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As2O3对缺氧性增殖视网膜病变血管和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缺氧性视网膜病变模型血管和其内皮细胞(EC)增殖的影响。方法 出生17d的C57BL/6J小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和模型组2,模型组2又分为未注药、注As2O3 0.5mg/kg和5mg/kg组,分别于注射后3、6、9、12d取完整眼球,行HE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模型注药组在As2O3注射0.5mg/kg后6d,注射5mg/kg后3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NFL)和突出于玻璃体腔的内皮细胞(EC)、新生血管(NV)数及其总数均降到正常组水平,并持续到注射后12d。模型2不注药组住出生17d后,EC和NV数量较模型组1增加,出生29d时有统计学差异。注射后视网膜各层未见明显的组织损害。结论 注射低剂量的As2O3可有效抑制小鼠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EC和NV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 1α,PGC-1α)蛋白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7 d龄C57BL/6J小鼠80只,其中40只为正常组, 随机分为正常注药组和正常对照组;另40只建立缺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注药组和模型对照 组。向出生后12 d(postnatal day 12,P12)的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重组PGC-1α蛋白,对照组不作 注射。采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血管形态变化;取组织切片观察并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 核数;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PGC-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血管,而正常注药 组可见新生血管,模型注药组较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丛增多,荧光渗漏加重;组织切片可见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 组分别较对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增多(P<0.01);视网膜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 组中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注药组和模型注药组中均较对照组明 显上调(P<0.01)。结论:PGC-1α能促进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不同浓度As2O3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对瘤细胞内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s2O3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建立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即As2O3低剂量(1.0 mg/kg)、中剂量(2.5 mg/kg)、高剂量(5.0 mg/kg)剂量组,生理盐水(NS)组及顺铂组(5 mg/kg),腹腔内注射给药,连续8 d.观察用药前后裸鼠体质量改变.剥取瘤组织,计算药物的抑瘤率.检测用药后裸鼠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p-ERK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As2O3和顺铂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中As2O3低剂量组的抑瘤率为34.3%,p-ERK的表达率为37.5%,该组在亚G1期出现典型的凋亡峰,且As2O3低剂量组与NS组比较,凋亡率、瘤质量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27.20、33.92,q=9.19、13.34,P<0.05).As2O3低剂量组与顺铂组相比,无明显血液及肝肾毒性.结论 低剂量As2O3组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HEC-1-B生长,且毒副作用轻,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抑制p-ER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三氧化二砷平喘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哮喘豚鼠的平喘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复制哮喘豚鼠模型,分组给予不同剂量As2O3雾化吸入(B1 组:As2O31.0 mg/kg·d-1、B2组:As2O32.0 mg/kg·d-1),同时设生理盐水喷射雾化吸入组(A组)、As2O3腹腔注射组(B3组:As2O35.0 mg/kg·d-1)、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腹腔注射组(C组)对照,均于用药7 d后,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比较BALF的嗜酸粒细胞(EOS);取左下肺做病理切片,比较支气管黏膜下层EOS;取右肺中下叶常规石蜡包埋和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原位标记细胞凋亡,对气道壁EOS凋亡进行定量测定.结果:①BALF和支气管黏膜下层EOS结果:A组与B1、B2组和B3组及C组比较以及C组与B1、B2、B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OS凋亡结果:A组与B1、B2、B3组和C组比较以及B1组与B2、B3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2组与B3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雾化吸入和腹腔注射均可减少支气管BALF和支气管黏膜下层EOS及促进支气管黏膜下层的EOS凋亡,从而减轻了哮喘气道炎症;小剂量的As2O3(2.0mg/kg·d-1)雾化吸入与较大剂量的As2O3腹腔注射的气道抗炎作用相同;As2O3的平喘机制是通过减少支气管BALF的EOS和支气管黏膜下层EOS及促进支气管黏膜下层的EOS凋亡而起作用;As2O3与Dex在哮喘豚鼠的平喘机制可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谷氨酸兴奋毒性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 GFAP)的影响及牛磺酸干预对此的作用.方法于大鼠玻璃体内单眼一次注射40 nmol谷氨酸制备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毒性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溶剂(玻璃体内注射PBS)对照组,谷氨酸组,牛磺酸干预高、低剂量组(分别于腹腔注射25 mg/kg及5 mg/kg牛磺酸),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0.5 mg/kg MK-801-NMDA受体特异拮抗剂).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RT-PCR检测玻璃体注射后24 h、3、7 d的大鼠视网膜谷氨酸、GFAP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玻璃体注射谷氨酸使视网膜内谷氨酸、GFA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于注射后24 h迅速升高,注射后3、7 d逐渐下降.25 mg/kg牛磺酸可有效拮抗24 h时的视网膜谷氨酸、GFAP蛋白及mRNA升高,并使GFAP的蛋白及mRNA水平于注射后24 h、3、7 d逐渐上升.