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菠菜为原料,应用ClO2杀菌剂处理后,于4℃下贮藏。研究了ClO2对微生物、亚硝酸盐、叶绿素、SOD、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lO2可有效降低菠菜微生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亚硝酸盐累积,提高菠菜抗衰老能力,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ClO2对菠菜贮藏保鲜的最佳处理浓度为75 mg/L。  相似文献   

2.
李岩  冯毓琴 《食品工业科技》2014,(9):324-328,359
以菠菜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贮藏条件下(4℃)密闭气体环境对菠菜贮藏品质,尤其对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硝酸还原酶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非密闭环境)相比,低温密闭气体环境可显著减缓菠菜可溶性固形物、VC、叶绿素等贮藏品质的下降,维持菠菜较高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抗逆酶活性(SOD、POD、CAT),抑制丙二醛的产生,贮藏8d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分别为1318.44、0.42mg/kg,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1.96%、26.19%,实验表明低温密闭气体环境有效降低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累积,提升了菠菜的安全贮运品质。  相似文献   

3.
测定菠菜和南瓜中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某些去氢酶及谷氨酸合成酶贮藏期间与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关系。也用这种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方法来研究菠菜贮藏期间硝酸盐含量的正常减少。(1) 在菠菜贮藏早期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下降,因而在贮藏期间硝酸盐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在南瓜中贮藏早期硝酸盐逐渐减少,贮藏后期大量减少。(2) 亚硝酸还原酶在菠菜和南瓜两种蔬菜贮藏过程中几乎不变。(3) 硝  相似文献   

4.
不同处理方法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求简便、有效、安全的降低传统发酵泡菜生产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以甘蓝为原料,采用调整泡菜发酵的起始pH、ClO2预先浸泡、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以及微波预先辐照原料4种方法进行处理,测定泡菜发酵过程中的硝酸还原酶(NR)和亚硝酸盐含量,研究降低甘蓝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调节泡菜发酵前的起始pH为4.0~3.0,采用20 ml/L ClO2浸泡、添加0.20%的GSH以及采用功率450W、时间20 s的微波预先辐照处理,皆能抑制甘蓝泡菜发酵过程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亚硝酸盐含量.4种处理方法的亚硝酸盐峰值比对照分别下降39.7%、45.1%、56.2%和40.8%,其中0.2%的GSH预处理的峰值最低,且其发酵末期的亚硝酸盐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和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机械损伤及其二氧化氯(ClO_2)处理对菠菜贮藏过程中硝酸盐含量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用50 mg/L二氧化氯分别对机械损伤和未损伤的菠菜进行处理,测定了菠菜贮藏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硝酸还原酶、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对菠菜中硝酸盐含量和贮藏品质影响明显,尤其对硝酸盐、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影响显著。ClO_2处理可以有效减缓硝酸盐的生成,提高菠菜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6.
何玲  张祖德 《中国酿造》2012,31(1):125-129
该试验以线辣椒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温度、食盐浓度及陈菜汁含量下发酵汁的pH值、发酵辣椒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在发酵过程中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而且低pH值能促使亚硝酸盐的降解;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逐渐增大,出现峰值后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在发酵温度为25℃~30℃,食盐浓度为3%~5%,接种20%的陈菜汁条件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兰州高原夏菠菜的贮藏品质,本实验研究了常温水(CK)、1 g/L溶菌酶、2.3 mg/L臭氧水及冰水混合物结合溶菌酶4种处理对菠菜贮藏期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水+溶菌酶处理能使菠菜保持较高VC、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酸水平和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减缓草酸、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形成,贮藏期间平均色差?E分别比1 g/L溶菌酶、2.3 mg/L臭氧水及CK组高14%、17%和30%,在贮藏第8天时,CK叶绿素含量比冰水+溶菌酶组低66%,贮藏第10天时,CK组的VC含量比冰水+溶菌酶组低35%,叶酸损失率仅为CK组的一半,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综上,冰水+溶菌酶处理很好地保持了菠菜贮藏期的品质,能延长菠菜货架期,使其具有良好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真空预冷压力对菠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将菠菜分别置于600、800和1000 Pa真空预冷压力下冷却至4℃,然后于(4±1)℃贮藏15 d。