,研究外加均匀磁场对血液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和磁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体外均匀磁场对血液流动影响的数学模型,运用多物理场耦合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进行仿真模拟,探究磁场强度对血液流动速度、压力和剪切应力的影响。结果 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血管中心处的流速受到了更加显著的抑制。壁面压力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且磁场在血流分叉前对壁面处压力的影响明显,而在血流分叉后对壁面压力的影响减弱。血流进入分支血管后,壁面切应力显著增加,同时磁场对切应力的影响也显著增强。结论 人体血液具有磁流体力学特性,一定强度范围的磁场对血液流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设计人造强磁场设备、评估人造磁场环境对人体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诊断人造磁场环境产生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茶色素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连美玲1王志荣1陈建辉1曹琼1李东野1鹿群先2茶色素(Teapigment,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以儿茶素为主的多元酚类物质经过化学结构的转化而制成的天然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水溶性茶黄素、茶红素、...  相似文献   

17.
The influence of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s on human skin blood flow was investigated. The hands of volunteers were fixed just above an induction heater and the regional skin blood flow of a fingertip was measured by a laser Doppler flowmeter. The hands were exposed to fields with flux densities of 16 mT, 32 mT and 48 mT at a frequency of 3·8 kHz. Two parameters of the laser Doppler blood flow recording were studied: the dynamic and DC components. The dynamic component did not show any particular changes following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 DC component showed a rapid decrease in blood flow in the first period after field-on at 48 mT and 32 mT. A pain sensation with muscle contraction was recognised (48 mT and 32 mT). The effec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skin blood flow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gnetic and electrical effect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human body responds to magnetic stimulation with an escape reaction which results in an elevated vasoconstrictor tone. The change in microvascular blood flow recorded with the laser Doppler method can probably be explained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eddy currents on the sensory receptors of the skin.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将外源电磁能量输入人体后产生物理效应并转换为医学图像信息的技术,包括静磁场、射频场、梯度场共3种电磁场。这3种电磁场均对生物体产生效应,并且在足够的强度下会对人体产生健康危险,如梯度场的神经刺激、射频场(RF)的热效应等电磁危险性。近10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出MRI检查导致带动脉夹患者死亡的警告、MRI对带植入性神经刺激器患者伤害的通告、MRI对带金属背衬经皮给药帖片患者带来灼伤的通告。然而,当电磁场强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时,MRI仍然是安全的。分析这3种电磁场主要的生物效应和健康危险,讨论国内外有关MRI电磁安全的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为研究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循环的关系,对11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并与无DPN组(36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PN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DPN组微血管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均有显著异常。与无DPN组比较,DPN患者血液流速明显减慢(P<0.05),并有明显的血细胞聚集(P<0.05)、袢周渗出(P<0.01)与出血(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95%CI:1.182.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