低剂量牛磺酸作用不明显.结论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毒性使胶质细胞反应性一过性增强.一定剂量牛磺酸可降低视网膜谷氨酸含量,并使胶质细胞反应性逐渐上调,可能有助于削弱谷氨酸兴奋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D-氨基半乳糖(D-GaIN)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HOC)增殖模型.方法予SD大鼠D-GaIN 2.0 g/kg体重腹腔注射后,分别于第1、2、3、4、5、6 d处死大鼠(处死前1 h腹腔注射BrdU 50 mg/kg体重),取肝组织分别行电镜、HE染色、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结果电镜下可见HOC;HOC胞质OV-6染色阳性,胞核BrdU染色阳性;RT-PCR示模型组GGTmRNA表达增多.结论用D-GaIN 2.0 g/kg体重腹腔注射可以建立大鼠HOC增殖模型,但尚需优化.  相似文献   

7.
As2O3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106个Hela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As2O3低剂量(1.0 mg/kg)、中剂量(2.5 mg/kg)、高剂量(5.0 mg/kg)组及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顺铂阳性对照组,腹腔连续给药10 d,停药后24 h处死裸鼠留取标本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RT-PCR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结果 各剂量As2O3组及顺铂组瘤质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4,P<0.05);As2O3高、中、低剂量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时均出现典型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17.89%、17.19%、18.52%;As2O3作用后caspase-3基因的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6,q=3.06~5.81,P<0.05);As2O3各剂量组pERK的表达较生理盐水组降低.结论 As2O3 对人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上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下调pERK的表达与抑制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对碘酸钠(NaIO3)腹腔注射致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Dry AMD,dAMD)模型大鼠视网膜结构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 PEDF)、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 ROS)、丙二醛(Malonicdialdehyde, 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汤对dAMD模型大鼠视网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45只SPF级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5只和dAMD组30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0 mg/kg),dAMD组腹腔注射NaIO3(60 mg/kg)。再将dAMD组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各15只。空白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6.75 g/(kg·d),中药组灌服六味地黄汤6.75 g/(kg·d),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2 h时,通过眼底彩照观察各组大鼠眼底情况后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病理改变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PEDF表达情况;通过Elis...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在小鼠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不同时期的给药效果,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作用。方法:将20只7 d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均建立高浓度氧气诱导的C57BL/6J幼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后2组分别于出生后第7d和第12d起连续5d皮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5mg/kg.d-1)。17d龄时取幼鼠双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及VE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及VE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早治疗组与晚治疗组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和VEGF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早治疗组较晚治疗组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中,地塞米松可以抑制视网膜新血管形成和VEGF的表达,而且病变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O,)对结肠癌淋巴管形成与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结肠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分为1mg/(kg·d)As2O3,组、2mg/(kg·d)As:0,组和生理盐水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足突细胞黏蛋白(podopla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D)。结果As2O3处理组VEGF—C和MMP-9的表达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弱,2mg/(kg·d)As2O3组VEGF—C和MMP-9的表达明显弱于1mg/(kg·d)As2O3组;As2O3处理组MLD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2ms/(kg·d)As2O3组MLD明显少于1mg/(kg·d)As2O3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2O3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淋巴管形成与MMP-9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Genistin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防治作用。