以常压冷藏样品为对照,通过分析菠菜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色差、失重率、维生素C、叶绿素和酶活变化,研究真空预冷压力对菠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预冷处理可有效延缓菠菜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劣变,降低失重率和VC、叶绿素等成分损失,抑制色泽变化,抑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下降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升高。综合来看,1000 Pa预冷压力处理组菠菜的贮藏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驳枝和追肥对早花烤烟生理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驳枝处理比较,驳枝处理上部叶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淀粉酶活性变化不明显,烟叶产质量有所增加,上部叶烟碱、总氮、钾和蛋白质含量下降;追肥提高了上部叶叶绿素含量和NR活性,对淀粉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驳枝后追肥可不同程度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产值,对上部叶化学成分影响不明显.在南雄烟区,对早花烟株一般采取打顶后留杈烟6片和追施2kg KNO3/666.7 m2的补救措施为宜.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丙酮粉法提取苹果中的正己醇转化酶,研究其在粉剂和溶液状态下的低温贮藏稳定性以及温度和pH对粗酶液正己醇转化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绘制最适作用条件下粗酶液的反应曲线,考察正己醇初始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正己醇转化酶粉剂在贮存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持酶的活性;当正己醇质量浓度为1.3g/L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稳定温度均为37℃,最适反应pH4.6,最适稳定pH5.4,最适反应时间2h;正己醇的最适底物质量浓度为0.7g正己醇/L;Fe2+、K+和Zn2+对酶的催化活性有促进作用,在较适浓度(分别为0.1、0.05、0.5mol/L)条件下,酶对正己醇的转化率分别提高1.48、1.10、1.08倍。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气体对葡萄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二氧化氯气体(ClO 2)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为降低采后葡萄贮藏过程中交链孢霉腐病带来的损失提供依据。用1.5、3.0、4.5、6.0、7.5、9.0μg/L ClO 2分别对离体链格孢菌处理10、20、30 min,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菌落生长、孢子形成、芽管伸长抑制率及倒置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来探究ClO 2对其抑制效果。并用3.0、6.0、9.0μg/L ClO 2对接种了链格孢菌的葡萄处理30 min,置于28℃的培养箱中贮藏,通过测定病斑直径、发病率及相关酶活性来探索ClO 2对交链孢霉腐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ClO 2处理组均能显著抑制链格孢菌菌落生长、孢子形成及芽管伸长。且接种了链格孢菌的活体实验中,ClO 2处理组均能抑制果实的病斑直径及腐烂率,延缓果实中丙二醛含量的积累,维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采用9.0μg/L ClO 2处理果实30 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不同剂量(0、15、30、60μL/L)的ClO2对蚕豆进行熏蒸处理,测定蚕豆贮藏0、2、4、6、8d后的色差、硬度、质量损失率、褐变指数及腐烂指数,研究ClO2熏蒸处理对蚕豆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剂量的ClO2均可抑制蚕豆质量损失率、褐变指数及腐烂指数的上升,保持蚕豆豆荚的硬度,其中30μL/L的ClO2处理效果最佳。此外,30μL/L ClO2处理明显降低了常温贮藏蚕豆在8 d内的呼吸强度,抑制叶绿素的降解以及丙二醛的积累,抑制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和过氧化氢含量的上升,维持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减轻细胞膜的氧化损伤。且该处理能够抑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维持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力及总酚的含量,延缓蚕豆的褐变。30μL/L的ClO2处理还明显提高了蚕豆籽粒的好粒率以及VC、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抑制了还原糖含量的上升,维持了较好的蚕豆籽粒的品质。结论:30μL/L ClO2处理在提高蚕豆抗氧化能...  相似文献   

