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峙峰 《安徽医药》1997,1(2):24-25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以血液传播为主。我国有70~80%的人口受乙肝病毒(HBV)感染,其中10~15%成为终生病毒携带(ASC).约1/4的ASC最后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成为我国医学攻关难题之一。为什么我国ASC如此之多?主要与“母婴传播”有关(其中既有血液传染,也与过早感染造成对病毒的耐受和病毒的整合与变异有关)。母婴传播可  相似文献   

2.
应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157例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抗-HCV及HBV-M进行检测,101例肝癌10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9%;56例肝硬化6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0.7%;肝癌组抗HCV与HBsAg双阳性率79%(8/101),HBsAg阳性率为723%(73/101),明显高于HCV感染率,说明HBV仍是乙肝流行地区的主要相关因素。14例抗-HCV阳性(包括可疑阳性),肝癌外周血中8例(57.1%)HBsAg阳性,推测HCV可单独作用但更常与HBV形成混合感染参与慢性肝病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健康问题,目前已有20 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约4亿人为慢性乙肝患者。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约15% -40%的乙肝感染者可能进一步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细胞性肝癌。因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发新 《云南医药》2006,27(5):489-492
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病毒性疾病,据WHO调查,全世界估计有1亿7千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不同的国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统计是在0.5%-20%,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而急性丙型肝炎绝大多数都会形成有慢性感染的过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临床诊断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平戈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23-1923
全世界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成为现症慢性HBV感染者,我国约占1/3。有15%-40%的慢性HBV感染者在一生中可能有机会发生严重并发症(肝癌、肝硬化、肝衰竭)。我国因慢性乙型肝炎(CHB)及其相关疾病(肝硬化、肝癌等)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22.8亿元人民币。2002年中国卫生统计报告病毒性肝炎死亡65.8万人,居全部传染病死亡数之首位。CHB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参照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严虹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564-1564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于人体感染乙肝病毒(HBV)所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由于乙肝病毒感染过程多样化,发病率较高,且多为无黄疸性,不易被人重视,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少数可演变为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呈全球分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国内普通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达8.83%左右。  相似文献   

7.
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HBV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一些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我国是世界上HBV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抗病毒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HBV、HCV持续存在及复制是启动乙肝、丙肝病人肝脏炎症持续活动的重要原因;如不及时治疗,这些慢性肝炎患可能面临着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病的危险。因此.加强抗病毒治疗,阻断病毒复制,清除病毒.终止免疫应答就可阻断对肝组织的损害,从而减少终末期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抗核抗体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526份血液标本进行抗核抗体(ANA)检测,其中乙型肝炎组295例、乙肝后肝硬化组80例、乙肝后原发性肝癌31例及对照组120例。结果对照组ANA阳性者2.50%(3例);与对照组比,乙型肝炎组ANA阳性为10.51%(31例),P<0.01,肝硬化组ANA阳性37.50%(30例),P<0.01,原发性肝癌组ANA阳性29.03%(9例),P<0.01,均有显著差异;肝硬化组与乙肝组对比,P<0.01,原发性肝癌组与乙肝组对比,P<0.01;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抗核抗体的阳性牢更高,抗核抗体阳性时可能提示着预后不良,抗核抗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和转归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是发展成为乙肝表面抗原慢性携带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主要原因[1].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约占我国婴幼儿感染的1/3,人群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胎儿期乙肝病毒感染,不仅易形成以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且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2].我们通过观察母体乙肝病毒感染新生儿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了解其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多达1.2亿,其中约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最主要原因。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HBVDNA,是第一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口服药物,我院于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张小林  马雅 《华夏医药》2005,9(1):52-52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危害人群的严重的传染病。因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根治此病,同时影响病人入学就业等问题,故对于此病预防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萍 《医药世界》2009,(3):35-35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至少有3.5亿感染乙肝病毒,其中20%成为慢性携带者,增加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因此,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已有许多抗病毒药或免疫调节剂应用于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4.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已被公认的致病毒性肝炎的嗜肝病毒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的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毒在急性期被清除,目前尚无慢性化及携带者的报道。而5%~10%的乙型肝炎和50%~80%的丙型肝炎可转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丁型  相似文献   

15.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坏死性疾病,可导致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等一系列乙肝相关性疾病,不仅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山西省晋城市乙肝相关疾病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和现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措施和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晋城市人民医院、晋城市第三  相似文献   

16.
瞿瑶 《家庭医药》2004,(10):44-45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种全球性分布的传染病。在中国有1.2~1.3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CHB)约为3000~3500万人,这当中就有10%~4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每年死于相关性肝病(包括肝癌)约50~80万人。乙肝病毒如通过垂直传染或在婴儿时期感染的,90%以上会成为慢性HBsAg携带,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7.
医学研究证实,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癌有着密切的关系,90%以上的肝癌患者抽血检查都可发现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在临床上, 乙肝-肝硬化-肝癌,往往会有连锁反应,人们把这种连锁反应现象称为乙肝“三步曲”。到底乙肝和肝硬化、肝癌有着怎样的关系?面对这如同死亡咒语般的“三步曲”,我们能做些什么?请听听专家教您: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目前所确定的A~E5种肝炎病毒中,可发展为慢性肝炎的是HBV、HCV及其与其他型病毒的共同感染。HBV及HC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及慢性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预后更差,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仍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治疗难题。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鉴于病毒持续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抗病毒治疗是其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拉米夫定(LAM)可有效地抑制乙肝DNA的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组织学,但HBeAg转阴率低.易出现耐药。停药后多病毒“反跳”。胸腺素α1(Tα1)的抗病毒作用与干扰素类似,但因细胞免疫的滞后性,使起效时间慢。我们在临床中研究了拉米夫定与胸腺素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指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在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根据血清、生化、病毒学和辅助检查可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携带者和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4种。而全球约有一半的人生活在HBV感染的高流行区,3-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5%-25%的患者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为解决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世界各地的肝病专家针对当地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各自不同的治疗指南。尽管地域不同,但每个指南中均以抗病毒治疗作为主要内容,其重要性由此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