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针对吉林油田两井地区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外来流体侵入后产生敏感性损害问题,通过室内研究优选出了适合该区块的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加入3%复合暂堵剂(ZHLD),最终形成优化后的强抑制性钾铵基聚合物屏蔽暂堵型钻井液体系。实验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防塌抑制能力,对低孔低渗岩心封堵能力强,渗透率恢复值可达88%以上,储层保护效果好,可满足低孔、低渗储层勘探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低孔低渗储集层的物性受物源、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应力等多种因素控制。通过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三叠系和准噶尔盆地侏罗系3个代表性地区储集层物源、沉积环境、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的对比,总结了低孔低渗储集层的成因,分析了其成因的不同、储集层物性与孔隙类型的差异及控制因素。据此,将低孔低渗储集层分为3类:远源型次生粒间溶孔为主的岩屑砂岩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岩型次生孔+原生孔的长石砂岩低孔低渗储集层、近源型粒间孔为主的岩屑砂岩低孔低渗储集层。针对不同类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层提出了测井评价对策,应用效果表明,根据这些对策形成的基于储集层分类的测井评价方法可使低孔低渗储集层的测井解释符合率提高10%~20%。图8表3参25  相似文献   

3.
安棚深层系为低孔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埋藏深,产量低,机械钻速低,钻井成本高。针对安棚油田的地层特点,采用无固相及低固相钻井液结合大排量紊流冲刷等工程技术措施,大幅度地提高了机械钻速,较好地解决了渗透性砂岩段厚滤饼缩径阻卡;优选出了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配方,解决了多压力系统免下技术套管,实现全裸眼钻井;屏蔽型暂堵钻井液对低孔低渗裂缝性油气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该技术在现场应用38口井,总进尺119738m,平均井深3151m,钻井周期由原来平均86.4d降至42.9d,平均机械钻速为6.45m/h,比以前提高了75.2%;钻井液成本比以前下降了23.7%,电测一次成功率达92.1%,复杂时效仅占1.02%,万米卡钻率0.16次。  相似文献   

4.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RRSR识别方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成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可分为以下类型:①低孔、低渗造成的;②微孔隙发育造成的;③成水钻井液侵入造成的。通过对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深探测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曲线自动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法(水层的RRSR值为0,油层、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值大于0)。该方法在Y油田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图3参8  相似文献   

5.
LF13-1油田主力储层以中孔高渗为主,孔喉粗大、连通性好、敏感性矿物含量低,油田开发时采用无固相PRD钻完井液体系保护储层。动态损害评价实验结果表明,PRD钻完井液体系对高渗透储层保护效果欠佳。出于重点保护高渗透储层又不影响中低渗储层保护的目的,提出选择性暂堵技术对PRD钻井液体系进行优化。通过优选,建议在PRD钻井液体系中加入5%150~300目刚性暂堵颗粒。优化后的PRD钻井液体系具有封堵快、泥饼致密、滤失量低的特点,对高渗透储层的保护效果大幅度提升,而对中低渗储层保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孔隙结构对低孔低渗储集层电性及测井解释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低孔低渗储集层中,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储集层产能评价和油、气、水层测井评价的准确性。分析了研究地区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集层产能和电性的影响,发现对于纯水层而言,在地层水电阻率及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孔隙喉道连通性越好电阻率则越低,相反,孔隙结构越差(孔隙喉道连通性不好)电阻率则越高。有些孔隙结构差的水层电阻率甚至会超过油层的电阻率,因而地层电阻率对油、水层分辨能力降低,测井解释难度增加。研究表明,根据不同孔隙结构改变岩电参数m值,可较好地解决孔隙结构影响低孔低渗油、气、水层测井解释准确性的问题。