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入路的改良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脑膜瘤1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昏迷 1 例,新出现暂时性颅神经障碍3例,无脑脊液漏发生.结论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岩斜区,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是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的较佳入路,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
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岩斜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经改良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特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9例岩斜区肿瘤,对肿瘤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手术切除技巧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一过性失语1例,脑水肿2例,周围性面瘫1例,脑脊液耳漏1例,腰穿引流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充分暴露岩斜区肿瘤及其周围结构,是岩斜区肿瘤的较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科1997年8月~2006年3月经显微切除19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3种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63.2%),5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娴熟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坡区脑膜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外科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3种手术方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配合神经内镜及电生理监测切除岩斜区肿瘤49例,观察其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岩骨乙状窦前入路11例,肿瘤全切8例,出现新的神经损伤4例,术后改善3例,症状同术前4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18例,肿瘤全切12例,出现新的神经损伤4例,原有神经损伤加重2例,术后改善5例,同术前7例;乙状窦后入路20例,肿瘤全切18例,原有神经损伤加重5例,术后改善8例,症状同术前7例;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是处理所有岩斜区肿瘤的3种首选的基本入路,扎实的显微解剖基本功、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配合使用神经内镜及术中电生理监测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侧方入路切除斜坡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1例岩骨斜坡区肿瘤患者分别采用以下手术入路:(1)改良翼点入路;(2)颞枕经天幕,岩骨入路;(3)经岩骨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睡;(4)远外侧经髁入路。结果 61例岩骨-余坡区肿瘤,全切54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61例中,其中有37例患者术后得到了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应用经岩乙状窦前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患者女性,57岁,头颅MR提示鞍区、左侧蝶骨嵴、岩斜区巨大肿瘤,大小为6.5cm×6.5cm×3.7cm。手术通过左侧开颅经岩乙状窦前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次全切除,解除对于脑干及后组颅神经的压迫,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经岩乙状窦前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处理跨前中后颅窝的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条件下以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均选择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其中7例联合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对术后肿瘤切除程度根据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3例;Ⅳ级切除8例。术后出现昏迷2例;面神经功能小于Ⅲ级7例;眼球运动障碍11例;听力障碍2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1例。15例随访6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3例;Ⅳ级切除8例。术后出现昏迷2例;面神经功能小于Ⅲ级7例;眼球运动障碍11例;听力障碍2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1例。15例随访630个月,术前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大部分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内10例无肿瘤复发及残余肿瘤进展,5例肿瘤明显复发再次手术。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是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方式,具有暴露满意、手术创伤小的优点。联合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进一步增大幕下的暴露范围。对于无法全切的SimpsonⅢ级以上肿瘤,术后可辅助γ刀放射治疗抑制残余肿瘤进展,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 12例大型岩斜脑膜瘤行乙状窦前入路的显微手术治疗 ,探讨该入路治疗岩斜脑膜瘤的要点。方法 总结岩斜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和术中要点。结果 肿瘤全切除 10例 ,次全切除 1例 ,大部切除 1例 ,术后好转率 83.3%。结论 大型岩斜脑膜瘤首选乙状窦前入路 ,掌握术中暴露要点和分离技巧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膜瘤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方法在传统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基础上,离断颧弓切除Labbe氏静脉前颞下回脑组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7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肢体轻瘫2例。面神经和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各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8~36个月,2例恢复良好,4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要照顾。结论改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易于掌握,特别适用于中上斜坡脑膜瘤手术,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 3 0例病人实施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手术。结果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 2 6例 (86.7% ) ,颅内感染 11例 (3 6.7% ) ,脑内血肿 5例 (16.7% )。结论 该手术入路的主要优点是小脑和颞叶牵拉轻 ,能直接处理肿瘤的基底部 ,手术野开阔 ,但有潜在并发症 ,手术费时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