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该银基钎料的可焊接温度制定钎焊温度,每次试验试样的位置相同,利用高频感应钎焊进行焊接.制定焊接温度为630℃、650℃、670℃、700℃,保温时间30s.试验结果表明,放置在感应圈相同位置,保温时间相同的情况情况下,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抗剪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670℃达到最大,为388 MPa.焊缝缺陷主要为夹渣和气孔,未出现未焊透、裂纹等缺陷.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锡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制备锡钎焊接头,探讨了锡钎焊工艺对其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钎焊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当钎焊温度高于300℃后,其剪切强度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钎焊温度260℃、保温时间20 s为最佳匹配工艺参数,接头的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BAg72Cu共晶钎料对奥氏体不锈钢与纯铜的真空钎焊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剪切试验、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钎缝中心区为AgCu共晶组织,两侧界面反应区为铜基固溶体,钎焊温度对钎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影响明显,而保温时间对其影响不明显.当钎焊温度865℃、保温时间10min时,剪切强度最高,达到160 MPa.钎焊温度过低时,冶金作用较弱,接头强度较低;钎焊温度过高时,钎料流淌较多,接头强度也较低.以865℃为钎焊温度,改变保温时间,在10~45 min保温时间内接头的剪切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在不添加钎料的情况下,使用添加4%ZnCl_2和4%SnCl_2(质量分数)的中温CsF-AlF_3自反应钎剂,对成型法制备的铝蜂窝芯及面板进行自反应钎焊连接。通过调整钎焊温度、保温时间等参数,确定铝蜂窝板的自反应钎焊工艺。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对钎焊接头进行组织观察和成分与缺陷分析,测试钎焊接头在不同试验温度下的拉剪强度以及蜂窝板的平压强度。结果表明:钎焊温度为570℃、保温时间30 min时,可制备出整体的铝蜂窝板,且钎焊接头连接良好,未出现溶蚀缺陷;蜂窝芯接头的拉剪强度为46~52 MPa,在25~150℃范围内,拉剪强度无明显下降,自反应钎焊制备的铝蜂窝板平压强度可达1.75 MPa。  相似文献   

5.
采用涂抹Al-12Si和氟铝酸钾钎剂的混合粉末的方法,对1060纯铝试样置于氮气炉中进行钎焊试验。试验表明:钎焊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10 min的钎焊条件得到的焊接效果最佳,其接头抗剪切强度达到75 MPa,约为母材抗拉强度的90%。随保温时间延长或钎焊温度升高,硅向母材固溶及母材界面向钎缝内推进更容易发生,使得接头缺陷密度增大,接头性能降低。钎焊接头断裂机理为韧性断裂,剪切断口存在少量钎剂及氧化物夹杂。  相似文献   