研究区块的应用表明,采用可变的m值计算储集层的含油饱和度来评价油水层,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低孔低渗储集层测井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64%提高到85%以上。图7表1参15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峰油田N区长23低渗透砂岩储集层,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分析,描述其储集层特征,基于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喉结构特征进行储集层分类,同时对不同类型储集层进行敏感性评价,并分析了储集层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峰油田N区长23储集层为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储集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平均孔隙度为16.4%,平均渗透率为13.5 mD,属于中—低孔、低渗储集层;储集层可划分为3类,Ⅰ类储集层孔喉结构与物性最好,Ⅱ类和Ⅲ类储集层依次变差;研究区储集层具有中等—弱速敏、弱水敏、中等偏弱盐敏、中等酸敏、强碱敏和中等—强压敏;研究区储集层敏感性受黏土矿物、部分碎屑颗粒以及孔喉结构的影响,储集层速敏性主要与高岭石含量有关,水敏、盐敏性与伊利石含量及产状密切相关,酸敏性受绿泥石和铁白云石含量共同影响,强碱敏性是由于长石和石英含量较高导致,压敏性是孔喉结构在有效压力下发生变形,使该类储集层渗透率明显降低的结果;3类储集层的黏土矿物含量、孔喉结构以及物性不同,储集层敏感性有所差异,储集层物性由好到差,敏感性依次增强。在开发过程中应根据敏感性主控因素和不同储集层敏感性的差别,针对性地进行储集层保护,减小对储集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低渗气藏水锁伤害机理与防治措施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低渗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气、水及少量的油赖以流动的通道很窄,渗流阻力很大,液固界面及液气界面的相互作用力很大,使水锁效应明显增强,不利于气藏的开发。在水锁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因素,产生机理,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实践证明采用流变性好和暂堵能力强的钻井液形成保护性好的滤饼,使钻井液侵入储层的量和深度减到最小;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从而降低毛细管力,增强钻井液滤液返排能力是两种主要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9.
低孔低渗储集层探井低伤害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水力压裂有助于正确、快速评价低孔低渗储集层的特性。但这类储集层对外来液体非常敏感,如果压裂设计或施工不当容易造成伤害,将影响正确认识储集层。从最大限度地认识与评价低孔低渗储集层的角度,针对探井压裂与开发井压裂的不同,在综合分析塔里木、华北、吉林、青海、玉门及长庆等探区对探井低孔低渗储集层压裂成败的基础上,提出探井低伤害压裂技术体系:与伤害相关的室内实验与分析评价;新型低伤害压裂材料研制;低伤害压裂工艺设计技术;配套的低伤害工艺措施。该技术体系在国内重点探区的现场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2003年对华北油田留西探区深层低丰度油藏探井路45井低孔、特低渗、低电阻率油层进行压裂试油,使该探区近年来获得首次突破。图1参12  相似文献   

10.
罗家地区沙河街组储集层成岩相与储集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沙河街组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罗家地区的主要储集层,近年在沙四段至沙一段获重大油气发现。以岩石学研究为基础,并利用I/S混层比、镜质体反射率及储集层物性等资料,对该地区沙河街组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认为该地区沙河街组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较多,压实、胶结作用是破坏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溶解作用是形成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属中成岩阶段,以2100m为界又划分出中成岩早期、晚期;发育压实、杂基支撑、碳酸盐胶结交代及碳酸盐溶解这4种成岩相类型。储集空间以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溶解作用分为大气淡水淋溶和埋藏溶解,后者与有机质成熟及粘土矿物转化有关。沙四上段砾岩体储集性相对较差,为低孔低渗—低孔中渗储集层,沙三段、沙二段砂岩和沙二段、沙一段碳酸盐岩储集性相对较好,为中孔中渗—高孔高渗储集层。图1表2参2(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1.