13.
以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果实为材料,研究了枣果实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酶学特性,并探讨了不同抑制剂和激活剂对POD活性的影响,为冬枣的加工与贮藏等过程中防止酶促褐变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冬枣枣皮POD活性是枣肉POD活性的10倍,枣果实POD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佳反应底物(愈创木酚)浓度为0.0002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Vmax=2.86U/min,米氏常数Km=0.2516mol/L。在0~2.0mmol/L浓度范围内,抑制剂对POD抑制作用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柠檬酸>EDTA。在0~20.0mmol/L浓度范围内,激活剂对POD激活作用为:FeCl3>CuCl2>吐温-20。  相似文献   

14.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从其表面分离优势菌并鉴定其为大肠杆菌与考克氏菌,利用NaClO2与干冰间接反应开发一种气体二氧化氯(ClO2)处理方法以灭活葡萄表面优势菌,通过测定菌落总数对数值减少量评估气体ClO2对葡萄的杀菌效果,同时通过测定4℃贮藏30 d期间葡萄样品的色泽参数、果实硬度、质量损失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评估气体ClO2对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ClO2处理对接种于葡萄表面的大肠杆菌与考克氏菌具有良好杀灭效果。当ClO2累积浓度从131μL/(L·h)提升至599μL/(L·h),大肠杆菌菌落总数对数值减少量从1.6(lg(CFU/g))升至3.5(lg(CFU/g)),考克氏菌菌落总数对数值减少量从1.0(lg(CFU/g))升至4.5(lg(CFU/g))。与对照组(S0)相比,经ClO2处理后贮藏30 d期间葡萄色泽并没有明显变化,与S0和低累积浓度处理组(S1)相比,高累积浓度处理组(S2)在4℃贮藏30 d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不同浓度二氧化氯(ClO2)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和贮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lO2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浓度却不一定越大越好。不同浓度二氧化氯(ClO2)处理均对PPO和POD酶产生抑制作用,其中二氧化氯240mol/L处理10min、360mol/L处理5min和360m01/L处理10min处理效果最好;马铃薯的PPO、POD活性很高且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与褐变度数值相吻合:经过不同浓度二氧化氯(ClO2)处理的样品之间蛋白质含量有差异,但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ClO2杀菌处理、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涂膜处理以及ClO2杀菌复合COS涂膜(ClO2-COS)处理鲜食糯玉米,对比不同保鲜处理对鲜食糯玉米贮藏期间的抑菌情况、多酚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素积累速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200 mg/L的ClO2杀菌复合15 mg/mL COS涂膜处理表现出良好的抑菌能力,贮藏35 d时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为(2.30±0.12)(lg(CFU/g)),显著低于ClO2杀菌处理组((3.78±0.16)(lg(CFU/g)))和COS涂膜处理组((4.18±0.09)(lg(CFU/g)))(P<0.05);ClO2-COS处理能够降低木质素积累速率,降低多酚含量并使其基本保持较低水平;ClO2-COS处理可以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过快上升,降低苯丙烷代谢水平,还能降低过氧化物酶活力,使其在贮藏期间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从而减少木质素积累。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菜心贮藏品质,研究二氧化氯(ClO2)、臭氧(O3)两种杀菌剂对菜心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等品质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期内ClO2和O3对菜心呼吸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二者均使菜心呼吸高峰提前到达,但贮藏中后期(6 d^9 d)杀菌组的呼吸强度低于对照组,ClO2对呼吸的抑制优于O3;ClO2和O3提高了菜心贮藏前期的硬度,贮藏后期ClO2组菜心硬度适中;ClO2降低了菜心a*值,有利于保持菜心的绿色;O3对菜心a*值略有提高,对菜心绿色影响不显著;ClO2和O3促使菜心中丙二醛的累积,但量小难以促衰老;ClO2能稳定维持偏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延缓其木质化和衰老,保持品质。综合分析得出,ClO2更适合杀菌处理菜心,货架期可达12 d,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磁性Fe3O4-SiO2纳米颗粒为载体,研究固定化条件对磷脂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pH 6.7、固定化温度30 ℃、固定化时间7.9 h、戊二醛质量分数8.3%、加酶量8.2 mL/50 mg,在此条件下酶活力回收率能达到63.6%,蛋白固载率68%。并对制备的固定化磷脂酶的化学组分、形态结构和粒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磷脂酶固定化效果较好,粒径均一,载体平均粒径为200 nm左右。固定化酶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增强,最适反应温度为50 ℃,最适pH 6.0,重复操作10 次后保留60%以上的初始酶活力。  相似文献   

19.
吴丹  赵新淮 《食品科学》2009,30(21):283-287
采用木瓜蛋白酶对酪蛋白进行水解,得到抗氧化活性较好的酪蛋白水解物,并且水解物在木瓜蛋白酶作用下进行类蛋白反应制备出高活性酪蛋白抗氧化肽。第一步制备酪蛋白水解时酶添加量为500 U/g酪蛋白、温度45℃、底物浓度5%、反应时间2 h。第二步类蛋白反应的最优条件为:酶添加量为500 U/g水解物、温度30℃,底物浓度50%、作用时间5.5 h。毛细管电泳结果确认,类蛋白反应修饰后抗氧化肽的组成情况发生变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类蛋白反应修饰后的酪蛋白抗氧化肽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烤烟氮素营养高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烤烟氮素营养利用效率的影响。  方法  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栽培(FP)和水肥一体化(DF)3个处理,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和1年的盆栽实验,检测了3个处理不同时期烟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对比了3个处理不同生育时期烟株根系生长发育情况,并测定了常规栽培(FP)和水肥一体化(DF)处理烟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和烤烟氮代谢相关的NITR和GS基因的表达量。  结果  (1)DF处理NR活性在移栽20 d和40 d均明显高于FP处理,分别是FP处理的1.26倍和1.31倍,NIT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也均高于FP处理,在移栽80 d后,DF处理NR活性大幅下降60.81%,而FP处理下降较缓慢;(2)DF处理较FP处理能显著提高烟株根系活力和根体积,促进烟株根系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使烟株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93.21%,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5.24%,土壤氮素依存率降低了15.01%;(3)DF处理和FP处理烟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变化规律趋势相同,但DF处理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以及积累速率均较FP处理有明显提升,且DF处理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高峰提前,烟株生育后期氮素调亏,成熟落黄较好,烤后烟叶品质较高。  结论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调控烟株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对促进烟株干物质积累和产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