6.
采用B-Ti57CuZrNi钎料对TC4钛合金进行了对接钎焊,研究了B-Ti57CuZrNi钎料在TC4钛合金表面的润湿性和钎焊工艺参数对TC4钛合金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Ti57CuZrNi钎料在TC4钛合金表面铺展良好,形成了有效的冶金结合。随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钎缝整体宽度变宽,向焊缝中心生长的针状α相变多变长。焊接温度低且保温时间短时,接头组织存在大块富Cu、Ni白色铸造组织。钎焊温度为930℃、钎焊时间为15 min时,接头室温抗拉强度低,易脆断于焊缝,而钎焊时间低于30 min时的室温断后伸长率较低。高钎焊温度(>960℃)和长保温时间(>45 min)对钎焊接头400℃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不利。从获得钎焊接头优良的室温和400℃拉伸性能来考虑,宜选取钎焊温度为950℃,保温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Ti-Zr-Ni-Cu钎料完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TA15钛合金的真空钎焊,分析了不同钎焊工艺参数对钎焊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钎焊接头界面组织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界面处缺陷减少,并逐渐消失,实现了连接界面的良好填充,界面上存在大量层片状α相,按一定角度生长,分布均匀,当温度超过930℃后界面α相粗化。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钎焊接头抗剪强度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钎焊温度为930℃和保温时间为60 min时,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李强  木二珍 《热加工工艺》2012,41(5):126-127,130
在真空度为0.1Pa、加热速率为23℃/min、加热温度为575℃条件下,使用Ag57.6-Cu22.4-In10-Sn10钎料,采用不同保温时间对高体积分数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真空钎焊。通过焊接接头抗剪切强度试验、焊缝及焊缝两侧硬度测定以及焊缝显微组织金相观察来分析焊缝的性能,分析保温时间对焊缝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经过钎焊过程,试样的硬度普遍增强,焊缝的硬度大于焊缝两侧母材的硬度,保温时间为5min时,焊缝硬度最大。保温时间3 min,焊缝中存在缺陷,焊接接头性能差。超过5 min,接头的综合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泡沫铝接触反应钎焊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接触反应钎焊法,以铜箔-铝片-铜箔复合中间层替代单层铜箔在真空(真空度为10-3 Pa)条件下,改变焊接保温时间焊接泡沫铝,得到不同性能的焊接试样.对焊接接头的宏观、微观组织结构与抗弯强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焊接温度570℃的条件下,焊接保温时间为15 min的焊接试样失效发生在母材处,其余试样失效位置均发生在焊缝位置.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焊接接头抗弯强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保温时间为15 min条件下所得到的焊接接头抗弯强度最高,且高于母材.  相似文献   

10.
使用T2铜箔作为中间层,采用真空接触反应钎焊方法进行6A02铝合金的连接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和强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钎焊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铜箔真空接触反应钎焊6A02铝合金时,钎焊接头两侧易出现溶蚀缺陷,且连接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溶蚀的程度越严重,钎缝中没有发现钎焊时常见的气孔、夹渣等缺陷,采用接触反应钎焊可以得到致密的钎焊接头。当连接温度为560℃时,钎焊接头组织为6A02合金、α-Al固溶体、CuAl2和Mg2Si;当连接温度为570℃,580℃时,钎缝中出现短杆状的ω-FeCu2Al7组织,接头组织为6A02合金、α-Al固溶体、CuAl2,Mg2Si和ω-Fe Cu2Al7;当连接温度为570℃、保温时间为30 min时,获得的接头抗剪强度最高为38.5 MPa,且接头断裂位于6A02钎缝中脆性的CuAl2化合物反应层。  相似文献   

11.
钢与铜的异种金属焊接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机械、冶金等领域。以Ag-Cu-Zn作为钎料,文中利用真空钎焊工艺焊接纯铜与16Mn钢,采用SEM,能谱仪、万能拉伸试验仪等研究钎焊温度、钎焊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钎焊接头界面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钎料中Ag具有向Cu扩散生长特性;钎料能够润湿铺展母材,钎焊接头为冶金结合;增加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钎焊接头界面宽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佳钎焊工艺参数:钎焊温度800℃,保温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2.
采用钎焊接头楔形间隙图,对BNi-2钎料钎焊1Cr18Ni9Ti的最大钎焊间隙进行分析,考察BNi-2钎料钎焊1Cr18Ni9Ti的钎焊工艺及钎焊后扩散热处理工艺对最大钎焊间隙的影响。实验结果得出,BNi-2钎焊1Cr18Ni9Ti的最佳钎焊温度为1150℃,保温时间为55min;钎焊后合适的扩散热处理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60~90min。  相似文献   