安塞油田高52区低渗油藏储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安塞油田油井产能,针对该区低渗储层的敏感性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通过系统的岩心流动实验,定量评价了储层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52区长10段低渗透储层整体存在强水敏性(水敏指数平均为77.80%,临界矿化度为10 000 mg/L)、弱碱敏性(碱敏指数平均为15.82%)、强酸敏性(酸敏指数平均为90.58%)损害;储层速敏性不仅与储层黏土矿物组成含量有关,还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有一定关系。对该区块储层的敏感性研究为下一步的油气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页岩层系潜江组三段下亚段4油组第10韵律层(潜三下(4-10)韵律层)为研究对象,以钻井、岩心及测井数据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X衍射、岩石冷冻热解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分析测试数据,对韵律层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目的层矿物组成复杂,主要发育有富炭泥质白云岩相、富炭泥质灰岩相、富炭白云质泥岩相和富炭、钙芒硝充填云质泥岩相4种岩相类型,其中富炭泥质白云岩相为最有利岩相类型,具有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3.3%~6.3%)、脆性矿物含量高(50%~76%)、粘土矿物含量低(18%~33%)和孔隙度高(10.8%~26.3%)的特点;②白云岩类储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隙为主,溶蚀孔、缝极少发育,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差,孔隙结构不好;③泥质白云岩储层宏观分布受沉积环境控制明显,富炭泥质白云岩相主要出现在湖平面下降中期水体盐度适中的区域内,微观上,孔隙发育受压实作用控制明显,胶结和溶蚀作用影响较小;④早成岩作用阶段较弱的压实作用、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及储层中油气的充注作用对晶间孔隙的保存具有积极的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西北缘双阳组二段是莫里青油藏的主要产油层位,该油藏储层为中低孔超低渗透储层,储层敏感性对其物性影响较大,所以研究其储层敏感性对防止储层伤害和油田高效开发意义重大.在分析双阳组二段矿物成分和岩石性质的基础上,采用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对其储层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储层的速敏指数平均为37.23%,水敏指数平均为66.08%,盐敏临界矿化度为6 272 mg/L,酸敏指数平均为-31.37%,碱敏指数平均为7.71%;研究区储层属于强水敏性、中等偏强盐敏性、中等速敏性、弱碱敏性和无酸敏性储层.研究区储层中存在高岭石、伊/蒙混层、伊利石及绿泥石等粘土矿物,这些敏感性粘土矿物是造成储层伤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研究区油藏进行施工时,应将防止水敏、盐敏和速敏放在首位,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保护储层.  相似文献   

14.
王晓雯 《特种油气藏》2021,28(1):103-110
吴起油田致密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注水效果差.针对该问题,通过高压压汞、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分析了吴起油田长6段的孔隙结构特征和黏土矿物组成,选取9个孔隙结构参数作为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储层孔隙结构的储层综合评价标准,将储层分为Ⅰ(好)、Ⅱ(中)和Ⅲ(差)3类,并对不同类型储层的...  相似文献   

15.
徐进  李艳 《天然气工业》1999,19(6):48-50
川西致密碎屑岩双重介质气藏具有纵向储集层多、多压力系统,砂体中含多种粘土矿物成份,水敏和硷敏严重;作为导流通道的裂缝压力敏感性强,给保护气层的钻井完井液的评价选择带来难度。针对这一特点,研究采用了钻井液滤饼质量特性评价方法,并结合钻井液体系的伤害评价,室内筛选保护气层的钻井完井液体系。通过对CaCl2 —KHm 、三磺和两性复合离子聚合物三种低pH 值、低滤失量的钻井液体系试验评选,确定了适合川西致密碎屑岩双重介质储层的钻井液———两性复合离子体系及其配方。评价试验中,为了消除多次围压的加载、卸载对裂缝岩心渗透率的影响,设计改进了仪器系统,以提高模拟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6.