方法:用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玻璃体腔内注射制备兔外伤性PVR模型,并同时将二甲基亚砜、2 μg或40 μg genistin、1mg氟尿嘧啶各0.1 mL注入兔眼玻璃体内,在不同时间点用眼底镜检查眼底情况,进行PVR分级。第28天行40 μg genistin组模型眼及正常眼ERG检查;同天将4组模型眼球取出制作病理标本,行光镜检查。结果:A组第10天出现视网膜脱离,PVR随着时间延长发展至更严重等级。40 μg genistin和氟尿嘧啶组也发生PVR,但其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40 μg genistin组未发现明显视网膜形态改变,视网膜电图检查也未观察到显著功能变化。结论:Geni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是安全的,并能有效抑制兔外伤性PV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PCNA标记指数及AgNORs计数在肾母细胞瘤增殖活性判定中的意义.方法:对34例肾母细胞瘤标本进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CNA-LI与病理学分型及临床分期无关,但PCNA-LI≥25%组的S期细胞数、PI值及AgNORs数量均显著高于PCNA-LI<25%组;AgNORs计数与病理学分型及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CNA-LI 与AgNORs计数结合可准确反映肾母细胞瘤的增殖活性.结论:目前肾母细胞瘤的病理学分型和临床分期可以反映其侵袭性,但并不充分;在准确评价肾母细胞瘤生物学特性方面,PCNA-LI 与AgNORs联合应用可以作为传统病理学分型及临床分期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93例 (13 9只眼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 ,术后平均随访 (16.72± 8.5 3 )个月 ,对视力改善情况及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只眼 (70 5 0 % )视力得到提高 ,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 (P <0 0 0 1) ;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脱离和黄斑病变。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的表达,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本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共30例,分为PDR组(共16例16眼)和对照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特发性黄斑裂孔共14例14眼).于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收集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膜及黄斑前膜.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检测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膜样本中CD73的表达.结果 PDR组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62.37±11.47)μmol/L vs (30.34±6.41) μmol/L,P=0.000;(0.84±0.08) vs (0.39±0.05),P=0.002];PDR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术前空腹血糖均与玻璃体腺苷浓度无相关关系(r=0.255,P=0.340;r =0.318,P =0.230;r =0.341,P=0.197).结论 腺苷和CD73在PDR患者的玻璃体及增殖膜中的表达较非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脑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探讨PCNA-LI、AgNOR计数与肿瘤恶性程度和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AgNOR染色测定50例脑星形细胞瘤的PCNA-LI和AgNOR计数。结果Ⅰ~Ⅳ级星形细胞瘤的PCNA-LI分别为28.6±13.75%,45.75±22.14%,64.38±19.17%和83.70±6.99%,各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别;AgNOR计数分别为141.52±20.69,158.44±28.00,187.38±27.71,225.2±36.53,Ⅰ~Ⅱ级与Ⅲ级、Ⅳ级及Ⅲ级与Ⅳ级相比均有显著差别。结论PCNA-LI是评估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的良好指标。AgNOR染色简便、快速,AgNOR计数大于200,显示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65-168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长时间未得到复位,在玻璃体腔及视网膜内外表面未有纤维细胞性膜(无血管)形成和收缩的病变类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失败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也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其成因与玻璃体病理性纤维化相关。当前主要采取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就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aspin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例增生期子宫内膜、3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单纯性或复杂性)和27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包埋组织中Maspin的表达.结果:所有增生期子宫内膜Masipin表达均阴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例(15.2%)和子宫内膜癌14例(51.9%)中可见Maspin表达,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子宫内膜癌中Maspin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等均无关.结论:Maspin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部分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囊肿较少见 ,临床上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echment,RD) [1 ] ,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 ,而合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eoretinopathy ,PVR)者则未见报道。现将我科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囊肿合并PVR者 9例 9眼情况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科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间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5 75例 ,其中 9例诊断为视网膜囊肿合并PVR。单眼 8人 ,双眼 1人 (仅手术治疗单眼 )。男 4例 ,女 5例 ;年龄 2 4~ 46岁 ,平均3 3 7岁 ,大于 40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