13.
王怀建  白莉 《热加工工艺》2012,41(19):184-185
采用共晶钎焊工艺对Mg/Cu异种材料进行连接,研究了不同保温时间对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焊接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30 min、焊接压力为2MPa的工艺下,焊接接头最高抗拉强度为54 MPa.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焊接参数对SiCp/2024Al铝基复合材料的真空钎焊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焊前利用颗粒暴露技术将复合材料表面颗粒部分暴露,并利用真空气相沉积使暴露表面合金化.使用M6钎料,在不同的钎焊工艺参数下对复合材料进行焊接.结果表明,焊接温度过低或者保温时间过短,钎缝结合面有残留的Cu,钎料对复合材料润湿不好.随钎焊温度增加,保温时间的进一步延长,Cu与Al基体完全反应,促进了钎焊过程.但随着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的进一步增加,母材中出现过烧导致的气孔.钎焊接头X射线衍射试验表明,接头中没有Al4C3脆性相生成.拉伸试验表明,钎焊参数为620℃,保温20min时,接头抗剪强度最高,达到202MPa.断口分析表明,钎料对复合材料的不润湿,复合材料过烧导致气孔,复合材料中颗粒的聚集是导致接头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真空钎焊工艺中各因素对钎焊接头质量的影响,确定表面镀覆、接头形式、钎焊间隙、真空度、升温速度、稳定温度、稳定温度下的保温时间、钎焊温度、钎焊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及钎焊后热处理为真空钎焊焊接工艺评定的重要因素.当改变上述的工艺因素时,需要对焊接工艺重新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6.
利用液态单辊急冷法制备用于铜及铜合金瞬间液相焊非晶铜基钎料--Cu68.5Ni15.7P6.5Sn9.3.制得的非晶铜磷钎料薄带具有良好的韧性,可以冲压成各种形状,钎焊工艺性能优良.将该钎料在4种钎焊温度(660℃、670℃、680℃、690℃)和3种保温时间(5 min、10 min、15 min)下与紫铜进行真空钎焊.结果表明,用非晶Cu68.5Ni15.7P6.5Sn9.3钎料焊接的接头有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纯铜真空钎焊接头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快速凝固技术和传统铸造技术分别制备出成分相同的Cu-Ni-Sn-P非晶薄带钎料和普通钎料,将2种钎料在4种钎焊温度(660,670,680,690℃)和3种保温时间(5,10,15 min)下与纯铜进行真空钎焊试验,借助DTA,XRD,EDS和金相显微镜探讨了钎焊接头的界面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并通过拉伸试验评价了接头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在680℃,15 min条件下,接头抗拉强度最高,非晶钎料的接头抗拉强度明显优于普通钎料,界面反应层由扩散区、残余钎料区组成.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和钎焊温度的升高,扩散深度增加,冶金作用增强,在基体深度方向明显表现为沿晶界优先渗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型的Cu-Mn-Ni-Si钎料真空钎焊2Cr13不锈钢,研究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接头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接头组织由钎缝中心区Cu-Mn基固溶体和钎缝界面反应区的(Fe,Ni,Mn)- Si化合物组成.随着钎焊温度的增加,钎缝界面处化合物层厚度减小,Cu-Mn基固溶体相应增多,接头室温剪切强度随之增加,在钎焊时间15min、钎焊温度1050℃时达到321 MPa.在钎焊温度1000℃时,接头室温剪切强度随着钎焊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在钎焊保温时间30min时取得最大值305 MPa.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非晶态Ti-Zr-Cu-Ni箔带钎料对SP700/TC4钛合金蜂窝结构进行钎焊工艺研究,分析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钎焊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钎焊温度在875~890 ℃之间变化时,随温度升高,钎焊接头中元素扩散更为充分,接头拉脱强度持续增长;在890 ℃下保温2~4 h不同时长进行钎焊,接头的拉脱强度先逐渐增加,在保温时间为3.5 h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 获得SP700/TC4钛合金蜂窝结构的较优钎焊工艺为890 ℃/3.5 h,该工艺下钎焊接头的室温拉脱强度、三点弯曲强度、平面压缩强度、L及W方向抗剪强度分别达到14.64,224.05,11.21,4.43及3.76 MPa,破坏部位均为TC4蜂窝芯.  相似文献   

20.
配制4种成分的Al-Si-Cu-Zn钎料,通过差热分析、润湿性试验、钎焊试验、钎焊接头拉伸强度试验及接头组织观察。结果表明,钎焊料合理的钎焊温度为经60 min升温到520℃保温30 min+560℃保温20 min;随着钎料中含Cu、Si、Zn量的增加,焊接接头的强度随之升高,最高可达到57 N/m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