测试资料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渗透储层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很大,且储层受到复杂润湿性影响,基于自然电位和储层电阻率~孔隙度组合预测地层水矿化度等经典方法均失效,给储层含油饱和度预测带来巨大困难。因此,在假设储层地层水矿化度与邻近泥岩层束缚水矿化度近似相等的前提下,首先选取邻近泥岩层中稳定部分(高自然伽马、未扩径和低电阻率),读取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数据。其次,完成邻近泥岩层声波时差数据的压实校正。然后,通过电阻率和校正后声波时差交会图,实现对不同矿化度下(0~20,20~40,40~60以及大于60 g/L)邻近泥岩层识别,进而提出一种利用邻近泥岩信息确定储层地层水矿化度的方法,预测结果得到了实验分析数据的验证。最后,利用该方法预测了106口井长81储层地层水矿化度资料,结合69份地层水分析矿化度,绘制了陇东地区长81储层地层水矿化度平面分布等值线图,有助于地层水矿化度的准确选择和平面分布规律研究。同时,为润湿性影响下的低渗透储层地层水矿化度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侏罗系局部发育低阻油藏,但由于其成因机理尚不明确,传统的方法难以识别。根据砂岩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钻井、录井、测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分析总结姬塬地区侏罗系延9低阻油层的成因。结果表明,地层水矿化度高是最主要的成因;岩石颗粒细导致束缚水饱和度高、构造幅度低致使油水关系复杂是次要成因;储层的弱亲水性和填隙物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形成邻近储层电性对比法、电阻率-含油饱和度交会图版法和综合含油指数法3种针对低阻油层的识别方法,提高了低阻油层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致密砂岩气储层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入侵将造成严重的储层伤害难题。通过岩心分析技术、岩心流动实验等系统分析了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储层主要损害机理,统计并分析了现场钻井液存在的技术难题,并优化出具有良好性能的致密砂岩气储层保护钻井液。研究结果表明,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储层岩石具有中-粗砂状结构,胶结致密,孔喉细小,含敏感性黏土矿物,储层潜在严重的水锁伤害与中等偏强的水敏性及应力敏感性损害(临界压力为7.0 MPa),潜在中等偏弱的速敏性(临界流速为0.75 mL/min)、盐敏性(临界矿化度为7500 mg/L)、碱敏性(临界pH值为10.0)及土酸敏感性损害;临兴区块主要存在储层损害、钻井液漏失、井眼垮塌、摩阻扭矩大与井眼清洁等钻井液技术难题。优化出的钻井液封堵性能良好,滤液表面张力低(23.3 mN·m-1),能减少固相侵入,削弱水锁效应,提高岩石渗透率恢复值至91.3%,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性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储层保护钻井液完全满足复杂井段或水平井段钻进的钻井液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黎永 《特种油气藏》2005,12(2):93-95
靖安油田延9段油藏为河流相非均质性严重的构造-岩性油藏,在系统分析储集层的矿物成分、物性、流体性质、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层强酸敏、强水敏、中等盐敏.据此提出储集层保护措施为:钻井、试油、洗井时入井液的矿化度应在4 250 mg/L以上,采用以浓磷酸为主的浓缩酸酸化解堵和无机盐、胶束酸复合酸化热解堵措施施工时,入井液中必须加入铁离子稳定剂、防膨剂以及破胶剂.这些措施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逐渐由中浅层转向中深层。深层勘探的关键问题是优质储层,其发育取决于沉积充填和地层流体的相互作用。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时期,该区发育了咸化环境湖相碎屑岩与膏盐层沉积。利用钻井、实验等基础资料,分析储层沉积环境、地层水特征、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类型,探讨深层优质储层发育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的膏盐层的封闭下,咸化湖泊环境的沙四段碎屑岩,早成岩期经历了碱性成岩环境,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充填原生孔隙,并有效阻滞压实作用的发生;(2)随着烃源岩中的有机质趋于成熟,中成岩期有机酸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向地层中运移,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以及长石、岩屑普遍被溶蚀,形成次生孔隙,酸碱交替作用是深层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机制;(3)优质储层的发育受到膏盐层分布、烃源岩发育、断裂体系与碎屑沉积体展布的控制,受酸碱流体影响强烈的缓坡扇三角洲和陡坡近岸水下扇中前端砂体,是渤南洼陷沙四段优质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