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体外抗黏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对P-选择素的抗P-选择素ktin-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h)体外抗黏附功能。方法 常规培养或制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中性粒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并对ECV-304和HK2细胞行炎症因子TNF-d刺激,然后观察和比较经PsL-EGFmAh和抗P-选择素全长单抗以及配体拮抗剂Ⅳ一去硫酸肝素处理前后,中性粒细胞与ECV-304细胞黏附变化,以及HK2细胞的黏附分子(P-选择素)和共刺激分子(CD80)表达情况。结果 经PsL-EGFmAb等三种药物处理后,中性粒细胞与受刺激ECV-304细胞黏附量随药物浓度均下降,受刺激后HK2细胞的P-选择素表达及CD 80mRNA转录水平也均受到抑制,其中尤以PsL-EGFmAh抗黏附抑制效应更明显。结论 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较其他两种药物更具体外抗黏附靶向抑制效应,为进一步研究针对P-选择素抗黏附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大鼠急性肾损伤防治及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和比较经PsL-EGFmAb及其配体拮抗剂N-去硫酸肝素处理前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及其mRNA表达、组织病理学改变、肾功能变化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状态.结果肾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内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P-选择素表达增强,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肾功能损害;同时体内T、B细胞活性受抑,而NK细胞明显激活.经给予PsL-EGFmAb及其配体拮抗剂N-去硫酸肝素处理后,肾组织P-选择素及其mRNA表达受抑,病理学改变及肾功能损害减轻,尤以PsL-EGFmAb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大鼠体内三种免疫细胞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调节.结论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其抗黏附靶向效果强于N-去硫酸肝素,并对大鼠免疫防御功能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大鼠急性肾损伤防治及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和比较经PsL-EGFmAb及其配体拮抗剂N-去硫酸肝素处理前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及其mRNA表达、组织病理学改变、肾功能变化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状态。结果 肾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内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P-选择素表达增强,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肾功能损害;同时体内T、B细胞活性受抑,而NK细胞明显激活。经给予PsL-EGFmAb及其配体拮抗剂N-去硫酸肝素处理后,肾组织P-选择素及其mRNA表达受抑,病理学改变及肾功能损害减轻,尤以PsL-EGFmAb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大鼠体内三种免疫细胞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调节。结论 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其抗黏附靶向效果强于N-去硫酸肝素,并对大鼠免疫防御功能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P-选择素是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重要成分,主要表达在活化的血小板/内皮细胞表面,可介导细胞初始黏附及参与启动白细胞黏附迁移级联过程。研究表明P-选择素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及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在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等多种病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P-选择素的早期抗黏附调节,已在抗炎、抗血栓、抗肿瘤转移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魏酸川芎嗪(LF)的抗血栓作用及其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法和动静脉旁路法血栓形成法评价LF对血栓形成的对抗作用;运用玫瑰花结黏附试验观察LF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LF对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影响.结果 LF能明显抑制大鼠电刺激颈动脉法和动静脉旁路法引起的血栓形成;减少CD62p的表达;抑制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4.3μmol· L-1.结论 LF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减少CD62p的表达,从而阻抑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6.
P-选择素(CD62P,颗粒膜蛋白140)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P-选择素促进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选择素、血小板源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研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血小板黏附分子CD11b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外周血血小板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浆中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含量。结果,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小板表面CD11b表达量和可溶性P-选择素含量比正常人30例显著增高(P<0.05)。CD11b和P-选择素可以作为血小板检测的敏感和特异的分子标记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监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以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抗粘附凋抑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和抗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各18只,按不同梗阻时间(1、3、7 d)再分为3组,另设假手术组(n=6)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P-选择素及DC在肾组织中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大鼠UUO第l d起即见P-选择素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在肾小管间质中表达上调,伴随CDl a+CD80+DC在以肾间质为主部位的浸润;第3dP-选择素明显表达,且CDla+CD80+DC显著增多;至第7 d P-选择素表达遂下调,而CDla+CD80+DC在肾间质分布聚集达峰,出现了明显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经抗P-选择素单抗处理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表达受到抑制,CDla+CD80+DC分布聚集减少,且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减轻.结论提示树突状细胞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病理损伤过程,其肾组织迁移聚集可能与P-选择素早期介导有关,抗P-选择素单抗对此具有抗粘附调抑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以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抗粘附调抑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和抗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各18只,按不同梗阻时间(1、3、7d)再分为3组,另设假手术组(n=6)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P-选择素及DC在肾组织中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 大鼠UUO第1d起即见P-选择素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在肾小管间质中表达上凋.伴随CD1a^ CD80^ DC在以肾间质为主部位的浸润;第3dP-选择素明显表达.且CD1a^ CD80^ DC显著增多:至第7dP-选择素表达遂下凋.而CD1a^ CD80^ DC在肾间质分布聚集达峰,出现了明显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经抗P-选择素单抗处理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表达受到抑制,CD1a^ CD80^ DC分布聚集减少,且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提示树突状细胞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病理损伤过程,其肾组织迁移聚集可能与P-选择素早期介导有关,抗P-选择素单抗对此具有抗粘附凋抑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树突状细胞(DC)在人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选择素和DC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为三组:轻度组63例,中度组44例,重度组26例;10例正常人肾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炎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利用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CD1a+CD80+DC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和改变,并探讨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肾炎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增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显著高于肾小球、肾间质和肾血管;而在肾小管间质表达于重度组又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CD1a+CD80+DC在肾组织中分布面积、数量和密度均显著增多,且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其在肾小管间质分布于重度组也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以及肾功能明显相关.此外,CD1a+CD80+DC肾小管间质分布状况亦与P-选择素表达显著相关.结论黏附分子;P-选择素可能介导DC肾炎肾组织中迁移聚集,参与了肾脏免疫病理机制,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